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

“這齣戲不會是在說我吧?”遠遠望着戲臺上紅紅火火的場景,殷去寒輕聲問高俊。

“也是說給我自己聽。”高俊微微垂下眼睛:“有的時候不主動一點,坐視最壞的情況發生,相當於助紂爲虐。如今天下的形勢這樣壞,不是因爲那些愚昧的人,而是因爲那些袖手旁觀的人。”

殷去寒點點頭:“也許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不願意對紅襖軍下手,但即便你放他們一馬,這些人的血照樣要流,而且流的毫無價值。”

高俊沉默了一下,低聲問:“去寒,你覺得這樣殘忍嗎?”

“這殘忍,但是我相信俊你有必要這麼做。”殷去寒想了想:“我看到繡工們是怎麼拔除掉箭的——用刀子破開傷口,把箭頭挖出來。這很痛苦,但是最後這傷口才能癒合。俊,我相信你會用這最後的殘忍,結束長久、緩慢、痛苦的流血。”

這正是高俊的想法,之後幾天,軍官們連續召開會議,開始商討第一個打擊目標——劉二祖的情況。

劉二祖作爲最主要的一支紅襖軍部隊,號稱部衆二十萬,但是根據偵查來看,實際的可戰之兵不會超過七萬人,而且由於糧食不足,不得不把大量的部隊放到各地去就糧,力量分散,這七萬人無法統一使用。

“劉二祖的糧食不夠啊,這7萬人只能均攤到各地去吃各地的大戶,越打越窮,越窮越均攤,恐怕他一次只能凝聚起三萬人,但是要料敵從寬,我們姑且假設他能夠聚集五萬人。”高俊擺起了沙盤:

“劉二祖霧中的編制和其他紅襖軍相類似,都是少量精銳加上大量的雜兵,精銳的數量不明,不過根據咱們以往交手的其他各軍來看,劉二祖手下的老兵不會超過一萬人。”

看到原本足足有二十萬的龐大敵軍現在被剪到只剩一萬,軍官們露出了些許寬鬆的表情,高俊看在眼裡,也不點破。

“劉二祖的根底在大沫堌,在這裡營建山寨,確實易守難攻,所以我們要儘可能的將此人挑逗出來,逼他在平原地區與我們決戰。”

“與劉二祖聯繫緊密的是彭義斌、郝定、石硅、任福各部,作戰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四個人考慮在內。而淄州一帶的張汝楫、孫邦佐是楊安兒一系,與劉二祖關係一般,讓他們來救援劉二祖,動作會遷延一些,如果我們行動得足夠快,就能在他們增援之前擊敗劉二祖。反倒是時青這個人,離劉二祖很近,但是此人頗爲滑頭,我們能不能嚇住他,也在兩難之間。”

聽到這幾個名字,有些人已經低聲笑了出來,比如蒲察勇。

高俊瞪了他一眼,繼續說:“彭義斌、郝定、石硅、任福,除去郝定,都是大家的老熟人了,這些人的人馬都不多,單獨拿出來沒一個是咱們的對手,但是如果咱們全力對付劉二祖的時候,這些人來騷擾就不太好辦了。”

“怕什麼?任福、石硅都只有五千左右的人馬,我們一個都的正軍、一個都的貼軍,外加一千民兵,足以抵擋一路,彭義斌、郝定稍微強一些,派兩三個都也可以……”張大春越算聲音越小。

“你說的不錯,按照你配置的兵力,足夠和對手打一個五五開,但是五五開最沒用!俺輸了自不待言,打贏了也不能殲滅對手,最多隻能驅散,除了爲山東增加幾千個賊寇之外毫無作用。而我們要用殲滅對手,這樣戰果最豐厚,後患最小,爲山東百姓的影響也最小。”高俊敲敲沙盤:“所以我們絕對不會分兵抵禦,而是要逐個殲滅!”

所有的軍官都往前湊了湊,仔細聽高俊的大致計劃,隨後提出各自的意見,終於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思路:

僧虔率領本旗軍兵,大展旌旗,冒充主力,相約與燕寧進攻單州一帶,誘使石硅回軍救援,孤立兗州、曲阜的郝定,隨後高俊親率主力,從壽張縣出發,直撲兗州,爭取在短時間內徹底擊潰郝定。

之後無論是否能夠震懾時青,都應該放棄兗州,進攻陪尾山一帶,如果任福主動迎戰,則可以正面擊敗之,如果任福退入山中防守,留下部分軍兵謹守山口,全軍順大道直奔費縣——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只要任福不想在山口撞個頭破血流,就只能沿着山路追擊高俊,速度將會大大減慢,很可能高俊擊敗劉二祖之後,這些人還沒有出山。

全軍奔往費縣,調出彭義斌之後不與之交戰,即刻南下大沫堌——作戰計劃僅僅制定到這裡,之後的方案就是隨着戰場形勢來制定調整了。

“作戰計劃只能進行到與敵軍接觸的那一刻,所以不必制定的太深太遠,反而束縛手腳,但是你們自己的心裡可要有個想法。”高俊告誡軍官們。

八月十二日,整軍後,高俊給軍兵們放了一天假,軍兵們已經知道,這次假放完之後就要有出征任務了,這將是很多人最後一次回家。

弓箭手宋英一大早就離開軍營,回到了小小的八白石村,現如今村莊的模樣已和當年遠遠不同,新修的磚房取代了破敗的茅屋,新開墾的土地裡穀子生長得正好,沒有一家的籬笆院子裡面是空的,有的種了白菜,有的養了鴨子。

宋英看過父母,有要去看幾個照顧過自己的親戚,出門就碰上了費文孝,這位出來是到村口打酒去的,一聽到他要出征,家裡的老父親就忍不住唉聲嘆氣,費文孝倒是樂觀,直接掏錢出去買酒,準備在桌上好好勸慰一下父親。

“可惜我父母早化了,也沒有這喝酒的機會。”宋英嘆了口氣。

費文孝一時想安慰兩句,但也不知道說什麼好,正在尷尬的時候,突然牆那邊傳來噼裡啪啦的聲音,像是碗被打碎了,然後就是雞鳴狗叫,兩個人好不驚愕,齊刷刷的轉頭過去,不知道那邊發生了什麼事。兩個人正準備移步過去的時候,魏小乙從牆那頭匆匆轉了過來。

“小乙哥,那邊是怎麼回事?”兩個人趕緊問道。

“我說你們還不知道,不對啊文孝你該知道啊。”魏小乙又擺出一副神秘兮兮的姿態:“我可是知道,王則和他爹鬧翻了。”

“原來如此!”費文孝恍然大悟:“還是因爲鄆城縣來的那個女的的事兒?”

就在這個時候,更遠處傳來王僧奴在家裡的怒吼:“閉上你的鳥嘴!”

王則的父親立刻不吭聲了,費文孝、宋英、魏小乙三個人在牆這邊呆立了半天,最後還是宋瑩提議:“等一會兒,咱們去看看季雷他們吧。”

第十三章 散(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前言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九章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二章 糧(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尾聲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尾聲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尾聲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
第十三章 散(上)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前言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九章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二章 糧(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尾聲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尾聲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尾聲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