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節 浮生願平東海波

與此同時的國防部總長辦公室裡一場別開生面的情報介紹會正在召開。在沙發上就坐觀看情調局的分析資料的是吳宸軒、段祺瑞、徐世昌、吳祿貞、張紹曾、賀刑天、魏羽,而手執教鞭在幕布前講解的是情調局的老大賀敏寒。

“加護巡洋艦(ProtectedCruiser),德國Vulcan廠建造;"海容","海籌"分別於1897年九月十五日與十二月十一日,"海琛"於1898年二月十二日完工;每艘造價16萬3千磅."海容"艦於1898年七月廿七日,"海籌"於八月廿四日,"海琛"於九月廿一日分別到達大沽(適當光緒帝之百日維新時);十月由直隸總督裕祿驗收.

本級艦艦身長328呎,寬40.75呎,艙深27.4呎,吃水19呎,排水量2,950噸,甲板有厚達2.75吋的裝甲.四座鍋爐兩部往復式蒸汽主機產生7,500匹馬力,航速19.5節.軍官29人,士官兵295人;裝備克魯伯5.9吋(150公釐)單裝主砲三門(艦艏左右各一門,後一門),八門4.1吋砲(兩舷側),六門1磅(37公釐)砲,六挺馬克芯機槍,三支14吋魚*雷發射管(`包含一支水下發射管).各艦之無線電呼號:"海容"艦爲"XSY","海籌"艦爲"XSW","海琛"艦爲"XSP".

1901年庚子國變之後,因爲賠款的財務壓力使得清廷喘不過氣來,於是有將五艘"海"字號巡洋艦全部出售籌款的擬議,幸經海軍副將葉祖圭力爭後方未成爲事實。”

“這麼說這兩艘軍艦已經停泊在青島港了?”段祺瑞問,他對於海字號軍艦並不陌生,在北洋系統的時候就沒少和海軍的那幫福建佬打交道,海字號五艦是他們的驕傲,時不時的邀請北洋的陸軍將領到艦上做客,一律是西餐牛扒的招待,一副英國皇家海軍他嫡傳弟子的作派,讓土裡土氣的北洋陸軍相形見絀,後來北洋系曾經計劃派兵通過海運去鎮壓武昌起義,卻未能成行。“其他的幾艘海字號的軍艦怎麼樣了?”

“回段總參,據我們的情報,其他兩艘軍艦也近況不佳。”賀敏寒語氣溫和卻沒有絲毫的恭敬表情,不過大家都知道讓這位面癱局座帶點表情簡直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際上加護巡洋艦級(ProtectedCruiser)或稱二等巡洋艦,,“海天”、“海圻”兩艦都是英國阿姆斯特朗廠建造。1896年下水,1898年1月24日完工,於1899年夏抵華,。兩艦造價每艘328,242英磅,爲甲午戰後中國最大之軍艦。然而“海天”艦在1904年4月26日於江蘇鼎星島遇霧觸礁失事,艦體整個坐礁艦艏上揚艦尾沒入水中而幾近報廢。當時的管帶爲現在退隱的劉冠雄,後來*經過荷蘭船務公司的施救,勉強拖帶往上海港進行大修,纔算保住了艦體。不過武器已經全部拆除,用出售武器和彈藥的錢才堵上施救費的窟窿。現在海天只剩下一副船體了,其他的主機和部件都成爲備品,保證其他的四艘海字號軍艦的維修。.

“海圻”本級艦艦身長424呎,寬46.9呎,吃水16.75呎,排水量4,300噸;甲板有厚達五吋的重裝甲.八座鍋爐兩部往復式

蒸汽主機產生17,000匹馬力,航速24節.乘員軍官45人,士官兵431人;裝備兩門8吋主砲(艦艏尾單裝砲塔各一),十門4.7吋砲(分別在駕駛臺,兩舷側及後瞭望臺),十二門3磅(47公釐)砲,三門1磅(37公釐)砲,五挺馬克芯機槍,艦艏下方裝有五支18吋魚*雷發射管."海圻"艦之無線電呼號爲"XSC"。

很多人分不清"海圻"與"海琛"兩級艦的差別,,連國外的專業年鑑都常把照片與文字說明張冠李戴,不過具我們貫徹得知,其實從外觀最容易區別的是本級艦前主桅是在駕駛臺的前,,而德製"海琛"級的前主桅則如大部份軍艦一樣是豎在駕駛臺的正後方.

1909年"海圻"曾率"海容"艦赴南洋巡視,訪問了香港、新加坡、雅加達,西貢等地宣慰僑胞.1911年4月11日程璧光奉清廷命率本艦赴英參加英王喬治五世之加冕典禮及海上大校閱;之後更續航至美國及古巴等地訪問及宣慰僑胞;是爲中國海軍的空前壯舉。不過"海圻"艦出國時艦上懸的是清廷之黃龍旗,航行途中武昌革命爆發,歸國卻已是民國時代而改懸五色旗矣.”

