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

連軸轉的講課相當消耗體力,前排二十多名學生之外,後面還坐着十二個師範學校的預備教員,講完了課解答完疑問以後,高俊直接坐在學校的辦公室裡,程闢遞來最近的呈文,高俊打開掃了一眼。

“這個女奚烈銀全,是趙汝凡的小舅子吧。”

“郎君記得不錯,女奚烈茶茶有一兄一弟,哥哥叫金全,弟弟叫銀全。”

高俊皺起了眉頭,這是一份任命書,銀全被任命成平陰縣縣尉,根據高俊的瞭解,這個銀泉遊手好閒是個浪蕩公子,哥怎麼可能擔任得起如此的重責呢?

“此時也許有誤,要不然我請趙先生過來詢問一下?”程闢,猜想這是趙汝凡偏袒自己的親戚,被高俊看得出來,搞不好就要出些事情。

但是高俊仔細考慮了片刻,最後還是說:“從周是根據地的功臣,我們難道不信任他嗎?既然從周已經對他下了任命,我也不予駁回,但是標準不能鬆懈,銀全要是乾的好,我也替他高興,但如果在任上出了什麼差錯,從周不辦他,我就辦了他們倆。”

裙帶關係是不可能避免的,而且在本時代被認爲是正常的,家族之內一榮俱榮一辱俱辱實在是太正常的現象,先進與後進之間互相援引也是應有之事,高俊對此並不採取直接尖銳對立的舉措,只是強調在規則框架內做事,用硬性的條條框框儘可能阻止朋黨存在。

然而高俊不知道的是,趙汝凡並非有意偏袒自己的小舅子,反而把有關此人的任命寫上來,真是讓他心驚膽顫,這實在是茶茶一致強求的結果。

高俊說趙汝凡是根據地的功臣,而茶茶則是壽張縣公廨的功臣,自從女奚烈東去世,茶茶隻身挑起了整個家族前進的重擔,哥哥金全還好,願意在家照料產業,可是弟弟銀全卻一心想要當官。

茶茶和這個弟弟關係向來好,但是也不得不拒絕:“一切得高郎君說了算。”

事情的轉折出現在大名府戰役期間,高俊率軍轉移到山上的時候,銀全在壽張縣的小混混當中很有號召力,幫助遷移了周圍的不少災民,親人評價都是有濾鏡的,再查查原理,銀全表現相當出色,眼下應該有資格除授。

一開始趙汝凡也是嚴詞拒絕,但是夫妻二人終究一體,茶茶的弟弟也是自己的小舅子,不可能一點忙都不幫,如果那樣的話,又讓外人如何看待自己?

好在銀全也並非全然無功績,轉移的時候不也還混了點功勞嘛,因功升授,只要高郎君不追究,這事就算成了。

高俊把這件事略微放在心上,但並沒有影響他對趙汝凡的評價,這件事說小不小,但說大也真不大,除去略微賞識了一下銀全之外,這次推薦名單都是相當公允的,從來到壽張縣開始,趙汝凡一直是實心實意的輔佐高何二人,這次爲自己人稍稍擡愛,不算錯誤。

另外一份呈文是從西邊的戰場上發來的,孫庭中規中矩的佈陣,在濟州擊敗郝定,俘獲數千人,已經遣散,各複本業。

和潘正在戰場上那種剛猛與巧變結合,近乎於天縱英才的指揮相比,孫庭是穩紮穩打的人,而且具有極強的毅力和耐心,幾乎不會給對手留任何紕漏,雖然軍隊不多,但憑藉着訓練與裝備的優勢,還是每戰都能克敵制勝。

此時孫庭已經掃蕩了外圍的敵軍,準備攻打濟州。

第三份呈文來自高俊的合作機構——阿蘭快餐。

在嚴小娘死後,阿蘭她們以巨大的毅力挺過了悲傷的時光,儘管每天晚上還在敲木魚,但是在白天的時候,阿蘭還是那個叱吒風雲的女掌櫃,現如今快餐已經有了四家分號,尤其是承包了根據地內不少公務單位的伙食,包括戰俘營。

眼看就是第一批戰俘要釋放的日子了,在極爲辛苦的勞作當中,高俊也不斷的挑選那些表現好的人加以提拔和優待,所以儘管戰俘營的死亡率超過1/4,但是相當一部分活着的人對高郎君心懷感激,在連續三年的辛苦勞作之後,高俊決定放掉這批人。

以至於當他們知道自己要被釋放的時候,不少人提出要留在根據地。

阿蘭快餐因而整理了一份近期的招工計劃和獎勵計劃,高俊看了看,批覆同意。

“這個阿蘭,對戰俘的事情還挺上心,大概是親近之人離去的太多,心也變柔軟了。”

高俊這樣想。

當高俊在中學講課的時候,殷去寒在女學講課,作爲岐國公主的伴讀,殷去寒的水準給這些小姑娘講講詩書毫不費力。

和中學極爲艱苦的氣氛不一樣,女學的壓力要小很多,看上去女學生們似乎要比中學的男生幸福很多,但是阿紅這樣出身貧賤的女子才知道,個別女人閒下來之後心思多麼可怕。

對於這種事情,阿紅幾乎從來不和夏啓說,夏啓也只不過是少年軍的書記,幫不上什麼忙的。

“好好讀書,爲高郎君效力,要是有錢就好了。”阿紅這樣想。

如果要是讓高俊得知阿紅的想法,一定會哈哈一笑,拍拍她的肩膀:高俊最瞧不起那些地位高但是沒用的人,你就看你殷去寒姐姐的地位肯定比不上,可是朝廷要塞一個縣主當我的老婆,我同意嗎?

高俊確實不同意,此時此刻在開封城內,潘正還在爲這件事來回奔走。

完顏玠嫡出的二子一女被封之外,還有一個庶出的女兒,年方十七,十年前,金章宗完顏璟設宴慶賀天壽節(承襲唐宋傳統,金代君王的生日均命名爲節日,金章宗爲天壽節,衛紹王爲萬秋節,而完顏珣爲長春節),宗室數百人在席,此女年方七歲,與諸小兒一般在席,完顏璟出一聯,唯有密國公完顏璹之子守禧與這女兒能對上,章宗大喜,各賜一玉環。

也正因爲如此,這個女兒得以早早的封爲縣主,縣號真寧。

“聽上去很有才情,倒也配的上我家高郎君。”出了左宣徽使的家,潘正正在思索的時候,長期在戰場的經驗告訴他,遠處街角茶樓的那輛紫紅色馬車今天在他身前身後出現三次了,當初在高汝礪家就曾經見到過。

“難道是有人在監視我?難不成我和高郎君預期一體的事被人發現了?”他暗想。

尾聲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前言第十八章。鼠(下)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十八章 故(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尾聲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尾聲尾聲第四章 遲疑(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
尾聲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前言第十八章。鼠(下)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十八章 故(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尾聲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尾聲尾聲第四章 遲疑(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