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淮揚風雲(一)

運河之上,李曜所乘的小船靠近一艘二層樓船,李曜與憨娃兒跳上樓船,李襲吉與馮道快步走來。

“明公。”

“老師。”

李曜點點頭,面色平靜,打量了二人一眼,問道:“其餘人可都接到了?”

李襲吉頜首道:“明公妙算無遺,衆護衛縱火之後立刻分三路上船,一個時辰前便已與我等會合,只是他們須得擺脫監視再去縱火,期間曾與汴軍細作交手,有兩人受了些輕傷,餘者也都頗爲勞累,是以某命他們在艙中暫歇。”

李曜忙問:“那二位弟兄傷勢如何?”

李襲吉微微笑道:“明公無須擔憂,只是些許輕傷,礙不得事,若非某擔心這一路還會有些不平靜,強令他們休息,他們也是要等到明公才肯罷休的。”

李曜聽了,這才放下心來,點點頭:“如此便好。走,且去看看他們傷勢如何。”

四人進得艙中,衆護衛立刻起身見禮,李曜一眼便看見有兩名護衛身上掛彩,一人左手纏着白布,另一人左腿貼着一封膏藥。

“弟兄們辛苦了。”李曜面色沉峻地點了點頭作爲回禮,然後伸手攔住二位傷員起身,快步走到他們身邊,蹲下身來,問道:“都是怎麼傷的,要不要緊?”

二人對望一眼,左手負傷的那人苦笑一下,道:“屬下受命之後,原是託身一處酒樓喝酒,趕赴縱火之處前,爲免意外,意欲先將那汴軍細作拔掉,哪知行事不慎,最後動手前竟然引起那細作懷疑,只得強行動手,雖是殺掉了他,卻被他帶了一刀。軍使不必擔心,刀鋒未曾見骨,三日便可復原。”

李曜正要說兩句安慰的話,卻聽憨娃兒悶哼一聲。那護衛面色發窘,低頭道:“屬下給旅帥丟人了,請旅帥責罰。”

李曜微微有些訝異,他雖然知道憨娃兒在自己所帶的甲旅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卻也未曾料到竟然有這般能力,只是悶哼一聲,這些千里挑一的護衛便忍不住認錯了。

他想看看憨娃兒會怎麼處置,於是故意不說話,也朝憨娃兒望去,憨娃兒冷着一張臉,混不似平時那般事事皆聽吩咐的模樣,語氣含慍,一字一頓:“暫記,回洺州再罰。”

李曜見那護衛面色一緊,心道:“莫非憨娃兒的處罰重得很,要不然他怎會這般模樣?這些人可都是戰場上廝殺過來的,不說別的,三刀兩棍下去,那是決計眉頭都不會皺一下,爲何憨娃兒說回洺州再罰的時候,他明顯臉色都變了?”

“朱旅帥。”李曜插話道:“此事乃我臨時安排,計劃算不得周全,行事之時略出差錯並不能怪他,再說,他也未曾誤事,這件事某來替他求個情,可好?”

憨娃兒一愣,看了那護衛一眼,點頭道:“既是軍使親自求情,張三郎,你這一罰就免了,但軍使雖爲你求情,甲旅的規矩卻是未變,你是俺練出來的兵,回洺州之後,某來代你受罰。”

李曜聽了這話也不禁一愣,那被喚作張三郎的護衛聽了憨娃兒這句話,大吃一驚,忙道:“旅帥不可!”

憨娃兒冷着臉看了他一眼:“軍使對俺說過,所謂軍人,軍令既下,不問對錯,只管執行。軍使還說過,就算是錯的規矩,在未被廢止之前,亦當遵行不誤!此番軍使既然爲你求情,俺不能不聽軍使的,但軍使說過,‘法律尊嚴之維護,在於沒有例外’,所以俺們甲旅的規矩也不能因此廢了,如今俺罰你不得,那便自己領了就是。怎麼,你們能領罰,俺便領不得麼?此是軍令,休得呱噪!”

