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夢想(下)

位於司馬求道左邊的婦女大概是他的大老婆,她笑得靠在丈夫的肩膀上。而右邊看上去更年輕的婦女大概是小老婆,只是抿着嘴低頭笑。匡太平環顧衆人的時候,和司馬求道的小老婆眼神對了一下,對方迅速把頭垂下了,而匡太平也馬上將視線挪開。

“這個賊好運的傢伙。”匡太平在心裡又說了一聲。

“哦,對。”止住笑後,司馬求道指着左邊的女人介紹道:“這是我婆娘。”緊接着又向右邊的那個女子頭上點了點:“這個是我妹!”

“嫂子。”匡天平感到自己的心臟好像突然跳了兩跳,他向兩個女人行禮後,身體不自覺地偏轉了一些,本來正朝着司馬求道的腳尖,無意間指向了司馬求道的妹妹:“妹子。”

四川人很少人有妹妹,就算有,一般也都早早嫁出去了。

正在匡太平心中瞎猜的時候,司馬求道又補充了一句:“妻妹。”

“哦。”匡太平又輕輕調整了一下身體的姿態,再次徹底面向司馬求道,剛在那個姑娘身上徘徊了兩下的目光也收回來,定在司馬求道的那張方臉上——妻妹不是親妹,小姨子最後也嫁給姐夫的現象很正常,這也能解釋爲何一個挺好看的小姑娘,居然會在四川這個光棍遍地的地方還沒找到婆家。

“她們倆的大哥是浙江人,在杭州之戰的時候救過我一命。等到千辛萬苦到了武昌,生了場病,人就沒了,臨走前把她們倆託給我了,還讓我給這個小丫頭找個好人家。可是時間太緊,又不放心她一個人孤身留在都府,就說先跟我和她姐去江油,到那裡再給她找,親戚離得近也有個照應。”司馬求道語速很快,不等別人問就把前因後果全吐露出來了。

“哦。”匡太平又把目光移動到了那個小姑娘身上。原來是浙江來的新移民,這就難怪了,他的靴尖不知不覺又開始偏向司馬求道的妻妹。

“嗯,我那次真是餓得挺慘。”匡太平很罕見地主動開口,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自己的故事:“在山裡晃悠了十幾天,凍得死去活來的,好幾個牛一樣壯的兄弟都沒扛過去……被提督抓住的時候——那時國公還叫提督——我除了嘴和右手的幾根指頭,其他地方都不會動了……我記得很清楚,往我嘴裡塞了一個熱氣騰騰的大饅頭,後來還給我一碗菜湯,我一口咬住那個饅頭的時候,眼淚都快出來了——西方極樂世界,大概就是這個滋味的吧。”

三男四女都笑得前仰後合。匡太平抽冷看了司馬求道的妻妹一眼,只見姑娘笑得雙眼眯成了兩條線,捂着嘴儘量不發出聲音,都忘記了避開匡太平的注視。

“午時到了。”憲兵叫到。

“出發了!”司馬求道把他妻子和妻妹都扶上了他那輛車:“等到了江油,再給我們好好講講吧。”

……

這幾個同伴每天宿營後,就圍在篝火前攀談,直到被蚊子和睡意趕回各自的帳篷中去。所以沒等走到江油,匡太平就把自己到四川的經歷源源本本地告訴給了同伴們。

“來四川之前,高巡撫說等拿下了都府,就賞給我們土地。當時我想着:好,我見男人就殺,見女人就搶……”匡太平說出這話後感覺有些有不妥,瞥了一眼司馬求道的小姨妹,果然從對方臉上看到一些畏懼之色,他咳嗽了一聲略過接下來的心理描述:“不過咱被提督制住了。那時大夥兒又凍又餓,簡直和鬼差不多。提督也沒有甄別披甲兵、無甲兵,反正也沒法甄別了,我的盔甲、大刀都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和那些背糧食的輔兵一點分別沒有。被送到都府後呆了幾個月,聽人說高巡撫被放回去了,李國英、趙良棟被提督殺得慘敗,又抓回來了兩萬人……等到了高郵湖的時候,我就是軍中的負糧兵了,我對着韃子皇帝的大營射了十幾箭呢!”

