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船隊(上)

船頭傅鐵橫長錐,十十五五張黃旗。百夫袖手畧無用,舟過理棹徐徐歸。

——蔡珪《撞冰行》描寫金代破冰船

高俊所部五百人,分別乘坐二十條戰船,沿潞河向南行進,在直沽進入黃河,上溯數裡之後南下轉入御河,從這裡一路南下數百里,到大名府下船,由陸路回到東平府老家。雖然繞了彎,但是大部分路程是水路,更加方便。

取道山東的新運河還要等到元朝的時候纔會修建,此時的運河還是當年取道開封的京杭大運河,而且,開封以南到宋金邊境的部分由於黃河改道已經淤塞不能通航,只有開封到中都的御河年年開浚。

高俊站在船頭,感受着腳下船隻的微微起伏,這條船是所謂的“通州樣”戰船,是海陵王時期在通州開設作坊打造的七百艘戰船之一,所有技法都是北宋流傳下來的,船隻堅固、緊湊、靈活,比起女真老家的梭船強出去太多。在平穩的運河河面上,船隻顛簸很小,船工們巧妙地藉着西北風勢,真有“一日千里”的感覺。

“高俊,咱們快到武清河口了。”何志也剛纔在和船工們聊天,詢問附近的風土人情,他指給高俊看:“船工們說,前面的河口是盧溝河與潞河交匯處,是中都路的繁華所在,南北貨物在此售賣,分銷河北各地。”

“咱們糧食充足,就別在此久留了,儘快南下才是正理,明年年初就是紅襖軍大起義了,我們要早早做準備。”

“高俊,你有計劃嗎?”

“立刻接手押剌百戶,重新分配土地,解放驅口,和周圍的漢族村落結盟,退回通排推檢的土地,樹立威信,聯絡豪強,訓練兵丁。”

“太激進了吧?你這樣等於是造金朝的反,金朝上上下下的官吏狗腿子、女真軍事貴族不得扒了你的皮。”何志也對高俊的方案並不反感,但是擔心高俊的雷霆手段過於震撼,會導致金朝的瘋狂鎮壓。

“要認清自己的立場,認清自己力量的來源。咱們的力量難道來自於金朝的委任書嗎?到時候紅襖軍起義,咱倆就得像狗一樣被吊死,咱們的力量源於願意支持咱們的奴婢、驅口、漢族農民,源於貼軍們。金朝大定年間兩度在山東括地,將漢族農民的良田強行奪取,分配給猛安謀克戶,在這裡的矛盾已經是一觸即發,善於利用這種形勢,就可以獲取最偉大的力量。”

“說下去,高俊。”

“以這些人爲基本,爭取那些志在抗蒙、能夠認清形勢的猛安謀克戶,和紅襖軍爭取和平,互不打擾,對金朝虛與委蛇,專心抗蒙,發展力量。”高俊遠望山川,眼睛裡是堅定的光芒。“我對金朝沒有感情,但是現實要求我們必須稍作妥協,不能讓內戰削弱了抗蒙的力量,等到蒙古不再構成威脅之後,那……”

“那就可以奪取金朝政權了,等到打退蒙古就可以效法楊堅。那時候,完顏皇帝想要當個百戶還要看咱們喝沒喝好茶。”何志也調侃了高俊一句,兩人在船頭哈哈大笑起來。

“郎君,天氣太冷,進來說話吧。”敏丫頭從船艙裡探出頭來,笑眯眯的說。

“好嘞。”高俊的船是人數最少的船之一,總共只有高俊、何志也、李小七、敏丫頭、孫庭、趙汝凡和何志也着力培養的那名會寫字的樓升。

船艙中央是一張大桌子,平時高俊和何志也對面辦公,而趙汝凡和樓升在船艙邊上的長桌上辦公,船艙很昏暗,所幸比較平穩,寫字還不算費事,李小七抱着一大疊厚黃紙在船艙裡跑來跑去的。

“小七,小心點,別把硯臺碰掉了。”高俊笑着罵了一句。

“高郎君、何先生,這是押剌百戶的統,統……”

“統計數據。”何志也接過趙汝凡手中的冊子,紇石烈端上任之前,讓手裡的司吏把押剌百戶的各類賬簿名冊都交給了高俊,兩人依據這個,讓趙汝凡主持,編寫全面的統計數據。

“押剌百戶,人口2289人,342戶,其中正民905人,奴婢452人,驅口932人……嗯,現儲糧六百鬥……嗯,可耕田地306頃……水碓一個、梭船一條、木匠鋪子一個,牛具104個。”統計完全是按照何志也的要求做的,人口、耕地、畜牧、手工、稅收一應俱全,看得出來趙汝凡下了不少心思。

“押剌百戶的儲量不多啊,咱們多帶回去二百人,這六百鬥糧食能撐幾天?”

“是啊,按理來說,一個百戶的存糧不至於這麼少吧?”何志也合上賬簿,看着神色緊張的趙汝凡,哈哈笑着拍拍對方的肩膀以示鼓勵。“這不關你的事,乾的很好,很用心,辛苦你了。”

“豈敢,豈敢。”趙汝凡連說了兩聲,神情也有些得意,瞟了身旁的樓升一眼。

這幾天,趙汝凡迅速找準了自己的競爭對象,那就是當初因爲識字比較多,被何志也提拔起來跟隨自己的樓升。兩個人乾的都是文書工作,但是實力大不相同,趙汝凡自小讀書,雖然算不上神童,在家鄉也是小有才氣,而樓升只是個粗通文墨的軍兵,兩個人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是有很大差別的。

吃罷晚飯,高俊二人又跑到船艏上,船工們已經升起了燈籠,船隊在夜間也在慢慢前進。何志也看着模糊在黑夜裡的景色,對高俊說:“趙汝凡現在還真有意思,一心想要擠掉樓升。”

“有這心思挺好的,說明他真的想融進咱們集體了。別想咱倆這樣,金朝給咱們多大的官職,也都當是廢紙一樣。”

何志也點點頭。“以後還是把兩個人分開吧,趙汝凡應該留在民政系統裡面,幹文書或者財政都可以,樓升在軍政系統,互不干擾。”

高俊表示同意,兩個人還想再說話,突然船工們都驚慌的喊了起來,兩人緊張的站起來,看見前面不遠處的河道上若隱若現的幾艘大船的黑影。

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五章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尾聲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尾聲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四章 伏(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尾聲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尾聲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
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五章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尾聲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尾聲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四章 伏(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尾聲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尾聲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