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河東派系(上)

李曜聽完,不禁一愣,奇道:“那兄長你……?”

原來李嗣昭說的這五親子、十五義子之中,居然沒有他自己,因此李曜纔會這般驚訝。

李嗣昭笑道:“原來正陽吾弟不知?某本姓韓,名進通,字益光,少爲大王看中,命其兄弟克柔公收某爲養子。後來克柔公故去,大王便讓某轉承膝下,是故……某卻隔了這一層。”

李曜這才知道其中還有這麼一出故事,當下恍然道:“原來如此,小弟久居偏僻,竟然孤陋寡聞至此,實在慚愧。不過大王既然命克柔公收兄長爲義子,後來又命兄長轉承膝下,其中愛護之情,甚厚矣,兄長何必言說隔了一層?”

李嗣昭微笑着搖了搖頭,卻不接這個話茬,反而道:“正陽,某今日聽得一事,按說不當說與你知,然則某與你甚是投緣,思前想後,覺得還是該告之於你,使你有個準備。”

李曜心中吃了一驚,突然想到小說裡經常寫的:“陰伏刀斧手五十,以摔杯爲號……”,變色道:“未知何事?”

李嗣昭道:“有人找都校兄長告了你的刁狀,都校兄長聞之甚怒……後來,便到大王府中,慫恿大王安排一事,以試探於你。”所謂都校,乃指蕃漢馬步軍都校,也叫蕃漢馬步軍總管,都校兄長不是別人,正是李克用義子之中真正年紀最大、能通六夷語的李存信。

李曜心念一轉,已然猜到是什麼人找李存信告了自己的狀,聽了下文之後,便問:“試探?如何試探?”

李嗣昭道:“大王長子落落,今已十七歲……唔,倒是正跟你同歲,尚未娶妻,此事你可知道?”

李曜點頭道:“哦,昨日在王家,有下人與某說及此事,某已曾聽說了。”

李嗣昭“嗯”了一聲,道:“大王聽存信說,你與王家甚爲交好,落落又已年長,今歲已爲鐵林軍指揮使,年少得意,將來又要克承王業,須得有一門當戶對之名門貴女爲妻……既然正陽與王家交好,正可以爲落落先行說個早媒……”

李曜頓時一愣。十七歲結婚?哦,十七歲在唐代是可以結婚了,只是爲毛非要老子去找王家說媒?

唐代談婚論嫁的年齡要比現代人自然小得多。貞觀年間的規定是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開元年間,唐玄宗覺得這個年齡還有點大,就把結婚年齡再次進行了調整,規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青年男女一到這個年齡,就要考慮成家立業的大事了。

至於爲什麼一定要找王家,卻是李曜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實際上原因很簡單。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唐代男女相親時,誰家的男女最吃香?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以現代人的思維去琢磨唐朝,多半認爲唐朝男女找對象也應該追求根子硬的、腰包鼓的、長得好的、吃得胖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唐代,自然是皇帝的女兒根子最硬,但偏偏她們愁嫁也是出了名的。由於這些公主們受胡風影響,生活開放,過於隨便,爲大多羣體所不齒,很多年輕有爲的男子,一聽說要娶公主,嚇得像身上爬上了蠍子,忙不迭避而遠之。說起來,反倒是皇帝的女兒最不吃香。

皇家之外,民間相親時,真正決定男女身價的究竟是什麼呢?《唐才子傳》中的一個故事似乎可以給點啓示:有個叫戎昱的,是一個帥哥型的才子,湖南的崔中丞想把國色天香的女兒嫁給他,可相親時這個女孩卻對戎昱的姓氏很反感,非讓他改姓氏後方才訂婚。戎昱聽後心想,結個婚還得改姓氏,真丟人,於是寫了一首詩答謝:“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諾從來許殺身。”這樁婚事就此告吹。由此可見,長得好、有才學的人,在唐代並不一定吃香,而姓氏似乎纔是決定着青年男女的身價根本。

