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

當僧虔站到高俊面前時,高俊是非常吃驚的。

在離開彰德府之前,高俊曾經給何志也寫了一封信,向他通報了現在的狀況,這封信由僧虔帶回去。高俊原本打算來到中都之後,等到情況略微穩定一些再給何志也寫信,沒有想到何志也居然直接寫了一封回信,並且託僧虔帶到中都。

對於雙方通信的內容,對於中都的情況,僧虔都一無所知,但是作爲當年的中都西南路巡檢使屬下馬軍,僧虔一靠近中都就發覺情況不對,他非常機敏的改換便裝,在城外逗留了兩天,瞭解了目前的形勢之後才偷偷進城,天天守在宮外,終於等到一名他認識的軍兵出來的時候,成功和高俊建立了聯繫。

“僧虔,真是爲難你了。”高俊非常感慨。

“這沒什麼爲難的,但是,指揮,是這是怎麼回事?怎麼突然鬧起這麼一場變化,升王殿下是怎麼繼位的?”

“這是朝廷大臣的事,總之咱們護衛好升王殿下就行——不對,現在是道家了。”高俊知道,僧虔直到現在依舊對於金朝十分忠誠,也是在軍中所有人,最維護國家的哪一個。很多的議論,高俊並不想在他面前說,或者說至少現在不應該在他面前。僧虔的觀點只能在日後慢慢引導改變。

何志也的信寫得很長,詳細說明了現在整個根據地的情況,根據地已經擁有六縣五鎮,近百萬人口,二級區劃劃分爲二十一個街、九十八個管,三級區劃一百二十四個坊、六百七十六個社。

除此之外,已經建立了頗黎製造所、壽張縣軍糧生產所、香皂製作所、伐木場、木材生產所、酒坊、養馬場等機構,手工業生產逐步的加大規模,何志也正在着手改編新的工商管理條例,由於土地兼併受到抑制,很多地主失去了繼續擴張財富的方法,他們正急於尋找新的機會賺錢。

由民兵運營管理六個大型農場,種植大豆,用於補充蛋白質和飼養馬料。

新成立了六所管學,並且成立了由教師們組織的流動掃盲小組,輪流在各個管裡面上課。

南山戰俘營和勞改營的經營情況良好,雖然事前不同意,但何志也還是按照高俊開的那句玩笑,捏着鼻子給勞改營提了個詞:學習使人進步,勞動帶來自由。

管理機構也有所擴張,翟呈信負責的司法系統開始逐步健全起來,並且有了建立司法學校的必要,這段時間何志也派專人前往興濟縣,就司法問題與鄒乃濟探討。

高俊很快就給何志也寫了回信,同樣很長,而且分成了兩封信,第一封裡面通知了何志也現在中都的各種情況,並且囑咐他閱後付火。第二封則是針對現代山東情況的一些看法,有關何志也有關工商業管理的想法,高俊重點回信。

何志也打算改變工商業的管理模式,把農村地主的錢吸收出來,投資工商業,鼓勵建立民辦工廠,而高俊何志也二人主抓一些關鍵產業,同時想辦法推動技術進步,包括紡紗機、水力機械,以及日後有可能會研製的蒸汽機。

高俊在回信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並不是打算在古代搞計劃經濟,但是現在軍事上的需求逼迫我們把所有的資源抓在手裡親自來搞,爲了保證能打勝仗,必須儘可能的把工商業資源放置在我直接的掌控之下,優先供應各種軍事資料的生產,保證這些生產絕對不會出現任何波動。

至於民生方面則是能緩就緩,反正就算以現在的水平,根據地民衆的生活都比過去強了不止一星半點,現在沒有必要搞太多民生工業,迅速提高生活水平。民生工業只需要維持在保證現金流和外貿所需的地步。

高俊寫這封信的時候很用力,現在在根據地內,軍政和民政拽着繩子的兩端,都想把資源往這裡拉,雖然高俊和何志也都抱有理智,非常清楚任何一面都不能偏廢,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難免偏袒自己的系統。

至於何志也打算吸收農村地主的資本的想法,高俊委婉的提出反對:想要依靠利潤吸收地主資本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是現存的手工業利潤率要高於農業,但是地主們永遠志在良田,這和古代社會的生存結構有關係,並不是提高一下工業的利潤就能改變的。

寫完了這封回信,高俊似乎回到了當年論壇的時代,但是現在並不是拿着鍵盤對噴的時候了,他們寫下的每一個字,在未來都會影響國家的命運,這點高俊深信不疑。

不久之後,高俊帶着手下的“侍從”們住進了皇宮,作爲升王原來的侍從,他們迅速填補了宮中的空缺,擦洗宮牆上的血跡,把一直沒有被發現的惡臭屍體擡了出去。

此時宮中的衛士依舊是胡沙虎的人,高俊他們還不能暴露身份,這些人除去探聽完顏珣的消息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是看管衛紹王的家屬。

現在,完顏珣已經逐步掌握了對抗胡沙虎的力量,在朝堂之上絲毫不落下風,至於宮禁之內,雖然都是胡沙虎的衛士,但是有高俊等人在,如果胡沙虎真的狗急跳牆,也不可能幹掉完顏珣。

但是基層的士兵們並不忠於胡沙虎,戰鬥意志也並不堅強。一開始,他們受到胡沙虎的欺騙去攻打皇宮,殺完顏永濟,出於自保的心理不得不暫時依附胡沙虎,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但是現在新皇帝登基,也沒有追究他們的意思,這羣人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對胡沙虎的忠誠度也就不那麼高了。

並且,求生欲下降之後,求財欲就上升了,上次燒殺中都讓這羣人得了不少甜頭,大家都不再滿足一份小小的軍餉,更希望胡沙虎能夠大行賞賜,如果軍中財物不足的話,可以把中都分成幾個街區,讓這些人分區進行劫掠,財寶先到先得,得到的女人按職位上。

胡沙虎漸漸感到爲難了,這些人認爲自己栓着腦袋跟着胡沙虎幹大事,讓胡沙虎得了擁立之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自己要求這麼點東西並不過分。而胡沙虎也不是完全的蠢貨,知道這樣對自己的名譽意味着什麼,所以堅決不能同意。

軍兵們開始起鬨叫囂,甚至不再接受軍紀的約束,公然在城內搶劫,即便是胡沙虎的手下也彈壓不住,民怨沸騰,整個中都都將胡沙虎視作仇敵。

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尾聲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尾聲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十五章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六章 決(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四章 高中(下)尾聲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尾聲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尾聲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
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尾聲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尾聲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十五章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六章 決(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四章 高中(下)尾聲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尾聲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尾聲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