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七)

作爲敗軍的求和使者,李茂莊剛纔一路都在琢磨李曜會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接見自己。按照他的習慣性理解,認爲李曜在和自己見面時先給自己一個下馬威是最爲“合情合理”的表現。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李曜根本沒有安排什麼油鍋、殺威棒,只是安排了一名牙兵,很平常地將他帶進入帥帳。

帥帳中的人並不多,李茂莊略一打量,除了帥席上一襲戎裝的年輕男子之外,在他左手邊的席位上依次只坐了三個人。

帥席之上的自然是李存曜,旁邊三人李茂莊卻不是太清楚乃是何人。還好李曜並不故作姿態,已經主動開口:“興帥[李茂莊爲山南西道節度使,治所興元,按唐朝習慣可稱興帥。],此乃軍中,我輩皆是軍人,所議者亦爲軍務,便不必做那些場面,直接開始談何談之事吧。”

李茂莊微微錯愕,又點了點頭,似乎感受到了李曜的與衆不同,便拱手道:“蒲帥所言甚是。”

“請坐。”李曜朝右手邊微微伸手,李茂莊便即落座。

李曜道:“此前鳳翔兵臨長安,以至官家乘輿播越,其罪不輕。某此番出兵,便是秉承陛下聖意,討伐鳳翔,這都是貴我雙方心知肚明之事,便不多說了。如今鳳翔大軍已敗,殘兵被我前後堵截,我河中隨時可以四面包抄,將貴軍一舉殲滅,這一局面,興帥也當心中瞭然。鳳帥既然願意和談,我李存曜並非好戰之人,願就此事與貴方磋商,但有如下幾條原則,須作爲和談的根本。”

李茂莊雖知李曜這話相當不客氣,但此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也懶得去爭辯什麼,只是問:“願聞其詳。”

李曜便道:“其一,鳳帥既主動和談,須得上疏陛下請罪。另外,此番佔據長安時,於宮室、城中裡坊多有損壞,也須出資重建,以表誠意。”

李茂莊點頭道:“自是該當。”

李曜又道:“其二,我河中出兵關中,乃奉聖名討伐不臣,如今功成戰罷,所耗費錢糧,當由鳳翔賠償。”

李茂莊愕然一怔,遲疑道:“未知蒲帥所費幾何?”

李曜微微一笑:“百八十萬吧。”這句話的計量單位自然是貫。

李茂莊聞言大吃一驚:“怎會這麼多?”

“我河中兵餉之高,天下魁首;器械之精,舉世無雙。如此均攤下來,百八十萬已經是非常厚道的了,按李轉運所計……”他說到這裡,指了指左手第一人李襲吉:“我河中花費、損耗相加,當在一百一十萬貫至上。只是某考慮畢竟是爲陛下出兵,這多的十多萬貫也就不計其中罷了,如此鳳翔須得賠付河中一百萬貫。”

李茂莊驚得半晌沒做聲,忽然想起一事:“那長安重建,鳳翔須出資幾許?”

李曜看了李襲吉一眼,李襲吉立刻拱手道:“約莫六十萬貫。”

“就算五十萬貫好了。”李曜大方地擺擺手:“不足者,由我河中出資,就算供奉官家罷了……興帥以爲,這般處置可好?”

李茂莊面色似笑似哭:“這……這,鳳翔恐無這許多錢財。”

誰料李曜十分大方,擺手道:“無妨,鳳帥若一時拿不出這許多現錢來,也不打緊。我河中正打算開設一座錢莊,屆時鳳帥可以從此錢莊中拆借款項,當然利息是要算的,抵押也是要有的。”

李茂莊一時呆若木雞,不知如何回答纔好。

李曜卻不管他,又道:“再有這其三,便是貴我兩軍的分界線問題了……”

李茂莊連忙收斂心神,將李曜的話聽得清清楚楚,他知道,比起錢來說,地盤無疑更重要。有地盤,纔有人口,有人口,纔有士兵,纔有錢糧。

“鳳翔此前侵佔之邠寧、保塞二鎮,必須交由陛下處置,作爲戰敗懲罰,天雄軍節度使也同樣須由陛下重新委任。”李曜平靜地說出條件。

李茂莊立刻問:“那鄜坊、涇原二鎮?”

李曜呵呵一笑,反問道:“此二鎮與鳳翔有何關係麼?”

