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來吞併的

五十五章盟友就是用來吞併的

三月三十,在高開指揮的猛烈攻擊下,樂陵城岌岌可危,就在這個時候,午時左右,燕軍沒有任何徵兆地退了下去,隨即拔寨啓程,向西北方的馬頰河趕去。

見到這種異狀,對石青充滿盲目信心的李歷立刻得出一個大膽的結論:石帥得手了,燕軍要敗了,老子這次拿性命下注看來是賭贏了。。。。。。

儘管結果是這麼美妙,李歷仍然不甘心,他像一個不知見好就收的豪客,只知道貪婪地索取,希翼從中獲得更大的好處。

“賈活。汝代李某守護樂陵,小心謹慎,不可讓對手鑽了空子。某意欲率一批敢死之士跟在燕軍之後,見機行事,緊急關頭不定能有些作用呢。”李歷喚來賈活,不由分說地將樂陵防務交給他,然後將城內騾馬耕牛收集起來,率三百敢死之士或騎騾馬或乘耕牛衝出樂陵,向西北方向追擊。

不知是燕軍退的太急還是中間有所耽擱的緣故,黃昏時分,李歷這個小隊不僅沒有追上目標,反而被另一支人馬追趕上了。這支人馬是由義務兵騎兵訓練營和何三娃的兩百親衛騎組成的一支三千四五百騎的騎兵隊伍。帶隊之人是李歷的頂頭上司原義務兵督帥、現任青州將軍的司揚司子弘。

在黃河北岸巡視的燕軍騎兵直屬慕容恪,接到命令的時間比高開早,撤離樂陵的行動也比高開更早。爲了協防青州,這段時間新義軍衡水營從官渡浮橋東下,一直在歷城附近河段遊弋。發現燕軍有撤離的動向之後,衡水營校尉蘇忘通知了司揚,隨後用船隻將在黃河南岸戒備的騎兵訓練營渡到了北岸。這支三千多騎的隊伍順着燕軍撤退的方向摸索前進,好巧不巧在馬頰河附近趕上了李歷。

有了三千多騎兵相伴,李歷信心大增,當即向司揚一一詳細述說了自己的猜測,最後督促司揚率部繼續跟進,關鍵時刻突然殺出,給對手以雷霆之擊。

對於一直想戰、求戰的司揚來說,李歷的建議如同久旱之甘霖,再愜意不過了。隨即再無二話,兩支人馬合二爲一,在司揚的統帶下連夜北上,循着足跡往西北方追趕燕軍。

這支勉強算是‘騎兵’的人馬認準一個方向,在黑夜中懵懵懂懂往前趕,第二天天光大亮之時,司揚、李歷等人發現,他們不僅追丟了燕軍,甚至不知道身處何方,四周的環境看起來極爲陌生;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他們迷路了。

遲疑了一陣,太陽躍出了地平線,給他們指明瞭方向,司揚命令隊伍繼續北上。這時候他想得不是跟在燕軍身後突襲破敵,而是如何與己方主力人馬會合,爭取參與對燕之戰。

世事就是這麼奇妙,有時候歷經千迴百折,希望依然渺茫,可在不經意地回首間,卻霍然發現目標就在眼前。經過一夜折磨,司揚死了突襲建功的心,可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際,燕軍卻突然出現在眼前。

一行垂頭喪氣的騎士向北行了二十里不到,東北方一陣大響,兩支人馬一先一後一追一逃衝了過來,在前面逃得人馬只有一兩百人,後面追趕的隊伍卻連綿不絕,看不到盡頭,也無法估猜有多少人馬。不過,在後追趕的人馬旗號司揚、李歷很熟悉,正是他們一直追趕的燕軍;前面逃得人馬旗號他們也熟悉,並且不僅是熟悉,看到後還有些奇怪,因爲那是石趙的制式旗號。石祗死後,世間怎麼還有石趙的制式旗號呢?

逃軍的旗號讓兩人疑惑不定。只是,不等他們想到答案,那支逃竄的人馬已然臨近,其中有人大喊道:“是新義軍哪位兄弟,快!幫忙阻擋一下追兵,保護徵東將軍撤往安平。”

這句喊聲中透露出來的訊息太多了:徵東將軍是鄧恆,原本率幽州軍坐鎮魯口;安平是以前的博陵郡治所,位於魯口正西五十來裡處。這就是說他們剛從魯口逃出來,魯口被燕軍攻佔了。

稍一錯愕,司揚沒有過多地猶豫,一舞長刀大喝道:“李歷、何三娃。保護徵東將軍,訓練營諸將士,隨某殺敵斷後!”

