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工廠(下)

高俊從海南島和越南那裡搞來紡織機之後,根據地內迅速進行了仿製,目前根據地的部分官營工坊已經開始使用紡織機,並且先後培訓了300多名熟練的紡織機操作工,絕大部分是根據地內的女工。

紡織機技術進步之後,紡紗工作也開始出現快速發展,由於紡織效率提高,紗價騰貴,根據地的普通農戶家裡大多都開始用紡車紡紗來換錢,這已經成爲了根據地農民的一項主要副業。

但是農民交上來的紡紗質量參差不齊,對於高俊來說,研發新式紡紗機,並且設立紡紗工廠也是這段時期要做的工作之一。

棉花的種植業也正在發展之中,在去年,整個山東境內共播種棉花1.4萬畝,產量略高於預期水準,今年的播種面積達到了4萬畝,根據高俊的規劃,明年將會達到15萬畝,之後應該穩定在200萬畝左右。

對於何志也來說,這項事業最主要的短板是人才:管理工廠的人才、進行買賣的人才、研發技術的人才、乃至於從農民手裡收棉花也需要經驗豐富的人才行,他去問過鄭迎,而後者也十分爲難,由根據地直接掌握的工商業人才現在都集中在幾個軍需工廠裡面,剩下的人也都已經是人盡其職,抽不得身。反倒是目前在根據地裡活躍的商人當中還有不少躍躍欲試的人,如果高俊和他們合作的話,應該能在短時間內把紡織廠開辦起來。

“紡織工作雖然重要,但紡織機畢竟也不是極度機密,和地方商人合作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我們不採用射買制,而是採取契約制。”這是何志也的決定,高俊對此表示贊同。

射買制度在唐朝時逐漸興盛,到宋朝時幾乎成爲了官商合作的主要制度,而金朝也不能免俗。這項制度,說白了,就是實際意義的包稅制:大商人們出一筆錢,從國家那裡買到一部分壟斷權力和資源,然後自行招募人手進行經營,在此期間享有極大的政治便利,多餘的收益都歸自己。

在這種制度下,地方豪強用一筆相當實惠的價格就從國家那裡買來了無上的權力,然後就利用買來的權力進行瘋狂壓榨,國家沒有得到過多的實惠,而百姓們又飽受欺凌,只是富了這麼一幫中間人。

根據地商人對於何志也放出的口風非常敏感,也預想過根據地要進行射買制經營。

那樣的話,商人們花一筆錢,從何志也那裡買來數縣乃至數州地域內棉花的收購權,並且得到低價批給的土地,在那裡設立工廠。

這幫人本就是強買強賣、囤貨居奇、豢養打手、敲詐勒索的好手,而且過去一段時間和根據地的關係還算可以,在他們看來,只要射買成功,就說明他們和根據地的關係已經達到了一定份兒上,可以重新露出本來面目了。

所以,當何志也提出章程,要求紡織廠採取契約制,根據地機關和合作的大商人共同出資、共同管理、並設立分紅,一切按照根據地的規章法律辦事之後,大家極度不滿。

“這哪裡有一點點誠意嗎?我到蒙古人的控制區去做生意,地方閫帥都是強力挽留,一道命令下去,土地人手全部配備完畢,我只需購買原料生產,按時交錢就可以,到這裡開辦什麼紡織廠卻這麼多規矩,這樣下去,什麼商人能夠經營?”

“憑什麼不讓14歲以下的孩童進入工廠做工?這樣的話全都要破產了。”

“高郎君年初的時候在邸報上提過一個詞:招商引資,當時我非常激動,認爲這是根據地逐漸開放的好消息,但是你們現在這麼搞,不是把我們拒之門外嗎?”

“高郎君當初提出私營商業是經濟的組成部分,對根據地影響重大,我們可是交口稱讚,感嘆我們商人的作用有被正視的這麼一天。可是現如今呢?居然要簽訂什麼契約,不讓我們搞射買,怎麼和外地廠商競爭呢?”

“你們害怕老百姓反對?如果老百姓一鬧,官府就無原則的退讓,那對於我們這些投資者的信心也是一種大的打擊呀。”

但是高俊絕不退讓,在此之前,何志也和流泉院的大小工作人員們就進行過計算,雖然實行契約之後,對工人和生產原料的農民有一定的經濟保障,造成了生產成本的小幅度提高。但是由於紡織機帶來的巨大技術進步,根據地的紡織廠效益依舊遠遠大於其他各地的錦綾院、作坊以及私人織戶。

所以根據機關的態度是無比強硬的,不但紡織廠不按照射買制進行,以後根據地的工廠礦山都不會進行射買,必須老老實實的簽訂契約,在根據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進行經營。

“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隻要你簽訂契約,成爲根據地投資商,我也會給予你更強大的力量。”在談判的最後,何志也莫名其妙的說了一句極爲古怪的話。

很快,大家就知道了何志也的計劃,紡織廠選址在東平府,與此同時,會在這裡設置紡織專科學校。與此同時,紡織廠將會成立商社,採用新的制度,根據何志也所說,叫做有限責任制度。

“金寶廬舍,轉瞬灰燼,惟有田者,巋然而獨無恙。故上自紳富,下至委巷工賈胥吏之儔,贏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這句話說的是明朝的情況,然而對於兩宋同樣適用,商人們雖然在各地投資手工業或者建立商鋪,但是賺到的錢還是希望能夠購置地產。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根據地司法院與流泉院已經設立了專門人員進行監控,對於他們轉移根據地資產的問題已經有所察覺,並且依據它們轉移的金額大小設立了黑名單和白名單。

“白名單的商人是日後的合作對象,至於黑名單的商人吧,也不用去動他們。”何志也看着名單,臉上露出微笑:“他們會後悔的。”

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尾聲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尾聲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尾聲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一章 糧(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尾聲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
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尾聲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尾聲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尾聲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一章 糧(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尾聲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