周圍的同伴都靜靜地聽着匡太平的故事,他是這幾個人中唯一一個參加過高郵湖之戰的。

“韃子的狗皇帝突圍的時候,我正好站在前排。我一看不對啊,這些傢伙要跑!就拾起一根棍子衝上前去……”匡太平從聽衆眼中看到了崇敬之色,自然司馬求道的小姨妹也是一個。那次匡太平負了重傷,不過也因此得到了表彰,被提拔爲戰兵:“傷得太重了,提督想給咱花錢討婆娘,可咱都沒這個福氣。一直回到了四川,才能拄着柺杖走路,後來用發給的賞金買了匹馬。”

“馬呢?”司馬求道問道。

“交給官府了,他們說幫我運過去。等到了江油,加上這匹拉車的馬,我就能有三匹馬,開荒肯定比你們快得多。”匡太平忍不住開始炫富:“這麼多馬我一個人可用不過來啊,你們要是想用,我可以借給你們。”

最近一次明軍東征江南,匡太平又跟着部隊去了。不過這次戰爭的收益是數十萬新移民,軍隊已經無力再給戰兵成親或是發下大筆的獎金了,匡太平也完成了服役年限。

其他的人都打着哈欠去睡覺了,匡太平一手握着刀,一手扒拉着篝火守夜。

片刻後,三個男同伴的鼾聲如雷鳴般地響起。匡太平是今晚輪流守夜的第一個人,他又默默地坐了一會兒,聽到身旁傳來細碎的腳步聲,他回頭望了一眼,是司馬求道的小姨妹輕輕走來。

女孩子坐到了篝火旁邊,用細細的聲音吐了三個字:“睡不着。”

匡太平看了一眼四周,對女孩說道:“蚊子太多了,別在外面呆着,去我的帳篷裡躲躲吧。等你姐夫一會兒起來替我的時候,你再回去。”

“那你還呆在外面呢。”

“狼來了怎麼辦?”匡太平反問道,這句話後兩人就陷入了沉默。

無論是以往在軍中,還是在幾個新認識的同伴、未來的鄰居面前,匡太平都始終保持着硬漢的形象。他跟着高明瞻來四川,就是來殺人、來升官發財的;在高郵湖看到御前侍衛突圍,他雖然沒有盔甲卻勇敢地撲上去阻攔,是爲了富貴險中求;在後來的歷次作戰中不顧一切地拼命,也是爲了升官、爲了褒獎、爲了勳章,而且他也確實如願以償了;甚至就連這次報名去江油也有一個原因:爲了那三百五十畝地;急匆匆地出發當然也是爲了搶先圈一塊好地。

其實匡太平內心還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他不願意把這些宣諸於口,他認爲說得太多了會顯得他多愁善感,好似一個婆娘。

“其實,我並不是爲了三百五十畝地纔來江油的。”現在身邊只有司馬求道的小姨妹一個人,匡太平發現自己並不願意讓這個姑娘認爲自己只是個窮兇極惡的人,好像一切行動都只是爲了獲得賞賜。

“那匡大哥爲什麼要來江油?”在匡太平打破沉默後,女孩迅速地反問道。

匡太平沒有把理由說出來。他被鄧名抓回成都的時候,本以爲會成爲奴隸,辛苦地勞作直到悲慘死去。如果他是勝利者的話,是一定會這樣對待被俘的川軍士兵的。但川軍並沒有如他所想;後來參加東征的時候,匡太平作爲輔兵從來沒有受到過虐待,他若是提出什麼要求,長官也會酌情考慮;高郵湖一戰聽說韃子皇帝要投降時,匡太平發自內心地爲明軍的勝利感到高興,所以察覺到戰場發生異常後不假思索地上前參戰;在重傷養病期間,匡太平得到很好的照料;回到成都後,按照鄧名的優惠政策他買到了一匹馬,讓他可以得意洋洋地騎着馬在春熙路上炫耀——他享受到了明軍士兵一切應有的待遇,從來沒有因爲他是跟着高明瞻來的陝西綠營披甲而受到歧視。

這次東征江南歸來後,匡太平覺得自己這樣一副好身手,完全可以替帝國開拓邊疆,可以在江油監視保寧府的清兵,保證那些去綿竹的戰友的安全。至於三百五十畝土地的補償,確實很打動人,但絕對不是匡太平做出這個選擇的唯一理由。

不過這些話匡太平終究還是沒有說出來。儘管他不願意身邊這個姑娘誤會自己是個唯利是圖的人,但他還是感覺這些心思似乎有點婆婆媽媽,有損自己的陽剛之氣。所以最後匡太平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這個帝國,待我不錯。”

女孩嗯了一聲,沒有更多的問題。

在這個帝國中,匡太平不但有同秀才的身份,不用向官員磕頭,而且還受到尊敬,憲兵會因爲他過去的軍銜向他敬禮,鐵匠鋪的老闆會因爲他曾經爲國效力而真誠地感謝他,一同趕路的同伴也會欽佩他的勇敢事蹟。他不但擁有大片自己的土地,甚至還可能得到一個自己的家。

“我有三匹馬,”匡太平又側頭看了看篝火旁的姑娘,挪了挪身體,向女孩湊近了一些,小聲在她耳邊說起來:“你姐夫到了那邊只有兩匹馬。他現在這匹拉車的馬要拉三個人,會把他的馬累壞了的。你看,我的車上只有我一個人,要不,從明天開始你就坐我的車吧,讓你姐夫省省馬力,怎麼樣?”