李茂莊愕然,乾笑道:“這……倒是無甚關係。”附鎮之說,並不能擺上檯面。

李曜點頭,道:“既然如此,鄜坊、涇原二鎮之事,鳳翔就不必操心了。”

言下之意,鄜坊、涇原二鎮的去留,由他們自己決定。但李茂莊心中清楚,鳳翔遭此大敗,這二鎮哪裡還會繼續追隨鳳翔,改投李曜或者說李克用,那是顯而易見的事。

想到此處,他便問:“那鳳翔本鎮,以及山南西道等……”

李曜淡淡地道:“若某上奏陛下,說河中無力追剿,再有鳳帥上疏請罪……以官家之大度,想來不會再行追究,畢竟鳳帥當年也是有功於國的。不知這話興帥以爲然否?”

李茂莊心中也不知是喜是悲,這條件要說苛刻,也確實苛刻,按照這一條件執行下來,鳳翔的實力至少弱了一半。但要說不按照這個條件來,恐怕李曜也絕不會同意,畢竟現在戰局已然如此,倘若李曜下定決心打到底,鳳翔的結果未必比執行這個條件來得要好。

可以說,答應這個條件,自己那二弟是能夠接受的。

但如果說這個條件還算在他意料之中,是可以接受的,那麼之前的兩個賠款條件就顯得過於苛刻了。因此李茂莊面色爲難,道:“若鳳翔割地至此,恐就無法滿足此前賠償錢糧的條件了。”

李曜搖頭道:“待河中錢莊開業,可以爲鳳翔拆借款項,期限爲三年,鳳翔可以分批次賠付。某料三年時間,足夠鳳翔籌措了。”

李茂莊聞言,一時實在不知如何回答,正琢磨該怎麼推磨,卻見李曜站起身來。他不知李曜何故,但禮節卻是懂得,也連忙和李襲吉三人一同站了起來。

便聽見李曜道:“這三位,分別是河中節度支使李襲吉、河中節度使府行軍司馬郭崇韜以及河中節度使府掌書記馮道。方纔某以將和談的原則說與興帥知曉,興帥若能同意以上三條,則可與某這三位幕僚商議細節。若是興帥不能同意,他們也會安排興帥平安回到鳳翔軍中,迎接明日上午我河中對鳳翔殘軍的圍殲之戰!”

李茂莊心中一寒,躬身一禮,未敢多話。

李曜雙手負背,傲然走出帥帳。

李襲吉微微一笑,對李茂莊道:“興帥,我等是繼續談,還是就此別過?”

李茂莊眼角抽動兩下,澀然一禮:“李支使有甚指點,還請明言。”

------------------------------

乾寧四年十二月二十四,小年。河中軍奉聖命征伐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的戰役正式結束,河中節度使李存曜下令撤兵。

話說李振入京,舍於州邸。宣武進奏官程巖接入,並且向他奏事:“劉中尉命假子劉希貞來商議大事,請謁見先生,可否准許?”

李振心中頓時犯了狐疑?“我此次來京師,程巖不先告知崔相,卻先令劉季述知道,其中大有名堂!”遂令傳見。

劉希貞到來,正要開口,李振已先端茶在手,頭也不回的說道:“劉季述百歲奴事三歲主,亂國不義,廢君不祥,如今東平王以百萬之師,將匡輔天子,你等宦豎須深思熟慮。”

劉希貞被他搶白,氣勢大沮,更不知如何回話,僵楞在哪裡。李振卻已起身,喝令:“送客。”劉希貞怒而甩袖離去。程巖想出去送送,方跨出門檻,被李振換回。

“我此番來京,你可曾知會崔相?”

“僕已知會過了,崔相晚些時候便至。”

“罷了,崔相日理萬機,還是我親去拜會更爲妥當!”李振說完,即收拾起身。程巖尾隨,說道:“劉中尉欲將社稷奉獻大王,一片赤誠,先生奈何拒絕希貞?那劉季述心狠手辣,恐怕會對先生不利。”

“無妨!劉季述令他假子來見我,是對大王不敬!我這番處置,是要他親自來見我!”

