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君子之風

李元審酒量上佳,一罈酒下肚,竟還只是微醺,此時一聽這話,立時勃然大怒,霍然起身:“豎子爾敢!”他竟然還記得回頭對李曜拱拱手,吐着酒氣道:“正陽老弟,待某回營彈壓則個,再來與你歡飲!告辭!”

李曜心中正後悔不迭,自己不過是想穩住李元審,免得這羣兵痞壞事,哪知道馮霸早不反晚不反,偏偏就趁李元審離營的這個當口反了,這豈不是說,自己反倒是作繭自縛,甚至助紂爲虐了?

他也立刻站起來拱手道:“慎思兄既有軍務,小弟自不便久留,只是那馮霸既然膽敢以小校身份挑唆士卒,想必已然有所謀算,慎思兄還需謹慎從事,莫要中了反賊奸計纔好。”

李元審方纔席間被李曜的馬屁拍得飄飄欲仙,似乎如今大唐天下第一號名將除了他李元審之外已不作第二人想,結果正得意着呢,馮霸造反這個消息就彷彿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到他臉上,又是一個飄飄欲仙!

此刻再聽見李曜勸他“謹慎從事”,心裡一股無名之火陡然冒起,雖然還顧忌着李曜的身份以及方纔的熱情招待,說話有所保留,但口氣已然有些不妙了:“正陽,某在‘後院將’軍中當職十年,你疑我不足定其軍心否?”

李曜心中一陣惱火,忖道:“要不是歷史已經證明你這鳥人沒那能耐,我何苦在這白費口舌?你既然不聽勸,那就只管傻不拉幾地去找馮霸,然後被他打傷,逃回潞州養傷,最後被安居受連着李克恭一起被堵在你家院子裡燒成烤乳豬便是。老子了不起在潞州城外轉悠一圈,等安居受發動反叛就立刻帶着東西去晉陽,到那時潞州都不姓李了,李克用難道還能怪我沒把東西送給敵人?去休,去休!”

當下便拱了拱手,道:“既然慎思兄早有廟算,小弟別無他話,祝慎思兄馬到成功。”

李元審悶哼一聲,轉頭便走。

他前腳剛走,王秦匆匆從外面進來,一見李曜便拱手道:“正陽兄,家父使某來問,潞州兵可是出了岔子?”

李曜見他鬢角微亂,幾縷頭髮如絲如黛,襯得那原本就過於秀氣的面龐竟然有些嫵媚,不禁一呆,心道:“這位老弟要是身在後世,可真是一等一的僞娘,曝個照出來,喜歡小正太的腐女們只怕非瘋了一般驚叫不可。”

不過在古代,尤其是唐朝這種武風較盛的年代,把男子當作女子乃是大忌,李曜絲毫不敢表露出自己有這等心思,當下乾笑一聲:“燕然兄弟,你可回覆令尊,就說潞州兵是因爲不願去河東,是以內部生變,有小校名馮霸者裹挾士卒,欲要回轉潞州,潞州牙將李元審將軍已然趕回營中彈壓安撫,想來不至引起大變。”

王秦見他盯着自己看,而且神色有一剎那顯得頗爲古怪,不禁臉色一紅,下意識掠了掠微微散亂的鬢角,強作鎮定道:“原來如此,正陽兄既然這般沉得住氣,此時還能端坐帳中不急不忙,想來對李元審將軍回營彈壓安撫,是深覺萬無一失的了?”

李曜苦笑一聲:“某認識李將軍不過片刻,哪裡能有‘深覺萬無一失’的道理?不瞞燕然老弟,某對這位李將軍回營平叛,實在半點信心也無。”

王秦極其意外,反問道:“這卻爲何?……縱然正陽兄與李將軍交情甚淺,不知其根底,但他畢竟是一軍主將,此刻親身回營彈壓安撫,只須扣緊一個‘恩威並施’,何以見得不能瞬息撫平?”

李曜伸出手指一根一根掰着算給他聽:“其一,潞州兵丁對潞帥克恭公怨憤已深,此番潞帥選兵送往晉陽,這便已是乾柴烈火之勢,只須一點火星,其勢便已無可挽回;其二,潞州將校不僅對潞帥心生怨恨,即便對河東並帥,也未嘗沒有憤恨不平之心,此番既然已經做出這般以下克上之舉,那便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再想被李元審將軍三言兩語勸得回頭……縱然李將軍有諸葛孔明舌戰羣儒之能,這些人有哪裡是羣儒?只怕到時候便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了。”

唐時秀才與明清不同(注:差異前文有述),可以說終唐一世,秀才比進士稀罕了不知多少倍,秀才秀才,秀於天下之英才,實乃是天下大才之象徵,秀才遇到了兵,都說不清道理,他李元審何德何能,可以撫平此亂?

