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

短兵相接持續了近一個時辰,雙方都有近千人的傷亡,在今天的戰場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應該被責備,他們都竭盡所能做到了最佳,就算光軍的統帥是一羣相當苛刻的人,也不由得爲戰士們的英勇表現而流下熱淚。

潘正親眼目睹了,許多年輕的步兵——他們都是從光軍根據地徵收來的青年兒女——是如何倒在敵人的馬刀與長槍之下的,親眼看見了重傷的軍兵是怎麼用最後一口氣將敵軍從馬背上拽下來,拖到陣中亂刀戳死,身中數箭的大漢拼盡力氣揮動長槍的槍桿,砸碎敵人的刀劍和他們的手,靈巧的刀盾兵用盾牌死死護住自己,用手中的刀狠命的戳着敵人的脛骨,但最終是怎麼被對手用骨朵狠狠砸碎了肩膀;在陣地間奔波的女繡工是怎麼被敵人的長槍刺中,像一片樹葉一樣被挑起來,摔落在塵土與血污當中。

極度密集方陣的光軍步兵讓他的對手們驚歎又苦惱,一時間,素來是戰爭之神的騎兵,居然毫無辦法。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蒙古人取勝的機會越來越渺茫,到當天下午的時候,騎兵已經不願意繼續發動衝鋒了,不少多次參加過對高俊行動的蒙古士兵不由得長聲哀嘆:“一開始是我們的步兵打不過他們的步兵,然後是我們的步兵無法抵擋他們建立的騎兵,後來,我軍的騎兵對陣他們的騎兵都落入下風,現如今,我們的騎兵甚至已經不能沖垮敵軍的步兵,天可憐見,過些日子該怎麼辦?”

蒙古人終於決心後撤了,這不是他們所適應的打法,放火焚燒他們所佔據的那部分營寨之後,這些騎兵帶着悲憂的心情遠離戰場,連同伴的屍體都無法帶回家鄉。

但這幫人的撤退之路也沒有持續多久,當天下午,他們發覺前方後方左右各處都有光軍騎兵不懷好意的慢慢跟進。這羣人大概不知道,就在他們與光軍的三個步兵營生死纏鬥的時候,在他們東方不足三十里處,吉惕忽裡和他的六千蒙古勇士已經魂飄燕山。

蒙古人最後一次有威脅的攻勢,在潘正的指揮下被徹底瓦解,然而光軍也付出了慘痛的損失,整場戰鬥中共計被敵軍打破十一個步兵營,陣亡四千多人。

但是,他們雷霆有力的一擊消滅了蒙古軍隊最後的有生力量,爲其他各路友軍繼續施展對中都的包圍創造了條件,也古遠遠的才望見城西的烽火,尚未及率兵出陣協助友軍,整場戰鬥就已經結束。

但是光軍步兵卻沒做任何停歇,在潘正的命令下,所有人立刻點擊裝備,向東北方向進發,趁着敵軍騎兵兵力剛剛毀滅,去突襲燕山!

此時在燕山的那些重要關隘還有上萬的蒙古軍隊,他們只是些缺少戰馬,騎術不精,或老或幼的二線兵馬,亦或者是被強徵來的各地農民,但憑藉着天下奇險的各路關隘,依舊是很難啃的硬骨頭。

戰鬥結束的第二天晚上,燕山南側的南口關城下燃起了二十四堆篝火,潘正神色嚴峻的召集手下營級以上的全部軍官,在此折箭立下軍令狀,一天之內攻破南口,從背後突襲北口!

這是潘正的決心,現在別勒古臺正在向西南疾馳,想要通過燕山援助也古,齊昭在後面拖不了他多久,必須搶在別勒古臺軍團抵達燕山前佔據這道天然的地理屏障,所以雖然愛惜士兵的生命,此時也必須用鮮血染紅前進的道路。

各主要尖刀部隊都下定決心,都交上了本單位的決心書,其中有不少是用血寫成的。而在高俊授權下,潘正開出的賞格也極高,最先攻上去的步兵營,從營統制到士兵各賞1000元到100元不等。傷殘撫卹根據根據地原本標準再提高一成,全營番號再加榮譽稱號“南口”。

類似的場景發生在西北方向的紫荊關,不過這次進攻的方向反過來,是李銘在外線完成突破,從燕山以北攻打到燕山以南。

進攻艱難,各步兵營都損失了100~150人不等,最終奪取南口榮譽稱號的是資格很老,但一直缺少功勳的第十五重步兵營。

先後掃蕩紫荊關和南口之後,大家把目標對準了北口,這也是整個地域內最重要的據點。第一天的進攻,光軍就傷亡了一千七百人。

不少統制官找到他們對口的上級,表示不能這麼大,部隊頂不住了,要後撤,要另想辦法,要打聰明仗。

“燕山戰役就是這樣,咱們是用人命換時間,各部隊不要留後路,也不要把藏着掖着,都使勁往前衝,你們都填進去了,我跟着你們再往裡填。”這是潘正唯一的回覆。

軍官們只能閉上嘴,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燕山上旗幟飄揚,各營步兵掃蕩着山頭,與蒙古人在山坡上、峽谷間、峭壁下激烈對抗,傷亡數字幾乎是每一天都要往後面加一個0。

整整四天的艱難戰鬥,潘正、李銘、張惠、孫庭四路兵馬總計傷亡超過兩萬人,消滅山谷間的各蒙古軍隊也是兩萬有餘。

三月二十三,第27步兵營的幾名步兵前出偵察,嶙峋的亂石之間間或還能撿到蒙古人遺留下的箭矢和刀槍,看的出來他們之前是如何倉皇的從這一帶撤退的。

在戰鬥已經分出勝負之後,不少燕山北麓殘存的蒙古軍隊逃回了草原上,其人數不下一萬。

但他們繞過一座土包之後,卻看到對面有幾個鎧甲閃閃發亮、穿着皮袍子、帶着弓箭的騎兵,這幾乎是蒙古士兵的模板!

幾名弓箭手立刻準備,對方騎着馬,不可能逃走,只能搶佔先手,幹掉對手兩三個人在說。

他們這邊一有動靜,那幾個騎馬的人也被驚動了,他們扭頭看過來,發現敵人就要放箭,也立刻抽出刀槍準備迎擊。

關鍵時刻,還是有人感覺不對,前出偵查的步兵組裡面的那名隊正突然遠遠發現,對面有一名騎兵腰間,插着光軍的小旗。

儘管這意味着放棄反擊的可能性,但他立刻命令弓箭手不要放箭,全體收起武器:“你們是哪個部分的?”

這是一種非常友好的問候,僅限於在光軍之內,對面也顯得十分驚訝,緩緩的收攏兵器:“喃們遼東第三師第12騎兵營的。你們是擱哪來的?”

步兵分隊的心一下子都放了下來,那名隊正直接站起來,張開雙臂:“我們是第一是27步兵營的!”

“是軍報裡面那個挺有名的第27營嗎?”對面的騎兵們也立刻興奮起來,他們把武器牢牢的插好,然後空着手策馬奔來,士兵們交換了隨身攜帶的食品,互相留了姓名和番號,隨後就派人去回報大部隊。

對燕山的掃蕩終於徹底勝利,與此同時,孫庭的人馬也與潘正等人建立聯繫,遼東光軍也與主力部隊會師了。

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尾聲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尾聲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一章 羊(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尾聲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尾聲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尾聲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
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尾聲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尾聲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一章 羊(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尾聲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尾聲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尾聲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