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七)

李曜入主河中之後,將開山軍和原河中鎮軍——也就是護國軍——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打散重編,又在此基礎上招募新兵一萬八千人,最終形成六個獨立的“軍”,即開山左軍、開山右軍、摧城左軍、摧城右軍、破陣左軍、破陣右軍,每軍編制七千人,共計四萬兩千人。另外,由憨娃兒任都指揮使的節度使牙兵護國近衛軍編制爲三千人。因此,李曜這個河中節度使麾下的正規作戰兵力實際爲五萬人。

五萬大軍絕非小數,但在鎮守整個河中五府,即蒲州、晉州、絳州、慈州、隰州五州之地的前提下,能夠用於外出征戰的兵力,仍是頗爲有限。

按照當下河北的局勢而言,由於邢、洺、磁、澤、潞五州均控制在李克用手中,因此晉州與絳州便成了“內地州”,基本無需駐兵。而慈州往西則正對鄜坊節度使治下的丹州,不能不駐兵;隰州地位則更加要緊,西面仍是鄜坊,西北卻是夏綏節度使治下重鎮綏州,必然要駐紮軍隊。

此時的夏綏方面,原定難節度使李思恭(拓跋思恭)死後,其弟李思諫於去年正式獲得朝廷任命,繼任節度使之位。鄜坊方面,保大節度使是李思孝,此人也是拓跋思恭的弟弟,不過在前不久三藩之亂平定後,李思孝已經上表請求致仕,並推薦其弟李思敬接任。李曄命其以太師致仕,任命李思敬爲節度留後。當然,按此時的慣例而言,過不得多久,保大節度使就該是李思敬了。[注:此時的藩鎮中,一部分有兩個稱呼,也就是多一個軍名。譬如李曜的河中,又名爲護國軍,因此李曜的河中節度使也可以稱作護國節度使。而夏綏又名爲定難軍;鄜坊又名爲保大軍等等。]

拓跋氏雖然數年前和河東爆發了一場不算太大的戰爭,但經過此戰之後,拓跋氏認識到河東的強大,從此縮回了向東延伸的觸角,老老實實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因此與河東的關係算不上很糟,甚至在年前還作爲平王行瑜之亂的河東友軍出現。當然,由於河東軍進兵神速,戰爭很快打完,拓跋氏又故意保存實力,出兵極其緩慢,因此在這場戰爭中,他們的實際表現只能說是打醬油。

鑑於這些情況,李曜對西、北方向的防衛並不是很緊張,特別是隰州以北還有河東的石州與其形成犄角之勢,原本應當屯駐重兵的一州,李曜也未曾真個放上一兩萬人馬在此。

因此,最後確定下來守衛兩地的是摧城左軍和摧城右軍。其中摧城左軍駐守慈州,摧城右軍駐守隰州。不過由於目前全軍尚在整編之中,實際上慈州和隰州還由河東兵鎮守,也就是李克用派出的部隊鎮守。按照李曜之前跟李克用匯報的情況,等河中方面整訓完畢,再去換防。

史建瑭目前沒有直接帶兵,而是被李曜辟舉爲河中馬步軍都虞候,負責全軍綱紀,同時被授命主持這次全軍整編,因此李曜開口便向他發問。

史建瑭泰然出列,抱拳道:“回節帥,各軍整編事宜已於五日前完成。”

李曜又問:“戰力如何?”

史建瑭搖頭答道:“各軍兵士新老混雜、胡漢混雜,作戰能力良莠不齊,若以類比而言,某以爲不足此前開山軍三成。”

李曜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許久不曾開口。李襲吉見諸將面面相窺,便出言問道:“節帥,莫非近期有甚用兵之處?”

李曜環顧衆人一眼,緩緩開口道:“今日這白虎節堂之中,俱是我河中之中流砥柱,有些話,某便放開說了。”

衆人聞言,無論是久隨李曜,還是新入門下,均是精神一振,抖擻肅立。

李曜這才道:“方纔天使宣諭陛下制敕,其中任命某爲河東四面總攬後勤諸事調度大行臺尚書左僕射之事,算是題中應有之義,暫且不去說它。另有一事,便是陛下予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某爲使相,這無功受祿……爾等有何見解?”

