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遷都

見到章寂與朱翰之的反應這麼大,明鸞遲疑了一下:“這個……我也是猜的……”

章寂沉了臉,低聲斥道:“這種事也是能瞎猜的?!若你說不出個道理來,我就要罰你了!別以爲素日祖父總是寵着你,你就能無法無天地胡說八道!”

明鸞縮了縮脖子,覺得有些委屈。她都有好幾年沒受過章寂如此嚴厲的斥責了,可她又不是隨口亂說的,歷史上的燕王朱棣做了皇帝后,不就遷過都嗎?雖然現在的燕王是他兒子,但處境、做法都挺象的,未必就沒這種念頭。她是爲了章家日後的利益着想,才大着膽子說出這件事來,想着無論如何,章寂與朱翰之都是她最信任的人,不會有什麼危險,沒想到她還沒把話說清楚,就先捱了罵,祖父也不聽聽她這麼說的用意就罵人了……

朱翰之見明鸞捱了罵,也顧不得保密,連忙插嘴道:“姨祖父別生氣,這事兒……三表妹也不是胡說的,從前在北平時,燕王府裡的幕僚就提過,燕王叔也頗有幾分意動,只是遷都事關重大,因此就沒在外頭提起。”

章寂臉色發白地瞪着朱翰之,什麼話也沒說。雖然朱翰之的語氣輕描淡寫,但他心裡卻清楚。如果燕王對皇位果真有圖謀,那皇帝是絕對抵擋不住的,皇位遲早要換人做。既然燕王早有心遷都,他對這件事兒就絕不會只是幾分意動而已,不定什麼時候就成了現實。

章寂抿了抿嘴,沒去看朱翰之,只盯着孫女的雙眼:“你說,若不是有人告訴你遷都的事,你又是如何猜出來的?!你有什麼依據?!”

明鸞不服氣地道:“依據自然是有的。首先,燕王大軍奉了皇上的命令打入京城時,皇宮起火,雖然不知道是誰放的,但大軍入宮後可沒怎麼熱心救火。以至於皇宮損毀嚴重。皇帝登基前,都只能住在小偏殿裡。現在他都登基幾個月了。又立了皇后,封了妃子,還只修繕了幾個宮殿。那麼多人擠在一處。如果是要繼續以南京爲都城。爲什麼連皇宮也不修呢?想必是覺得遲早要遷都的,沒必要費那冤枉錢了吧?”

章寂板着臉道:“你知道什麼?皇上說了,他初登基,朝中百廢待興。有銀子也該用在更要緊的地方,他在宮中並不是沒有地方住。住得也還算舒適,也就不必大興土木了。這是皇上仁德愛民之處,怎能說他是想着要遷都呢?”

“好吧,那咱們就說別的。”明鸞道,“這皇宮當年建的時候,花了多少時間?現在燒了大半,要原址重建,就得先把廢墟清理了,再蓋新的,又要花多少時間?多少銀錢?若是……”她頗有深意地看了祖父一眼,“若是皇上在位期間,風平浪靜,國庫也漸漸富裕起來,讓人慢慢修宮殿,確實遲早有修完的一天,可是……如果中途發生什麼意外呢?跟原址重建皇宮相比,另找地方修一座全新的,要省事得多,當然如果原本就有大片建築羣做底子的話,修起來就更輕鬆了。”

章寂臉色一變,他明白孫女的意思了。如果在未來幾年內,燕王取皇帝而代之,坐上了皇位,與其勞民傷財地重修南京皇宮,倒不如在北平燕王府那一大片地的基礎上修建新宮殿,更別說燕王府本身就是元代時的皇宮所在,位置、風水,都是正合適的。而且北平正是燕王的地盤,他定都在那裡,做事遠比在南京時更得心應手。

明鸞瞧着祖父的神色,知道他已有幾分信了,忙又問朱翰之:“我聽說燕王、舅公和大伯父他們帶兵把蒙古人打回去了,那蒙古人還會再打回來嗎?”