另外,唐代男女相親時,長相似乎也不起什麼決定作用,有些人長得醜,照樣可以相到好對象。《明皇雜記》就記載了這樣的故事:曾擔任過禮部尚書的裴寬,年輕時長得又高又瘦,潤州刺史韋詵知道他是名家舊望,非把女兒嫁給他,可相親這天,韋詵一家在簾內一看裴寬的長相,一人家都嚇壞了,認爲裴寬長得像“鸛鵲”,韋詵的妻子甚至難過得哭了起來。然而韋詵卻初衷不改,硬是把女兒嫁給了裴寬。

唐代男女相親時,爲什麼對姓氏這麼看重呢?因爲唐朝時期雖然風氣比較開放,但是男女找對象仍然堅守門第,講求門當戶對,而且越是高層貴族們,越講究這一點。以門第來說,山東士族中的崔、盧、李、鄭、王諸姓;南遷過江士族中的王、謝、袁、蕭;東南的士族中的朱、張、顧、陸;關中士族中的韋、裴、柳、薛、楊、杜;代北士族中的元、長孫、宇文、於、陸、源、竇。這些都是舉世公認的名門士族。這些人家的青年男女無論長得再醜,家裡再窮,都是唐朝主流社會夢想追求的對象。所以說,這些人家的男女是最吃香的,也是身價最高的。

如若不信,可以舉例說明,唐代很多顯官高貴都夢想同這些人家通婚,藉以擡高自己的身價。魏徵、房玄齡等人都想方設法與名門世家通婚。高宗時候的宰相李敬玄“前後三娶,皆山東士族”。武則天時期的酷吏來俊臣“棄故妻,奏娶太原王慶銑女。”中宗時的宰相李日知:“諸子方總角,皆通婚名族”。玄宗時名相張說“好求山東婚”……

名門士族家的子女,成了當時達官貴人爭相求親的搶手貨,甚至很多士族家庭爲此還通過買賣婚姻從中擼到不少財富。

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唐代的這些名門士族自恃子女有過良好教育,知書達理,門風純正,就建立了一個相互通婚獨立王國,把很多當朝高官甚至皇親國戚都排除在外,就是萬不得已與外族結婚,也要趁機撈上一把,這讓李唐王朝相當不高興,唐朝的幾代皇帝通過修改《氏族志》等抑制手段,對這些士族進行不同程度在打壓,然而收效甚微。

唐高宗時,右相李義府很想與名門世家通婚,但當時都知道這個人笑裡藏刀,是個小人,於是敬而遠之。李義府達不到目的,就讓唐高宗下了一道禁婚令,禁止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再次對士族門第進行打壓。然而,“望族爲時所尚,終不能禁。或載女竊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終不與異姓爲婚。其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往往反自稱禁,婚家益增厚價。”

唐高宗的這一記昏招,除了在七姓十家制造了一批“剩女”之外,似乎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讓七姓十家撿到了一個大便宜:子女的身價倍高。如果在唐代也開辦一個《非誠勿擾》什麼的相親節目,報名的有名門士族的男女參加,相信現場絕對會排長隊、擠破頭,有些人說不定爲了找個名門之後,會不顧斯文,抄傢伙搶人,從而使相親現場出現失控。

當然,唐朝相親中的“非誠勿擾”的誠,不是指誠心,也不是指金錢、財富、長相、肥美、黑白,而是指姓氏。姓氏好,纔有資格找得好。姓氏不好,再有錢有才,吃得再胖,長得再好,皮膚再白,管你是高富帥還是白富美,都不一定能相到一個如意的對象。

當然,也有些個案比較出乎人的預料。《堯山堂外紀》記載的唐朝名將郭元振長得“美丰姿”,中書令張嘉貞想納其爲婚,說:“吾五女各持一絲幔後,子牽之,得者爲婦。”郭元振牽一紅絲,得第三女,有姿色。郭元振這種牽線相親的方式可謂一絕,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也不是唐代相親的主流觀念。

