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河邊安扎

“郎君,我方纔找竹兒姐姐問了,阿孃說明日郎君南下之後,她便去五臺山上香許願,回家吃齋唸佛,求菩薩保佑郎君平安。穎兒……穎兒也想跟阿孃同去。郎君,你幫穎兒給阿孃說一聲好麼?”趙穎兒坐在李曜身邊小聲說道。

李曜嘆了口氣:“你自己去說便是,就說我同意的。”

趙穎兒鼻子一酸,忍不住道:“郎君,阿郎怎麼……你,你怎麼不推辭掉?”

李曜苦笑道:“推辭?怎麼推辭?這是五千柄馬刀啊,若是不能按時送達,節帥追究下來,我李家可能擔當得起?”

趙穎兒不服道:“那也未必就非得要郎君你去呀!就算大郎君奔波勞累,此番不要他去,那三郎君怎麼不能去?前次若非郎君你想出流水線作業的法子,眼下……如今這等兵兇戰危之時,阿郎還讓你去晉州……”

“好了好了,別再說了,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李曜擠出一個笑容:“節帥麾下,將材濟濟,張浚雖是朝廷宰相,卻從未經歷兵事,此番南線之戰,我料定朝廷必敗。我此去只須小心謹慎,不踏入敵軍範圍,也不會有甚危險。”

“可是……”趙穎兒想了想:“每次一有戰事,便總有些山賊草寇趁機渾水摸魚,郎君此番南下,要運送五千柄戰刀,車隊龐大,萬一遇上這些賊人,卻該如何是好?”

說實話李曜還真沒考慮過這一點,此時一聽趙穎兒說起,頓時也微微猶豫了一下,但很快搖頭:“山賊草寇都是欺軟怕硬之輩,我此去至少要帶近兩百家丁,真有那些賊人前來剪徑,拿了馬刀來抵抗就是。那些山賊草寇又沒什麼堅甲利器,一見我等有這等利器在手,如何還敢亂來?你只管放心便是,真要有這等不長眼睛的蟊賊,你家郎君也不是騎不得劣馬、開不得硬弓的文弱書生,屆時倒要叫他們嚐嚐本郎君的手段!”

趙穎兒嘴脣一動,似乎想說什麼,終究忍住,只道:“郎君既有廟算,穎兒自是信的,只是郎君畢竟沒有獨自帶領商隊出過遠門,此番又是去那等臨戰之地,身邊總得有個把既信得過,又孔武有力的親近之人跟着,如此則即便事有不諧,庶幾可免困厄。”

“嗯?你是說……”

“郎君,你把憨哥兒帶上吧。憨哥兒雖然拙於言辭,但對郎君你一片忠心,他又力大無比,萬一有個什麼危急,也定能護衛郎君萬全。”

李曜有些好笑,搖頭道:“他力氣是不小,可也沒學過什麼武,真要是有事,他哪能護得到我?此事……”

“郎君~~!”趙穎兒撅起小嘴,伸手搖了搖李曜的手臂。

“好吧好吧,帶上就帶上,怕了你了。”李曜無奈地苦笑一下,伸出食指在趙穎兒鼻尖上輕輕一點,這等超萌美少女撒嬌,誰忍心拒絕誰是玻璃……

趙穎兒卻沒料到李曜忽然做出這樣一個舉動,一張小臉瞬間漲得通紅,貝齒輕咬朱脣,毫無殺傷力地瞪了李曜一眼,真個是欲語還嗔,好不動人。

--------------------

雨後初晴,天光乍現。天地間的景色彷彿鍍過一層薄金,又彷彿漫灑了無數寶珠,晶晶亮亮,耀眼刺目。

官道之上,一行兩百來人的商隊正緩緩南行,打頭的兩騎,走得甚是輕閒,彷彿信馬由繮一般,悠然而行。

馬上二人,一人身穿黑色圓領窄袖衫袍常服,這圓衫的下襬膝蓋處綴一橫闌,闌下連接裳,類似於深衣,所以也叫做闌衫;腰圍精鋼九環革帶,穿黑色鹿皮靴,戴短翅硬腳襆頭。

此人身材高大勻稱,狼腰猿臂,若抵近細看,則可見其朗目如星,眉似墨刃,口如硃色菱角,若能再蓄美髯,當真俊雅之極。然則最可稱奇之處,乃是此人鼻樑之高挺大異常人,反倒猶如西域胡人一般。此人不是別人,正是代州李家五郎李曜李正陽。

另外一人,身穿灰布常服,由於唐朝男子裝束樣式不多,此人也是襆頭袍衫打扮,只是襆頭用了價格便宜的軟腳襆頭,而袍衫布料也只是尋常粗布。此人雖然魁梧異常,面上卻無絲毫英武之氣,反倒有些憨癡,不是李曜身邊的跟班憨娃兒又能是誰?