朱翰之馬上就理解了她的用意,笑道:“十年之內,他們是休想恢復元氣了,但十年後卻難說。雖然大軍進襲是不可能的,但小打小鬧卻保不齊。北方邊境大城不多,有些小城小鎮或是小村子遇上蒙古人,半點抵抗之力都沒有,每年總要叫蒙古人搶走不少糧食財物,也要死上許多人。我在燕王府時就聽人提過,因爲燕王鎮藩在外,離京城遠,朝中又時常有人猜忌於他,讓他行事多有不便,即使有意剷除這些害民之匪,也是有心無力,生怕朝中大臣會參他妄動兵事,因此多年來都苦惱不已。”

明鸞忙道:“就算朝中無人猜忌他,他要出兵打蒙古人,也要先問過皇上的意思吧?記得從前在德慶時,你就跟我提過,他要趁着發兵南下之前先趕緊把蒙古人收拾了,斷了後顧之憂,但擔心建文帝和馮家一夥人會用這個理由發難,所以就耍了點花招,讓奏摺多耽擱些日子纔到建文帝手裡。雖然建文帝一向看他不順眼,但這想必也是規矩了,藩王在外要動刀兵,肯定要先得到皇命允許才行。萬一蒙古人發兵南下,從北平到南京,兩千多裡地,起碼要隔幾天朝廷才能收到消息,哪裡還來得及?若是定都在北平,別的不說,消息也能靈通些,蒙古人想要搞事,就沒那麼容易了,朝廷隨時都能發兵滅了他丫的!”

朱翰之抿嘴掩住笑意,點頭道:“確實是這個道理。不過南京是祖宗定下來的都城,也有它的好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遷走的。”

“這個我知道。”明鸞道,“就算要遷都,也不是一年半載能解決的,大不了兩邊都是都城,皇帝視具體情況而決定在哪邊住好了。這邊離鳳陽近,要祭祖什麼的,自然還是回來南京方便,夏天熱的時候就去北平避暑,冬天北平冷了,就回南京避寒,衙門也可以兩邊都設,公文檔案什麼的統統一式兩份。我記得不是有個京杭大運河嗎?重新修一下,兩邊來往就更方便了。”

“胡說八道!”章寂再斥孫女,“事情哪有這麼容易?無論是修建新皇宮、遷都還是修運河,都是勞師動衆的大事,你以爲象你兩片嘴皮子一碰說句話這麼簡單麼?!”斥完了,他心下細細一想。心情更失落了。不提孫女說的理由,樣樣都有道理,只看朱翰之的態度,就知道燕王一但登基,遷都之事至少有六成的可能會發生。既如此。他又何必再自欺欺人?

明鸞見他的臉色不好。不由得生出些不安:“祖父,您別生氣。我……我並不是有意說這些讓您難過的,只是想着……咱們家被抄家後,雖然皇上把莊子財物賜還了。但那只是一部分。還有許多東西都沒了下落,咱們家是大不如前了。若是真的會遷都,那提前做些準備,也是爲了家中子孫日後的生活。退一萬步說,就算遷都這事兒是子虛烏有。咱們也不虧什麼,地還在那裡呢,總是能用的……”

章寂擡頭看着孫女,勉強笑了笑:“看來你最近跟你母親學管家,還真學到了不少東西,才這點年紀,就已經懂得操心家裡以後的生計了。你說得有理,咱們家的財物產業,賜還的不過是明面上的一部分,別說明面上有一小半是得不回來了,還有那臺面下的產業呢。如今我們家也不過就是節儉度日罷了,眼下還沒什麼,等你兩個弟弟長大了,要讀書科舉,爲官作宦,娶妻生子,還有你幾個叔伯們在朝中爲官經營,要用銀子的地方多着呢,屆時即便不是寅吃卯糧,也必然會相形見絀的。你懂得爲日後着想,這很好。”

話雖如此,但章寂的心情卻顯然不大好。明鸞看着有些害怕,也不敢再多說什麼了。朱翰之只得再安撫老人幾句,章寂卻直接開口送客:“今日我老頭子精神不佳,怠慢侯爺了。你若是近日就打算離京,離開前可千萬要再來一趟。”

朱翰之忙答應了,又瞥了明鸞一眼。明鸞給了他一個“放心”的眼神,便自告奮勇去送客。

出了正院,朱翰之就嘆了口氣:“三表妹,你方纔要是沒說出那件事就好了。”

明鸞卻道:“就是要趁你在這裡,才把這件事說出來。祖父心裡早就知道了,卻只是裝作不知,又放不下那一位,這樣糾結着,有什麼好處?我就算有心要勸他躲開,他也未必會答應。可他要是不答應,難道我還能逼了他走?你那叔叔太厲害了,手裡又有人有權,我就怕祖父一時糊塗,得罪了他,要連累全家人。流放幾年,我可是吃夠苦了,絕對不想再嘗一次!也許祖父一時間接受不了,但他遲早會想明白的。”