李克用名聲高不高?本來當然是高的,不過從朝廷的角度來看,至少在目前這幾個月,他的身份其實不高。爲什麼?因爲大唐天子李曄前不久剛剛宣佈奪去了李克用一切官職爵位,還派兵來討伐不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克用不僅是平頭百姓一個,而且還是叛臣、逆臣,是天下人人得而誅之的大壞蛋一個。這名聲高是高……可惜是倒着高。

而王氏呢?毫不客氣的說,就是頂尖名門!

李克用目前的情況,李曜倒是知道他一定會打贏南北兩場大戰,從而底定河東根基,爲五代中整個代北軍事集團四朝政權奠定基礎。可是別的人不一定這麼認爲啊!

朝廷號稱要出大軍五十二萬掃平李克用,李克用手下雖然一貫被人尊稱爲精兵,但人數實在太少,哪怕滿打滿算,也不知道夠不夠十萬!

更何況朝廷討伐不臣,無論怎麼說都是師出有名,又有大把方鎮之兵扈從,其中還包括朱全忠這等強大的藩鎮,這個聲勢一拉開,相信李克用能在今年就擺平此事的,全天下只怕也沒有多少!

那麼在這個時候,王氏能同意嫁女給李落落麼?

李曜頓時冒出一身冷汗!

好你個李存信,老子沒招你沒惹你,你居然一出手就要讓老子失去李克用的信任!

此時,李曜想起當初自己在代州時,也是因爲李存信暗中陷害李衎,才使得代州李家面臨了那麼大一場禍事。李曜毫不愧疚地相信,如果不是因爲有他這個穿越者在,李衎此時只怕早已被害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不過因爲這次割發斷恩的事,李曜對李存信本來已經沒有多少恨意了,可是今天聽了李嗣昭這一席話,李曜又再次生起了對李存信的不滿。

這個人,莫非天生就是喜歡搞這些陰謀詭計?天生就是這般惹人厭?

歷史上,這人讒言李存孝,最終導致李存孝據邢洺二州反了李克用,失敗後背五馬分屍而死,以李存孝之死爲分界點,前期樑晉爭霸是晉陽佔優,李存孝一死,很快就是汴梁佔優了。李存信這小人,害人着實不淺!

甚至,把蝴蝶效應說大一點的話,正是因爲這一場大變,樑晉爭霸之中朱全忠後來佔據全面優勢,這纔敢於搞出白馬之禍,敢於弒君篡位!浩浩大唐,竟終於此!

當下李曜帶着滿腹心思進了帥府後院。

河東節帥府乃是王府規制,後院自然甚大,好在李嗣昭熟門熟路,很快帶着李曜來到設宴的花廳。

李曜一到花廳,才知道自己來得還真有點遲了,花廳之中,已經有十幾人就坐,看看上首還擺着幾張空席空案,李曜心裡便猜到這十幾人都是李克用的養子,而李克用和今日打算出席的五個親生兒子,現在都還沒到。

李存孝轉頭一看李曜到了,哈哈一笑,站起身來:“十四弟來了!來來,諸兄弟都來與十四弟認識認識!”