說話間,李振不覺已步出邸門,回首叮囑程巖:“你且看好州邸,爲我準備沐浴,我少時便回。”程巖只好退下,不敢跟隨。

李振於是來到崔府。崔胤大開中門迎入,當時韓偓也在側。崔胤將二人引薦,寒暄一番,分賓主而坐。李振將此行的意思言明。

崔胤說道:“我與韓致光也是在商議如何將天子返正,欲達成共識再同往宣武州邸謁見先生!不料先生竟親至敝府了。”

李振道:“某在來京路上,即已思的一策,先令程巖知會崔相來州邸商議,我汴梁有拱衛京師的番上兵三百人,可埋伏在宣武州邸,料劉季述必將親自來見我,屆時可一舉擒下。然而某到了州邸,卻未見崔相,反而是劉季述早已派人在哪裡等候。某心中狐疑,故而趕緊先來面見相公。”

韓偓乃問李振:“先生知會程巖,是何時抵京?”回答:“十二月二十五日正午。”崔胤急忙回道:“程巖來告我,是申時!”

韓偓笑道:“這就對了,程巖早已爲劉季述收買。我還聽說劉季述囚天子時,正是程巖將天子強按於座!悖逆如此啊!”

崔胤乃怪罪韓偓:“這等大事,某怎不知?你何不早說?”

韓偓道:“崔相也是常人,不是千里眼、順風耳。劉季述知道你與汴梁近,故而刻意瞞你,你當然不知。奴婢乃是李唐家臣,只忠於唐室!因爲今日商議是誅劉季述,迎天子返正,某才同謀。”言下之意,崔胤、李振都是朱溫走狗!

李振很是不悅,臉色似豬肝紅。倒是崔胤釋懷,向李振解釋:“致光本性耿直,興緒勿要見怪。我等還是議議如何誅殺宦豎。”

“如此看,某之計策已不能用了!二位可有良謀?”李振也是做大事的人,聽崔胤一解釋已然釋懷。

崔胤道:“致光的意思是,策反神策軍,從內部瓦解劉季述。然而思及神策軍衆指揮使,卻無着手之人。”

李振道:“此計倒是可行,我有一隨從護衛,名喚石戩,曾在神策軍呆過,可以一問。”乃將石戩喚到跟前。

石戩說道:“正好!我有一個好友,姓孫名德昭,現爲右神策軍雄毅使。前些日還以書信寄我,說他不願再事宦豎,問可有他途謀事。”三人聞言大喜。遂令石戩將孫德昭約出,探探口風。李振再吩咐石戩:“某即要回官邸,必被劉季述監視,你直接向崔相覆命即可。”

計議已定,李振回到州邸,果見劉季述已恭候多時,陳兵於庭上。李振早已思的對策,嬉笑上前,抱拳道:“軍容如何遲遲纔來!興緒也是堂堂宣武特使,軍容卻只派一個假子來見,令我倍感冷落啊,若有冒犯之處,還望軍容寬恕!”

“特使此來,是與某家合力呢,還是來誅殺某家的啊?”劉季述不動聲色地道。他此時無須謙稱,便自稱某家。

“瞧軍容這話,也太過言重了!東平王每日征伐,所求的是什麼?還不是他日一朝君臨天下?現在軍容願以社稷奉獻,誰會拒絕?”李振笑的更厲害了。

“然則,你爲何急着去見崔胤?”

“僕此番來京,時間倉促。崔相與東平王交往密近,軍容這你是知道的。東平王一旦爲天子,軍容居功至偉,擔心崔相不甘居軍容之下,故而令僕先知會崔相,須與軍容同舟共濟。我知軍容過來,尚須時日,故而先往傳令。”

“如此最好!”劉季述似乎已釋懷,令將兵勇撤出,延請李振入座,商議獻國之事。李振假意奉迎,計議完畢,劉季述復問東平王將何時入京。

李振回答道:“某即刻派程巖回開封,請東平王入京。”劉季述道:“李存曜大破鳳翔,捷報已然傳遍長安,東平王還需從速,遲則生變!”說完便即回去。不過也不忘留兵“護衛”,李振遂被監視。

劉季述即回,見王仲先道:“李振巧言令色,豈能瞞我?必定另有他謀,我看這黑朱三難以依附!李存曜此番居然大勝鳳翔,如今地連河中、關中,看來今後也是關中強藩,今早聽說他以與李茂貞達成和談,即將回返京師。算起來,倒是他距離京師最近,不如還是依靠李克用、李存曜父子爲妥!”