張三郎張嘴結舌,末了只能苦笑着看了李曜一眼。

李曜略一思索,居然笑了笑,點頭道:“如此也無不可。”又轉頭朝另一位受傷的護衛,問道:“你的傷如何?”一邊說着,一邊揹着憨娃兒給他使了個眼色。

這護衛有了張三郎的前車之鑑,又得了李曜暗示,果然把話說得好聽了不少,道:“回軍使的話,屬下因爲去了道觀,地處空曠,因而有兩名監視,爲了擺脫兩名監視,最後從一高崖滑下遁走,落地時被一塊凸石頂住,崴了腳而已,算不得什麼傷勢。”

李曜笑起來:“原來如此。”於是看了憨娃兒一眼,笑着問:“這個不用受罰吧?”

憨娃兒面色緩和了一些:“是,軍使。”

那護衛剛鬆了口氣,誰知道憨娃兒又道:“不過週五郎,你上次考覈之時‘負重跑’已經落在百名開外,此番腳又受了傷,若是下次考覈的成績再往下滑,飛騰‘十三親衛’只怕便要新進一位兄弟……你可得仔細了。”

週五郎聞言一凜,咬牙道:“請旅帥放心,在某戰死之前,‘十三親衛’的名頭永遠輪不到別人來頂替!”

李曜還是第一次聽到“十三親衛”這個說法,不禁奇道:“什麼十三親衛?”

憨娃兒解釋道:“這是可道想出來的法子,就是俺給整個甲旅進行一次全面考覈,然後綜合各項考覈成績,然後參考歷次作戰的表現,選出十三名最爲頂尖之人,作爲軍使最貼身的親衛,由於第一批選出來的一共是十三人,因此被稱作爲飛騰‘十三親衛’。可道又說,不如干脆就……可道,那話怎麼說的來着?”

馮道見老師也朝自己望來,忙上前一步,道:“老師,朱旅帥所言不差,這個點子首先確實是學生所想出來,在問過朱旅帥的意思之後,由朱旅帥親自實施的。‘十三親衛’選出並組成之後,甲旅上下爭勝之心遂起,人人皆想成爲十三親衛之一。學生思來想去,覺得不如將十三親衛之人數固定,但人員卻安排爲不固定,每次考覈最爲優勝者,自動進入十三親衛序列,反之,若是考覈成績下降,則自動退出十萬親衛序列,如此一來,甲旅自然逐漸形成刻苦訓練之風。”

李曜微微詫異,心道:“誰說古人不會搞‘特殊化激勵’,十三親衛不過是一個名頭,至少在現在來說,根本沒有多少實際價值,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自己看來不過是虛名的東西,便使得甲旅練兵之風大盛,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好事,可道這個主意出到了點子上。”

於是李曜點頭表示認可,又道:“今夜我等順流而下,朱溫卻最早也要明日下午才能回城,就算他那時立刻派出騎兵相追,也不可能追得上順流直下一整天的我們。”

李襲吉點點頭,正要說話,外間快步走進來一名船員,抱拳道:“掌監,前方有一艘遊船攔住水道,遊船上掌燈五盞。”

李曜一愣:“掌燈五盞是何意思?”

船員道:“這是河上規矩,意思是請來船暫停。”他見李曜面帶異色,又補充道:“一般來說,這暫停並無惡意,多是對方有事情我等幫忙纔會掌五盞燈示意。”

李曜微微蹙眉:“若是平時,臨船有事,我等停下來幫忙,倒也義不容辭,只是今日……”

那船員欲言又止,李曜笑了笑:“可是某說得不對?船上的事,某並不清楚,若有別的規矩,你不妨直說。”