跟他圍坐在一圈的幾個人也都笑呵呵地站了起來,跟李存孝一起朝李曜走來。

李曜眼神一瞥,卻見另一邊還圍坐着約莫七八個人,但他們聽了李存孝的話,卻是半點反應也無,只是朝這邊看了幾眼,就都朝其中一名三十來歲的男子望去。

這男子面如冠玉,劍眉高挺,面白微須,本是難得的美男子,只是他狼目鷹鼻,眼色陰森,望之卻讓李曜生出一點不願與之相談的感覺。

他心中一動,心道:“莫非此人就是李存信?”下意識深深地看了此人一眼。

那男子彷彿心有所感,也擡起頭來,朝李曜看了一眼。

這是李存孝已然走到李曜面前,笑着道:“十四弟,來來,某來爲你介紹一番。此是你三兄存進,代北振武人;此是你五兄存璋,字德璜,雲中人;此是你八兄存審,字德祥,陳州宛丘人;此是……啊,老九不必介紹了,你只須記住嗣昭是你九兄就成;此是你十兄嗣源,乃是大王沙陀旁族,應州金城人,小名邈吉烈;此是你十六弟嗣本,雁門人;此是你十七弟嗣恩,與你三兄存進一樣,代北振武人。”

李曜一邊聽一邊心中大震,牛人啊……全是牛人啊!幾乎可以說,這一羣人在後世,可都是青史留了名的人啊!

李曜心裡數了數,連帶李存孝和跟自己一起進來的李嗣昭,一共有八人與自己見面。這其中李存孝不必再介紹了。

三兄李存進,少年習武,有勇名,李克用攻破朔州時投軍,被賜名爲李存進,收爲養子。此後,跟隨李克用四出征戰,入關中擊破黃巢起義軍,皆有功勞,被任命爲義兒軍使。李克用死後,李存勖繼位晉王,得到魏博後,任李存進爲天雄軍都部署,負責管理後梁降兵,李存進一切以法,人有犯者,必定梟首磔屍於市,因此魏博軍皆不敢冒犯。李存勖與後梁夾河苦戰,李存進又有戰功,升爲振武軍節度使。

921年,成德鎮發生內亂,大將張文禮殺死成德節度使王鎔,投降後梁,李存勖命前鋒馬軍都指揮使史建瑭率兵討伐,張文禮驚悸而死,其子張處瑾繼位,史建瑭攻克趙州,在進攻鎮州時中流矢死,李存勖又命天平節度使閻寶率兵再攻,閻寶擊破成德軍,恃勝輕敵,很快被成德軍隊打敗,閻寶憤愧而死。

接到敗報,李存勖派出昭義節度使兼中書令李嗣昭率軍討伐,李嗣昭大敗成德軍隊,但意外中流矢而死。李存勖再以天雄馬步軍都指揮使、振武節度使李存進爲北面招討使,率軍攻擊鎮州。李存進紮營於東垣渡,但當地土質鬆軟,無法築壘,只能伐木爲柵。早晨,李存進命騎兵向鎮州出發,自己守營,因輕敵派大部人馬出營放牧,張處瑾偵知李存進無備,立命其弟張處球率軍七千前來襲擊。當時,晉軍的騎兵正向鎮州出發,但雙方異道而過,未能相遇,張處球直接殺到東垣渡口。

李存進倉促之下,率領十餘人出營格鬥,神勇無比,竟將成德軍擊退!晉軍步兵逐漸彙集,騎兵也聞訊從途中返回,兩面夾擊,張處球的七千人馬全軍覆沒,隻身逃走,但李存進卻也英勇戰死於橋上。消息傳出,李存勖十分悲憤,追贈李存進爲太尉。

李曜朝李存進望去,李存進今年約莫只有二十六七,但因嚴肅非凡,反而顯得比李存孝還略大一點。李曜此時知道“十三太保”之說不可信,李存孝在義子之中,似乎只比李存信略小一點。