但王秦雖然聽懂了這句“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可卻仍然不明白:“若說潞州人怨恨潞帥或是情有可原,然則又怎的將並帥也一併恨上了?”

李曜嘆道:“燕然老弟,你觀並帥軍中,以地域而論,何處之人最多?”

王秦眉頭一蹙,很快便道:“這個……似乎雲中、代州、蔚州等處之人最多吧?”

李曜點點頭,道:“燕然老弟見事極準,實則這雲中、代州、蔚州,乃可以以一言蔽之,便是代北之人。”

“嗯,的確如此。”王秦點點頭:“然則此事……?”

李曜嘆道:“並帥至河東,已然數載。然則於並帥軍中所任要職者,乃有河東人幾何?有除代北人、河東人之外者幾何?”

王秦面色一變:“正陽兄所言,乃是說……潞州將校深覺前途無望,是以對晉陽離心離德,不肯爲並帥效力?”

李曜長嘆一聲:“錯非如此,這些人怎能一點就着?”

王秦默然。

李曜這番話說得頗有見地,當初李克用在上任河東前夕,曾發榜告示河東軍民:“勿爲舊念,各安家業。”宋元之際時代史學家胡三省對此解釋說:“以河東之人前此數與克用戰,恐其不自安,故榜諭之。”

河東節度使在天寶年間有兵力5.5萬人。安史之亂後,河東作爲遏制河朔藩鎮的重要堡壘,繼續保持着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元和十四年,李德裕甚至說河東有“精甲十萬”。直到唐末以後,河東經歷了一系列的變亂,實力銳減。但作爲一個老牌大鎮,恐怕仍有不少的軍隊。因此,李克用上任河東後的當務之急,便是如何協調代北人與河東人的關係,將原河東的統治勢力納入自己的統治系統。

早在元和四年沙陀遷往河東時,河東節度使範希朝就曾挑選1200人組成沙陀軍。據李德裕講,這些沙陀軍駐守在太原“衙內,性至循良,於人情狎熟”。之後,“太原軍素管退渾、契苾、沙陀三部落”,代北行營隸屬河東節度使,這雖然一方面遏制了代北集團的發展壯大,卻也使河東與沙陀三部落和五部之人的聯繫加強。所以,儘管“河東之人前此數與克用戰”,但從史料顯示的情況看,李克用在河東並沒有遭到激烈的反對。中和四年二月,李克用應朱全忠等人之請,“率蕃、漢之師五萬”南下救陳州,這“五萬”蕃漢之師,很明顯,必定包括了不少原河東的軍隊。

但是,儘管河東人接受了李克用的統治,但他們在李克用統治集團中並沒有得到特別重用。整理李克用麾下有史料記載的、有名有姓的六十名將領可以看出,河東人有李嗣昭、史敬鎔、樑漢顒、相里金、鄭琮、白文珂、張虔釗、侯益以及李建崇。這樣,在六十人中,河東人僅有九人,只佔總人數的15%。這一數字表明,李克用盡管立足於河東,但他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並不是河東人。

李克用時期河東人不被重用,不僅表現在在他的統治集團中河東人數量少,而且表現在他們所擔任的職務也低,在上述九人中,除李嗣昭作爲養子而被委以重任外,其餘多擔任一些低下級軍職。在李克用一系列重大軍事活動中,領軍作戰的河東人也一直有且僅有李嗣昭一人!而李嗣昭,《新五代史》卷36《本傳》說他“本姓韓氏,汾州太谷縣民家子也。太祖出獵,至其家,……家適生兒,太祖因遺以金帛而取之,命其弟克柔養以爲子”。如此,則表明其不過僅僅是生在河東而已,而從他的生活閱歷上說,其實也應該屬於代北人。這麼一看,河東人在李克用麾下簡直地位全無!