司揚之所以如此快速地做出決斷,只因爲對方喊的稱呼是“新義軍哪位兄弟”,他雖然不知究竟,但是明白一點,能這樣喊得必定是真正的自己人。隨着石青再入鄴城,“新義軍”這個稱呼漸漸被“魏軍”所替代,只有青兗老人才會習慣用新義軍相互稱呼。

請司揚出手救援的是戴施,他保着鄧恆出魯口向安平逃去,快被追兵趕上之際遇上了司揚這支迷途的新義軍,當下開口求援。

燕軍依照慕容恪的指令緊跟鄧恆的腳步相繼西來,逶迤成長長一線,只是前鋒人馬並不很多,司揚率軍突然殺出,轉眼斬殺了百十騎,燕軍勢頭爲之一滯,前鋒部紛紛勒住戰馬等待主力跟上。司揚不敢糾纏下去,率部趕上戴施,一邊向安平撤離,一邊追問情由。

爲了儘量多搶掠些財貨,鄧恆派遣了大量‘民夫’北上,滹沱河以南一共只留一萬五千人馬防守,其中絕大多數屯守於魯口,並在慕容恪突襲之下損折殆盡。如下博縣、安平城等,一般只留下三兩百關、閉城門的值守士卒,幾乎算不設防之地。

幾路人馬混合一處趕到安平城後,一見安平破敗的城池,阻塞的壕溝,鄧恆、司揚等人盡皆認爲安平城不足恃,必須另找出路。鄧恆招呼幽州軍士卒嚷着去渡口,渡過滹沱河,會合安國、蠡縣兩地舊部。

滹沱河渡口距離安平不到十里,一旦趕過去就能脫身,司揚認爲鄧恆的主意不錯,正欲開口附和,卻被戴施扯了兩下衣袖阻止了。戴施用不能置疑的口吻反駁鄧恆道:“不能去渡口!慕容恪絕非易於之輩,既然能突襲魯口,也可能另遣一支偏師突襲安國、蠡縣。如今滹沱河北岸是何情形我等不知,豈能貿然前往。以戴某之見,我等應即刻南下。冀州城有數萬魏軍,再是安全不過。大夥快走吧——”

這支混合的人馬共計四千餘,主力是對北邊戰事茫然不知的司揚部騎兵訓練營、立功心切的李歷部以及何三娃的兩百親衛騎。另外還有五六百幽州軍將士,五六百幽州軍又分作三部,一部分是鄧恆貼身近衛,不足百人;一部分是戴施暗中聯絡的心向鄴城的幽州軍將領及其親信,大約有兩百多人;最後是羣龍無首的兩百多安平城守軍。

鄧恆嚷着要到渡口,原本得到了不少響應,包括一頭霧水的李歷也覺得往渡口逃較爲妥當;只是當戴施提出異議,強行指揮衆人向南方逃的時候,情況出現了變化。特別是對戴施的身份底細最清楚的何三娃附和着說了個‘好’字後,心向鄴城的那部幽州軍不由分說,簇擁着鄧恆就向南而走。

鄧恆不願意南下,他掙扎着還想向北而去,這時候幾匹快馬從南方趕過來,卻是冀州雷諾部的斥候。斥候告知司揚,冀州軍注意到了慕容恪的動向,正趕往下博縣以壓迫燕軍活動空間。

司揚再不猶豫,隨即指揮訓練營騎士裹挾了鄧恆匆匆南下,戴施心思細密,多有智計,臨行前督請何三娃和親衛騎疾速北上,趕在燕軍之前達到渡口,渡過滹沱河後燒掉浮橋,向安國、蠡縣守軍示警後,再去向石青稟報魯口之變。

。。。。。。。。。

大帳內燭火閃爍,何三娃用了大半個時辰纔將前因後果一一詳細道出;石青聽罷,又是驚歎又有些擔心。驚歎的是,臨急之際,戴施的反應如此合乎心意,竟似知道他心思一般;事實上,石青此前只向戴施模糊說了下對幽州軍的意圖,沒做過任何具體交代。