王仲先道:“左尉所言有理!那何不將李振、崔胤先殺了乾淨。”

劉季述道:“其反心未露,不便擅殺。再說他們手中無兵,能奈我何?待李蒲州赴闕,觀朱溫反應,他二人則可便宜區處。”王仲先服其多面手,聽從安排。

卻說石戩尋到孫德昭,約他郊遊獵宴。酒酣,孫德昭突然泣下,大罵劉季述、王仲先悖逆,恨不能手刃二賊。石戩尚且懷疑,繼續試探道:“我聞忠於任,勤於職,緘口默語,才稱智士。賢弟你如此非議上官,是不智也,就不怕得罪嗎?”

孫德昭立馬憤而起身:“除非兄長你告密,然則他人何曾知曉?宦豎所爲,以致人神共憤,我乃大唐臣子,非他刀鋸餘人的走狗。但得一紙命令,弟縱然赴死也在所不惜!”

石戩見他真切,遂說道:“賢弟莫怪,爲兄剛纔只是試探來着。你前日書信託我,求他途。我今日所事東平王,雄謀有大略,他日定有天下。我此番來京,正是受命誅殺宦豎。自太上皇幽閉,中外大臣,以至於軍中士卒,誰不切齒!今反者獨劉季述、王仲先,德昭誠能誅此二人,迎上皇復位,便是富貴窮一生,忠義流千古!”

“名不正則行不順,德昭若有此爲,乃是受何人差遣?”孫德昭也是心細之人,絕非莽夫。

“崔相鈞令可有效?”

“好!但取崔相公一紙鈞令來,德昭粉身碎骨,又有何懼!”

石戩大喜,立刻回覆崔胤。崔胤點頭,道:“紙書難託誠意!”乃將身上朝服割去一片,破血手書鈞令以授。孫德昭見到宰相血書,涕泣受命,對石戩說道:“請回復崔相公,元旦朝會,即是擒宦豎之日。”

孫德昭辭別石戩,又尋到左軍左右清遠使董彥弼、周承誨。他二人雖隸左軍,卻與孫德昭走的很近,也恨宦豎所爲。孫德昭將受命誅劉、王二賊之事言明,二人毫不猶豫聽從,三日遂議定元旦日同誅二賊。

數日無事,不覺已至除夕。當晚年夜飯後,孫德昭將本都心腹將士一百人召集。乘年夜家家團圓時,守宮人少,潛至安福門外伏下。是夜,天寒地凍,忽而又飄起鵝毛大雪,似乎是在預告朝堂將被洗滌。明日乃是元旦,常例,新帝登基,當於此日舉行大朝會,並宣佈改元。左右神策軍護衛皇帝安全,將領必須先至,佈置防衛。

卯時二刻,天方微明,王仲先率領右軍各營指揮使二十人踏雪先行趕往宮中。將至安福門,王仲先突然想起什麼,回頭問衆指揮使:“孫德昭哪去了?”

一指揮使回答:“早上點卯時,孫妻派人來請假,說德昭昨夜飲酒過度,今早大病,不能下榻!”

王仲先不疑,繼續前行。至安福門,孫德昭伏兵殺出。王仲先驚駭,喝問道:“豎子欲謀反不成?”

孫德昭宣諭衆人:“德昭奉宰相鈞令,誅殺逆賊王仲先,不關衆兄弟事,可與我同誅逆賊,迎太上皇返正!”

衆人頓時手足無措,私下竊竊。孫德昭不待衆人答覆,上前一步,揮刀斬下王仲先首級。衆人於是紛紛表示,願從孫雄毅調遣。孫德昭見計謀成功一半,便將王仲先屍身及血跡處理乾淨,重新入伏,等待劉季述到來,即可於董、週二人裡應外合,同誅此賊。然而直至卯時末刻,劉季述仍未出現,孫德昭感覺情況不妙,對衆人說道:“恐怕是有變故,若再等下去,辰時百官俱至,就不便下手了!不如先去問安宮,請出太上皇,屆時縱有變故,我右軍振臂一呼,仍有七成勝算。”衆人無不從命。

卻說那劉季述緣何久久未至?原來天方卯時,董、周點過卯後,即與左軍衆指揮使來請劉季述入宮佈防。不料劉季述卻道:“佈防自有右軍,李蒲州德勝凱旋,昨夜已至便橋,此大事也,我須親自前往迎接。”

董、周大驚,私相謀畫應對之策。周承誨問:“計劃有變,當如何是好?”

董彥弼道:“我二人現已不能脫身,箭在弦上,只要取了老賊狗命,即是功成,你我相機而動可以!”