河東人之所以在李克用時期不被重用,固然一方面由於他們的資歷尚淺,不能同那些“膽略過人”,數十年跟隨李克用征戰的“邊部人”相比,而另一方面,恐怕也與李克用對他們的猜忌、防範心理有關。這方面直接的事例雖不曾見到,但並不妨礙李曜這種搞供銷出身,最長與人際關係梳理的人作一些合理假設。

李克用進佔河東後,原河東牙將除賀公雅曾一度露面外,其餘都銷聲匿跡。以上述河東人爲例,李嗣昭已如上述;史敬鎔、樑漢顒、相里金、鄭琮,李建崇均先世不見史傳;侯益,祖父以農爲業;白文珂,父君成,爲遼州刺史;張虔釗,父簡,唐檢校尚書左僕射。所謂“唐檢校尚書左僕射”,或爲贈官。可見他們中間沒有一人出身於太原牙將世家,而且先世爲官者,大概也只有白文珂之父一人。

史籍中也留下了一些河東牙將的人名,如朱弘昭,太原人,“祖玟,父叔宗,皆爲本府牙將”;張憲,晉陽人,“世以軍功爲牙校”;李懷忠,太原人,“父海,本府軍校”;常思,太原人,“父仁嶽,河東牙將”;等等。但是,這些“本府牙將”、“河東牙將”,都是靠他們的子孫而在史上留名,他們本人爲官則不顯,而且有些牙將大概也是在李克用進駐河東以後才從軍任職的,而他們的後人也是在李克用之後才逐漸顯達的,所以這些事例並不能說明李克用重用河東人的問題。

要知道,唐從安史之亂以後,藩鎮軍隊漸漸都“皆成父子之兵,不習農桑之業”。河東當然也不例外,在李克用上任河東之前,河東肯定也形成一個以牙兵爲首的軍人集團。如就在乾符年間,河東牙兵集團就製造了一系列殺逐主帥或內部互相殘殺的事件。

李克用的前任鄭從讜在離開河東時,以監軍使周從寓知兵馬留後事,書記劉從魯知觀察留後事,告戒他們“俟面李公,按籍而還”,所謂“按籍而還”,即向李克用交待兵民戶籍等事項。

然而在李克用統治集團中,卻看不見原河東牙兵牙將活動的事蹟,這說明李克用對他們採取了防範甚至壓制的政策。不過,這種狀況到李存勖以後便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着代北人在河東居住的長期化,通過與河東人的通婚以及佔籍河東等等,使雙方融合日益加深,互相猜忌、防範的心理大大減輕。而河東人在軍事、政治-鬥爭中也顯示了他們的才能,資歷也逐漸加深,再加上代北人中的許多元老相繼去世,以及李存勖本來就極少民族偏見,於是河東人在統治集團中的地位也愈來愈重。

再以上述統計的人數爲例,到李存勖即帝位時,代北人中的四十人僅剩下十四人,而河東人尚有八人。之後,如前面提到的朱弘昭、張憲、李懷忠、常思以及索自通、藥縱之、李彥韜、王建立、薛融、周環、李彥從、郭瑾、閻晉卿、聶文進、郭允明等河東人都成爲後唐莊宗、明宗,後晉高祖,後漢高祖所倚重的人物,河東人在統治集團中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至於代北、河東之外的所謂其他外來人員,從上述統計的情況看,他們有十一人,約佔總人數的18.3%。

外來人員中,地位最高的是進入李克用養子之列的李存賢、李存審和李建及三人。李存賢,許州人,本名王賢,參加黃巢起義軍,“武皇破陳、許,存賢來歸。景福中,典義兒軍,爲副兵馬使,因賜姓名”;李建及,許州人,本名王質,“少事李罕之爲紀綱,光啓中,罕之謁武皇於晉陽,因選部下驍勇者百人以獻,建及在籍中。後以功署牙職,典義兒軍,及賜姓名”;李存審(注:是存審,不是元審),陳州宛丘人,初名存,“事李罕之,從罕之歸晉,晉王以爲義兒軍使,賜姓李氏,名存審”。史稱李克用“起於雲、朔之間,所得驍勇之士,多養以爲子,而與英豪戰爭,卒就霸業,諸養子之功爲多,故尤寵愛之,衣服禮秩如嫡”。可見,李存賢等三人已經成爲代北集團中的核心人物。事實上,在李克用父子的霸業中,此三人特別是李存審,爲李氏父子立下了汗馬功勞。

外來人員中,除李罕之集中獻上的“百人”以及李克用末年盧龍將李承約、王思同一起率衆歸附外,其餘都是單個進入河東的。由於他們是外地人,與河東人本來就不存在親黨膠固的關係,而他們之間也很難形成一個集團勢力,因此李克用對他們的信任程度也比河東人更大一些,李存審等三名義兒自不待言,如袁建豐、劉訓等,也都頗得李克用的信任與重用。