衆人微微一怔,心頭皆暗暗詫異。這年頭不比肅宗之前,自打安史之亂以後,藩鎮日漸勢大,尤其是憲宗朝之後,藩鎮幾乎已經無可壓制,這時候只要實力略強的節帥,無論有功無功,得拜使相都是尋常之事。更何況河中護國軍鎮守中都,坐控兩池,節帥手握雄兵五萬,還有河東爲靠,如此實力,得佩相印又算什麼稀奇?

李曜見衆將如此神色,不禁微微蹙眉,再看李襲吉,卻見他端坐不動,垂下眼簾,眼觀鼻鼻觀心,似乎根本未曾聽見。

這時,郭崇韜忽然道:“節帥既然擔心無功受祿,必是料定這相印來之有因。”

李曜擡起頭,見他已然出列,便問道:“何因?”

郭崇韜道:“方纔節帥先問我軍整編事宜,然後才問得拜使相之事,豈非已經告之我等,乃是關中有變?”

李曜微微露出笑容,卻仍然追問:“有何變故?”

郭崇韜聞言,略微思索,斷然道:“必是陛下有求於節帥……而且,恐怕還希望節帥能夠出兵相助。”

李曜哈哈一笑:“好,說得好,安時果然多智。”他讚了一句,又問衆人:“安時已然給了這許多提示,如此你等以爲,陛下爲何求我出兵?”

誰知這次說話之人大出李曜意料之外,竟是憨娃兒。只見他大大咧咧地道:“這還能有什麼別的麼?指定是皇帝陛下又打了敗仗,想來想去,仍是無兵可用,只好來找俺們河……中。其實這也不怪他,誰叫他每次一來找俺們,俺們就巴巴地敢過去幫忙,不僅從來沒說半個不字,連軍糧都是自掏腰包?這要換了是俺,俺也這麼幹啊!”

這話一出口,諸將忍俊不禁,一齊大笑。李曜也有些哭笑不得,但他這話其實也沒錯,只好瞪他一眼。

憨娃兒見大夥全笑了,郎君又瞪他一眼,還當自己又說錯了話,頓時就像個霜打的茄子一樣垂頭喪氣,嘟嚷道:“節帥叫你們說,你們偏不說,偏等俺來出醜,哼……”

衆人聽了,笑得更歡,李曜也忍不住笑起來,搖頭道:“你這夯貨……其實你這番話,話糙理不糙,陛下那邊,確實是吃了敗仗,擔心長安不保,找我來搬救兵了。”

諸將一聽,俱是一驚,憨娃兒也詫異了:“還真是又吃敗仗了?”

李曜點頭道:“不錯,李茂貞認爲陛下新募安聖、保寧等軍,是爲討伐他而去,因而帶兵逼近長安,陛下遂派覃王領兵相抗,結果在三橋戰敗,諸軍潰散。如今李茂貞屯兵休整,即將進犯長安。陛下無法可想,欲幸北都,求我河東庇護,然則李茂貞賊軍逼近,神策軍又陽奉陰違,只得來請我出兵相迎,以爲護衛。”

李承嗣皺眉道:“這時機卻是碰得巧了,若是整訓之前,哪怕只有開山軍一軍西奉聖駕,料那李茂貞也不敢抵近相逼,偏巧我河中此番乃是全員打散重編,如今七軍之中,唯有朱押衙的近衛軍編制還算齊整,其餘六軍皆是混編,良莠不齊,根本難經戰陣……如此卻又怎生是好?”

史建瑭作爲這次整編的直接負責人,雖然之前已經彙報過一次,說如今這六軍全無磨合,根本不堪一戰,此時仍不得不再次強調:“節帥,如今這六軍,實不足以上陣殺敵,還請節帥慎重。”

李曜沉默數息,問諸將:“你等身爲指揮,又如何說?”