周承誨同意,然而就快要走到便橋了,卻仍未趙到下手的機會,此時天已大明,李曜的河中大軍已隱約可見,再一細看,除了河中軍之外,連新建的左右羽林軍竟然也同行而來!董彥弼心急,對周承誨說道:“若是等老賊與李存曜會合,則大事去了!唯有破釜沉舟。事若不濟,也不愧爲忠烈!”

周承誨道:“好!死有鴻毛、泰山之輕重。爲李唐社稷而死,重於泰山!”乃大喝一聲:“老賊,今日來取你狗命!”遂與董彥弼衝上前,直取劉季述。劉季述未料變故,驚駭之餘,急令餘衆攔截!

劉季述非王仲先可比,他與僖宗文德朝即在神策軍,已十多年了!軍中頗有威望,各指揮使多願爲其效死命,聞令與董、周戰成一團。少時,李曜領軍過來。劉季述急匆匆奔於馬前,說:“郡公救我!”當時李曜自李克用加封晉王后,李曄便以隴西郡公之爵賜他,劉季述故而有此稱呼。

“軍容請某入京,催促甚急,卻是何爲呀?”李曜這話是明知故問,因此也不着急,更不下馬,先反問一句。

“特請郡公入京,欲將李唐社稷奉獻!”

李曜聞言,笑容立斂,冷然一哼,如九幽陰風,煞氣森森:“來人,與我拿下此賊!”

憨娃兒聞令,上前便將劉季述摔倒,令牙兵捆了個結實。

劉季述未料到李曜給自己來了這麼一招,真是馬屁拍到馬蹄上,不解道:“老奴是願奉郡公爲天子!赤膽忠心,郡公這是何意呀?”

李曜冷笑一聲:“奸豎安敢擅行廢立!尚言忠心,欲把我李正陽放在火爐之上麼?我李正陽數次奉命進京,何曾犯闕!我乃李唐宗室,所作所爲,一心只爲宗社!我得你所傳之訊後即刻前來,不是要做天子,而是來誅殺你等逆賊,迎太上皇復位!”左軍衆將見狀個個大驚巨駭,紛紛不再與董、周格鬥。

董、週二人上前謝過李茂貞相救之恩道:“我二人是奉崔相公鈞令,也爲誅殺老賊而來!今日若非郡公相救,恐怕已爲大唐盡忠了!”

李曜哼了一聲,道:“崔緇郎本是由李茂貞舉薦,後來又成了朱溫走狗,李茂貞悖逆無法、朱溫陰險刻毒,可見崔胤也不是什麼賢人。你二人既然肯將生死置之度外,來爲大唐盡心效力,當與此人不同,可願意事我河中?若可,某願將擒奸豎之大功相讓。”

董、周大喜道:“我二人性命系郡公所救,自此願爲郡公效犬馬之勞!”李曜這才露出笑容:“好!隨某入宮迎駕!”

不說李曜這邊,卻說那孫德昭未能等到劉季述,先行前往問安宮。破垣而入,救出李曄夫妻,護送上乘輿,便往思政殿趕來。崔胤、韓偓早已率百官於東宮長樂門前迎駕。李曄復見百官,悲喜交集,五味俱全,緊握胤、偓二人之手泣道:“若不是二卿之力,朕不能復見天日了!”胤、偓乃與百官跪拜,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說間,太子穿着親王服飾,由數個小黃門陪同,奉傳國璽及天子冠服自東宮出來,跪求請罪。崔胤問當如何處置太子,李曄道:“裕兒幼弱,爲凶豎所立,非其罪。”遂罷免太子,復爲德王;自重新換上五樑通天冠、十二毓袞冕的天子服,傳令升殿。步子尚未邁起,正報董彥弼、周承誨已擒的劉季述回,將至金光門,而李存曜也率着河中大軍同至。

崔胤大驚道:“李正陽此來爲何如此迅速,莫非要趁亂來劫天子、奪寶位不成?”

李曄此時反倒鎮靜異常,回崔胤道:“愛卿過慮了,朕料李蒲州乃是聞得長安變故,特敢來救駕耳!”遂傳令擺駕金光門,要親自來見李曜。

李曄登上金光門樓,見李曜領兵來到城下,麾下軍兵既有河中旗幟,又有左右羽林旗幟,裡坊大街早已滿布甲士,竟然足有數萬大軍,聲威驚人。前幾日見不到蹤影的王摶,竟然也在左右羽林軍中,顯然這幾日是去聯絡羽林軍去了。李曄雖相信李曜並無惡意,見這陣勢也未免有些驚駭,便問:“愛卿此來何爲?”

