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

十一月初這段時間裡,高俊感覺天塌下來了,周圍的村莊居然沒有一個人響應高俊的邀請,他們用可怕的精明側身劃過了一道道陷阱,避開了高俊的一道道佈置,完全沒有卷身於這場事件之中,對於高俊的邀請,他們禮數備至,但是不回覆,對於退田的提議也毫不動心。

押剌百戶的情緒也重新騷動起來,各種各樣的謠言像野火般蔓延,村民道路以目,高俊兩次抓到女奚烈東的兒子,都是打算跑到千戶去報信。

千戶倒不可怕,移馬河千戶等大小官員悉數戰死在野狐嶺戰場上,全千戶回來的只有高俊這一等人而已,至於山東路總管府、按察司等更是爲前線軍敗而忙碌,在年底之前都未必能顧得上押剌百戶的事情。

但是高俊絕對不會因此而麻痹,押剌百戶的情況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對手正在串聯,如果高俊再找不着幫手的話,這羣人就要動手了。高俊當然不擔心自己手下的上百名軍兵打不過對手,但是這也意味着押剌百戶血流成河,元氣大傷,那就不是高俊願意看到的了。

“怎麼辦,怎麼辦?”高俊無助的躺在椅子裡,近乎呻吟一樣的問着何志也。

“多喝熱水。”何志也這裡永遠不缺熱水,他遞給高俊一杯之後,給自己也倒了一杯,側身倚在高俊對面。“理論上來說,咱們是給了他們好處的,但是他們不來,也許是因爲懼怕吧,要麼就是不瞭解我們。”

“但是有什麼辦法能快速熟絡?時間恐怕不多了。”高俊用手捂着茶杯,感受那一點點熱量。

“我也說不上來,但是沒有調查權就沒有發言權,咱們不如挑一個村子,主動去看一下。”何志也慢慢喝着熱水。“我想他們還不信任咱們,覺得咱們是有陰謀,要對付他們,要不然的話,誰會拒絕送上門的土地呢,咱們去看一看就知道了。”

“這主意不錯,你打算去哪個村子?”

“這次退掉的八千畝土地,涉及了附近三十多個村莊,其中受害最嚴重的是這個八白石村,足足有一千畝土地,咱們就先去這裡吧。”

高俊好像很疲憊一樣點點頭,當天就派了三名軍兵向八白石村文太公莊上下了拜帖。第二天,兩個人收拾一下行裝,重點向孫庭、張成武兩個人交代了部隊的行動原則,就帶着李小七一塊兒出發了。

天氣愈發的冷了,兩個人也都穿上了厚實些的衣服。三匹馬兒輕快的跑着,在這兩個多月間,高俊和何志也騎馬都騎得比較熟練了,李小七其實學騎馬比他倆還晚一些,但卻是這三個人中最出色的馭手。

八白石村距離押剌百戶並不是很遠,三個人騎着馬跑了小半天就到了,這個村莊在高俊眼裡並不算十分破敗,但是顯得蕭索沒有生氣。很顯然,這曾經是一個比較富裕的村莊,應該是承安年間那次擴地讓它元氣大傷了。

文太公的莊子在村子裡極爲醒目,院牆高大整齊,顯示出這家農村地主日子過得還比較滋潤。事實正是如此,文太公剛剛同意了兩家人託身爲奴,心裡正高興着,這兩家人都是村裡的人家,沒了土地又欠了錢,只能託身投靠文太公。八白石村和河北、山東的很多村莊一樣,已經不再是一村一姓、聚族而居的模式了,這兩家人既不是文太公的親戚,也不是他的朋友,用作奴婢毫無心理壓力。

當然,金朝律法是禁止債務爲奴的,但是文太公怕什麼?承安年間,太公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賈鉉山東括地,文家侵佔官田200多畝,卻硬是一分未動,到最後不全是村裡其他人承擔的嗎?陽谷縣大大小小的官吏,他文太公早就打點遍了,收留幾個債務奴算什麼?

興致盎然的文太公破天荒的喝了兩杯小酒,心情平靜下來一些,隨即一絲不快涌上心頭。作爲村裡的頭面人物,他的消息當然比其他人靈通的多,聽說押剌百戶新來了個叫高俊的親管,分了地,放免了奴婢,還說要把括來的地還給我們,真是邪了門兒!

分地,文太公知道,猛安謀克最講究平均,本來就喜歡重新勻來勻去的,但是聽人說他這次分地可厲害,每家每戶都一樣,這就讓文太公心裡不大舒服。放免奴婢就更可笑了,最後還說要把括來的地還給村裡,哪有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反正我們家的地沒有被括,還不還都不關我的事兒,我何必攪和你這攤子?

最鬱悶的是,這個叫高俊的還給自己下了拜帖,說是今天就要來一趟,文太公好生頭疼,揮揮手吩咐管家:“高百戶來了,就說我不在。”

當高俊聽到管家的回覆之後,臉上的肌肉都有些微微顫抖,昨天就下了拜帖,難不成文太公刻意躲着自己?

“你聽好了,我是朝廷授予的正九品保義校尉,押剌百戶親管高俊,回去稟告你們老爺。”

那名管家訕訕的回去,哪裡會通知文太公,只不過在院子裡虛走一遭,就又轉了回來:“我家老爺確實不在。”

演技能不能上點心?要是真的以爲人不在,你回去走一圈幹什麼?高俊心情本來就不好,上手就要揪住管家的衣領。

高俊不得不承認,九品官的威懾力沒他想象的那麼大,文太公都敢給他吃閉門羹。正當他心情不快,打算砸門的時候,還是何志也制止了他。

“高俊,就算現在進去也不會知道什麼,不如咱們在村子裡走走轉轉,看能不能瞭解到其他人的想法。”

“唉——”高俊無奈的嘆了一口氣,感覺事情比他想象的艱難。

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八章。鼠(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六章 合(下)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尾聲第四章 商業(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三章 魚(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
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八章。鼠(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六章 合(下)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尾聲第四章 商業(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三章 魚(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