女孩沒有躲避開,而是一動不動地聽着,在火光的一閃一閃照耀下低垂着眼睛。

“你明天去和我姐夫說吧。”姑娘飛快地答了一句,似乎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然後飛快地跑掉了。

第51節 緊俏第63節 黃雀(下)第34節 問候(上)第5節 協作(上)第44節 中介第11節 事變第45節 隊友(上)第1節 秘旨第50節 動向(上)第28節 盟軍(上)第22節 退讓(下)第5節 重整(上)第41節 阻擊第37節 干涉(上)第16節 龍騎(上)第41節 爭奪(上)第47節 約戰第3節 裁軍第19節 忠心(下)第40節 泥潭(下)第3節 壓力(下)第44節 退意第45節 移民第57節 疲兵第2節 軟硬(下)第26節 生意(下)第42節 艱苦(下)第56節 待遇(下)第28節 算計(上)第11節 優待第59節 議款(上)第8節 信用第24節 內憂(下)第42節 剃髮第29節 解圍(下)第58節 同盟(上)第37節 等待(上)第29節 統一(上)第21節 東進(下)第14節 亂戰(下)第20節 相逢第20節 萬縣第25節 投奔(中)第37節 等待(下)第49節 訓練第17節 調查第35節 面談第60節 戰俘第29節 機密第31節 胥吏第10節 負責(上)第47節 情報(下)第1節 失憶第56節 蠱惑第50節 債券(上)第1節 誤會(上)第36節 否決第66節 加入(上)第40節 困境第38節 買賣(上)第47節 矛盾第31節 名將第31節 血戰(下)第43節 靖難(上)第34節 動搖第53節 擒賊第33節 試探第27節 合作(上)第18節 詔書(上)第33節 問策(上)第7節 窮途第65節 援助(下)第59節 助剿第54節 議和(上)第39節 王佐(下)第15節 戰象(上)第11節 攔截第27節 合作(下)第12節 軍旗第30節 新年第62節 蠢動(上)第21節 東進(下)第25節 投奔(下)第68節 混亂(上)第37節 刺客第44節 夾擊(下)第12節 強渡(上)第17節 挖坑第28節 欠條第28節 城前(下)第37節 等待(下)第5節 協作(下)第32節 扶持第37節 立碑第4節 國民(上)第26節 觀感第6節 親征(下)第11節 事變第21節 煙霧(上)第56節 突擊
第51節 緊俏第63節 黃雀(下)第34節 問候(上)第5節 協作(上)第44節 中介第11節 事變第45節 隊友(上)第1節 秘旨第50節 動向(上)第28節 盟軍(上)第22節 退讓(下)第5節 重整(上)第41節 阻擊第37節 干涉(上)第16節 龍騎(上)第41節 爭奪(上)第47節 約戰第3節 裁軍第19節 忠心(下)第40節 泥潭(下)第3節 壓力(下)第44節 退意第45節 移民第57節 疲兵第2節 軟硬(下)第26節 生意(下)第42節 艱苦(下)第56節 待遇(下)第28節 算計(上)第11節 優待第59節 議款(上)第8節 信用第24節 內憂(下)第42節 剃髮第29節 解圍(下)第58節 同盟(上)第37節 等待(上)第29節 統一(上)第21節 東進(下)第14節 亂戰(下)第20節 相逢第20節 萬縣第25節 投奔(中)第37節 等待(下)第49節 訓練第17節 調查第35節 面談第60節 戰俘第29節 機密第31節 胥吏第10節 負責(上)第47節 情報(下)第1節 失憶第56節 蠱惑第50節 債券(上)第1節 誤會(上)第36節 否決第66節 加入(上)第40節 困境第38節 買賣(上)第47節 矛盾第31節 名將第31節 血戰(下)第43節 靖難(上)第34節 動搖第53節 擒賊第33節 試探第27節 合作(上)第18節 詔書(上)第33節 問策(上)第7節 窮途第65節 援助(下)第59節 助剿第54節 議和(上)第39節 王佐(下)第15節 戰象(上)第11節 攔截第27節 合作(下)第12節 軍旗第30節 新年第62節 蠢動(上)第21節 東進(下)第25節 投奔(下)第68節 混亂(上)第37節 刺客第44節 夾擊(下)第12節 強渡(上)第17節 挖坑第28節 欠條第28節 城前(下)第37節 等待(下)第5節 協作(下)第32節 扶持第37節 立碑第4節 國民(上)第26節 觀感第6節 親征(下)第11節 事變第21節 煙霧(上)第56節 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