李曜聞天子說話,急忙滾鞍下馬,大禮參拜道:“奸豎劉季述問臣大勝鳳翔,因此請臣來京,竟言欲將大唐社稷奉獻。然臣身爲宗室,生爲大唐之臣,死爲大唐之鬼,豈敢有不臣犯上之心?此番前來,正是欲誅奸豎,迎陛下復位!今已助神策軍指揮使董彥弼、周承誨擒的劉季述並一干逆黨,請陛下明鑑!”說完,竟行三跪九拜之禮,領河中、左右羽林數萬大軍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勢震天。

李曄大喜,回道:“卿實忠臣!朕聞德懋懋官,功懋懋賞,如此迴天再造之功,不得不賞,即日便加封卿爲秦王!可先將兵馬駐紮城外,隨朕升殿理事。”

李曜驚聞封王,成了與李克用一般待遇,錯愕之餘,本要拜辭,卻見李曄已然轉頭朝宮中走去,只好暫時叩謝聖恩,稍候再上表請辭。

辰時三刻,只聞三聲靜鞭響起,李曄、何後復升思政殿理事,百官三跪九拜,山呼萬歲,賀天子返正。李曄下令,改乾寧五年爲天覆元年[無風注:比歷史上早了四年。]。將劉季述誅滅九族!王仲先已死,令鞭屍,也滅九族,從二宦的逆黨,全數斬首。

異日,乃降詔大賞有功之臣:加封李曜爲秦王、守太尉,晉升王摶爲司空、崔胤爲司徒,韓偓爲翰林學士。賜孫德昭姓名爲李繼昭,充清海節度使;董彥弼名李彥弼,充嶺南西道節度使;周承誨名李繼誨,充寧遠節度使,皆加同平章事,虛領而已,實職留宿衛,賞賜豐厚。時人謂之“三使相”。其餘有功之臣,尤其是李曜麾下河中軍將領,連帶左右羽林大將軍史建瑭、李筠等,一一加賞。

賞賜完畢,李曜正要辭謝,卻不料崔胤搶先抱笏出班,奏道:“陛下,臣有兩本請奏!”李曄道:“愛卿但奏無妨!”崔胤道:“其一,劉季述囚禁陛下,先曾欲將社稷獻於東平郡王。然而東平郡王未從,並派帳下從事李振入京,與臣同謀返正。其功莫大,也當加官進爵,臣以爲此等忠心,猶有可表,可封樑王。”

“哦?李振何在?”李曄不正面回答,借李振繞開話題。

“李振曾爲台州刺史,因緝盜不力,棄官投奔了東平郡王。他此番入京,初爲劉季述軟禁,及宦黨伏誅,恐陛下降其台州失職之罪,已先回開封去了。”崔胤只好解釋。

“既如此,朕可不再追究他失職之罪,令他可安心從事朱卿。至於朱卿進爵之事……其只是出謀,不能與秦王領兵回京,生擒劉季述的功勞相比。因此……”

李曜見正是時候,忽然也抱笏出班,道:“陛下且慢,臣有本奏。”

李曄一聽,見是他有話要說,自然立刻便道:“愛卿有事只管道來。”

李曜正色道:“陛下因臣微功,封臣爲秦王,然此乃是親王之爵,臣不敢拜受。”

李曄微微一怔:“愛卿功同迴天,爲何不敢拜受?”

李曜朝太原方向拱手一禮:“臣父爲晉王,位高百辟,卻是數十年來屢次大功,才得今日地位。臣本布衣,爲臣父所重,用之治下,薄有微勞,方得今日身份。無論是父子綱常,抑或功勳勞苦,臣不及臣父多矣,豈敢因一次因緣際會,便得與他平起平坐?因如是故,請陛下千萬收回成命,臣不勝感恩戴德。”

李曄聽了這話,心中暗暗失望,本來封李曜爲秦王,本來就有在河東集團內部立兩個一字王,以使他父子二人心生二志之意,誰料李曜如此謙和,居然拒絕接受。

但李曜這話道理是完全足夠的,大唐一貫將孝道拔得甚高,因此這時李曄也沒法堅持,只好慨然道:“愛卿此舉,誠爲君子聖賢之風,朕焉能強予,如此愛卿可爲隴西郡王,此乃晉王前爵,再賜愛卿,正是該當,愛卿不可再辭。”

李曜果然不再推辭,三謝聖恩,退回本列。

崔胤還想再爲朱溫爭取樑王,然而李曜如此大功也只領了一個郡王,朱溫何德何能,夠得上一字王?正心中急切,李曄卻在一邊看得分明,根本不待其再說多話,緊着問道,“卿所奏第二本,卻爲何事?可速速道來。”崔胤見事不可爲,只好作罷,奏第二本道:“觀此次亂局,禍亂興起,皆因宦官。臣請盡誅宦豎,則朝宇廓清,東內之變,不復再有!”