那船員屬於河東軍械監“航運司”下屬低級成員,見李曜這個掌監一點架子也沒有,不禁心懷感激,當下再次抱拳一禮,道:“掌監明鑑,似這等能在運河走動的遊船,多是豪門所有,這些人家的郎君、娘子出行,等閒是不會輕易請我等商船相助的,而眼下這遊船不僅掌燈五盞求助,而且還特意將船橫於河中,若是我等視而不見,只怕反而引起這些人的疑心……”

李曜“哦”了一聲,略一思索,點頭道:“嗯,言之有理。”他擺擺手:“這船本就是我軍械監的商船,人貨俱全,你等便只管按規矩相助,我等諸人只在艙中不出便是。”

那船員得了吩咐,應了一聲,便走了出去,李曜等人自在艙中說話,誰知沒過多久,便聽見外頭響起一個清麗的女聲:“李使君好一招金蟬脫殼,不僅在賊巢重圍之中飄然而出,整個汴州還被使君一手攪得難以安生,當真是通天手段。只是……奴家一介女流,又是騎馬,又是乘船,趕了大半夜的路才得以在此相迎使君,使君莫非便狠心將奴家拒之門外,不予相見麼?”

李曜愕然一愣,這聲音雖然婉轉柔媚不似先前,他卻也完全聽得出,外面這女子,乃是那位盈香妙坊坊主,楊行密之女!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船行數日,已至淮揚。至於朱溫回城之後的暴怒,李曜已收到軍械監各地商行秘傳消息,觀之哂然。

獨立船頭,李曜一邊看着岸邊風景,一邊輕笑自語:“朱樑,不過如此。”

江淮地區北臨中原,南濱長江,是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春秋時期就在這裡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邢溝,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戰役都發生在這裡。唐初因“山川形勢”分天下爲十道,定期派人巡察吏治,在江淮地區設置淮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0年)唐玄宗分天下爲十五道,淮南道保持不便,每道置採訪使。乾元元年(758年),改採訪使爲觀察處置使,道逐漸成爲常設地方機構。安史之亂以後,軍事紛起,內地亦相繼設立節度使,併兼任本道觀察使及安撫、支度、營田、招討等使,總掌管內各州軍事、行政與財政大權,其轄區事實上成了中央與州之間的一級行政實體,節度與道制合而爲一。

淮南道節度使之置始於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永王磷自江陵東下,圖謀割據江淮,肅宗建置淮南節度使,統轄揚、楚、滁、和、舒、廬、壽、濠、光、申、黃等十三州,意在牽制永王磷。不久,又將光、蘄、黃、安、申、涌等六州劃歸淮西地區。元和十二年(817),平淮西以光州來屬,鹹通十一年(870),又以泗州來屬,尋以泗州還感化軍。到唐末,淮南節度使統轄揚、楚、滁、舒、廬、壽、和、濠等八州。淮南道所轄地區南臨長江,東瀕大海,北抵淮河,西達大別山山脈,形成了依山傍水,有着天然屏障,便於攻守的軍事區域。特別是大運河的開鑿,淮南地處南北交通之要衝,因而交通發達,大運河由南向北貫穿其境內。東南財賦必須由大運河經淮河入汁河再轉黃河抵達關中,這一曲折的水道構成了唐朝的槽運系統。陸路交通也較爲發達。隋唐時修築運河,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水陸運道兼修。因此,淮南“兼水陸漕運之利,有澤魚山伐之饒,俗具五方,地綿千里”。正因爲如此,江淮地區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淮南也是唐代重要經濟區域和財賦之地。這裡農業生產較爲發達,盛產稻米。從唐人的一些詩句中,可見當時的狀況。楚州是“萬頃水田連郭秀,四時煙月映淮青”;舒州是“魚網平鋪荷葉,鷺鷺閒步稻田”;和州是“場黃堆晚稻,籬碧見冬青。”