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126章 蓋寓之心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三)第170章 安民置軍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四)第140章 孤女有依(下)第116章 兄弟情誼第038章 各有所議第155章 萬家生佛(一)第055章 談笑奪權第151章 雲州之行(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七)唐代藩鎮供軍案例解析——以《夏侯昇墓誌》爲中心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九)第206章 淮揚風雲(三)第100章 攻守夜襲(上)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189章 互相試探第215章 北都風雲(七)第216章 再續盛唐(一)第156章 萬家生佛(二)第082章 折家來人第206章 淮揚風雲(五)第200章 必有緣故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四)第212章 秦王變法(七)第216章 再續盛唐(四)第114章 怕,不可恥第049章 五郎斷案第111章 擴軍飛騰第070章 陣俘孫揆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105章 兩雄爭鋒第208章 再定關中(一)第215章 北都風雲(一)第066章 晉軍後勤第099章 夜襲之前唐代藩鎮供軍案例解析——以《夏侯昇墓誌》爲中心第152章 雲州之行(四)第206章 淮揚風雲(三)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四)第157章 萬家生佛(三)第003章 李家大難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五)第032章 深林遇虎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九)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一)第104章 如何是好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第004章 五郎大才第200章 必有緣故第215章 北都風雲(八)第211章 掌控四鎮(九)第036章 存孝薦才第035章 初見存孝第206章 淮揚風雲(一)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二)第205章 金蟬脫殼(上)第131章 教訓孫兒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第108章 預備班師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二)第078章 飛騰初成第214章 秦王之尊(六)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五)第054章 雙雄之戰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一)第090章 神木定計第040章 怒闖香閨第208章 再定關中(五)第188章 金珠何來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038章 各有所議第098章 誰人謹慎第213章 王業之基(三)第027章 至誠君子第098章 誰人謹慎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四)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五)第202章 多謀無斷第169章 洺州刺史(五)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一)第196章 順水推舟第211章 掌控四鎮(四)第216章 再續盛唐(二)第056章 英傑滿堂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第211章 掌控四鎮(五)第207章 邢洺之亂(四)第208章 再定關中(四)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五)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六)第199章 初見敬翔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第213章 王業之基(八)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二)第121章 親孃殺子
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126章 蓋寓之心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三)第170章 安民置軍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四)第140章 孤女有依(下)第116章 兄弟情誼第038章 各有所議第155章 萬家生佛(一)第055章 談笑奪權第151章 雲州之行(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七)唐代藩鎮供軍案例解析——以《夏侯昇墓誌》爲中心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九)第206章 淮揚風雲(三)第100章 攻守夜襲(上)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189章 互相試探第215章 北都風雲(七)第216章 再續盛唐(一)第156章 萬家生佛(二)第082章 折家來人第206章 淮揚風雲(五)第200章 必有緣故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四)第212章 秦王變法(七)第216章 再續盛唐(四)第114章 怕,不可恥第049章 五郎斷案第111章 擴軍飛騰第070章 陣俘孫揆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105章 兩雄爭鋒第208章 再定關中(一)第215章 北都風雲(一)第066章 晉軍後勤第099章 夜襲之前唐代藩鎮供軍案例解析——以《夏侯昇墓誌》爲中心第152章 雲州之行(四)第206章 淮揚風雲(三)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四)第157章 萬家生佛(三)第003章 李家大難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五)第032章 深林遇虎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九)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一)第104章 如何是好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第206章 淮揚風雲(七)第004章 五郎大才第200章 必有緣故第215章 北都風雲(八)第211章 掌控四鎮(九)第036章 存孝薦才第035章 初見存孝第206章 淮揚風雲(一)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二)第205章 金蟬脫殼(上)第131章 教訓孫兒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第108章 預備班師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二)第078章 飛騰初成第214章 秦王之尊(六)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五)第054章 雙雄之戰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一)第090章 神木定計第040章 怒闖香閨第208章 再定關中(五)第188章 金珠何來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038章 各有所議第098章 誰人謹慎第213章 王業之基(三)第027章 至誠君子第098章 誰人謹慎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四)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五)第202章 多謀無斷第169章 洺州刺史(五)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一)第196章 順水推舟第211章 掌控四鎮(四)第216章 再續盛唐(二)第056章 英傑滿堂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第211章 掌控四鎮(五)第207章 邢洺之亂(四)第208章 再定關中(四)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五)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六)第199章 初見敬翔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第213章 王業之基(八)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二)第121章 親孃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