李曄大驚,鎮定一刻,回道:“此事幹系國體,容朕深思!”下意識朝李曜望去。

新鮮出爐的隴西郡王李曜立刻奏道:“陛下,崔相公所奏,臣以爲不可。南衙北司,制度所繫,缺一不可,若他日朝中有樑冀、董卓之輩。陛下難道又要罷黜百官,真作那孤家寡人嗎?”此言含沙射影,意指朱溫,李曄豈能不知,喜道:“隴西王之言最是有理,劉季述、王仲先只是個人悖逆,宦官中也不乏賢良忠正,怎能不分青白,一概剪滅?”

“縱使宦官不盡誅,也不可再令其典神策軍,臣請神策軍當由宰相統領。”崔胤仍不罷休。

李曄見崔胤咄咄逼人,心中沉如一線,然觀他有返正大功,不好再當面拒絕,回道:“此事尚可商議,容朕思忖!今日朕已睏乏了,且先退朝吧!”乃回乞巧樓。

是夜,李曄密召韓偓獨對。韓偓奏問:“陛下可知劉季述欲以社稷獻朱溫,其爲何不從?”

“朕固然知曉,朱溫欲奪大唐天下,奈何諸強林立,急則併力,緩則自相爲圖,其便可一一擊破。只恨國家早已無力討伐他了!怪朕即位之初,被宵小矇蔽而不明,以晉王異族,視爲心腹大患,卻放任朱賊坐大,朕有愧於天下啊!”

韓偓見天子自責,也是不忍,安慰道:“事已至此,陛下無須自責。今日引晉王之力,使李蒲州擊岐拒樑,卻是高明之舉!崔胤外結朱溫,天下皆知,侍衛若再被南衙典掌,天下必將姓朱了。”

“惟恐隴西王雖是天下英才,但新得數鎮,兵力卻是有限,也未必是朱溫的敵手!”李曄一臉苦笑。

“隴西王背後還有晉王,而且奴婢曾聞隴西王素與楊行密交好,他日陛下可再將楊行密一併加封,三王聯手,或可制他。”

“楊行密?”李曄微微思索。

韓偓見他意動,再加一碼,道:“尤其是,坊間風傳隴西王與楊行密長女楊潞關係密切,當日隴西王初持蒲州使節,楊行密竟派楊潞密會隴西王。這還不算,更意外的是,楊潞還在河中軍府之中住了數月,河中新建東昇新城,楊潞也曾出資參與……這其中若說沒有些故事,恐怕說不過去。”

李曄訝然道:“竟有這些事情,我怎不知?”然後忽然想起一件事:“隴西王此前曾有詩暫霍驃騎,因此至今未曾成家。如今他立下回天再造之功,身居王爵,難道還不肯大婚?若是他真與這楊潞互爲欣賞,倒不如朕來做個月老,玉成此事,也好顯出朕對他的深恩厚澤。”

韓偓苦笑道:“好雖然是好,卻有一事麻煩。”

“嗯?什麼事麻煩?”李曄問道。

韓偓道:“王相公之侄女王笉,乃是昔年醫學博士王弘之女,王弘乃前代太原王氏執宗[家主]。這王笉與隴西王相識甚早,交從之密更甚楊潞……”遂將李曜與王笉數年交往,兩家互相支持之事一一道來。

李曄聽完,愕然片刻,遲疑道:“楊行密雖崛起淮南,但若論婚嫁,仍是太原王氏門第更高,我若賜婚,卻只能賜王笉而不能賜楊潞了。”

韓偓點頭道:“正是如此,否則王相公面上也不好看啊。”

李曄面色發苦:“這就難辦了,若將王笉賜婚隴西王,如何讓楊行密與隴西王同心戮力對付朱溫?”

