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太子妃人選的落定,左家滿意了,沈家也頗爲滿意。
在沈華善看來,左家比何家更適合太子,因爲左良哲此人善鑽營夠圓滑,深得長泰帝的歡心,且門下省侍郎之位舉足輕重。有左良哲在其中周旋,就算將來太子在御前有何疏忽,左良哲也能代爲週轉過去。
何克難長掌斷獄之職,爲人剛直耿厚,其孫女秉承家風,也是這樣的性格。這樣的姑娘,可爲臣子婦,卻不能爲天子媳。
因爲太子妃將來是要掌管後宮平衡後宮各方勢力的人,剛直耿厚,在後宮裡是活不下去的。金剛拳固然有千鈞威力,但是在皇宮裡面,太極拳要實用得多。
從私心上來說,萬一將來有分歧,對付左良哲要比對付何克難容易多了,良心上也會好過得多。
一力壓千會的道理,沈華善深知。何克難的金剛拳在後宮裡使不出,在將來朝局就不一定了。有得選擇,沈華善絕對不想直面對上這樣的人。
說起徐颯,還是多虧了蚍蜉。哀王上官長治去了封地之後,因爲山高皇帝遠,所以行事少了幾分謹慎,被沈寧派去的蚍蜉知道了他和安西都護府有聯繫。
幾番查探之下,蚍蜉也就知道了本該被處死的徐颯還活着!這令得沈寧是又驚又恨!沒想到,徐颯竟然還活着!如果不是她始終不放心,還派一個人跟着上官長治去了遵州,她還不知道這個事情。
本來沈寧的意思是把上官長治也牽扯進去的,利用徐颯這個事情,讓上官長治哀王都做不了的。想到徐颯前一世正是親自抄斬了沈家,沈寧就恨極!
不過沈則敬等人認爲這樣一來,人爲設計雕琢的痕跡太重。五年前的事情,影響到一個大理卿就夠了。把一個哀王也圈進去,就有風險了。一個不慎,把沈家牽扯進去。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沈華善最後認爲此事牽連不宜廣,只能限在大理寺這個範圍內。而且只能夠影響太子妃之事。
剛好雷家又在爲子侄求官,一來二去的,就調到了安西都護府,便撞見了徐颯,剛好在立太子妃一事上起到作用。左家正愁找不到何家的把柄呢,這個事情怎麼會不利用?
沈寧再一次想起俞正道那句“所謂縱橫之術就是謀算人心之道”,覺得此一着下得尚可。可保沈家兩年內無憂。
隨着冊立左氏爲太子妃的旨意送左家,太子妃之爭塵埃落定,朝堂一時又回覆了平靜。
太子妃人選確定之後,左家很高興。左家出了個太子妃,這是天大的榮耀,左家也到了時勢要衝起了,這是一個家族興旺之兆;
太子和容貴妃很高興,左良哲是深得帝心的。太子得一強援,可保太子順利登上大寶;
沈家也很高興,這是他們想看到的最後結果,目前來看,一切都很好。
沈華善卻沒有想到。在冊立太子妃之後沒多久,沈家就和左家就有了第一次“聯手”。
只不過這次”聯手“,卻讓沈家衆人抹了一額冷汗。
事情還是得從東宮內宮設置說起。大永禮制規定:“太子有妃,有良娣,有良媛,妻妾凡三等。其中良娣比關內侯,良媛比五等侯,這三等妻妾共同服侍太子,是爲東宮內宮。”。
同時還規定,在太子妃冊立之後,太子就要選定太子良娣兩人,並在太子、太子妃大婚之前,送進東宮教導太子敦倫之事。
現在太子妃已經確定了,司天臺已經卜出了太子年底大婚的吉日,那麼太子良娣就要選定了,並且還要早日送進東宮。
太子良娣,地位僅在太子妃之下,將來太子登位,那就是貴淑賢德四妃之一,這兩個良娣之位,一時成了京兆官員眼中的香餑餑。如果是等太子登上大寶之後,要得到貴淑賢德四妃之位,得多艱難?
這東宮太子良娣,就是一條節省時間節省投入的捷徑。
太子妃要求嚴格,咱們不夠資格,但是對太子良娣之位,咱們還是有一爭之力的——不少官員這樣想道,對這兩個位置志在必得。
在太子妃之後,朝臣再次起了爭奪。沈家和左家的“聯手”,就出現在這裡。
說起來,太子良娣之位本來和沈家是沒有什麼干係的。沈家對這兩個位置一點都不感興趣,而且太子內婦的事情也不用沈華善這個太子詹事來操心,可是架不住容貴妃和長泰帝的別有用心,就成了如今騎虎難下的局面。
容貴妃一直希望太子能娶沈家女,一是爲了將太子和沈家緊緊捆綁在一起,好藉助沈家的勢力;二也是爲了回報沈家,沒有回報的話,她怕沈家不能盡心盡意輔助太子。
在她看來,沈家女爲太子內婦,是極爲顯耀的事情。沈家沒有合適的太子妃人選,沒有關係,這不是還有太子良娣之位嗎?沈家總有姑娘合適當選太子良娣的吧?