令石青擔心的是司揚的出現,冀州軍很大一部分由義務兵組成,是司揚的老部下;司揚在青兗的地位極高,不是雷諾可以比擬的。他在下博縣出現,冀州軍的統屬很可能會混亂起來,事實上變成了兩個統帥,這種隱患足以導致大敗。

“三娃子!你安排幾個兄弟,連夜從西邊中山繞道去下博縣傳達本帥將令。”沉吟片刻,石青決定儘快調走司揚。“命令義務兵騎兵訓練營留在下博縣,協助雷諾抵抗慕容恪。命令青州將軍司揚和樂陵都尉李歷,即刻迴轉樂陵,沿馬頰河一線佈置防務,切不可讓燕軍再行突進樂陵。請子弘大哥轉告青州劉徵大人,請劉大人儘快先辦法妥善安置兩河平原生民,燕軍此番南下,受累最狠的就是他們了。。。。。。”

“是。屬下這就安排傳令親衛。”何三娃很快恢復了原本角色,疾步而去。

大帳裡靜了下來,石青手柱下頜,盯着燭火的目光閃閃爍爍不停地轉動。過了一陣,一陣微風吹來,燭火飄搖中,嬉笑的丁析和滿臉凜然的王龕掀簾而入。

石青瞥了一眼,不經意地問道:“二位將軍,怎麼沒繼續陪三位客人?”

王龕恩了一聲,回道:“那三位客人完全慌了神,急着想找石帥討主意,不住價催促我和破符代爲稟報,我倆吃不住,只好先過來看看。”

三位客人是北上的幽州軍主事人秦興、鄭生、王琨。慕容恪奇襲魯口,魏軍沒多大感覺,對幽州軍來說卻無異是滅頂之災。

魯口是幽州軍根基所在,安國、蠡縣之所以能夠正面對抗北方的燕軍,就是因爲背後有魯口可爲依託。而今根基不在,依託全失,安國、蠡縣這兩座孤城如同無根之草,隨時都有湮滅的危險。就算有五六萬人馬,但在動輒一二十萬的燕軍面前又算得什麼?何況,五六萬人馬人吃馬嚼,消耗不是小數,兩座小城拿什麼來供給?

魯口一失,任何一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幽州軍除了依附他人以求出路,再不可能獨立存在下去了。處於夾縫的幽州軍能夠依附的對象只有兩個,一個是南方的魏國,一個是北方的燕國。燕國是死仇,雙方拼殺了十數年;魏國是盟友,眼下正聯手抗燕。如此一比較,幽州軍能夠依附的對象幾乎可以肯定下來了。

丁析、王龕兩人神態看起來似乎與平日無異,實則兩人是在用慣常的表情來壓抑心中的興奮。五六萬大軍轉眼就要落入己方掌控,這等收穫無異等於又攻下了一座襄國城,而且這個收穫來得是如此的突然,如此的輕易,除了是上天佑護,還能有什麼原因呢。想到這些,丁析、王龕怎能不爲之興奮呢!

愈到這種時刻,丁析、王龕愈發地佩服石青的定力。聽了王龕的稟報,石青好像沒事人一樣,白了兩人一眼:“汝等着什麼急?着急的應該是客人才對。”繼而,他忽地一笑,饒有興趣地說道:“聽說心中無主之時,時間拖得越久,人們越是惶恐,三位客人的耐性不知到底如何。且等等看,不要急着安慰。”

丁析噗地一笑,待石青略帶責怪的眼光掃過來,他連忙捂住嘴巴,忍了一陣後湊上去嬉笑道:“石帥。這事我總感覺有點蹊蹺,是不是石帥早就安排好的?”

“若說這是本帥安排好的,着實有誇大之嫌。不過,本帥確是預料到有這種可能,並因此稍稍作了些準備就是了。”

