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

現如今王老闆也要把自己的酒樓開到東平府去了——聽說高俊給東平府起了個新名字叫魯州,真沒想到高郎君已經有這等本事,可以直接給州縣改名了,想來一定還會大有前途。

一想到這裡,王老闆不由得沾沾自喜,想當初他也是看高家軍軍令嚴明,覺得也許可以依靠,所以把自己在外面做印染生意的小舅子李百德也叫了回來。

李百德算是個比較有追求的生意人,做事向來一絲不苟,從來都是憑本事吃飯,因而也一直深受根據地的信任,此番後勤統籌委員會剛剛成立,他們就接到一個大單子,但是內容卻比較奇怪,需要大量印染的小塊布匹。

儘管感到奇怪,但既然是太平軍下的單子就總沒有錯,根據地的商人們從紡布開始,一絲不苟的完成了所有的任務,絹麻絲線變成了成塊兒的布匹,然後染成各種顏色,被分割成小片包邊鑲滾,又在上面印染刺繡了各類圖案,整個根據地商人都在忙這個單子。

這個單子確實是高俊所親自下達的,現在他正滿意的哼着小曲,在地上塗塗畫畫,幹着穿越者最喜歡的一件事,設計軍銜圖案。

按照大明一貫的尿性,要麼搞一個極爲華麗複雜的龍鳳饕餮的圖案,要麼就直接大字寫編制,高俊採取了一個折中方案,儘可能的在維持軍隊傳統的情況下,設計一套好看的軍銜標誌。

這套系統包括三部分。

第一,識別色,步兵紅色,騎兵黑色,工兵、輜重兵青色,水兵白色,治安、衛戍部隊黃色。該顏色的標誌在頭盔頂上的簪纓,系在脖子上的披膊巾、軍服的滾邊線以及軍旗顏色上體現。

於此同時,軍醫、軍樂手、教員、斥候、材官、旗手、力畜、軍法八種技術兵則另有規定:軍醫藍色、軍樂手橘色、教員淺綠、斥候灰色、材官青蘭色、旗手嫣紅、力畜深灰、軍法深黃。

這些技術兵種如果服役在營以下,那麼就按照本營的兵種類別,將兵種色放在外面,技術色放在裡面。而如果是在綜合性的陣直屬隊裡面,則只使用技術色。例如,步兵營醫院軍醫披膊巾是藍色紅滾邊,而陣斥候是純灰色。

本來高俊是想設計識別度高一些的顏色的,但是這次才深深感嘆於古代印染技術不發達,實在是不能製作出更豐富的顏色來,就連這幾種顏色都要一次把貨供足,不然的話再次訂貨肯定會有色差。

第二,常服標誌,直接縫在軍服的右臂上,在不穿戴盔甲的情況下可以輕易的看見。底色爲兵種色,少年兵學員直接按照年級在上面寫上阿拉伯數字,一年一升。

貼軍們不分兵種,也都統一寫爲“一等”,“二等”。

但一旦成爲了正軍,則不再使用漢字,六等軍士則畫出一條豎槓來,五等軍士兩條,四等軍士三條,三等軍士一粗槓,二等軍士一粗一細,一等軍士一粗兩細,而特種軍士左書寫一個特字(這些高手兵王們的右臂上繡着一個特字,四周還圍繞着一條青龍,每次出現都熠熠生輝放金光,專門破壞同樣是刀槍上討生活的人的大好前程)。

軍官們則要複雜一些,明清的補子華麗昂貴,不符合高俊重儉尚德的基本訴求,而宋代的服魚區別度太低,在緊張的戰場上很難使用。

高俊使用了一個相對複雜的辦法,首先在臂章上加入官服的顏色(一至三品服紫,四至六品服緋,七至九品服青),裡面分別用六條槓表示本色別裡面的正從六品,再上面加星星表示每品的上下三階。

比如張惠,他身穿黑色軍服(軍服通行顏色),軍服是紅色滾邊(步兵識別色),頭上是黑色抹額,滾紅邊。右面臂章上是紅色底色(兵種識別色)緋紅色內框,裡面有四槓一星(官居正五品)。

第三,盔甲標誌,常服上的標誌在平時可以見到,而在戰場上想使用這樣的標誌就很困難了,厚實的盔甲一穿,只露兩隻眼睛,能有什麼標誌出現?

高俊想了半天,突然想到在右手手臂的護臂上留下軍銜章,這項工作還在設計當中,短時間內還無法實現。

軍銜標誌甚至還只是一個次要的方面,只要關鍵時刻能夠亮出來,證明自己的級別如何就行,更重要的是職務標誌。在戰場上,軍兵盯着他們的隊正,隊正盯着他們的軍使,軍使則盯着將軍們,如果沒有足夠醒目的標誌,那會是一場災難。這年頭指揮員無需隱藏自己的身份,反而要告訴己方所有人他就站在前面。

按照規定,等真正穿戴盔甲上了戰場,隊長和隊副在左臂上繫上紅巾,什將左臂用紫繩穿甲,承局左披膊甲用青繩穿甲,押官左披膊甲用黃繩穿甲,公使左披膊甲用白繩穿甲,禆將、司吏、傔從、書手用斑斕彩繩。

各級軍官頭盔也略有不同,整體而言都比較樸素,但軍使有簪纓,旗指揮有眉眥,營統制有鬥纓和立額。而其他各級軍官也各有規定。

這樣,定下來的原則就是全身看兵種,右臂看軍銜,左臂看職務,軍官看頭盔。

很快,各類識別的軍用標誌就都完成了,這花了整整一大筆錢,相當於最近三個月的彩票總收入。

現在高俊有一萬七千多人,那是仗着還有七十萬擔粟米,不可能長久,所以根據地已經到達了徵兵極限,也不可能再通過大肆擴軍來讓軍兵們快速提升職位了。

山東北部六州還富餘有不少人口,等潘正帶領人馬去陝西之後,高俊大概還會在這裡徵一萬兵,這一萬新兵補充了兵員,也是現役軍兵們最後一次快速提升的機會,在此之後,山東軍隊的整體架構就會基本穩定下來,只有零星的補充了。

現如今,嚴實在北部六州也折騰累了,輪到高俊出場狠狠毆打一下小朋友了。

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尾聲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尾聲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尾聲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尾聲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
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尾聲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尾聲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尾聲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尾聲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