諸將聞言,盡道不可。

李曜皺起眉頭,扶額思索片刻,道:“各軍情形,某已盡知。然則你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面色淡然,道:“我軍新編雖是事實,然則李茂貞未必知曉,若我出兵三萬,詐稱五萬,以迎天子,李茂貞定以爲我所領仍是河東精銳,未必敢與我戰。再者,神策雖日漸敗落,仍有三四萬人馬,我若出兵西進,號稱五萬大軍,加上神策二軍,李茂貞兵力至多與我相若。前次我受命拔城梨園,所用不過兩萬兵,便一舉蕩平邠寧,勤王功成。而此番護國、神策共計,看似有八九萬大軍,李茂貞如何敢戰?因此我軍雖未練成,卻也不懼再往關中走上一遭。”

李嗣恩道:“別說李茂貞不敢一戰,便是他真吃了雄心豹子膽要與我軍一戰,我護國軍又有何懼?某還記得節帥當初曾說過,光靠訓練,永遠練不出最強的軍隊,只有實戰,纔是對軍人最好的鍛鍊!某這些日子一直在忙整編之事,但對我開山右軍的訓練,也未曾放鬆,如今這開山右軍雖然較之當初的開山軍大有不如,但若說面對李茂貞的鳳翔兵,卻也無懼一戰!說起來,某還真想來他一場實戰,給那些新兵蛋子長長見識!”

別看李嗣恩年紀比李曜還小一歲,其在軍中卻呆了足足六七年,說起這話來底氣十足。

他這一說,其餘諸將也都不甘示弱,紛紛表示,如果拿現在自己麾下的新軍去戰朱溫,或許頗有麻煩,但若說是去關中會一會李茂貞,那卻是問題不大。唯有前河中牙將,現摧城左軍都指揮使張訓有些遲疑,道:“諸位同袍皆是河東悍將,看不上關中諸蕃也不足爲奇,只是有一遭:前次節帥隨晉王平定關中三藩之亂,說是三藩,其實只與同華、邠寧二鎮交了手,並未與李茂貞的鳳翔兵過招,如此便將鳳翔兵看得如同華、邠寧二軍一般無二,是否過於草率?某意李茂貞之鳳翔軍雖不及沙陀精銳,卻也當略勝同華、邠寧二鎮纔是。”

張訓這話雖然聽來有些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但李曜知道,其實這話說得還是有幾分道理的。李茂貞自出鎮鳳翔以來,這些年也算是一直在東征西討,若是沒點戰鬥力,如何掌控了五鎮之地的?他如今可不僅僅只有一個鳳翔軍,天雄、武定、山南西以及新佔的邠寧,這四鎮可也都是他的地盤,這些地盤的周圍,也都還有別家藩鎮,若是沒點真正的實力,光靠扯着嗓子充威風,能站得住腳麼?

但張訓畢竟不是老開山軍的底子,這話說出來,李曜的老部下們自然不服。別說老部下,就連從李曜出使淮南之後纔跟隨他的史儼也不服氣,輕哼一聲道:“李茂貞再強,強得過朱溫麼?當初節帥只領三千騎兵,便可橫行中原,打得朱溫三十萬大軍只有應付的份兒。如今節帥坐擁雄鎮河中,手控勁旅五萬,莫說只是西進關中迎奉聖駕,便是要領兵去踏平鳳翔,我史某人也毫不擔憂,願爲節帥先鋒!”

咄爾現在是摧城左軍副都指揮使,也就是張訓的副手,他自從升任這個職務之後,一直對自己成了河中舊將的部下有些不樂意,此時聽了史儼這話,更覺得這個軍使太沒膽魄,當下哼了一聲,不冷不熱地道:“這話俺信!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史軍使乃我河東驍將,自然說得起這話。可憐俺這摧城左軍裡也分了兩千多號開山軍的老弟兄,卻竟然連仗都不敢打了……”

張訓聞言,臉色瞬間漲紅,脖子上青筋凸出,強壓着怒氣道:“拔塞干將軍(拔塞幹是咄爾的姓),節帥召我等議事,如今尚未決斷,豈不正是某等各抒己見之時?你若自認有理,只管將某說服,卻不必這般指桑罵槐!”

咄爾冷笑一聲,正欲反脣相譏,忽見帥位上的李曜面色一冷,雙目之中厲光如刀一般刺來,頓時心中一寒,不敢再開口相爭,只好別過臉去,一言不發。

李曜這才收回冷厲的目光,面色恢復如常,對張訓道:“訓之,你方纔有一言說得甚好。某召爾等白虎堂議事,只要尚未決斷,要的便是各抒己見。”

他微微一頓,忽然轉頭,出人意料地朝一名面白無鬚的中年人望去,問道:“張監軍有何高見?”