淮南地區東部瀕海,有着豐富的海鹽資源。早在西漢初期,吳王劉澳鎮廣陵時,即招亡命之徒煮海水爲鹽。《新唐書·食貨志》載吳、越、揚、楚鹽倉達數四,積鹽達二百餘萬石。揚、楚二州是重要的鹽生產基地,揚州附近的百姓多以煮鹽爲業“冶例開山鑄,民多酌海煎。”在楚州的鹽城縣“有鹽亭百二十所。”

淮南也是重要的產茶區和茶葉貿易中轉中心。壽、舒是重要的產茶區,其中壽州是產茶最盛地區。“壽州有霍山黃芽”。在茶葉貿易中,江淮的茶葉運銷全國各地,尤其是北方各地,“茶自江淮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所謂色額甚多,即指茶葉的種類和數量較多。不惟如此,鄰近產茶地區以及江南各地茶葉不斷轉運江淮,或者取道江淮轉至北方乃至外境,特別是長江沿岸及南方廣大地區,

如浙江、閩中、江西、兩湖、四川等地都盛產茶葉,順江東下,途經兩淮再轉運各地。不說太久遠的,就說在宣宗大中年間(847-859),其茶稅就高達六十萬緡。

淮南的商業貿易也較爲活躍。到唐代,揚州己發育成全國最大的物資集散地,百貨雲集。唐之鹽鐵轉運使在揚州,盡斡利權,判官多至數十人,商賈如織,故諺稱‘揚一益二’,謂天下之盛,揚爲一而蜀次之也。唐代詩人徐凝爲之讚美道“天下三分明月夜,兩分無賴是揚州。”這裡還聚集大批來自海外的外國商人。《舊唐書邵景山傳》記載,760年,揚州長史劉展叛亂,有幾千胡商在這次動亂中被害,可見外國商人之多。到唐朝後期,仍有很多胡商滯留在江淮地區。

安史亂後,唐朝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淮南等道,“每歲縣賦入倚辦,止於浙西、浙東、宣歇,淮南、江西、鄂嶽、福建、湖南等道,合四十州,一百四十四萬戶。”第五琦(此人簡單介紹的話,就是一名唐代著名經濟官員)稱,“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強弱在賦。賦之所出江淮居多”。故明末清初學者王夫之說:“而唐不傾者,東南爲之根本。”

淮南的地位如此重要,因此,淮南節度使多以宰相重臣爲之,鎮此者均爲唐代一代名臣,如杜佑、李吉甫、裴度、牛僧孺、李德裕等。杜牧在《淮南監軍使廳壁記》中說:“節度使爲軍三萬五千人,居中統治一千里三十八城,護天下銅道,爲諸道府軍事最重。然倚海塹江淮,深津橫岡,備守堅險,自艱難以來,未嘗收兵。故命節度使皆以道德儒學,來罷宰相,去登宰相。”

如今大唐風雨飄搖,因爲一場黃巢之亂,連揚州都被楊行密佔據,再不復當年唯宰相方可鎮淮揚之遺風。

不過在李曜看來,楊行密雖然“文憑”不如宰相多矣,但他的統治手段在這個時代來說,還是比較高明的。李曜覺得楊行密集團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固然與此時全國局勢大亂有關,但與楊氏採取的正確策略也有很大關聯。

如果要細看的話,其一,能聯合暫時可以聯合的力量,以對付共同的敵人。楊行密起初勢力較小,通過與高駢部將高霸、張神劍的聯合,並取得呂用之的支持,因而奪取了揚州。此後在與孫儒的爭鬥中與朱溫、錢鏐暫時結盟,終於擊敗孫儒,奪取了淮南。

其二,採取了正確的軍事策略,避敵銳氣,等待時機與敵決戰。文德元年(880),楊行密進取宣州。時宣欲觀察使派部將蘇塘、漆郎率軍二萬屯據易山,楊行密堅壁不戰,乘其懈怠之機,攻拔易山,遂圍宣州。在孫儒軍隊進圍宣州時,楊也採取了這一等略,擊敗孫儒。

