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李銘(下)

“李軍使,當初指揮可是要咱們運十萬人以上,而且多多益善,現在才三萬!”潘正立即反駁。

“三萬怎麼啦?三萬就是咱們能做到最多的了。指揮,我有句糙話:有多大鍋,下多少米。您要是想把河北人全搬到山東,心倒是好,可能嗎?”

“無論如何都應該盡力而爲,現在還遠遠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應當嘗試一下。”

“嘗試什麼?打仗是可以亂試的嗎?兩軍川野見陣,一進一退之間勝負明瞭,稍有不慎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咱們手上只有一千名軍兵,還不夠黑韃人塞牙縫的,怎麼能用咱們唯一的家當去送死?”

潘正十分憤怒:“李軍使說的是什麼話!咱們都是跟高指揮那麼久的人了,當年野狐嶺的時候,高指揮假稱自己是暫代百戶,帶着我們違令南下。那個時候稍有不慎,高指揮就要讓人拿去治罪啊!可指揮還是那麼做了,所以我等才能在野狐嶺死裡逃生,而如今你竟然敢說指揮想讓咱們送死?指揮難道還會有這種想法!”

“我……”李銘爲之而氣結,這個時候,高俊開口了。

“好了,難道軍使們還要像潑婦一樣吵架嗎?現在議的是應敵方略。”

所有人都把臉朝向指高俊,現在是做決定的時候了。

“現在這一千名軍兵都是我一手帶出來的,是咱們押剌百戶的好子弟,我心裡怎麼願意讓他們流血犧牲?可是大家都是軍兵,是國家軍人,赳赳武夫國之幹庭,怕死不能當軍兵!”

“咱們軍兵打仗,不光是與敵軍見陣的時候要想着得勝制敵,也應當護佑百姓,保衛黎庶。軍兵與平民如魚與水,如果河北之人都擁護我軍,何愁黑韃不滅;如若河北之人都想殺我以泄憤,我等又能在何處立足?”

“我斷然不會和黑韃硬碰硬,但也要想辦法護送百姓南遷。”

討論到此截止,高俊掃視了一眼,路哲率先開口:“我等聽指揮的。”其他軍官也紛紛拜服,打算逃跑的思潮算是遏制了。接下來商討具體的對敵舉措。

“敵軍目標,必然是清州或者漕倉,而非你我。所以路軍使所說很對,如果我們不主動出擊的話,黑韃應該攻打清州,不會去尋找我們,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讓他們和清州的人消耗一下?”孫庭問。

高俊點點頭。“清州城池堅固,還有運河屏障,城內有上千軍兵,如果再簽發百姓上城的話,黑韃輕易不能攻克。屆時他們的軟肋就會暴露出來,那就是補給。”

軍官們都精神一振,似乎有點兒明白高俊的意思。

“黑韃這次勞師遠征,而且動作迅速,顯然沒有大量攜帶輜重,軍馬只能因糧於我。從災民那得知,黑韃動輒屠城,自燕山以來已經連屠州郡十數個,每攻破州城,黑韃都可獲得大量軍糧,藉此支撐,攻克下一座城池。我朝地方廣闊,兵將衆多,但是分散在各個城池之內,既不能集中於要點,又不敢野戰迎敵,所以黑韃可以從容的在城外燒殺劫掠,並且攻克防禦薄弱的城池。”

軍將們都點點頭,明白了高俊的意思,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像路哲和潘正這樣的人已經意識到高俊的思路。

“指揮的意思是說,只要黑韃久久頓兵於清州城下,等到糧食耗盡之後,就會不戰自潰?”潘正忍不住首先說了。

高俊搖搖頭。“黑韃何等強軍,大家都是見過的,此次他們從霸州前來,沿途又劫掠了文安、大城等地,所獲軍糧輜重必然不少,圍攻清州兩三個月又有何難?不要想着能夠一戰擊破黑韃上萬人。”

“那……”

“戰前我就曾經說過,咱們的目的是且戰且退,爲河北百姓南遷爭取時間。怎麼黑韃一來,大家把這些話都忘了!”高俊有點兒氣惱:“咱們就算使出渾身解數,一州的居民也遷走不了三成,加上躲到城內的不過七成,恐怕清州也要有三成居民留在村中被黑韃截殺。所以黑韃是困不死的,我們只能在清州陷落之前,吸引他南下追擊我們。”

高俊攤開地圖:“你們看看,這是清州,在運河岸邊,沿着運河,清州南面是興濟縣,而在清州與興濟之間的這個位置,是運河與滹沱河的交匯處,也就是滹沱河汊口,距離清州城不過十里之遙,但是卻有大片的蘆葦蕩和樹林,可以供我們暫時棲身。我們就躲藏在這裡,打擊黑韃外出尋糧的分隊,藉此而疲憊黑韃。”

有人皺起眉頭:“這裡是不是離清州太近了?一旦黑韃大兵壓上來怎麼辦?”

“注意看,這裡是運河,在汊口有可以登船的地方,我們把船隊分出些許船來,一旦黑韃追近了,我們就上船南撤。”

幾名軍官點點頭,黑韃無船隻,不通水戰,只要全軍上船,運河南北可以自在奔馳。

“從清滄的清州、興濟,到南皮,再到觀州,咱們就沿着這條路線邊打邊退,儘可能讓當地百姓撤走,使黑韃得不到足夠的補給去長時間圍攻州城。最後一直把他們拖到這裡。”高俊點了點陽谷縣的位置。

“一直把黑韃拖到家門口,這個時候咱們回到家鄉,供給不缺,還可以從南遷的難民中籤軍爲兵,牢牢守住的話,黑韃奈何不了,我們就能在家門口擊敗他們!”

“把黑韃一直領到咱們家!”李銘驚訝的問了一句:“爲了遷移居民,居然要把敵人一直領到家門口,贏了尚可,如若是輸了,那……”

“天下本來就沒有萬舉萬全的策略,我等恐怕只能冒險。”高俊站起來,大喝一聲:“諸將聽令!”

“李銘,率本部維持災民秩序,送至興濟縣!”

“張大春!南下到滹沱河汊口壘營,畫好地形圖函,送與我處!”

“路哲!立刻重新接手漕倉,等到黑韃攻來的時候,如若倉內的糧食還沒運完,就全都燒了!”

“全燒掉?”路哲畢竟是農家出身,燒掉幾萬石糧食也太過於聳人聽聞了。

“不燒掉難道留給黑韃嗎?聽我的軍令,在黑韃到來之時燒燬漕倉!”

“潘正!收拾營地,準備在滹沱河汊口待命!”

十二月五日,石抹明安率軍抵達清州城下,此時清州城南面火光沖天,那是路哲依照高俊的命令,在黑韃到來之際放火燒燬了糧倉。高俊全軍退往滹沱河汊口。

石抹明安馬上發現了漕糧被毀,他把怒火全部撒在了清州的城牆,修造了兩天攻城器具之後,蒙軍開始攻城。

清州之戰,正式開始。

尾聲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尾聲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全書大結局(迫真)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尾聲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尾聲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二章 羊(下)尾聲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
尾聲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尾聲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全書大結局(迫真)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尾聲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尾聲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二章 羊(下)尾聲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