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

“不能打一百個回合,何以謂馬軍!”

——金軍騎兵

第二天,何志也讓翟呈信作了安排,將奪糧食的惡少年被處死的事宣諭全縣,且補充了法律程序,有關刑法的事現在完全由翟呈信負責,最近他和高俊從北方“護送”而來的縣令鄒乃濟聊的很好,幾乎成了忘年交,前者有司法實踐,後者這些年一直潛心研究刑律之學,交情很不錯。

這些現在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爲石抹明安已經率領滾滾鐵騎越過大名府,直奔壽張縣而來,他們好像是一頭沿着血跡搜尋的狼,仔細嗅着高俊的蹤跡。

敵軍分爲三陣:大將石抹尼昆率領兩千契丹騎兵爲前軍,士兵並不攜帶過多輜重,繞過大名府,直奔陽谷縣城。石抹明安、也古、撒察別乞率領五千騎兵爲中軍,跟在前軍後面,到達陽谷縣之後就對壽張兩翼包抄,防止高俊逃跑,現存的七百名蒙古騎兵也赫然在列。

後軍由移剌訛裡答負責,僅有千餘人,他們留在大名府外監視大名守軍的動向,並且在城外抓捕壯丁,送到前軍充用。

前軍從大名府出發的同時,高俊親自率軍進入陽谷縣城,軟禁了陽谷縣令,接手縣倉的一切物資,帶走了全部願意跟隨的百姓,並且囑咐留守的人絕對不可抵抗。

高俊的防禦面積很大,以壽張縣城、小山墩堡爲兩個核心,邰家莊、心觀寺、北寨、大石村、安仁裡、西潭、十字坡七喂,把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個屯兵點爲支點,修建了環繞整個地域的溝濠,根據何志也的統計,整片防禦區的周長約合380金裡,溝濠總長度近一千里,這是巨大的工程,完成之時,全壽張縣都找不到一把完整的鐵鍬了。

與此同時,高俊實施暴力性的臨時擴軍,原有的九個都兵力補充充足,人數爲九百人。高俊又下令,每名軍兵手下要編入兩名民兵,一下子就把正軍的軍額擴大至2700人;隨後,又給每個都配備了一個人數相等的民兵都,戰鬥兵力擴大至5400人。

與此同時,一部分經驗豐富的民兵並沒有編入到這5400人當中,而是指派給了各管、各街的主首,在何志也已經建立起行政機構的各管中組建了土兵四千多人,尤其是陳秉彝的父親——陳太公陳恪把家裡的莊戶全都派了出來,僅僅一家就貢獻了一百多人。這些人的指揮是原來壽張縣的縣尉吳廣亭。這些人沒有鎧甲,但是有朴刀和弓箭,宋代民間本來就武器豐富,但是高俊也沒想到居然能夠武裝四千多人,還吃了一驚。

災民更加不能放過,高俊、何志也把從災民裡面募集民兵的任務交給了張成武,那些在河北見識過黑韃兇殘的災民主動作證,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的災民紛紛響應。再者,上陣的民兵每天可以吃一升半的粟米,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幾天內,募集災民六萬多人。

這些人只有破衣爛衫得以蔽體,使用的武器是長木杆和曳石。

這些長木杆是早在一個月前,何志也就向殷有貴購買的,當時就有充作民兵武器的考慮,木料一般,也並不經用,但是還算便宜;倒是曳石是何志也的別出心裁。

弓箭需要使用者長時間的訓練,弩的造價又太貴,絞盡腦汁考慮之後,何志也突然想起了羅馬軍團的投石索,這種東西既好訓練又便宜,比較適合民兵使用。

中國古代也有類似投石索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曳石,還加了一條木杆以便增強力量,但是出於造價的考慮,何志也這個版本的曳石依舊是隻有繩子,民兵們對這種武器表示滿意,也有一些人練得很不錯,在四五十米內能打得很有準頭。

想要管理這羣龐大的災民是一個難題,六萬多人雖然聽起來很有氣勢,但是如果缺少合格的軍官的話,再多的人也只是烏合之衆,爲此,高俊和何志也絞盡腦汁。

首先是讓災民們自發選舉出一些領袖來,李素兒也在這個時候找到了弟弟李光,勸說他爲高俊效力。

這段時間李光的心情很不好,他發覺自己變成了“少數派”,理光和他的老鄉們是早在黑韃入侵之前就被郭延嗣送到壽張縣的,他們沒有見識過敵軍的兇殘,對高俊的行爲並不心懷感激,反而因爲時常要忍飢挨餓而怨氣連天。

可是現在災民的主體都是被黑韃的兵燹驅趕而來的,在危急苦難之時拽住了高俊這個救命稻草,舉家舉村賴以得活,在這羣樸素的人眼裡,高俊是個挺善良的人——至少不像李光說的那麼陰險狡詐。

雖然在這一方面好,李光成了少數派,但是因爲他重感情、講義氣,倒也是認識了不少朋友,在災民當中也有些號召力。正因爲如此,李素兒才找到自己的弟弟,勸他不要慪氣,以大局爲重。李光答應了,但還是嘴硬。

“我對高俊這人沒什麼好話,但是你是我姐姐,郭延嗣也算是我的姐夫,我也只能勉爲其難幫他一把。”

郭延嗣老老實實的把自己小舅子的動態報告給高俊,而後者只是一笑了之,粗略的將這六萬災民分成了一百多個都之後,高俊想辦法往裡面安排了兩百名民兵作爲軍官,將它們分配給軍兵的九個度使用。

這些災民組成的民兵力量薄弱,只能依靠木柵和溝濠,高俊向軍使們強調,這些災民是用來填充戰線的,很難移動,真正具有攻擊力和移動能力的刀鋒還是咱們軍兵。

軍官們明白高俊的意思,他們把分配到手的民兵安排在壕溝裡面,木柵後面,確保戰線的每一丈都有人看守,這些民兵還負責看管烽火臺——在整片防禦地域內安排了上百座烽火臺,用於傳遞各種信號,光是爲了儲備烽火臺需要的柴禾就安排了上萬人去樵採。

軍兵的七個都分別安排在七個屯兵點,各自負責一段防線,6萬名三名交給他們,天成整個防線,確保黑韃進來之後,看到的除了敵人還是敵人。

鼓舞人心的另一項舉措,就要借某些人的項上人頭了。

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尾聲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尾聲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十八章。鼠(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六章 決(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九章 牛馬(上)第二章 羊(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尾聲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七章 軍隊(上)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七章 牛(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
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尾聲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尾聲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十八章。鼠(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六章 決(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九章 牛馬(上)第二章 羊(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尾聲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七章 軍隊(上)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七章 牛(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