其三,與楊行密善於聽取部下建議有關,在爭揚州、放棄揚州、奪取宣州,擊敗孫儒時,都聽取了部下的正確建議。

其四,楊行密打着忠於唐室的旗號,以取得民間支持,同時禮尊高駢,以贏得了淮南其他將領的支持。所以江淮地區一些州縣主動歸附楊行密,如高駢部將張神劍、高霸歸依楊行密,和州刺史孫端等原爲高駢部下,主動接受楊行密的領導。

其五,贏得了淮南的民心。887年時,楊行密從廬州進攻楊州,圍城達半年之久。到了楊行密入城之時“城中遺民才數百家,飢贏非復人狀”,楊行密不等城外軸重運進城內,就先發糧販濟災民。在孫儒焚揚州的時候,楊行密將張訓、李德誠潛入揚州,救滅餘火,得谷數十萬解,販濟災民。

當然這並不是說楊行密只懂內政,不懂軍事。實際上楊行密在佔領揚州後,立刻着手整頓了軍事。對於歸降的孫儒軍隊,一部分遣散回鄉,另外一部分編入自己的軍隊中,孫儒部衆不少來自中原,楊行密從中選拔最曉勇的五千人,“厚其察賜,以皁衣蒙甲,號‘黑雲都’”。同時一又進行了恢復生產的工作。

李曜知道自己此番出行的目的是要讓楊行密牽制朱溫。但這件事其實只要楊行密的勢力還在,李曜不來他也依舊起着牽制朱溫的作用,那麼李克用爲何派自己來呢?無非是希望楊行密的牽制力更強一些。

然而李曜知道,讓楊行密現在動不動就去主動跟朱溫開戰,是與楊行密的戰略思路衝突的,很難實現。這是因爲他此時儘管佔據了揚州,得到了淮南節度使,但其控制的範圍也僅是揚州周圍地區以及江南的宣、池、潤等州。這個時候,如果李曜是楊行密,就一定不會主動跟強大的朱溫開戰,而是先打弱敵,壯大自己。

很顯然,楊行密也是這樣想的——歷史上,楊行密佔據揚州後,立即進行了統一江淮的工作。

首先,奪回廬、舒二州。廬州本是楊行密的興起之地。孫儒敗亡後,降孫的原楊廬州守將蔡鑄恐楊行密不能容忍自己的背叛行爲,發楊行密祖、父墓與舒州刺史倪章連兵,叛附朱溫。當時朱、楊關係尚未斷絕。朱溫拒絕接納,並把此事告訴了楊行密。景福二年(893)二月,楊行密派行營都指揮使李神福率兵進攻廬州,隨後自己親臨前線督戰,又調田順前來圍攻。七月,佔領廬州,殺蔡鑄。十月,舒州刺史倪章棄城走,楊行密又重獲舒州。

其次,佔據歙州。歙州是寧國節度使轄地。景福二年八月,楊行密派宣州將田順率兵二萬進攻款州,刺史裴樞堅決抵抗,田順屢攻不克。當時諸將皆殘暴,只有池州刺史陶雅爲政寬厚。歙州軍民表示如讓陶雅主款州,才能投降。楊行密立即讓陶雅主歙州,歙州局勢才穩定下來。這兩件事是已經辦成了的,還有沒辦成、正在辦的。

乾寧元年(894),武昌節度使杜洪部將黃州刺史吳討降楊行密。冬,泗州刺史張諫舉州降楊行密。乾寧二年(895)二月,楊行密進拔濠州,執其刺史,四月,奪取壽州,三年,奪取了蘄州,接着又進拔光州,號稱“全有淮南之地”,在江淮地區勢力發展起來。乾寧二年(895),唐封其爲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爵弘農郡王。