在外來人員中,除那些行伍出身的武人外,還有一些以文墨見用的文職人員。如自稱李林甫之後的洛陽人李襲吉,“在武皇幕府垂十五年”,李克用許多重要的文書奏章多出自他的手下。天覆二年李克用被朱全忠圍擊於晉陽城下之後,向幕府諮詢“聚衆”、“克敵”、“捍禦”之策,李襲吉即獻上了“崇德愛人,去奢省役,設險固境,訓兵務農”的四點主張,並且提出“至於率閭閻,定間架,增麴櫱,檢田疇,開國建邦,恐未爲切”的忠告。因此,這一類人也應該是李克用統治集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簡而言之,李克用從唐中和三年(883)進駐河東,到後梁開平二年(908)去世,在河東經營了二十五年。在此期間,他建立起一個以牙軍爲核心的軍人統治集團。從民族上看,它是以沙陀三部落爲核心,融合了奚、突厥、回鶻、吐谷渾、達靼以及漢等多種民族成分在內;從地域上看,它以代北人爲核心和骨幹,吸收了河東人及其他外來人員參加。這個集團經歷了勝利與失敗的多次考驗,特別是頂住了唐王朝和朱全忠的數次大規模的進攻,凝聚在李克用的周圍。這個集團是李克用爭奪霸業依靠的主要力量,也是李存勖建立後唐王朝所利用的基本力量。後晉和後漢王朝,亦是以這一集團爲核心和支柱建立起來的,甚至後周和北宋王朝,也都與這一集團有着一脈相承的關係。直到北宋“重文抑武”政策推行後,這一以騎射武藝爲主要特長的軍人政治集團,才因失去生存環境而最後消亡。

但是,這樣一個集團,由於李克用任人的偏頗,必然有其排他性,譬如說對於潞州這種纔拿下不久的地盤,其將校必然不是短期內就可以得到升遷的。一個大軍閥,也許最大的希望是兵雄天下,甚或一統九州,但是作爲普通將校,所求者無非升官發財。而且由於升官多半伴隨着發財,因而更加顯得重要。那麼現在不能升官,還要如何讓他們跟李克用同心同德?

王秦默然片刻,苦笑道:“正陽兄見解精闢,小弟歎服。只是眼下情勢既然已經如此糟糕,正陽兄怎的還能這般從容不迫,莫非早已成竹在胸?”

李曜搖搖頭:“哪有什麼成竹在胸,只是我所能爲者,早已爲之,我所領二百餘人,皆已刀弓在手,夜不解衣,又有遊哨在外,一俟有甚風吹草動,便是全營戒備……然則我所能爲者,卻也僅止於此。我奉命來潞州,乃是運送軍械,此事非同尋常買賣,若是一走了之,便是軍法難容……不過燕然老弟,我雖不能走脫,你與令尊卻無此礙,此時前途未卜,那潞州兵也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模樣,令尊不如今夜便走,庶幾可得周全。”

王秦猶豫了一下,正要說話,忽然外面傳來王博士的聲音:“李郎君身處險境,卻尤心憂他人,實乃至誠君子,王弘感佩。然則王某幼承庭訓,深知人之所以爲人者,有所爲有所不爲也。今蒙李郎君款待借宿,足感盛情,若是此時撇下郎君獨自逃走,王某日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有何嘴臉訓教子弟親族?李郎君好意,某實心領,然則此時遁走,某必不爲之!”

李曜愕然一愣,心道:“我哪是什麼至誠君子,不過是覺得你們幾個看着也不像是能幫忙的人,留下來的話,弄不好我還得分派人手關照,豈非是幫了倒忙,所以這才請你們自行離去……唉,這王博士未免有些迂腐了,都這當口了,你還不走,還展現什麼君子之風!須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老大……”

王弘見李曜愕然不語,還以爲他在想怎麼勸說自己,不禁露出微笑,淡然道:“某本死罪之人,今日得與郎君一見,已是天予之幸,縱然那叛兵果然來犯,不過有死而已。某九歲從醫,曾親臨大疫之地懸壺,早已見慣生死,郎君何必爲某憂心?”

