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

在過往的戰鬥中,高俊也得到了一個經驗:儘管設置了不少政治教育,但是單個士兵的作戰能力和戰鬥意志依舊無法被使用,所以隊是最基本的戰鬥編制。

而都則是全軍的基礎細胞,它擁有完善的作戰、訓練、政工和後勤功能,四名軍官足以管理九十六名軍兵。

相比之下,由四個都所編成的一個旗則顯得貧弱許多,一個旗有四個都,但人數只有402人——僅僅是在旗指揮兼任軍使的那個都裡面多調撥了兩名軍士,這樣貧乏的指揮系統難以讓其在戰鬥中靈活調動,只能作爲大戰役的某個方向來統籌考慮。

這樣,下轄三到四個旗、十二到十六個都的營就極爲重要了,按照高俊的籌劃,每個營都要配備完整的參謀班子和後勤單位。

營指揮使改爲營統制,下設副統制、同統制、長史、佐史、總判、助判,若干參軍、典史、判官以諮籌劃。

而營的編制,則是“四旗兩都六隊”,即四個步軍旗、少年都、主計運輸都和六個隊——軍樂隊、軍法隊、斥候隊、醫隊、教員隊、力畜隊。這樣一個完整編制的營人數接近兩千人,有獨立展開作戰的能力。

目前,高俊準備親領一營,以馮達爲一營,膠東燕寧領一營,潘正攜帶三個營的編制去陝西,而過一段時間,如果局勢變好的話,再讓孫庭帶着兩個營的編制去遼東。

李銘和僧虔繼續率領騎兵。

對於這次分兵去陝西,高俊也曾經擔憂過,但是現在已經看開,太平軍早晚有一天要打出去的,在陝西提前佈局倒也不錯,既然有了李朱羅這條線,也可以與西夏人交接,如果能爭取到隴西党項的援助,剿滅蒙古就更有一份把握。

爲此,高俊決心把精兵強將都調撥出去,潘正的老副手郝思文自然要前去,溫撒文殊奴、祝東風、段景住各自推薦一個人自代,然後跟着潘正去陝西,裴真作爲陝西勇敢軍的領袖,當然也要跟潘正前往陝西。

考慮到潘正的出身,高俊還特意選調了一批南寨的軍官,就連總判樓升也要去和潘正搭架子去。

現在十二名營什將,潘正帶走八個;十五名參軍、典史、判官,潘正帶走九個;魯南戰役前的十四個軍使,潘正帶走四個。

馮達是潘正的老哥們兒,雖然不能前去,但是也從光榮的第一都抽調了三十人。

毫不客氣的說,這次分兵,高俊打算讓潘正帶上自己的半個家當去,也不是沒有人懷疑過潘正前往陝西后會不會與高俊離心離德,但是高俊卻不打算做這樣的考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潘正與高俊之間的情誼,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說得清的。

高俊親自在山東拖住蒙古軍,而潘正和孫庭在大金的兩翼發展,等到敵人驚覺之日,三路人馬並肩北上,那麼中原大地的局勢也該換一換風向了。

在高俊仔細籌劃的時候,喻俠丟下了手中的劍,幾乎是跪倒在呂仲騏腳前,汗如雨下,瑟瑟發抖,無法言語。

“喻姑娘,你別聽他胡說,趕緊一劍殺了他!”韓小娘急得滿頭冒汗,但是喻俠卻不爲所動,只是在低聲懇求呂仲騏不要再說了。

“他們這輩子也不會相信你的,就算你能說服何志也又能如何?哪怕他相信你沒有失貞,他說出去,別人也不會相信他,他們會說是何先生要面子,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她這個女人在兩軍陣前被我……哈哈哈。”呂中奇越說越快:“這種事情你這輩子也逃不脫!”

喻俠已經是眼淚直流:“求求你,求求你別說了……”

“除了我之外,沒人能夠救你了,你的死活只在我一言之間,只要我高興,你和何志也一輩子也別想在一起!”

三個女人被牢牢的綁縛起來,消息也未能傳遞出去。

天已經朦朦亮了,劉德吹響了晨號,早有旗手來換了時辰旗,軍兵們揉着眼睛從各個軍帳裡面走了出來,穿戴盔甲,準備造飯。

他們將做好最後的戰鬥準備,今天就是決定登州城歸屬的日子,一旦情況有變,立刻強攻。

高俊和他的四十名手下已經準備好,張大春已經率先入城。

然而張大春也從未見過張林的真實模樣,阿闌豁阿選了幾個俊俏的賊寇,剃了髭鬚,穿上錦繡官袍。儘管張大春一行人仔細觀察了內外城防,也沒看出什麼端倪,只帶着手下控制了內外兩道城的南城門。

上午時分,高俊帶着四十餘人風光進城,登州百姓終於從繁重的戰爭中解脫出來了,街道上觀者如堵,都等着看高郎君的風采。

而遠遠的大街盡頭處,張林率領三十餘名將佐被五花大綁,跪在地上,向高俊請降,作爲詐降的最後一場道具。

夏潛山在最前面撐起大旗,四十多人魚貫而入,高俊身穿黑色袨服,進入了甕城之間。

突然間,只看到內城上一聲令下,張大春忽然發現自己腳下的城牆發出了奇怪的金屬摩擦的聲音,一道厚重的鐵葉閘門居然從外城上落下,直接封死了城門。

原來這登州城乃是大唐貞觀年間所建,乃是爲了浮海攻打高麗,故而在城牆上也極盡其能,除去外面的吊門和可以開合的大厚木門之外,另有一道鐵葉閘門。

張大春等人只見到城門洞內有一道凹槽,卻不知是何用處,此時才聽聞腳下異響,閘門轟然落下,將高俊等人封在城內。

剛剛進城的人等頓時一驚,而城內翹首以待的登州市民們也一下子鴉雀無聲,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片刻的沉默之後,突然殺喊聲四起,從城牆上引來不少蒙古軍將,與張大春的手下廝殺起來。

龔成急切的望向高俊,但卻發現高俊的表情很是淡定,抽起六合揮向前一指:“跟隨我攻佔登州州城!”

龔成先是一愣,隨即明白也許高俊早就做好了這樣的準備,此時也沒什麼可說的了,把頭上的一字巾一把擼了下來,架好長槍,跟隨高俊向城內飛馳。

就在這遲疑的片刻,站在這羣投降軍將後面的敵軍軍兵們見勢頭不好,卻突然抽出刀來,砍殺在他們面前跪倒的軍將。

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十八章。鼠(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尾聲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五章 貓(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二章 羊(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尾聲
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十八章。鼠(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尾聲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五章 貓(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二章 羊(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