朱翰之默默聽着,最後微微點了點頭:“你說得對。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也發現了。姨祖父早知道那件事,卻猶豫不決,萬一他哪天跑進宮對皇上說點什麼,那樂子可鬧大發了。你今日行事雖有些魯莽,但細細一想,也未嘗不是個好法子。”

明鸞眼巴巴地看着他問:“你會不會覺得我太狠心?老實說,就算你點頭我也認了。”

朱翰之卻笑了:“胡說什麼?若你這樣也叫狠心,我又算什麼?我可是連親哥哥都……”頓了頓,沒再說下去。

明鸞笑道:“這樣看來,你我都是能狠下心的,這樣也好,起碼沒那麼容易吃虧。”

朱翰之聽得眉開眼笑,又道:“其實你若真的有置地的想法,也可以跟我說的。我橫豎要去北平住上幾年,悄悄兒替你辦了,誰也不驚動,豈不更好?今日姨祖父心亂了,日後便是真的能讓你說動,也未必願意花費錢財在北平置產,只怕心裡還存了一份期望呢。”

明鸞卻說:“我先前叫你去買溫泉地,就已經是讓你置產的意思了。我勸祖父趁早買地,是爲了章家打算,這裡頭的差別可大了!你難道……”瞥了他一眼,“你難道就不明白?”

朱翰之明白了,再也掩不住喜意:“明白明白,三表妹想得周到,就這麼辦!”又問:“什麼時候量尺寸?是在這裡量麼?還是回你屋去?”

明鸞啐了他一口,引他到原先等候的花廳去,又叫個婆子取了量身的布尺來,替他量了,自己卻袖手在旁坐着圍觀。朱翰之失望地耷拉着個臉,卻又不敢抱怨,等那婆子報了數字,明鸞拿筆記了下來,把人打發走了,他才道:“你以爲是你替你量的……”

明鸞咬牙道:“你搞清楚,我今年才幾歲?你要佔便宜也別太禽獸了!事情辦完了就給我滾吧,我還有事要忙呢!”卻把那記着他身量尺寸的紙片仔細摺好,放進袖子裡,頭也不回地走了。

朱翰之摸了摸下巴,得意地笑了兩聲,忙又收拾心情,離開了南鄉侯府。接下來兩日,他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呢。

且不說明鸞在家如何安撫祖父,如何趕製棉襖,朱翰之回府後收拾行李,又向燕王那邊打了聲招呼,通知他們自己要去北平的事。燕王心中有數,覺得這個侄兒倒是乖覺,若不是行事太滑溜了,又有個朱文至做擋箭牌,他直接跟朱翰之對上,可沒那麼容易將人打發了,又有些慶幸。既然朱翰之有意示好,燕王也樂得給他一個安心,直接寫信給自己北平王府中的長史,命對方幫着懷安侯置辦房舍、處理瑣事等等,無論懷安侯是要錢還是要人,都儘可能滿足他。

朱翰之得了燕王的保證,心滿意足,又見自己行李都收拾得差不多了,纔將打算離京的消息透露了些許給宮裡。朱文至聽說後大驚失色,立時召了弟弟進宮去:“這是做什麼?若我說錯了話,你惱了,你只管告訴我,我向弟弟賠不是,怎能輕易離我而去呢?!”連“朕”都顧不上說了。

朱翰之便道:“皇上,你讓我知道了那件秘事,叫我如何安身?日後若有什麼不好,只怕你都要猜疑到我身上。我不願意讓你猜疑我,倒不如自個兒先避開了。只是我有一句要勸皇上,萬事想開些,先把身體養好了,別動不動就向旁人求助。您是做皇上的,若事事都靠別人,日後無人可靠時,又該怎麼辦呢?”

朱文至眼淚直接掉下來了:“往日都是我不好,弟弟就原諒我吧,千萬別離我而去。”

朱翰之嘆道:“只聽您這話,我就知道您還沒明白我的意思,罷了,您本就是仁厚之人,若強叫您改了性情,反而不好。只是我還是要勸您,您的母族親人爲人如何,您心裡清楚,別因爲您如今大權在握了,就隨他們予取予求,您做的是朱家天子,是爲祖宗守住基業的,若是繼續縱容他們,將來只怕連自個兒的名聲都要搭進去。您細想想,建文帝的名聲是怎麼壞的?如今朝臣們還不知會怎麼看待您呢,請您慎重些吧!”

