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

山上迷霧重重,這深秋時節的霧很難消散,孫庭的頭盔都有些潮溼,偵查的步兵穿着短甲,帶着筆槍和手戟回來了,他們在前面捉了個敵軍的舌頭,一點動靜都沒發出就鑽回了本方的營寨。

通過之前閃電般的行進,孫庭張慧連同高麗軍馬突然切斷了東真國各山城之間的聯繫,天朝上國的神威此時再次起了作用,那些參與東征反叛的猛安謀克們再一次對孫庭俯首帖耳。

爲了便宜行事,孫庭毫不客氣的給自己加了一個遼陽行省平章的官號。

紇石烈桓端是知道此事的,但他卻沒有聲張,這些生活在長白山谷的女真百姓對於金朝皇帝多多少少還有些敬畏,用這個頭銜也有助於增強對他們的威懾。孫庭此舉雖然僭越,但是事急從權,他也不會在這個問題上仔細追究。

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長白山地區的各猛安謀克再次倒向金朝,接受改編,而萬奴的人馬則越來越少,終於,他們被張惠和孫廷所率領的光軍主力成功捕捉,團團包圍在長白山西麓的幾個山頭。

這裡東出隆安府餘里,大約位於今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東南方向。

與此同時,高麗軍馬已經團團包圍了東真國的統治中心南京,大約是今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沿江一帶,小城子山。

現如今,萬毒和他最後的幾千人馬就在山上,只要消滅之,反叛的東真勢力就將徹底煙消雲散,孫庭張惠的主力軍馬連續紮營17日,每日接連挑釁圍攻,萬奴軍糧耗盡,已是強弩之末。

估摸着敵軍快要完蛋了,孫庭來找張慧,給張惠看了從河北方面傳來的緊急軍報。

“這份軍報是九月二十來的,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高太尉殲滅木華黎大有希望,說不準,直接將這個元兇巨寇用炮火擊碎在邢州城內,就算木華黎僥倖不死能夠突圍,也得脫層皮,華北戰局已經轉折了呀。”孫庭的語氣很激動,高俊在軍報裡附加了給遼東方面的命令,把他們的編制擴充至27個營,很明顯是有期望在裡面的。

“是啊,我們也該加點功夫了。”張惠點點頭,他最近剛剛完成對屬下人馬的整編,精力消耗很大,最近一直休息不足,但是總算是將在東北內地徵收的那幫子驕兵悍將、野人番奴調教成了合格的光軍軍兵。

張師帥現在手下有兩個陣,其中一個的將軍是南宋降將袁鏡,而另一個則是原本上京守將劉子元,此人當初在保衛上京時立下大功,幾次擊敗蒲鮮萬奴,因此聲名顯赫,此番也投靠了光軍,連帶着將上京的控制權,也打包送到了張惠手裡。

已經手捏金源肇興重地的張惠現在人馬近萬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女真人和東北的其他各漁獵民族,這些人要麼曾經跟蒲鮮萬奴幹過,要麼就與普賢萬都打過仗,深知萬奴的用兵之道,張會用的得心應手。

現在,這支敢戰勁旅終於走到了復仇的最後一步,虛弱的萬奴就在山上,他們要用一輪衝鋒,將這個把整個遼東拖入背叛恥辱與戰火中的惡棍,徹底消滅。

十月初十清晨,孫婷親自發表了戰前演說,以及陳炳已草擬的討賊檄文,正式發動了對大城子山的總攻。

統帥一聲令下,各族軍隊奮勇向前,束髮的漢人,蕹發的女真人,辮髮的胡裡改人,髡髮的契丹人都不甘人後。

步兵和騎兵是分開組成進攻的,有的沿着山路前進,有着順着山道奔馳,就像是複雜的剃刀一樣,一層層的刮掉敵軍。

到下午的時候,蒲鮮萬奴不得不投入最後的預備隊,讓她有些羞於承認的是,此人雖然大眼什麼?藉助建國重振女真民族士氣,然而真正能稱之爲精銳的,不是他想象中遍佈長白山兩側的女真勇士,而是當初跟隨他,一路創業的原金朝冠軍,這些甲冑齊全,略受文明薰陶的武士,纔是他的根本。

但是,大廈將傾,現如今這些人也根本抵不住光軍的連續衝擊,劉子源率先突破,他已經身中四箭,血滿前胸,但依舊親自奮力,舉旗前進,帶領手下步兵,第1個順着山路,衝上山頂。

其他各路人馬緊隨其後,傍晚時分,蒲鮮萬奴的軍隊已經徹底崩潰,眼看着人馬驚慌失措,紛紛跪地投降的景象,萬奴老淚縱橫,五年皇帝夢,一載赴黃梁。

擦淨隨身佩戴的寶劍,仰望天空的一刻,沒有人知道蒲鮮萬奴在想什麼,但是,東北的戰亂很快就將有最終的結局,這點沒有人懷疑,那天快到了,快到了。

萬奴的死帶來了東真的最後崩潰,至此,長白山兩麓徹底平定。

徹底解決萬奴後,依照之前的約定,敖東城以東的長白山全部交付高麗,而孫庭張惠率軍西進,重新回到鹹平一帶對抗耶律留哥和張柔二人。

走的時候,高麗人有些欲言又止,李至升也從國內的渠道瞭解到,在他率兵與光軍合作的時候,開京城內也有輿論,希望高麗能夠保存實力,趁着光軍打完大仗,師老兵疲的時候發動突襲,全殲其人馬,盡括其地盤。

也並非沒有人產生顧慮,明晨,李奎報就曾經向崔宇建議,高麗與光軍合作,還是少分一些利益爲好,多分地盤,日後會被蒙古人懷疑,也會被光軍猜忌,這兩方無論誰贏得勝利,都會對高麗趁火打劫,大佔便宜的行爲極爲不滿,按照李奎報的意見,高麗只要將國土擴充到圖們江南岸,就已經足稱大公。

李奎報提醒崔宇,高俊此人能夠割據山東,以抗蒙古,必然也是一方豪傑,不可能對土地毫不在意,而他對高麗的要求如此爽快,背後隱藏的是更大的禍心。

崔宇認真的考慮過這個意見,然而,高麗國內的情形不容許她再變更政策了,剛剛接替父親位置的他還沒有坐穩,武人政治依舊隱藏着動盪的因素。

這着實可惜,就連高俊也一度以爲高麗人不會太過貪心,畢竟高麗雖然是小國,卻並非不知進退。

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二章 羊(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尾聲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尾聲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
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二章 羊(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尾聲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尾聲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