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段鍾(上)

清州防禦使司接到糧倉失守的消息時,防禦使大人的心是崩潰的。

在他看來,毫無疑問高俊要造反,是要效仿楊安兒、劉二祖等人,扯起反旗,佔山爲王。既然如此,他的第一個目標當然就是清州。

對此,清州防禦使司上下倒不是很害怕,清州城是河北雄州,城牆堅固,而且防守兵力也不少:兵馬鈐轄所轄效節軍三十人、軍轄所轄牢城軍百餘人、射糧軍二百餘人、司侯司弓手一百餘人、會川縣弓手八十多人、各地土兵近二百人。滿打滿算,清州的現有兵力將近七百人,高俊手下只不過是四百人,如何攻城?

雖說如此,防禦還是派出信使,緊急往中都和河間府,彙報高俊的不軌動作。

派往河間府的信使很不幸的在興濟縣被郭延嗣的人抓到了,把馬沒收之後放回了清州。倒是派往中都的那名信使,巧妙的繞過了高俊的巡邏隊,途經大城,文安,保定(這個保定和今天的保定市沒有關係)等縣,星夜兼程,向中都趕去。

兩天之後,他渡過寒冷的易水,到了霸州郊外。

就在這裡,他親眼看到了,霸州城外綿延的蒙軍營地,以及城市上空經久不散的黑煙。他立刻一屁股坐到地上,呆呆的怔了小半個時辰,纔像是彈簧一樣飛快的翻身上馬,向南方疾馳而去。

“黑韃來啦!”他在每一個路過的村莊大喊,他渡過了易水,渡過了滹沱河,又渡過了運河,他趴在馬背上跑進了清州,嘴裡還在不斷念叨着:“黑韃來了,黑韃來了。”

黑韃確實來了。

鐵木真親自率領主力軍隊六萬多人,從良鄉撲到霸州,在這裡遭到了霸州刺史的抵抗,經過幾天的攻城戰之後,蒙軍相繼摧毀了樓堞,最後,軍轄偷偷打開了城門,放蒙軍進入。

蒙軍乾脆利落的屠殺掉了霸州城內的數萬人,在這裡休整兩天之後,再次升帳議事,籌劃下一步進攻的方向。絕大部分蒙古將領建議向西攻打雄、安,但是石抹明安堅持向東攻打清、滄。

“明安,你爲什麼要堅持打清滄呢?據我所知,那裡只有蘆葦和鹽地啊,蘆葦又不是什麼好東西。”這是木華黎的意見:“而據我所知,攻打雄安之後,向南可以進攻河間府,向西可以進軍中山府,都是契丹人雄壯的大城市,得到那裡的財富,就能繼續作戰。”

啊“請英明的可汗考慮,我的木華黎將軍,您說的很對,清州和滄州土地貧瘠,只有蘆葦和鹽鹼地,但是那裡的運河是金國人的命脈所在,如果能夠把控運河、燒掉糧倉,就能徹底斷絕中都的糧道,那個時候阿勒坦汗將不戰自潰。”在草原上呆了一年,明安也知道了蒙古人將金朝皇帝稱爲阿勒坦可汗。

木華黎挑了挑眉毛,蒙古將軍們議論紛紛,不太明白爲什麼燒掉幾個糧倉,阿勒坦汗就不戰自潰了。

鐵木真似乎被明安說動了,但是看到將軍們的反應,又重新考慮起來。

“明安,你的舌頭從來不說假話,我相信你所說的。但是運河和糧倉是不會遷移的,我們先去雄、安,在那裡獲得糧食和給養之後,如果長生天庇佑我們,我們會打到清州和滄州去的。”

討論似乎應該就此截止了,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哈撒爾卻站了起來,向鐵木真進言:“可汗陛下,哈撒爾向您進言,眼下正是冬天,女真國的河流都結冰了,趁這個時機越過他們的運河、北清河,我們就能掃蕩山東,那樣就能大大的節省時間。使我謙卑地向您建議,分出一部分人馬來攻打清州、滄州,長生天護佑成吉思汗做出最明智的判斷。”

蒙古軍將們頓時炸開了鍋,哈撒爾,成吉思汗的二弟,大蒙古國最尊貴的人之一,科爾沁護衛軍的首領,居然支持一個契丹人的意見?

石抹明安很是驚訝,轉頭望向也古,後者得意的向他眨眨眼。

也古沒有直接向鐵木真建議東向,他這個年輕的侄子還不足以說動他偉大的伯父。所以也古動用了蒙古人所得意的迂迴戰術,首先說服自己的父親,伯父最爲倚仗的哈撒爾王爺。理由非常簡單:他現在唯一的部屬撒察別乞去年在宣德州打了敗仗,急需一個雪恥的機會,身爲黃金家族的人要對所有自己的手下負責,他渴求父親爲他爭取一個建功立業的使命。

在仔細權衡利弊之後,哈撒爾並不反對這個計劃,向鐵木真提出了分兵的建議:從6萬人中撥出一萬人攻打清滄。如果作戰得勝固然很好,即便失利,也可以從容的撤退到大名府,磁州一帶,和鐵木真的主力部隊會合。

哈撒爾一個人的意見就能抵上一百個蒙古軍將的總和,就連討論都變成多餘的了。

高俊做夢都想不到,自己去年在宣德州的困獸一搏居然改變了歷史的行程,鐵木真分出了一萬多人馬向東進攻清滄地區。這支軍隊的統帥是石抹明安,軍馬絕大部分是投靠蒙古的契丹乣軍和汪古人、乃蠻人,真正的蒙古人只有不到一千人,由也古王爺率領,撒察別乞輔佐。

高俊得知蒙古人到達霸州的消息時,六千石糧食已經全部運走了,何志也駕船歸來,帶來了好消息和壞消息。

好消息是南遷居民的情緒基本平穩,趙汝凡,張成武,翟呈信等人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沒有出現流行病,也沒有成片的餓殍,這些人雖然吃的不大好,但精神狀態還不錯。

趙汝凡已經從中招募工人,爲殷有貴生產香皂和頗黎器,以及其他各類產業,蓋房子的工作也在快速進行,已經建造了可容納六千多人的窩棚房屋,再過半個月還能造出近一萬人的,各處空地都擠滿了人。

壞消息是糧食缺口日漸尖銳。這次回去的時候,趙汝凡給何志也算了一筆賬:現在在南遷居民當中,願意爲高俊幹活的丁壯,每人每天支粟米一升,其他人每人每天粟米半升。一天就要消耗粟米一百二十石,高俊拉回去的六千石糧食,還不夠這些人吃兩個月的。

這還僅僅是現在南遷的居民,每隔五天高俊就要送去五千人,從其他地方自發來到壽張縣的人數也不少,趙汝凡感到無比焦躁。

高俊感覺自己的心都是麻木的,聽完之後,花了好半天時間才喘過氣來。

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九章 掙扎(上)尾聲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七章 牛(上)第六章 貓(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八章 故(下)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尾聲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四章 狗(下)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
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九章 掙扎(上)尾聲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七章 牛(上)第六章 貓(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八章 故(下)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尾聲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四章 狗(下)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