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

在過往的戰鬥中,高俊也得到了一個經驗:儘管設置了不少政治教育,但是單個士兵的作戰能力和戰鬥意志依舊無法被使用,所以隊是最基本的戰鬥編制。

而都則是全軍的基礎細胞,它擁有完善的作戰、訓練、政工和後勤功能,四名軍官足以管理九十六名軍兵。

相比之下,由四個都所編成的一個旗則顯得貧弱許多,一個旗有四個都,但人數只有402人——僅僅是在旗指揮兼任軍使的那個都裡面多調撥了兩名軍士,這樣貧乏的指揮系統難以讓其在戰鬥中靈活調動,只能作爲大戰役的某個方向來統籌考慮。

這樣,下轄三到四個旗、十二到十六個都的營就極爲重要了,按照高俊的籌劃,每個營都要配備完整的參謀班子和後勤單位。

營指揮使改爲營統制,下設副統制、同統制、長史、佐史、總判、助判,若干參軍、典史、判官以諮籌劃。

而營的編制,則是“四旗兩都六隊”,即四個步軍旗、少年都、主計運輸都和六個隊——軍樂隊、軍法隊、斥候隊、醫隊、教員隊、力畜隊。這樣一個完整編制的營人數接近兩千人,有獨立展開作戰的能力。

目前,高俊準備親領一營,以馮達爲一營,膠東燕寧領一營,潘正攜帶三個營的編制去陝西,而過一段時間,如果局勢變好的話,再讓孫庭帶着兩個營的編制去遼東。

李銘和僧虔繼續率領騎兵。

對於這次分兵去陝西,高俊也曾經擔憂過,但是現在已經看開,太平軍早晚有一天要打出去的,在陝西提前佈局倒也不錯,既然有了李朱羅這條線,也可以與西夏人交接,如果能爭取到隴西党項的援助,剿滅蒙古就更有一份把握。

爲此,高俊決心把精兵強將都調撥出去,潘正的老副手郝思文自然要前去,溫撒文殊奴、祝東風、段景住各自推薦一個人自代,然後跟着潘正去陝西,裴真作爲陝西勇敢軍的領袖,當然也要跟潘正前往陝西。

考慮到潘正的出身,高俊還特意選調了一批南寨的軍官,就連總判樓升也要去和潘正搭架子去。

現在十二名營什將,潘正帶走八個;十五名參軍、典史、判官,潘正帶走九個;魯南戰役前的十四個軍使,潘正帶走四個。

馮達是潘正的老哥們兒,雖然不能前去,但是也從光榮的第一都抽調了三十人。

毫不客氣的說,這次分兵,高俊打算讓潘正帶上自己的半個家當去,也不是沒有人懷疑過潘正前往陝西后會不會與高俊離心離德,但是高俊卻不打算做這樣的考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潘正與高俊之間的情誼,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說得清的。

高俊親自在山東拖住蒙古軍,而潘正和孫庭在大金的兩翼發展,等到敵人驚覺之日,三路人馬並肩北上,那麼中原大地的局勢也該換一換風向了。

在高俊仔細籌劃的時候,喻俠丟下了手中的劍,幾乎是跪倒在呂仲騏腳前,汗如雨下,瑟瑟發抖,無法言語。

“喻姑娘,你別聽他胡說,趕緊一劍殺了他!”韓小娘急得滿頭冒汗,但是喻俠卻不爲所動,只是在低聲懇求呂仲騏不要再說了。

“他們這輩子也不會相信你的,就算你能說服何志也又能如何?哪怕他相信你沒有失貞,他說出去,別人也不會相信他,他們會說是何先生要面子,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她這個女人在兩軍陣前被我……哈哈哈。”呂中奇越說越快:“這種事情你這輩子也逃不脫!”

喻俠已經是眼淚直流:“求求你,求求你別說了……”

“除了我之外,沒人能夠救你了,你的死活只在我一言之間,只要我高興,你和何志也一輩子也別想在一起!”

三個女人被牢牢的綁縛起來,消息也未能傳遞出去。

天已經朦朦亮了,劉德吹響了晨號,早有旗手來換了時辰旗,軍兵們揉着眼睛從各個軍帳裡面走了出來,穿戴盔甲,準備造飯。

他們將做好最後的戰鬥準備,今天就是決定登州城歸屬的日子,一旦情況有變,立刻強攻。

高俊和他的四十名手下已經準備好,張大春已經率先入城。

然而張大春也從未見過張林的真實模樣,阿闌豁阿選了幾個俊俏的賊寇,剃了髭鬚,穿上錦繡官袍。儘管張大春一行人仔細觀察了內外城防,也沒看出什麼端倪,只帶着手下控制了內外兩道城的南城門。

上午時分,高俊帶着四十餘人風光進城,登州百姓終於從繁重的戰爭中解脫出來了,街道上觀者如堵,都等着看高郎君的風采。

而遠遠的大街盡頭處,張林率領三十餘名將佐被五花大綁,跪在地上,向高俊請降,作爲詐降的最後一場道具。

夏潛山在最前面撐起大旗,四十多人魚貫而入,高俊身穿黑色袨服,進入了甕城之間。

突然間,只看到內城上一聲令下,張大春忽然發現自己腳下的城牆發出了奇怪的金屬摩擦的聲音,一道厚重的鐵葉閘門居然從外城上落下,直接封死了城門。

原來這登州城乃是大唐貞觀年間所建,乃是爲了浮海攻打高麗,故而在城牆上也極盡其能,除去外面的吊門和可以開合的大厚木門之外,另有一道鐵葉閘門。

張大春等人只見到城門洞內有一道凹槽,卻不知是何用處,此時才聽聞腳下異響,閘門轟然落下,將高俊等人封在城內。

剛剛進城的人等頓時一驚,而城內翹首以待的登州市民們也一下子鴉雀無聲,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片刻的沉默之後,突然殺喊聲四起,從城牆上引來不少蒙古軍將,與張大春的手下廝殺起來。

龔成急切的望向高俊,但卻發現高俊的表情很是淡定,抽起六合揮向前一指:“跟隨我攻佔登州州城!”

龔成先是一愣,隨即明白也許高俊早就做好了這樣的準備,此時也沒什麼可說的了,把頭上的一字巾一把擼了下來,架好長槍,跟隨高俊向城內飛馳。

就在這遲疑的片刻,站在這羣投降軍將後面的敵軍軍兵們見勢頭不好,卻突然抽出刀來,砍殺在他們面前跪倒的軍將。

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四章 散(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二章 糧(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一章 羊(上)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尾聲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尾聲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九章尾聲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尾聲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
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四章 散(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二章 糧(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一章 羊(上)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尾聲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尾聲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九章尾聲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尾聲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