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

高俊和另一名侍衛在外面等着,兩個人保持了安全距離,聽着裡面女人啜泣的聲音,心裡都非常不好受。終於,殷去寒走了出來,沒有說話,對二人各自一施禮,隨即轉身離開。

“兩位將軍,感謝你們容許我和我的朋友相見。”公主低聲說道。

高俊單膝下跪施禮,這次,他是心甘情願。

那名侍衛也面有愧色,急忙下拜。

“我知道你們心中不是滋味,無需愧疚,也不要悲傷,此番國家不利,我深信諸君已經竭盡全力了,但我依舊希望……”

一名宮女拿出來兩枚小小的銀鈿,分別交給了兩人。

“……我仍希望我能給予期望,希望我在漠北不會看到第二個被送來的人!”

“我一定竭盡全力!”高俊回答。

“萬死不辭!”那人回答。

一切都重歸於寂靜,高俊和那個人稍微拉開一點距離回去,終於兩個人忍不住還是搭上了話。

“你可真是膽大包天,居然敢安排公主的朋友如此見面。”

“人之常情嘛,閣下怎麼稱呼?”

“完顏瞻,小字合達。”

“完顏合達!”

“怎麼了?”

“沒什麼,在下史全,幸會。”

第二天,完顏承暉在城外與鐵木真相見,言談之間巧藏機鋒,讓蒙古君臣刮目相看,但是批判的武器終究替代不了武器的批判,上百車的金銀珠寶、三千駿馬以及上千童男童女最終還是交付了,鐵木真沒有立刻會見公主,兩個人要到北口去完婚,那裡是金朝北方遊牧部族的聚居地,這些人有些還對金朝抱有幻想,鐵木真要在那裡讓大家看看,他是如何征服金朝的。

完顏承暉完成了談判的儀式之後就離開了,但高俊他們要護送公主直到北口,這段時間,士兵們都意氣消沉,因爲他們隨時都要遭受蒙古人的取笑和戲弄,精良的裝備和高頭大馬再也不是炫耀的利器,而變成了羞辱的根源——無論戴着多麼好看的馬鞍,他們都被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高俊一再強調士兵要忍耐,在這期間,高俊反倒是注意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高俊自己手下的軍兵往往能夠服從軍紀,即使面對蒙古人當面的譏諷也能一笑了之,反倒是一些從來沒有和蒙軍打過仗,甚至打過敗仗的人急不可耐,想要跟蒙古人打一架來證明自己的勇氣。

這件事讓高俊思考了一段時間,隨即他就明白,自己和自己的手下是真正戰勝過蒙古人的,他們抵擋過上萬蒙古人的進攻,所以即使面對這些人的嘲笑辱罵也有底氣,最多在心裡腹誹一句;而其他金軍從來沒有對蒙古人打過勝仗,此時心虛氣躁,常常一言不合就要拳腳相加。

高俊進而想到了何志也提到的一些情況:傷殘的士兵們雖然得到的撫卹,但是在鄉間的風評卻不好,甚至有些人“行爲粗野,損害了軍兵的形象”,高俊現在理解了其中的原因,當意識到自己變成了“沒用的廢人”之後,士兵們其實在內心中感到了驚恐和自卑,表面上的囂張,只是爲了掩蓋內心的傷痛。

“所以說,志也,準備創辦榮軍農場吧,榮譽軍兵們應該找到事情幹,這樣他們的內心會充實一些,爲解決問題很有幫助。不要在乎榮軍農場的盈虧,儘量照顧他們的生活條件,產品最好是和軍隊相關的,尤其是大豆和奶製品。”高俊給何志也寫信。

成吉思汗準備這場婚禮準備了很久,長城內外的遊牧部落首領均被邀請來參加,當他們親眼見到這位蒙古可汗迎娶了中國皇帝的公主時,也從心裡承認了鐵木真具有不弱於完顏珣的勢力,他們對金朝的忠誠已經大大的動搖了,金朝再也沒有一個可靠的盟友了。

直到4月中旬,高俊才得以帶着手下返回中都。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他們很詳盡的記錄了蒙古人的裝備、編制、戰術、訓練乃至生活習俗,利用婚禮的空檔,高俊也見到了不少日後名揚天下的蒙古將領:哲別、速不臺、木華黎、者勒蔑……以現在的情況來看,用不着兩三年,這些人就會和高俊在戰場上對決。

然而,讓高俊有些意外的是,中都城居然又亂起來了。

進城之後,發現這次又是家家閉戶,喧鬧的聲音集中在南城丹鳳門之外,高俊正不明所以的時候,看見一個穿着白色麻衣的書生匆匆過去,好像是國子監的生徒。

“公子莫急,在下有事要問。”高俊連忙趕上去:“今天又是因爲何事驚擾?”

那人見到高俊之後,倒是先不慌不忙的爲高俊行了個禮:“小生白華,庾州人士,國子監生徒是也。將軍有所不知,道家意欲南遷,朝堂公開問對,如今中都人都知聖上要棄河北,都要去勸諫陛下。”

“到底還是來了!”高俊在心中哀喚一聲,做了無數工作,加以無數影響,完顏珣最終卻還是決定要離開中都前往河南了!

雖然是從北門入城,但高俊還是下令前往南城觀望一下形勢,靠近宮牆附近的街道人挨人人擠人,太學生們手持狀表,堅持要上奏皇帝千萬不可放棄河北,守衛軍士們不敢對國子監的天子門生動手,只能儘量維持秩序,一排排騎兵堵在街口,妄圖用畜生的嘶鳴聲嚇退這些書生們,一名騎兵軍官汗流浹背、聲嘶力竭的喊:

“同學們,保持克制,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

高俊搖搖頭,看這意思,完顏珣已經從內心打定了主意。

匆匆趕了回去,迎面碰上了留守的潘正等人,才瞭解到最近一段時間的朝堂情況。

議和剛剛成功後一段時間,完顏承暉的威望無以復加,完顏珣冊封承暉爲申國公,又冊封守衛西京有功的抹捻燼忠爲定國公。完顏承暉首先謙遜地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但是卻趁機提出如何繼續鞏固中都,重新建立北方防線的一系列方案,完顏珣也都表示一定會着重考慮。

但是就在前幾天,河南宣撫使僕散端、南京路轉運使王質上書,請聖主南遷開封,留一二大臣守衛中都足矣。完顏珣下令朝堂商議,這一次完顏承暉和術虎高琪公開互相攻訐,而道家要拋棄中都的消息也迅速流傳開來,頓時人心惶惶。

談完這些事,潘正又指着牆:“桑真他們都在對面。”

“這又是怎麼回事?”

高俊這次可真覺得驚訝,雖然他一直想要拉攏這支颭軍,但是並沒有付出什麼實際行動,沒有想到這羣人居然一股腦直接跑到這裡來。匆匆過去一看,果不其然,將近兩百號少數民族騎兵蹲在院子裡,互相間大眼兒瞪的小眼兒,誰也不說話。

潘正介紹了內外的所有情況,高俊一言不發的聽完所有事情,最後忍不住笑出來。

“指揮使,您這是在笑什麼?”

“我笑大金將亡!”

第十二章 見(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無標題章節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四章 狗(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七章 血鐵(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尾聲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九章 劫(上)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
第十二章 見(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無標題章節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四章 狗(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七章 血鐵(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尾聲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九章 劫(上)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