第001章 必有後福第209章 出鎮河中(二十)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四)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第153章 雲州之行(五)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第212章 秦王變法(八)第131章 教訓孫兒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第006章 一聲暴喝第138章 孤女有依(上)第210章 力挽天傾(三)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018章 馮霸造反第009章 神兵初成第167章 洺州刺史(三)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五)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六)第102章 攻守夜襲(下)第084章 各有算計隋唐五代歷史研究著作推薦唐代藩鎮供軍案例解析——以《夏侯昇墓誌》爲中心第029章 潞州驚變第210章 力挽天傾(八)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二)第097章 烈火煉獄第208章 再定關中(九)第167章 洺州刺史(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二)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三)第095章 神木之戰(中)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九)第212章 秦王變法(二)第106章 勝負已分第209章 出鎮河中(三十)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一)第207章 邢洺之亂(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九)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209章 出鎮河中(二十)第138章 孤女有依(上)第216章 再續盛唐(二)第003章 李家大難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第063章 克用定計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五)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第056章 英傑滿堂第215章 北都風雲(六)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五)第043章 再生一計第091章 釣魚軍使第210章 力挽天傾(六)第193章 危地最安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二)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一)第216章 再續盛唐(五)第173章 主僕之議第129章 出乎意料第207章 邢洺之亂(五)第211章 掌控四鎮(八)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第199章 初見敬翔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第086章 唯君唯民第066章 晉軍後勤第212章 秦王變法(一)第062章 故人來兮第002章 五郎還魂第051章 吟滹沱河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六)第158章 紛亂景福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二)第095章 神木之戰(中)第167章 洺州刺史(三)第113章 蓋寓之勸第035章 初見存孝第143章 李曜舉賢(上)第128章 兄弟之義(下)第209章 出鎮河中(二)第207章 邢洺之亂(二)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十)第214章 秦王之尊(八)第110章 克用之媒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三)第033章 天殺之相第216章 再續盛唐(四)第133章 蓋寓試探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七)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九)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七)第144章 李曜舉賢(中)第121章 親孃殺子
第001章 必有後福第209章 出鎮河中(二十)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四)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第153章 雲州之行(五)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第212章 秦王變法(八)第131章 教訓孫兒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第006章 一聲暴喝第138章 孤女有依(上)第210章 力挽天傾(三)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018章 馮霸造反第009章 神兵初成第167章 洺州刺史(三)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五)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六)第102章 攻守夜襲(下)第084章 各有算計隋唐五代歷史研究著作推薦唐代藩鎮供軍案例解析——以《夏侯昇墓誌》爲中心第029章 潞州驚變第210章 力挽天傾(八)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二)第097章 烈火煉獄第208章 再定關中(九)第167章 洺州刺史(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二)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三)第095章 神木之戰(中)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九)第212章 秦王變法(二)第106章 勝負已分第209章 出鎮河中(三十)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一)第207章 邢洺之亂(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九)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209章 出鎮河中(二十)第138章 孤女有依(上)第216章 再續盛唐(二)第003章 李家大難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第063章 克用定計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五)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第056章 英傑滿堂第215章 北都風雲(六)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五)第043章 再生一計第091章 釣魚軍使第210章 力挽天傾(六)第193章 危地最安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二)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一)第216章 再續盛唐(五)第173章 主僕之議第129章 出乎意料第207章 邢洺之亂(五)第211章 掌控四鎮(八)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第199章 初見敬翔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第086章 唯君唯民第066章 晉軍後勤第212章 秦王變法(一)第062章 故人來兮第002章 五郎還魂第051章 吟滹沱河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六)第158章 紛亂景福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二)第095章 神木之戰(中)第167章 洺州刺史(三)第113章 蓋寓之勸第035章 初見存孝第143章 李曜舉賢(上)第128章 兄弟之義(下)第209章 出鎮河中(二)第207章 邢洺之亂(二)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十)第214章 秦王之尊(八)第110章 克用之媒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三)第033章 天殺之相第216章 再續盛唐(四)第133章 蓋寓試探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七)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九)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七)第144章 李曜舉賢(中)第121章 親孃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