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

“事急矣。”

——野狐嶺之戰,金軍敗北,精銳喪失殆盡,徒單鎰緊急向衛紹王如是彙報,但是衛紹王沒有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只是微微譴責了完顏承裕

第二天一大早,高俊就帶着郭延嗣進了宣德。

何志也和潘正自然要負責鎮守營盤,高俊本來還想順便把蒲察阿虎帶上,但是後者現在還處於“三不”狀態,一口回絕了高俊的請求。這讓高俊感到十分爲難,他的計劃是面見行高官官,如果武衛軍蒲察阿虎帶路,那會容易得多。

宣德已經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城門僅僅在中午開放兩個時辰,高俊在城樓下喊了好一會兒話,還把押剌謀克的腰牌遞了上去(在李小七兒的幫助下,從紇石烈端那裡“順”的),又磨蹭了將近一個時辰,才答應把高俊用繩子縋上城。

身材高大的高俊,足足需要四五個人才能把他拉上去,剛剛到了牀上,一名身穿公使服色的人,走上前來行禮。

“閣下可是高百戶?”

“正是。”高俊知道謀克和白戶是一個意思。

“閣下入城所爲何事?”

“有重要軍情,當面白張郎中。”高俊所說的張郎中不是別人,正是宣德行省日常行政的最高長官、左右司郎中張翰。

“張大夫?”那名公使小小吃了一驚:“我等可不敢隨意煩擾張大夫啊。”

“軍情緊急,容不得許多了。”高俊心裡也有點焦躁。

那公使泄了氣,腦袋耷拉下來,不情不願的引路,帶着高俊、郭延嗣二人進了宣德行省的辦事公廨。門廳裡面嘀咕了好長時間,一個穿着皁袍的中年男子款款而來。

“在下行省令史李知古,百戶有何事,吩咐在下便可。”

話說的很客氣,高俊也只能笑臉相待,他現在可知道,令史雖然只是小小的吏,但是行省令史卻是比縣令還要高的存在,哪怕紇石烈端站在這裡,雙方的地位也只能說是旗鼓相當,更何況是自己呢?

“在下有要事,必須立馬面見張翰郎中。”高俊硬着頭皮提出自己的要求。

“若是不明白說出何事,怕是不好引見。”李知古的語氣也冷淡了不少。

高俊吉的額頭冒汗,突然發現身後的郭延嗣腰裡別的短刀,讓郭延嗣解下佩刀,遞到李知古手中。

“這是被殺的行省令史完顏宣的佩刀,不知先生認識否?”

接過刀來的李知古雙手微微一顫,這顯然逃不過高俊的眼鏡,他知道這事兒有門兒了。

又過了兩刻,高俊站到了張翰面前。

這位張翰大人已經五十多歲,鬚髮皆白,但看上去神氣自若,還可以再爲國效力20年,顧盼之間,還真有點一千年後和他重名的一位當紅流量小生的意思,看得出來,年輕的時候也是相貌堂堂。

他是大定28年的進士,擔任隰州軍事判官,隨後歷任東勝、義豐、會川三縣的縣令,終於成爲了令人羨慕的尚書省令史,爬上了監察御史的好位置,之後還擔任過山東省鹽運使、戶部員外郎等官職,行政經驗頗爲豐富。

保證他平步青雲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他是國朝文派的文人之一。所謂國朝文派,是指在金朝中後期崛起的一個文人羣體,從大定十年的党懷英、孫即康開始,歷經四代人,成爲了金朝政治除去女真人之外最大的參與力量。金代最有名的那些文學家:楊雲翼、趙秉文、王若虛、李純甫、元好問、麻九疇、王寂都屬於國朝文派。

張翰是山西忻州秀容人,北宋時期,理學大師二程曾在山西做官,故而這裡學風很盛,文人輩出。張翰在朝廷內部,有不少的同鄉、好友、師生,自然是好風憑藉力。而在國朝文派遭遇慘重打擊的“明昌黨獄”期間,他恰好父親去世在家守孝,躲過一劫,等到再次出山的時候,國朝文派已經重新迴歸朝堂。

當然,外界的助力是一回事,本人的能力是另一回事,這位張翰也是金朝官場中不多得的幹吏,故而此次被衛紹王點將,擔任行省的左右司郎中。

所謂行省,就是“行尚書省”,是在地方建立的一種臨時性的、享有相當權力的軍政機關,他在體制上模仿中央的尚書省,自然尚書省有的東西它都有。

尚書省有尚書令,以及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丞、參知政事九位宰執(海陵王時代開始一般不會滿員),行省也要有一位中央大員處於這樣的決策位置,在宣德行省中,處於這個位置的是完顏承裕和獨吉思忠。尚書省有六部,六部各司其事,承擔一般的行政任務,而在行省中將六部的權力化而爲一,放在左右司裡面,左右司郎中就掌握了行省地區的行政權力。

所以面對這樣一位手握大權的人,高俊小心翼翼納頭便拜。

“小臣親管押剌百戶高俊,參見張大夫。”

“客氣了,將軍爲何不隨行省兵行動,卻來到了宣德州?”

“小臣來到宣德州,是因爲有緊急軍情!”

“是何軍情?”

“數日之內,行省必敗!”

“啪!”張翰手中的毛筆摔在几案上,他“嚯”的站了起來,雙眼圓睜,用手指着高俊。“你剛纔說什麼?”

“行省退軍澮河堡,必遭敗績!”高俊表現出一副豁出去了的樣子。

“無論你遭遇何等委屈,本官都可爲你做主,有何情況直言不妨。”張翰頗爲威嚴的對高俊說道。

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尾聲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尾聲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二章 羊(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四章 遲疑(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四章 狗(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四章 遲疑(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
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尾聲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尾聲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二章 羊(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四章 遲疑(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四章 狗(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四章 遲疑(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