李曜頓時一肚子糾結,好好的幹嘛非要說死不死的,我好容易穿越一回,可不是爲了死在這種蝦兵蟹將手裡,徒惹後世人笑話的。只是人家話說得這般義無反顧,明顯是走“君子流”路線的,這時候跟他說什麼也是白搭了,這種人認準自己的大義所在,那是真有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心思的。

李曜只好肅然拱手道:“王博士高義,李曜深敬之。只是眼下事情尚有可爲,博士不必過於憂心。便請博士在此暫歇,待某親自前去查探一二,再作計較。”

王弘淡然一笑,點點頭:“郎君小心,某便在此恭候。”

--------------------

話說,大家都收藏了沒?收藏了麻煩看看還有紅票沒,給無風幾票吧!拜謝了!

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二)第036章 存孝薦才第101章 攻守夜襲(中)第209章 出鎮河中(三)第156章 萬家生佛(二)第096章 神木之戰(下)第095章 神木之戰(中)第016章 元審之怒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十)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第209章 出鎮河中(四)第200章 必有緣故第214章 秦王之尊(一)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六)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六)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二)第057章 河東派系(上)第123章 大義之論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七)第177章 我嫁給他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五)第206章 淮揚風雲(一)第096章 神木之戰(下)第210章 力挽天傾(六)第216章 再續盛唐(五)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一)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六)第020章 賜名八戒第207章 邢洺之亂(六)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九)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二)第096章 神木之戰(下)第211章 掌控四鎮(四)第208章 再定關中(九)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第048章 父子決裂第020章 賜名八戒第213章 王業之基(四)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六)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五)第022章 戰術大師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六)第210章 力挽天傾(六)第082章 折家來人第119章 兵從敵來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九)第164章 接連失利(六)第091章 釣魚軍使第034章 李曜拜師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三)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七)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214章 秦王之尊(五)第082章 折家來人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五)第200章 必有緣故第032章 深林遇虎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五)第198章 東平王妃第216章 再續盛唐(五)第208章 再定關中(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第213章 王業之基(九)第125章 存信親信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五)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二)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八)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第210章 力挽天傾(五)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168章 洺州刺史(四)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十一)第163章 接連失利(五)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二)第162章 接連失利(四)第211章 掌控四鎮(二)第101章 攻守夜襲(中)第187章 竹韻荷香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二)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二)第052章 “當世大才”第034章 李曜拜師第042章 吾計敗矣!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九)第212章 秦王變法(六)第206章 淮揚風雲(三)第187章 竹韻荷香第208章 再定關中(六)第075章 此媒難說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第202章 多謀無斷第104章 如何是好第143章 李曜舉賢(上)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三)
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二)第036章 存孝薦才第101章 攻守夜襲(中)第209章 出鎮河中(三)第156章 萬家生佛(二)第096章 神木之戰(下)第095章 神木之戰(中)第016章 元審之怒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十)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第209章 出鎮河中(四)第200章 必有緣故第214章 秦王之尊(一)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六)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六)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二)第057章 河東派系(上)第123章 大義之論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七)第177章 我嫁給他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五)第206章 淮揚風雲(一)第096章 神木之戰(下)第210章 力挽天傾(六)第216章 再續盛唐(五)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一)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六)第020章 賜名八戒第207章 邢洺之亂(六)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九)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二)第096章 神木之戰(下)第211章 掌控四鎮(四)第208章 再定關中(九)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第048章 父子決裂第020章 賜名八戒第213章 王業之基(四)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六)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五)第022章 戰術大師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六)第210章 力挽天傾(六)第082章 折家來人第119章 兵從敵來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九)第164章 接連失利(六)第091章 釣魚軍使第034章 李曜拜師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三)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七)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214章 秦王之尊(五)第082章 折家來人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五)第200章 必有緣故第032章 深林遇虎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五)第198章 東平王妃第216章 再續盛唐(五)第208章 再定關中(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第213章 王業之基(九)第125章 存信親信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五)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二)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八)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第210章 力挽天傾(五)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168章 洺州刺史(四)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十一)第163章 接連失利(五)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二)第162章 接連失利(四)第211章 掌控四鎮(二)第101章 攻守夜襲(中)第187章 竹韻荷香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二)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二)第052章 “當世大才”第034章 李曜拜師第042章 吾計敗矣!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九)第212章 秦王變法(六)第206章 淮揚風雲(三)第187章 竹韻荷香第208章 再定關中(六)第075章 此媒難說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第202章 多謀無斷第104章 如何是好第143章 李曜舉賢(上)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