此時二人騎在馬上領隊前行,憨娃兒雖然憨癡,但作爲專業馬伕之子,卻是很清楚自己的身份,穩穩地駕着自己的馬兒。他騎術極佳,不論李曜速度是快是慢,他這匹馬總是不快不慢不多不少地只差李曜半個馬身。

李曜此刻臉色不是很好,坐在馬上一句話也不說,憨娃兒本就拙於言辭,自然更不會多話。後面商隊的腳伕家丁見李五郎面色不佳,自然也沒有人觸他的黴頭。李五郎在家中的地位或許不高,可經過流水線作業一事以來,在這些下人們心中卻也逐漸有了些地位。

整個隊伍就這麼悶聲不吭地走了不知多久,李曜忽然指着前頭一條河流朝身後問道:“盧三,前方那河水,可是濁漳水?”

盧三者,指的是盧家行三,唐時稱呼熟悉之人,多以姓加排行稱之。

身後商隊中一名領頭之人,約莫五十多歲的小老頭拱手答話:“好教郎君知曉,前方正是濁漳水。過了這濁漳水,再走六十里便到潞州。”唐時老僕多稱呼少主人爲郎君,盧三乃是李衎使喚了多年的僕人,所以稱呼李曜爲郎君,這可不是後來妻子稱呼丈夫的那個“郎君”。

李曜立刻揚眉,道:“甚好,大夥兒加把勁,今日再走二十里,明日午後便可到潞州交差。”

他此言一出,身後商隊頓時一陣輕微地躁動,盧三猶豫一下,婉言勸道:“郎君,今日天色已然將晚,再走二十里只怕不易。再者,前方並無渡口船家,還須費時尋找……等過了這濁漳水去,又須得三十多裡方有村落,今日無論如何是趕不及的了。既然如此,不如就在這濁漳水邊安扎住宿,一則就着水源,諸事方便,二則明日一早出發,午時正可趕到三十里外那村落暫歇……左右不過明晚之前可至潞州,何須急於一時?”

李曜眉頭一皺,本想說什麼,轉頭一看身後腳伕家丁們的神情,又改變了主意,笑了笑道:“盧三說的是,是某過於心急了,既然如此,那大家便最後加把勁,到了濁漳河邊,找個方便之處安扎。不過某先提醒一句:如今潞帥易位,潞州未必安妥,朝廷又將興兵討伐,某聞汴帥朱令公已然派兵北上,此時未知其軍以至何處……我等既然奉命運送軍械與潞帥,當須小心謹慎,不可輕忽。今夜安扎,須得安排人手夜間放哨。我意夜分三班,每班十人,兩人一組,五路巡視……當然,既是夜班辛苦,巡夜之人均有額外打賞,每人百文,回代州後發放。”

原本李曜說要夜巡,許多家丁腳伕面色不豫,但再一聽,一夜分成三班,每人竟能得一百文錢,這點不悅立即忘到九霄雲外去了,一個個爭先恐後表示自己精神極佳,每天晚上都興奮得睡不着覺,正好適合巡夜,要是五郎你不肯,那俺晚上可是要夢遊的……

李曜深明領導不可下一線的道理,以免出了事沒有轉圜餘地,自然不會親自選人,於是交代盧三這個長期跑商路的領隊去挑選一些謹慎穩重的人出來,按他說的法子安排守夜巡邏。盧三帶隊十幾年,這點小事自然不需李曜多慮,很快就安排妥當。

當下一行商隊趕到濁漳河邊,李曜一邊安排安扎,一邊派熟悉這邊地界的家僕尋找渡口,與渡口船家商議明日運渡之事。此時可沒有什麼跨河大橋,這種商隊渡河都只能找渡口以船運之。

李曜雖然迫於穩定商隊人心着想而勉強答應安扎,但是心中卻很清楚,此番來潞州實在不見得是什麼好事。眼下深得潞州軍民愛戴的前潞帥李克修已死,李克用任命的新潞帥正是前代州刺史、兼領決勝軍使的李克恭李使君。這位新潞帥在代州任上做他的李使君時,名聲就十分糟糕,此時身登一方節帥寶座,暴虐貪婪之心必然更盛,在潞州必然出事——當然,李曜會這麼肯定,也是因爲歷史上早有記載。

