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

彙報戰敗的使者花了兩天時間趕到臨安,但是在城外就驚愕的合不上嘴,臨安城外火光沖天,煙霧瀰漫,空氣都嗆人,遠遠的就能聽到人喊馬嘶的聲音。

大火向南推進,幾乎要燒到史彌遠的宅邸,九廟也在威脅之中,所謂九廟,祭祀的乃是皇帝的七代先祖,在傳統的家天下當中,是國家祭祀的重中之重。

面對眼下這個棘手的局面,王斌、彭輅、馮榯考慮了一下,選擇了集中三衙的所有兵力搶救史彌遠家的宅邸,至於九廟能救就救,不能就算了。

他們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多少想到了前幾天史彌遠遇刺時大發脾氣。

畢竟是人多力量大,三衙們幾乎是用老命在史彌遠家與火災地帶之間啃出了一條深溝,總算是隔斷了洶洶火勢,連續幾天的時間內,不斷有人出入史家宅邸,打來湖水澆溼牆壁和屋頂,防止火苗進入。

至於天子九廟,則很不幸的成爲了這場大火最大的犧牲品,沖天烈焰可不管你是哪朝皇帝,一個個全都化成飛灰。

直到第五天清晨,火勢纔算熄滅,同樣也是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九廟被燒燬了,而三衙軍馬力保的是史彌遠的宅邸。

鄭昭先雖然知道自己已經受到了三衙軍兵的監視,但依舊不顧下人的阻攔,要親自去查看,六旬老人在侍者的攙扶下趕到九廟那裡,只見一片瓦礫。太祖趙匡胤皇帝以下歷朝先帝的御容、皇帝陛下七代先祖的家廟全變成了焦炭。

鄭昭先一下子跪倒在泥土裡,不禁老淚縱橫。

等到中午的時候,圍觀之人越來越多,大家驚愕不止,指指點點,又驚又怒,沒想到史彌遠權勢熏天已經到了這等地步,三衙軍馬麼寧要搶救他的家宅,也不能保衛皇帝的九廟。

這是什麼行爲?這是史彌遠把皇帝按在地上踩臉,相當於是挖了趙擴祖宗十八代的祖墳,是把大宋的尊嚴扔到地上反覆毆打。

打得是皇帝的臉,也是三宮、六軍、百官、萬姓的臉!他史彌遠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更何況皇帝的臣屬?

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一片瓦礫之中,不斷響出悲泣之聲,所有人忍不住痛哭流涕。

“殿前將軍猛如虎,救得汾陽令公府。祖宗神靈飛上天,可憐九廟成焦土。”一名身穿青衫的官吏在廢墟面前跪倒痛哭,周圍的人無不咬牙切齒,殿前將軍猛如虎這句話也隨即流傳開來。

史彌遠睡到日上三竿纔起來,他是有意的留在家中,爲三衙管軍們增加壓力,又是一個愉快的早晨,而且煙火味兒少了很多,看樣子在他的極力施壓下,這幫人的救火效率終於略有提升,估計要不了多久大火就可以熄滅了。

所以直到中午的時候,史彌遠才知道爲了救自己的家宅,王斌三人放棄了九廟。當時愣了半晌,就連衣冠也來不及換,急忙帶人前去查看,等看到一片廢墟的九廟時,史彌遠整個人都像泄了勁兒一樣,幾乎癱倒在侍者的懷中。

冷汗不斷地留下來,史彌遠指着眼前的廢墟,但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只是一個勁兒哆嗦。

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時史彌遠還沉浸在巨大的驚慌之中時,面前卻出現了內侍司人的服色,旗幟張開,玉輅見來,趙擴居然親自來查看了。

人羣很自然的分開道路,所有人都立刻下拜,史彌遠兩股戰戰,搶到衆人面前,有生之年從來沒有跪的這樣快,磕頭這樣深,幾乎是動也不敢動。

不能看到皇帝的面容,只能看到尊貴的御足在自己面前停住了,似乎是正在觀看九廟的情況,史彌遠臉上汗水連連,不知道該怎麼說纔好。

官家良久都沒有說話,所有的人也都屏氣凝神,片刻之後,皇帝重新登上玉輅,起駕返宮。

史彌遠失魂落魄的站起來,一切都不可挽回了。

當天下午,他立刻召集三衙管軍諸將和自己手下的人,對着王斌三人一頓狂罵,堂堂宰輔不顧體面,聲嘶力竭的責問王斌等人爲何不先救九廟。

“我,我等以爲史相公更重要……”三人唯唯諾諾,他們的位置不取決於趙擴,但取決於史彌遠。

“嘿嘿嘿”史彌遠怒極反笑,他覺得自己的人生滑稽透了。

事不宜遲,即刻以最猖獗的姿態全力咬住鄭昭先,爭取在一兩天之內就將他革職查辦。

薛極不惜收買要挾鄭昭先的學生出面攻擊老師,一日之內人人自危,朝堂之上紛亂如麻,哪怕是稍有良知的人也被史彌遠眼下的舉動所驚呆了,紛紛站到他的對立面上。

並不是沒有拼死一搏的機會,只要打掉鄭昭先和曾從龍兩人,他的對手就沒有主心骨了,反正自己現在在皇帝面前的印象已經不可能再差了,那麼就乾脆放心大膽的幹吧。

鄭昭先氣涌如山,準備回敬,而偏偏在此時,曾從龍弟卻不管不顧的公然拜訪鄭昭先。

“此時就應該激流勇退,姑待之。”他如此對鄭昭先說。

姑待之,這句話鄭昭先很熟悉,而在這句話之前的那一句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鄭昭先立刻明白了,此時不能讓史彌遠逮着個機會辦出案子來,於是他即刻向朝堂請辭,稱病閉門不出,而趙擴痛快的批准,這讓史彌遠有些驚慌,他還沒使勁,對手就倒下了,這樣所有人又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連續幾日,史彌遠沉醉於召集諸位官員軍將到自己的府邸研究軍情,然而形勢已經一天亂似一天。剛剛派往建康的三路新軍極度不滿,尤其是福建左翼軍,鄭昭先和曾從龍都是福建人,而朱熹開創的理學門派又被稱之爲閩學,當地人深受朱老夫子的教導,以此爲榮,對於史彌遠也從感激變成了厭惡。

此時高俊並沒有聽到有關臨安的傳聞,反而倒是得到了海州的消息,趙昉率領船隊已經抵達了海州,上面滿載着62萬擔糧食,這次的成果超乎大家的想象。

之前花費巨大精力所建立的工事,並不是作爲攻城的據點,但是在這座營寨下面,卻已經挖出了長長的地道。

地道的終點,已經非常靠近真州城牆。

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尾聲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十章 劫(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九章 劫(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九章 燕(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尾聲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尾聲第四章 狗(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二章 糧(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
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尾聲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十章 劫(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九章 劫(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九章 燕(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尾聲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尾聲第四章 狗(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二章 糧(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