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

石抹明安撤得如此迅速,以至於沒有等高俊釋放俘虜,這對後者來說也是件好事,本來不少居民要求把這些人盡數斬首以解民憤,但是高俊還是力排衆議,把這些人留了下來——今年要開採石場了,這種又累又損害健康的工作不給戰俘給誰呢?這年頭沒有日內瓦公約,就算是有,屠戮百姓的畜生也沒資格講公約。

這幾天陸續又在樹林中抓到不少俘虜,他們大多是決戰那日的潰兵,大多數一見情況不是頭,就丟掉一切武器躲進了樹林裡面。這幾日人們陸續的在樹林中發現了這些人,其中一部分已經凍餓而死,另一部分瑟瑟發抖,手裡捧着偷來的雞。

就在這羣俘虜當中,高俊卻意外的遇到了一個故人。

是那名俘虜首先認出高俊的,在人羣中,他突然大喊起高俊的名字,並且掙脫了守衛的束縛,一下子跪到高俊腳下:“高郎君,我是移剌阿辛啊,我是阿辛,你還記得當初在中都幫你殺掉術甲通的那個阿辛嗎?”

一開始高俊嚇了一跳,但隨即他就想起了這個人——這個移剌阿辛是石抹明安的侍從,當初,石抹明安將他送到到烏古論老僧那裡幫助老僧討官,然而在中都的時候,阿辛卻成功幫助自己殺掉了術甲通,徹底斷絕了私鹽案,也讓僧虔從此變成了一個無根底的人。

萬千般往事涌上心頭,讓高俊一陣酸澀,但是隨即阿辛的哀求就讓他反應過來。

“阿辛,當初中都離別之後,看樣子你成功的找到石抹明安了。”

“是的,是的,我總是能找到自己的主人的,可是這次我又與他失散了。那天攻破營寨的時候,我跟着主人一道進寨,但是你們的火龍太可怕了,當時我以爲自己就要死了,可還是想辦法逃進了樹林裡去。高郎君,時隔一年半,咱們倆的身份已經截然不同了,但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仍舊想覥顏請求高郎君念在以往的情分上,寬恕我吧。”

高俊的表情波動了一下,他對阿辛還是心懷感激的,因此在那麼一刻,他確實動了把阿辛直接放走的念頭,但隨即他搖了搖頭。

“阿辛,你和我確實是有交情的,但是如今我們各爲其國,我不能放走你。不過,我可以向你保證,你們不會被直接處死,也會被保障基本的勞動條件,採石場的活雖然辛苦一些,但是比戰場壞不到哪裡去。而且我會和我的同僚們商議,等你做滿兩年之後就把你放走。”

阿辛還想求情,但是卻被軍兵直接帶走了,看着還在掙扎的阿辛,高俊內心裡也是思緒萬千,一年前兩個人還是平等的,甚至自己還可能有求於阿辛,但如今已經有了雲泥之別,世事的變幻彷彿夢境一般,一年的變遷就已經恍如隔世。

但是高俊畢竟不能在這件事上分擔太多心思,另外一個嚴峻的問題在考驗着他,依舊是糧食。

石抹明安撤退之後,高俊迅速的佔領了陽谷縣、範縣和朝城縣,這些地方都曾被石抹明安佔領過,但是由於撤退得太過急促,還留下了不少糧食,但是三個縣縣倉的糧食遠遠不能滿足幾十萬災民的需要。

彭義斌仗義疏財,爲高俊留下了數萬擔糧食,這些糧食也起到了挺大的作用,終究也只能解一時之渴,即使精打細算,甚至重新恢復那災難性的分配額度,也只能用到2月底。

高俊和何志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主觀臆斷,在古代農業社會,絕大部分生產的糧食都由農民自己消耗,流動性極小,自然也沒有大量的糧食囤積,總產量極高的糧食分散在一家一戶的農戶當中,即使是橫徵暴斂也不可能獲得太多。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沒有任何一處官倉能夠讓高俊獲得數十萬人食用的糧食。只能儘可能的東拼西湊,能獲得一些是一些。

這個時候,高俊把目光投向了沒有被戰火波及的東平府。

東平府,山東西路之會府,儘管自宋代以來由於黃河改道等諸多因素,東平已經漸漸趕不上濟南,但依舊是山東首屈一指的通商大邑。高俊將目光投在這裡,確實是有道理的,他已經派孛涅察爾前去查看情況,準備從東平府購進糧食。

就在這個時候,殷去寒也站了出來,表示能夠與自己的兄長相溝通,從河南調運糧食過來,高俊繼續提供頗黎器交換。

高俊倒是覺得有些爲難:“姑娘已經爲我做了這麼多事,甚至不惜與家裡相違,跑到我的押剌百戶了。現如今又要讓殷家捨棄即將到來的糧食漲價,而賣給我糧食,這樣的話姑娘在家中會不會受到排擠?”

“郎君恐怕這就有所不知了,去寒雖然只是一介女流,但家父下來讓我在中都走動,目的就是爲殷家的生意結交援引,故而我對殷家絕非可有可無,甚至可謂至關重要。更何況,我還有殷家的股份。”

“股份?”高俊大吃一驚,這不是直到清朝中後期纔出現的東西嗎?

“沒錯,高郎君可能不熟悉商業上的事情,商人走街串巷衝州撞府,自然要依靠車隊和船隊,一支車隊或者一支船隊稱爲一股,,商人實力之大小,往往不以財富、不以商號、不以貨物而稱,卻極爲看重各自擁有多少股車船,我們殷家的各股車船也都分配在家中幾個公子姑娘名下,去寒自己就有十餘股,這次能夠調來船隊幫助郎君,也全是因爲我自己有股。”

去寒搖搖頭,表示她也無可奈何。“我只能儘量從中斡旋,讓家兄多給高郎君些許糧食。”

而高俊和何志也想到的最後一條出路就是從南宋買糧,然而,當他們詢問去寒的時候,後者卻絲毫不知。走私對於兩個無門無路的人來說還過於遙遠,儘管他們有漂亮的頗黎器,但是沒有門路和引薦關係的話,即使是那些願意走私的邊臣也不會接收他們的貨物。

畢竟,在這個時代的商業社會當中,質量和利潤不是硬道理,倒是關係更重要。

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尾聲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尾聲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六章 勸?恨?歸(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九章 劫(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尾聲第十四章 妥協(下)
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尾聲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尾聲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六章 勸?恨?歸(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九章 劫(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尾聲第十四章 妥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