李曜心中算算時間,目前楊行密的大軍應該正在攻打光州。

略微沉吟,他心中已有定計。

第211章 掌控四鎮(二)第189章 互相試探第161章 接連失利(三)隋唐五代歷史研究著作推薦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八)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七)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五)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七)第216章 再續盛唐(六)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135章 存信受罰(上)第015章 一柱擎天第213章 王業之基(八)第055章 談笑奪權第208章 再定關中(六)第207章 邢洺之亂(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第056章 英傑滿堂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十)第060章 得此佳兒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五)第215章 北都風雲(七)第104章 如何是好第074章 飛騰指揮第042章 吾計敗矣!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三)第134章 真相浮現第006章 一聲暴喝第172章 敗軍之將第189章 互相試探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三)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五)第037章 回到代州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三)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三)第081章 潛龍勿用第216章 再續盛唐(一)第084章 各有算計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五)第212章 秦王變法(二)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九)隋唐五代歷史研究著作推薦第211章 掌控四鎮(八)第178章 意外任務第093章 守城之術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七)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五)第213章 王業之基(九)第207章 邢洺之亂(三)第155章 萬家生佛(一)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五)第211章 掌控四鎮(一)第049章 五郎斷案第212章 秦王變法(四)第084章 各有算計第036章 存孝薦才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五)第155章 萬家生佛(一)第106章 勝負已分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098章 誰人謹慎第135章 存信受罰(上)第016章 元審之怒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五)第208章 再定關中(七)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六)第115章 王笉問計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五)第182章 路不好走第149章 雲州之行(一)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八)第151章 雲州之行(三)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第159章 接連失利(一)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七)第209章 出鎮河中(四)第059章 詩激克用第207章 邢洺之亂(三)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四)第024章 馮霸之死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九)第069章 伏擊孫揆第135章 存信受罰(上)第118章 三英再聚第157章 萬家生佛(三)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一)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第039章 女兒心思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第196章 順水推舟第215章 北都風雲(二十)第041章 嫂嫂誘惑第063章 克用定計第199章 初見敬翔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八)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二)第043章 再生一計第057章 河東派系(上)
第211章 掌控四鎮(二)第189章 互相試探第161章 接連失利(三)隋唐五代歷史研究著作推薦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八)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七)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五)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七)第216章 再續盛唐(六)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135章 存信受罰(上)第015章 一柱擎天第213章 王業之基(八)第055章 談笑奪權第208章 再定關中(六)第207章 邢洺之亂(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第056章 英傑滿堂第213章 王業之基(二十)第060章 得此佳兒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五)第215章 北都風雲(七)第104章 如何是好第074章 飛騰指揮第042章 吾計敗矣!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三)第134章 真相浮現第006章 一聲暴喝第172章 敗軍之將第189章 互相試探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三)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五)第037章 回到代州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三)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三)第081章 潛龍勿用第216章 再續盛唐(一)第084章 各有算計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五)第212章 秦王變法(二)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九)隋唐五代歷史研究著作推薦第211章 掌控四鎮(八)第178章 意外任務第093章 守城之術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七)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五)第213章 王業之基(九)第207章 邢洺之亂(三)第155章 萬家生佛(一)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五)第211章 掌控四鎮(一)第049章 五郎斷案第212章 秦王變法(四)第084章 各有算計第036章 存孝薦才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五)第155章 萬家生佛(一)第106章 勝負已分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098章 誰人謹慎第135章 存信受罰(上)第016章 元審之怒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五)第208章 再定關中(七)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六)第115章 王笉問計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五)第182章 路不好走第149章 雲州之行(一)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八)第151章 雲州之行(三)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第159章 接連失利(一)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七)第209章 出鎮河中(四)第059章 詩激克用第207章 邢洺之亂(三)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四)第024章 馮霸之死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九)第069章 伏擊孫揆第135章 存信受罰(上)第118章 三英再聚第157章 萬家生佛(三)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一)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第039章 女兒心思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第196章 順水推舟第215章 北都風雲(二十)第041章 嫂嫂誘惑第063章 克用定計第199章 初見敬翔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八)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二)第043章 再生一計第057章 河東派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