長泰帝則私下對沈華善暗示道:沈家對太子的相助,朕不會虧待的,沈家這一次可要做好準備了,意思就是希望沈家出一個良娣,好更靠近太子,也是他這個皇上賜給沈家的尊榮。
“誰人有功,哪家有過,朕是知道的。朕絕對不會虧待的。沈愛卿,沈家一向子孫繁榮,想必這閨閣之中,也有不少合適的,況且朕相信,以愛卿教導之方,沈家姑娘定必能勝任太子良娣的。太子也能受益良多!”
爲此,長泰帝特地下令:太子良娣要選有賢名的大臣之女、之孫女,不拘嫡庶。
不拘嫡庶!這個旨意一出,令沈華善差點當場呆立。
沈華善面上對長泰帝感激涕零,心裡卻起了徹骨寒意。他惴惴跪在地上回話:“臣……感激皇上厚愛,絕不負皇恩。”
長泰帝這個旨意已經很明顯了,放低了太子良娣的選擇要求,那就是說,沈家無論如何都要出一個太子良娣了。
沈家已經出了一個太子詹事,再出一個太子良娣,這樣的尊榮太盛了,近幾十年來從未有支。只要沈家有一個良娣,將來太子登基,不管沈華善想不想,沈家的身份便成了勢重位高的外戚!
這不是將滅門的理由送到太子的手中嗎?皇恩深重,果真是皇恩深重啊!
對於長泰帝的用意,沈華善知道得一清二楚。在這六月暑熱之時,他卻覺得有些冷,掩飾在朝服之下的雙臂忍不住爬滿了雞皮疙瘩。
待謝恩起來,離開紫宸殿的那刻,他瞥見長泰帝眼中微微的冷意時,忍不住流下了冷汗:皇上這是對沈家忌憚了!磨刀石很快就要到盡頭了!怎麼辦?怎麼辦?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當然,君要臣家出一個太子良娣,這沈家,就一定要就出一個太子良娣了。
離開紫宸殿的時候,沈華善是渾渾噩噩的,只覺得心中有無限的懼意和徹骨的寒意,他忍不住打了個趔趄,再站穩的時候,臉色變得極爲難看。
沈家該怎麼辦呢?這個太子良娣,沈家不能要,不能不要!這一個危局,沈家該怎麼處理呢?
第一次,沈華善覺得前方的道路一片漆黑。
當沈華善帶着這種無法掩飾的懼意和寒意回到沈宅時,將沈則敬和沈寧等人嚇了一大跳,這是出了什麼事情?爲什麼父親(祖父)會這個樣子?
當他們得知長泰帝的旨意時,臉色瞬間沉了下來,他們想的和沈華善想的一樣,這太子良娣,不是沈家的榮耀事,而是沈家的催命符!
這晚,沈華善書房燈火通明,除了沈華善這一房的人外,沈開善、沈則儒等人也都齊聚在沈華善書房,討論的是太子良娣一事,商量如何化解沈家的危局。
“皇上的旨意已經下了,不拘嫡庶。這就是說,沈家不能以沒有合適的姑娘爲由,推卻這個位置。那麼可以知道,皇上看中的,是沈家的庶女,那麼很有可能就是宓兒了。”
沈華善將長泰帝的旨意和用意都向衆人說了一遍,心中的懼意和寒意漸漸平息下來,開始冷靜地分析這個事。
這個太子良娣,要把沈家圈進去,就要把自己和敬兒圈進去,最大的可能,就是敬兒的女兒們了。
寧兒已經定親,沒有她的事了;宛兒年紀太小,只有宓兒已經及笄卻尚未婚嫁,而且比太子大一歲。長一歲,正好可以教導太子敦倫,也有利於爲皇室誕孕子嗣,這是在長泰帝看來,是最合適的了。
如果沒有猜錯,那個人,應該是宓兒了。
“那麼,我們是出這個良娣好還是不出這個良娣好?”沈華善又問了,這個已經不算問題了,所有人都心中有答案。
這不是爲難的問題,而是關係到沈家的將來,所以他纔會這麼慎重,召了這麼多人前來商討。他寄望,集合沈家衆人所長,能夠解了這個大危險。
前路是否會光明?沈家解決危局之道又落在哪裡呢?這一刻,沈華善真的不知道。
ps:
二更!伴君如伴虎,就是這個道理……那些千古留名的臣子,豈是那麼好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