事情是這麼回事:今年二月,朝廷加封朱全忠兼中書令的同時,李克用率兵攻打雲州防禦使赫連鐸,攻克雲州東城。赫連鐸於是向盧龍節度使李匡威請求救援,李匡威很講義氣——其實是深知脣亡齒寒之理——立刻率軍三萬趕赴雲州救援。二十日,河東將領安金俊在激戰中被流箭擊中身亡,萬勝軍使申信向赫連鐸投降,就在這時候,又恰好有幽州的盧龍軍趕來,李克用無奈之下,只好率領人馬返回太原。

此後,李克用順道南下巡視潞州,因爲昭義節度使李克修平日裡質樸節儉,加之李克用雖爲河東節帥,但對內來說卻也是他的堂兄而不是外人,所以在招待李克用的酒食及其他用品方面就有些不夠豐厚。沒料到李克用誤會了,認爲李克修對己不恭而惱怒,不僅辱罵了他,還將其笞打(用荊條抽打,是唐時處罰犯人最輕的一種刑罰)。李克修再怎麼說也是一方節帥,受到如此羞辱,自然羞愧怨憤,不想竟致身患重病。

纔到了三月,潞帥李克修就這麼因爲鬱悶而死掉了。李克用驚愕之餘,潞州也不能丟掉不是?於是上呈表章,任命他的弟弟代州刺史兼決勝軍使李克恭爲昭義留後。

所謂留後,乃是唐代節度使、觀察使缺位時設置的代理職稱。玄宗時,宰相或大臣遙領節度使,節度使出徵或入朝,常置留後知節度事,以後成爲慣例。安史之亂後,藩鎮跋扈,河北三鎮和淄青、淮西諸鎮的節度使多於臨死時遺表請以子弟爲留後;也有節度使死後,軍中擁立他的子弟或大將爲留後的。朝廷有時予以承認,隨後即正授節度使;有時不予承認,另授節度使,往往導致戰爭。地位略次於節度使的觀察使,也在缺位時置留後。

李克用這樣的強勢大藩鎮,潞州眼下又是他的地盤,他任命自己的弟弟做留後再上表,朝廷自然只能予以承認,難道還不同意不成?

但是接下來,赫連鐸、李匡威上表請求討伐李克用的表章卻到了長安。與此同時,朱溫這個李克用的宿敵也向朝廷進言說:“李克用最終會成爲國家的禍患,現在趁着他勢力衰敗,臣請求率領汴州、滑州、孟州三軍,與河北三鎮共同出兵,除掉李克用。懇求朝廷任命大臣充任統帥。”

眼下唐廷的宰相張浚,當初是由楊復恭向朝廷引薦,並憑藉楊復恭的勢力得以晉升的,楊復恭後來失寵,張浚便又去依附田令孜而疏遠了楊復恭。此後因爲一連串的事件,田令孜逃到成都被貶,楊復恭再次得勢,他對張浚自然深懷忌恨。而皇帝因爲深忌楊復恭與李克用、王重榮之間的關係,知道張浚與楊復恭有怨仇,便格外地親近倚重張浚。

當初李克用討代黃巢駐紮在河中時,張浚正充任都統判官,按照一般官場慣例,這二人應該有些交情纔是。然而李克用性子高傲,偏偏很是蔑視張浚的爲人,聽說他做了宰相,居然私下對傳達詔令的使臣說:“張公好虛談而無實用,傾覆之士也。主上採其名而用之,他日交亂天下,必此人也。”

張浚這人,本就不是什麼雅量高致之人,聽到這些,自然對李克用懷恨在心。而楊復恭本來就看好和親近李克用,這下兩人的關係就更緊密了。皇帝與張浚談論古今的亂世治理之時,張浚就趁機說:“陛下如此英明睿智,卻在內受制於宦官、在外受制於藩鎮,臣對此日夜痛心疾首。”

痛心疾首不能光說不練,於是皇帝向張浚詢問當今最爲緊迫的事情是什麼,張浚立即回答說:“以當今天下之形勢,做任何事情都不如強兵以威服天下。”皇帝恍然大悟,深以爲然,於是大規模招募軍隊,聚集在京師長安,人數達到十萬。

等到朱溫等人請求討伐李克用,皇帝便命令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和御史臺四品以上的官員共同商議此事。結果很讓皇帝意外:認爲不能興兵討伐的人佔十之六七,同爲宰相的杜讓能和門下侍郎劉崇望等,也認爲不能這樣做。但張浚對李克用懷恨在心,於是義正言辭地說道:“先帝(唐僖宗)第二次巡幸山南,實爲李克用興兵所致。臣常慮河東與河中聯合在一起,以致朝廷不能節制。今兩河藩鎮共請討伐他,正是消滅他的最好機會,千載難逢。但請陛下給臣兵權,旬月可平。失今不取,後悔無及。”

楊復恭見勢不妙,立即表示反對:“先帝流離遷徒,雖然由於藩鎮驕橫跋扈造成,但也是因爲朝中大臣舉止不當措施不力。現在朝廷剛剛安定下來,怎能再興兵大戰?”

