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

臨安城外,史彌遠正在自己的私宅裡聽取公人的彙報,自從成爲獨相以來,史彌遠想在哪裡辦公就在哪裡辦公,朝堂的中樞不在政事堂,反而在史彌遠的家裡。

第一份報告是有關剛剛進城的三路新軍的,目前情況尚好,供應略有不足但尚能堅持,三路新軍都是拖家帶口來的,這和他們地方化的特點有關,安置起來很是困難,但是臨安大小官吏乾的也還算賣力。

史彌遠微微點點頭,私鹽案爆發以來,他才逐漸意識到,鄭昭先當初提議將這三路新軍調進中樞,絕對不只是鞏固江防,保衛朝廷,很大程度上是防止自己狗急跳牆,動用武力。

他輕輕冷笑,將鄭昭先、曾從龍等人全部投入詔獄,只需一個獄吏足矣,何需三衙管軍出面?新軍的到來,只是給鄭昭先心理安慰而已,史彌遠樂得成全。

第二件事是湖北的戰情,孟宗政和扈再興兩個人果然了得,在光州找到了戰機,與僕散安貞對壘,一戰報銷了兩三千金軍,僕散安貞放棄了向黃州挺進的想法,中線金軍已經全線潰退。

這倒是個值得安慰的消息,雖然史彌遠也高興不起來,畢竟,這沒有三衙的份。

第三份消息非常有意思,是高郵軍傳來的,據說是楚州似乎受到了金軍進攻,然而從任何角度來看,史彌遠都想不出來哪支金軍會進攻楚州,高俊嗎?他現在應該在對付畢再遇,爲什麼要想不開攻打楚州呢?楚州本地爲何沒有消息?

最近這段時間,史彌遠表現出了一個高級政客應該有的素質,主打皇帝牌,與趙官家親密無間,率先穩住了最高決策者。而打手們蜂擁而上,又是挖黑料又是找緋聞,先將反對派的氣焰壓下去不少,隨即又拿了兩個關鍵人物開刀,至於倒賣軍糧的案子,則由王斌一力承擔,畢竟此人在十年前有誅殺韓侂冑的大功在身,在皇帝面前也頗有分量,因而只是輕拿輕放,罰俸而已,史彌遠更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一句話都沒有查到自己身上。

李之孝這方面稍微難搞一些,和簡在帝心的王斌不一樣,此人作爲新科進士,本來炙手可熱,但是驟然當了史彌遠的走狗便以權謀私,在各方面都不怎麼討好,史彌遠甚至考慮要不要放棄此人,將他推出去平息一下反對者怒火之後,再慢慢料理鄭昭先。

作爲一個出色的政客,史彌遠將出賣自己小團伙的人視作是一種失敗,因而遲遲拿不定主意。

此時,高俊本人正坐在船上,已經到了淮河中流。聯軍兵分兩路,東路由高俊統領,攻打揚州,西路由潘正統領,攻打六合。

負責掌船的軍兵看了看前後的距離,高興的對高俊說:“郎君,現在咱們已經到了南家的地盤兒了。”

高俊也笑眯眯的站了起來,走到了船頭的位置,淮河寬闊,遙望兩岸平川沃野,只是偶爾有一兩棵小樹和低矮起伏的山丘,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河邊的堠臺。

這片土地肥美異常,但是卻無人耕種,長期的戰亂和錢禁政策讓淮南淮北變成了荒蕪之地。

元好問萬沒有想到自己居然還有來到南家的一天,也有些心潮澎湃,跟隨高俊站到了船頭,南宋的土地,已經不遠了。

“一條淮河劃分中華,南北兩岸不相交通數十年。我聽聞二十年前,南家范成大出使我國時,我國士子多問其人說,南宋洪邁的《夷堅志》還寫不寫了,可有此事?”

元好問笑笑說:“確有此事,趙滏水先生曾與我說過。”

“這可並非好事,讀書是自當立志布名教於四方,現如今各爲其政互不交通怎麼行?不知道元先生對南家的學說可有了解?”

“據我所知,南家現在理學盛行,朱熹與陸九淵之間有一場論戰,但是中國流行的還是經學,理學之書絕爲少見,趙滏水先生曾略有涉及。”

高俊點了點頭,所謂理學,是在經學的基礎上進一步闡發儒教世界觀的學說,相比於專心釋經的經學,理學有更多宗教的內容,卻減少了宗教的形式。相比於自東漢以來佛教哲學的傳入,中國哲學終於開出了自己的豔麗花朵。

北宋的時期已經有最早的性理探討,而南宋的理學發展更爲迅速,朱熹的道學和陸九淵的心學東西爭鳴。相比而言,北方的文化界卻首先要從慘痛的戰爭劫掠中恢復,因而發展的主要還是漢唐經學那一套,世章盛世以來,對於理學的探討也在逐步的恢復,元好問所說的趙滏水先生,乃是現在的太子太保趙秉文,作爲金朝文壇第一位公認的盟主,他對理學就興趣多多,並且執筆了金朝最早的一部涉及理學的作品《原心》。

“在根據地有一位孔元政先生,管理財政,此人對理學頗有些心得,只可惜未在此處,不然能聽到先生與孔共之兩人探討理學,必然是人生一大快事。”河面上微微吹過一股風,將高俊近段日子以來一直所縈繞的怨憤情緒吹散不少。終於到了南方,很多一直想要籌備的東西也可以放手籌辦了。

聽見兩個人說的開心,賈涉、王澮,陳秉彝等人也紛紛走了過來。高俊又提起理學的事情,只可惜賈涉對此並無甚研究——他可是標準的官二代,以父蔭官的,所以對於學問也不甚精進。

相比而言,出身於鄉村知識分子的陳秉彝對於理學可就不大看得上眼了,他也聽說過這些南朝學說,但對此嗤之以鼻,文宣尼父所留下的經典之寶貴無人可及,這個朱熹竟然敢說什麼六經注我,簡直是喪心病狂,難道真的敢自比爲聖賢了嗎?

高俊心裡並不排斥理學,理學是儒學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是儒家在深層次告訴人們怎麼認識世界。

陳秉彝的這種情緒非常正常,這是在儒學發展,那種文化還不發達,人們不能普遍汲取知識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將文化宗教化的一種現象,但是隨着兩宋以來知識文化的普及,儒學必須承擔更高深的任務,爲更廣大的時代服務,等到高俊真的能夠實現夢想的那一天,理學會更加盛行。

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尾聲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尾聲第十八章 故(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十二章 人(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一章 欺騙(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九章 血酬(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尾聲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
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尾聲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尾聲第十八章 故(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十二章 人(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一章 欺騙(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九章 血酬(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尾聲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