第181章 出使揚州第181章 出使揚州第206章 淮揚風雲(三)第211章 掌控四鎮(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第043章 再生一計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第041章 嫂嫂誘惑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二)第102章 攻守夜襲(下)第215章 北都風雲(九)第216章 再續盛唐(四)第211章 掌控四鎮(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第215章 北都風雲(五)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六)第213章 王業之基(九)第013章 “醫學博士”第215章 北都風雲(一)第088章 勝敗之論第046章 太原王氏第215章 北都風雲(二)第131章 教訓孫兒第075章 此媒難說第097章 烈火煉獄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209章 出鎮河中(二)第208章 再定關中(二)第200章 必有緣故第099章 夜襲之前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第135章 存信受罰(上)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七)第211章 掌控四鎮(六)第016章 元審之怒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二)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一)第215章 北都風雲(七)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六)第207章 邢洺之亂(四)第210章 力挽天傾(三)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二)第203章 汴梁舊事第065章 外間動向第207章 邢洺之亂(一)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二)第211章 掌控四鎮(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八)第007章 一詠三嘆第213章 王業之基(七)第139章 孤女有依(中)第093章 守城之術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二)第127章 兄弟之義(上)第212章 秦王變法(七)第207章 邢洺之亂(八)第130章 在外候着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第211章 掌控四鎮(八)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五)第132章 分析用人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210章 力挽天傾(五)第159章 接連失利(一)第211章 掌控四鎮(六)第206章 淮揚風雲(四)第210章 力挽天傾(二十)第187章 竹韻荷香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六)第216章 再續盛唐(六)第023章 憨娃揚威第207章 邢洺之亂(四)第193章 危地最安第211章 掌控四鎮(六)第170章 安民置軍第106章 勝負已分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216章 再續盛唐(六)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一)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四)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五)《舊五代史·李存孝傳》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六)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六)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七)第070章 陣俘孫揆隋唐五代歷史研究著作推薦第210章 力挽天傾(三)第209章 出鎮河中(一)第206章 淮揚風雲(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二)第209章 出鎮河中(一)第119章 兵從敵來第143章 李曜舉賢(上)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三)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二)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九)第036章 存孝薦才
第181章 出使揚州第181章 出使揚州第206章 淮揚風雲(三)第211章 掌控四鎮(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九)第043章 再生一計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第041章 嫂嫂誘惑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二)第102章 攻守夜襲(下)第215章 北都風雲(九)第216章 再續盛唐(四)第211章 掌控四鎮(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第215章 北都風雲(五)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六)第213章 王業之基(九)第013章 “醫學博士”第215章 北都風雲(一)第088章 勝敗之論第046章 太原王氏第215章 北都風雲(二)第131章 教訓孫兒第075章 此媒難說第097章 烈火煉獄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209章 出鎮河中(二)第208章 再定關中(二)第200章 必有緣故第099章 夜襲之前第208章 再定關中(十)第135章 存信受罰(上)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七)第211章 掌控四鎮(六)第016章 元審之怒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二)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一)第215章 北都風雲(七)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六)第207章 邢洺之亂(四)第210章 力挽天傾(三)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二)第203章 汴梁舊事第065章 外間動向第207章 邢洺之亂(一)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二)第211章 掌控四鎮(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八)第007章 一詠三嘆第213章 王業之基(七)第139章 孤女有依(中)第093章 守城之術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二)第127章 兄弟之義(上)第212章 秦王變法(七)第207章 邢洺之亂(八)第130章 在外候着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第211章 掌控四鎮(八)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五)第132章 分析用人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帝058章 河東派系(下)第210章 力挽天傾(五)第159章 接連失利(一)第211章 掌控四鎮(六)第206章 淮揚風雲(四)第210章 力挽天傾(二十)第187章 竹韻荷香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六)第216章 再續盛唐(六)第023章 憨娃揚威第207章 邢洺之亂(四)第193章 危地最安第211章 掌控四鎮(六)第170章 安民置軍第106章 勝負已分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216章 再續盛唐(六)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215章 北都風雲(廿一)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四)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五)《舊五代史·李存孝傳》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六)第215章 北都風雲(十六)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七)第070章 陣俘孫揆隋唐五代歷史研究著作推薦第210章 力挽天傾(三)第209章 出鎮河中(一)第206章 淮揚風雲(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二)第209章 出鎮河中(一)第119章 兵從敵來第143章 李曜舉賢(上)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三)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二)第211章 掌控四鎮(十九)第036章 存孝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