皇帝假意對張浚的話不悅,說道:“李克用有打敗黃巢收復京城的大功,現在趁着他處於困境而去攻打,天下的人們會怎樣說我?”

另一名宰相孔緯則附和張浚道:“陛下所言是一時之體,張浚所言乃萬世之利。臣昨日計算了一下用兵、饋運、犒賞所需費用,一二年間不致匱乏。以陛下之志,理應出兵討伐。”

皇帝見張、孔二宰相都主張用兵,自然心花怒放,當場就同意了,並對二人說:“此事就交與兩位愛卿了,不要給朕丟臉!”

到了五月,皇帝頒發詔令削去李克用的官職、爵位及賜他李姓後所編的屬籍,任命張浚爲河東行營都招討制置宣慰使,京兆尹孫揆爲副使,任命鎮國節度使韓建爲都虞候兼任供軍糧料使,任命朱全忠爲南面招討使,李匡威爲北面招討使,赫連鐸爲副使,部署對李克用進行圍剿。

原本李克用此時的情況就有些不妙了,哪知道屋漏偏逢連夜雨,他新委任的昭義留後李克恭驕橫而不懂軍事,潞州人一向對前潞帥李克修的簡樸節儉有好感,並且爲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因此軍中將士越發離心離德。

想當初,潞州人背叛昭義節度使孟方立,潞州牙將安居受等人召來河東軍隊攻取潞州,等到孟遷將邢州獻給李克用,李克用偏偏對孟遷寵信,委以重任,任命孟遷爲軍城都虞候,跟隨他的人都補授重要的職位,安居受等人因此而生怨恨並且懼怕孟遷。

此時昭義有一隻精兵,號稱“後院將”。李克用獲得邢州、洺州、磁州以後,自然便要進一步圖謀黃河以北的地盤,他命令李克恭挑選“後院將”中特別勇猛的將士五百人送往晉陽,潞州人對李克用要挑走這些將士都很惋惜。

而李克恭雖然驕橫,但對兄長李克用的命令倒是十分重視,一收到命令,立刻派遣牙將李元審以及小校馮霸率部護送這五百名將士赴晉陽。不料隊伍行到潞州的銅縣時,馮霸居然劫持了這批人馬叛逃,接下來就沿着高山向南開進,到達沁水時,人馬已達到三千。

李元審追擊馮霸,被馮霸打傷,便回到潞州。李克恭到李元審的館舍去看望,安居受卻又趁機率領手下人馬發動叛亂,攻打併將李元審的館舍焚燒,李克恭、李元審二人都死於變亂之中。接着潞州軍將推舉安居受爲留後,並歸附了朱溫。安居受手頭兵力不足,尤其是精銳不足,便派人召請馮霸,結果馮霸不來。安居受自問不是馮霸對手,有些畏懼,居然嚇得逃離潞州,結果被鄉下人殺死。馮霸於是帶領軍隊進入潞州,自稱昭義留後。

當時朝廷正要發兵討伐李克用,聽說潞州發生兵亂,張浚、孔緯等朝臣大喜,紛紛向皇帝表示祝賀。朱溫派遣河陽留後朱崇節率軍進入潞州,由朱崇節暫任昭義留後。

這以上,乃是歷史文獻中有明確記載的,而眼下,李曜算算時間,正巧就在李克用下令挑選“後院將”五百人至晉陽之後!

李曜既然深知此中緣由,如何能不擔心?萬一自己趕到潞州的時間遲了,正巧碰上兵變,那亂兵殺將過來,他們這一羣送兵器的商隊,可不就是天賜的十全大補丸?所以他現在的想法十分簡單,只要自己趕緊把東西送到潞州,趁潞州還沒大亂,交接貨物之後立馬跑路回代州,就算萬事大吉。至於潞州亂不亂,他一個商人家的小庶子,哪裡管得那麼多!——再說,他又有什麼必要去管?孟子亞聖都說了,窮則獨善其身!