朱翰之說罷,鄭重下跪向兄長磕了頭,便告退而去。朱文至攔不住,只能一邊目送他遠離,一邊淚流不止。不知幾時,皇后李氏來到他身後,輕聲勸他:“皇上別再傷心了,懷安侯只是一時氣頭上,遲早會明白皇上的一番真心,重新回來的。”

朱文至心中自苦,哽咽道:“是朕害了他,只要他能回來……”()

第1章 優柔第13章 暗手第3章 來信第44章 上路第44章 醫囑第20章 哄騙第99章 攝政第51章 挖坑(上)第55章 鬧劇第41章 彭澤第13章 碰壁第19章 判罰第7章 猜疑第6章 月下第22章 岔道第8章 搜府第17章 敵蹤第107章 新元第46章 出氣第93章 小兒女第50章 半夜第12章 紛亂第76章 密信第77章 慰母第61章 避嫌第12章 月月第7章 猜疑第23章 請求第42章 驚聞第12章 紛亂第23章 攔路第33章 搬離第12章 月月第54章 梅嶺第47章 決心第41章 裴鍾第10章 告狀第78章 梅林第48章 內情(上)第2章 驚惶第16章 大雨第48章 江上第57章 奏摺第15章 質問第81章 爆料第9章 無計第12章 紛亂第13章 劇變第27章 苦勸第71章 冷淡第41章 裴鍾第64章 喪訊第35章 袍子第60章 打壓第37章 驚變第31章 對策第17章 賞賜第42章 惡化第35章 貴人們第57章 小鬼第51章 和離第63章 母女第20章 改弦第44章 雲翹第25章 爭糧第50章 醒悟第65章 入京第46章 狡言番外一昭容第44章 捉姦第57章 奏摺第70章 揭穿第8章 箭第2章 壽筵(上)第47章 柳癡第39章 唐突第18章 探監第49章 取捨第2章 爭取第51章 懊惱第41章 彭澤第8章 展望第55章 密令第58章 國婚第9章 無計第36章 發難第58章 去向第18章 下屬第58章 藏屍第21章 解決第24章 形勢第72章 探病第38章 行舟第34章 決心第28章 新策第40章 北平(下)第34章 失望第58章 同門第50章 鬥法
第1章 優柔第13章 暗手第3章 來信第44章 上路第44章 醫囑第20章 哄騙第99章 攝政第51章 挖坑(上)第55章 鬧劇第41章 彭澤第13章 碰壁第19章 判罰第7章 猜疑第6章 月下第22章 岔道第8章 搜府第17章 敵蹤第107章 新元第46章 出氣第93章 小兒女第50章 半夜第12章 紛亂第76章 密信第77章 慰母第61章 避嫌第12章 月月第7章 猜疑第23章 請求第42章 驚聞第12章 紛亂第23章 攔路第33章 搬離第12章 月月第54章 梅嶺第47章 決心第41章 裴鍾第10章 告狀第78章 梅林第48章 內情(上)第2章 驚惶第16章 大雨第48章 江上第57章 奏摺第15章 質問第81章 爆料第9章 無計第12章 紛亂第13章 劇變第27章 苦勸第71章 冷淡第41章 裴鍾第64章 喪訊第35章 袍子第60章 打壓第37章 驚變第31章 對策第17章 賞賜第42章 惡化第35章 貴人們第57章 小鬼第51章 和離第63章 母女第20章 改弦第44章 雲翹第25章 爭糧第50章 醒悟第65章 入京第46章 狡言番外一昭容第44章 捉姦第57章 奏摺第70章 揭穿第8章 箭第2章 壽筵(上)第47章 柳癡第39章 唐突第18章 探監第49章 取捨第2章 爭取第51章 懊惱第41章 彭澤第8章 展望第55章 密令第58章 國婚第9章 無計第36章 發難第58章 去向第18章 下屬第58章 藏屍第21章 解決第24章 形勢第72章 探病第38章 行舟第34章 決心第28章 新策第40章 北平(下)第34章 失望第58章 同門第50章 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