石青擡起上身,很滿意地伸展了一下上肢,呵呵笑道:“我軍一旦在幽州開始行事,本帥料定慕容恪不會老老實實循着南下之路退兵,於是勒令雷諾謹守冀州城,不要讓慕容恪鑽了空子,並密切關注魯口南部一帶,一旦發現燕軍潛入魯口一帶,即刻揮兵北上,威脅燕軍,防止其擴大戰果。冀州城此路不通,慕容恪若用奇兵,最好的路徑只有魯口了。慕容恪以爲幽州軍和我軍組成了堅實的聯盟,打擊幽州軍就是打擊我軍,突襲魯口很有必要。另外,突襲魯口之後,燕軍還可能有機會繼續突擊安國、蠡縣,一舉切斷聯軍後路,奪取戰事主動權。如此好事,慕容恪怎會輕易放過?呵呵,他沒想到,我軍和幽州軍的聯手實質上是貌合神離;他更沒想到,本帥對他的行動樂觀其成。結果慕容恪不負本帥所望,輕易突襲了魯口。如此,他得魯口之地,本帥得幽州軍人馬,各得其所,可謂皆大歡喜。”

丁析、王龕聽得目瞪口呆,原來他們的主帥早就預料到魯口可能出事,不僅樂觀其成,而且暗暗推動,只是盟友幽州軍太過可憐了,無知無覺中就被肢解了。

“石帥。屬下有一事不明。”

丁析思索着問道:“昨天石帥還說,魏軍、燕軍、幽州軍三足鼎立,北方局勢遂穩。既然如此,石帥爲何要讓幽州軍消散呢?”

“屁!那啥三足鼎立之類的都是屁話,沒有半點道理。”

石青似乎被勾動什麼心思,臉上帶着明顯地厭惡,忿忿說道:“爲了追求單純的文字美,文人喻事喻理的時候不在乎是非對錯,不在乎是不是狗屁不通,不知道多少人因此受害。就拿這個三足鼎立來說,三足鼎自然最爲穩妥,可若用來形容時事就是狗屁不通。三足鼎是什麼鑄得,那是單純的不會改變的銅鐵築得。時事是什麼?時事是人心,人心千變萬化,隨時都會改變,怎麼能用銅鐵之物相比?三足鼎可穩,三個人,三方勢力在一起不僅不會穩固,反而會多生許多變數。不如兩方各憑手段各憑本事直接鬥來得好。知道不。。。”

說到這裡,石青瞪了一眼丁析,佯怒道:“幽州軍眼見要與我軍合兵一處,從此就是一家人;本帥若不公然宣講三足鼎立的好處,你說,他們是否會對本帥產生懷疑?所以,就算知道三足鼎立是假的,本帥也要這樣說,這樣,他們就會明白,本帥是不願意見到幽州軍消失的。汝二人需得牢記,今天的話到此爲止,不要傳出去生出是非。。。。。。”

第7章 獻計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四十章 翁婿重逢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四十二章 中毒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十八章 開戰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第3章 談婚論嫁五十九章 驚變上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七十一章 毒計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六十一章 議和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六十一等你進攻二十四章 進位第7章 公祭之序幕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十七章 免費的晚餐六十五章 懲戒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全面開戰中四十五向西追第5章 殺威棒?四十二章 中毒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五十章 冉遇二十五章 不是我軍無能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第2章 青兗的政治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二十一章 哪有恁多爲什麼四十章全面開戰中六十九章 私器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第8章 原來如此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4章 桓衝北上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六十五章 懲戒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十四章 齊人之福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十二章 離開鄴城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八十二章 博浪七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二十二章 狩獵上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四十章 兩個密使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七十二風滿樓中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七十五章 前夕下六十一等你進攻十二章 離開鄴城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十七章 密謀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五十六章 攻守較技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八十一章 博浪六四十五章 逃遁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六十七戰事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
第7章 獻計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四十章 翁婿重逢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四十二章 中毒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十八章 開戰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第3章 談婚論嫁五十九章 驚變上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七十一章 毒計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六十一章 議和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六十一等你進攻二十四章 進位第7章 公祭之序幕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十七章 免費的晚餐六十五章 懲戒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全面開戰中四十五向西追第5章 殺威棒?四十二章 中毒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五十章 冉遇二十五章 不是我軍無能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第2章 青兗的政治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二十一章 哪有恁多爲什麼四十章全面開戰中六十九章 私器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第8章 原來如此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4章 桓衝北上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六十五章 懲戒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十四章 齊人之福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十二章 離開鄴城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八十二章 博浪七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二十二章 狩獵上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四十章 兩個密使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七十二風滿樓中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七十五章 前夕下六十一等你進攻十二章 離開鄴城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十七章 密謀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五十六章 攻守較技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八十一章 博浪六四十五章 逃遁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六十七戰事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