他不是那種穿越過來就天生會指揮打仗的天才,雖然當初玩各種戰爭遊戲的時候“指揮作戰”歷來不錯,但他可從沒覺得玩遊戲的指揮和真正的冷兵器時代戰爭指揮有什麼關係,就像現在的安扎,他也是以商隊老人盧三的意見爲準。

不過眼下這個安排,李曜雖然是聽憑盧三安排,心裡卻隱約覺得有些不妥。盧三把宿營的地點放在離官道很近的一塊空地上,李曜當然也能看出三個好處:一,離官道近,盜匪出現的機率小;二,周圍空曠,巡夜時可以一目瞭然;三,明日啓程方便。但是問題在於,他此刻心中擔心的反倒不是盜賊,而是“官軍”,李克恭挑選的“後院將”五百人如果往晉陽而去,眼下這條路正是其必經之路!天知道馮霸那“軍中小校”領着這批人究竟打算在什麼時候造反!

--------------------

諸君,可收藏了?可投了紅票?求支持啊……

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第208章 再定關中(五)第068章 孫揆來也!第215章 北都風雲(八)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四)第135章 存信受罰(下)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九)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第207章 邢洺之亂(一)第212章 秦王變法(六)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七)第085章 兵臨府谷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六)第086章 唯君唯民第208章 再定關中(九)第215章 北都風雲(一)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七)第084章 各有算計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第213章 王業之基(六)第119章 兵從敵來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二)第215章 北都風雲(九)第156章 萬家生佛(二)第211章 掌控四鎮(二十)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八)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四)第016章 元審之怒第026章 擔憂蝴蝶第135章 存信受罰(上)隋唐五代歷史研究著作推薦第214章 秦王之尊(八)第163章 接連失利(五)第148章 師徒父女第214章 秦王之尊(五)第145章 李曜舉賢(下)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九)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五)第098章 誰人謹慎第192章 主客顛倒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八)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第212章 秦王變法(三)第215章 北都風雲(九)第122章 其中緣由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三)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三)第108章 預備班師第209章 出鎮河中(三十)第209章 出鎮河中(九)第215章 北都風雲(二)第135章 存信受罰(下)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五)第186章 盈香妙坊(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第092章 神木來使第107章 決議退兵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112章 可託百年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023章 憨娃揚威第189章 互相試探第201章 竟是如此第062章 故人來兮第216章 再續盛唐(一)第209章 出鎮河中(二十)第173章 主僕之議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五)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九)第001章 必有後福第032章 深林遇虎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一)第171章 虛驚一場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第066章 晉軍後勤第003章 李家大難第147章 下知千年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八)第206章 淮揚風雲(三)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五)第049章 五郎斷案第213章 王業之基(一)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五)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三)第169章 洺州刺史(五)第075章 此媒難說第029章 潞州驚變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一)第155章 萬家生佛(一)第148章 師徒父女第111章 擴軍飛騰第044章 必須要硬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五)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七)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七)第209章 出鎮河中(二十)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四)第052章 “當世大才”
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第208章 再定關中(五)第068章 孫揆來也!第215章 北都風雲(八)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四)第135章 存信受罰(下)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九)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第207章 邢洺之亂(一)第212章 秦王變法(六)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七)第085章 兵臨府谷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六)第086章 唯君唯民第208章 再定關中(九)第215章 北都風雲(一)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七)第084章 各有算計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第213章 王業之基(六)第119章 兵從敵來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二)第215章 北都風雲(九)第156章 萬家生佛(二)第211章 掌控四鎮(二十)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八)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四)第016章 元審之怒第026章 擔憂蝴蝶第135章 存信受罰(上)隋唐五代歷史研究著作推薦第214章 秦王之尊(八)第163章 接連失利(五)第148章 師徒父女第214章 秦王之尊(五)第145章 李曜舉賢(下)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九)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五)第098章 誰人謹慎第192章 主客顛倒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八)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第212章 秦王變法(三)第215章 北都風雲(九)第122章 其中緣由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三)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三)第108章 預備班師第209章 出鎮河中(三十)第209章 出鎮河中(九)第215章 北都風雲(二)第135章 存信受罰(下)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五)第186章 盈香妙坊(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第092章 神木來使第107章 決議退兵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112章 可託百年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023章 憨娃揚威第189章 互相試探第201章 竟是如此第062章 故人來兮第216章 再續盛唐(一)第209章 出鎮河中(二十)第173章 主僕之議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五)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九)第001章 必有後福第032章 深林遇虎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一)第171章 虛驚一場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第066章 晉軍後勤第003章 李家大難第147章 下知千年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八)第206章 淮揚風雲(三)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五)第049章 五郎斷案第213章 王業之基(一)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五)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三)第169章 洺州刺史(五)第075章 此媒難說第029章 潞州驚變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一)第155章 萬家生佛(一)第148章 師徒父女第111章 擴軍飛騰第044章 必須要硬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五)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七)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七)第209章 出鎮河中(二十)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四)第052章 “當世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