“這麼說這艘"海圻"還算是一艘功勳戰艦呢、”吳宸軒一笑,“這樣吧,等閩系投效之後,這艘"海圻"就停駐青島港,算標準系買下送給海軍學校的教具,以後我們還要搞博物館,這種有紀念意義的老艦船還是不要拆解的好。”

“好的。”賀敏寒趕緊做好記錄,隨後會有侍從處的人傳給正在青島的馮如馮達飛。

“這支閩系海軍吧,怎麼說呢?我總覺得好東西不多,破爛一大堆;人才不多,官老爺一大堆;優良傳統不多,封建習氣一大堆?都什麼年代了,還搞那些封官許願的招安把戲,要我說,乾脆讓飛行隊派一個聯隊去給他炸沉一兩艘破船,看看他們還屌不屌?”這番頗具程咬金風格的分析當然是“炮神”賀刑天閣下的高論了。

大家早就習慣了賀老總的炮筒子,誰也沒有放在心上,不過魏羽明顯有些躍躍欲試,他早就想試試自己的飛機在海上能不能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了,這麼好的機會怎麼能錯過呢?

“我看賀老總說的很有見地嘛。”吳宸軒哈哈一笑,指點着賀刑天的方向,跟段祺瑞段總參說道“賀老總的一句話很重要,這也是我們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海軍建設的立足點。”

“嗯?”段祺瑞知道吳老大從不放空炮,這句看似戲言,但是絕對是有的放矢的。“總座莫非是立足於空襲打海戰?”

“對頭。段總參的話纔是高明啊。”吳宸軒接過話茬“我們是有了幾艘幾千上萬噸的軍艦,但是和日本聯合艦隊比起來就是道開胃菜,甚至連二十多年前的北洋水師都比不上,怎麼和日本抗衡?那個小魏,你把《我國海防形勢分析》放上去,讓在座的衆位老總都看看。”

隨着投影機的光線,幕布上出現的是:“在中國管轄和擁有資源主權的海疆內,國土東南部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有着遼闊、富饒、美麗的海疆;長達1.8萬多公里的海岸線;沿海星羅棋佈着的6500餘個島嶼(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並且通過第一島璉與馬六甲海峽直接與太

平洋及印度洋相連。這一切不僅有通航貿易之利,而且蘊藏着極爲豐富的生物及礦產資源。因此,充分利用、開發海洋資源,保障海上貿易。對我國這樣一個太平洋沿岸的大國來說,爲國家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更是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共和國成立後,爲了中國的獨立主權和維護海洋權益,必須在建立強大的海軍以鞏固海疆。但事實上我們幾乎是”有海無防“,即使我們接受了德國的幾艘軍艦加上殘存的閩系海軍,不算軍艦的裝備和人員素質方面的差距,單單是排水量我們還不及日本海軍的八分之一。爲此,我們要痛下決心,一定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與空軍。

新型海軍將註定不能走老牌海軍強國的常規發展途徑,我們的海軍發展思路總結爲三個字“飛、潛、快”。也就是先進的岸基攻擊機、轟炸機組成的海軍航空兵;技術領先、素質過硬、有一定保有規模的潛艇部隊;還有一水面快速輕型艦艇爲主的水面艦隊;不以正面對敵爲目的,專守防衛,並能在海戰佔據優勢後,遂行破交封鎖任務。”

吳宸軒站起身來,從魏家國手裡接過教鞭,他講道:“目前這個時期的中國海軍在海防還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要在總體層面上處於戰略守勢階段,只能用一些非常規的武器來嚇阻對方。在這一段時間內,我們要充分發揮在空軍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儘快建立海軍航空兵。潛艇方面已經在秘密製造,潛艇人員的培訓也在基地秘密進行中,我們要給日本人一個大驚喜。水面上的事情嘛,我們可以適當的示弱於敵。我們這種小排水量的輕型艦艇加上潛艇是區域性近海(岸)防禦力量的典型配置,遠洋海軍我們現在還玩不起,也沒有必要引起海軍列強對我們的戒備。只有當我們在遠東地區戰勝了強敵之後,海軍纔可能從近岸防禦向遠洋海軍邁進。”

“總座,我認爲閩系海軍裡的一批魚*雷艇還是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吳祿貞發言道,他剛剛看了賀敏寒印發給他們的資料“這些海字號的大船不行,但是在澎湖的那些魚*雷快艇還是很有看頭的。總座您看看。”

吳祿貞拿起一本手冊,翻到照片處,指着一段文字說道:“德國製魚*雷快艇,"辰字","宿字"兩艇爲Vulkan廠於1895年建造,造價28,500德國馬克.艇身長144呎,寬17呎,艙深9呎,吃水7呎,排水量90噸,700匹馬力,航速18節.乘員軍官5人,士官兵23人;裝備1磅機砲四挺,三支18吋魚*雷發射管。列字","張字"兩艇爲Schichau廠同年建造,艇身長130呎,寬15呎,吃水5呎;排水量62噸.600匹馬力,航速16節.乘員軍官5人,士官兵25人;裝備機槍六挺,三支18吋魚*雷發射管。我覺得這些快艇還是很新的,應該可以試試修復使用一下。”

“好,這些具體事務讓馮達飛去處理吧。”吳宸軒滿意的看到軍隊中的軍種矛盾還是不太明顯,自然欣慰一些“我倒是想送他一副字,可惜自己的那幾下狗*爬叉就不獻醜了,還是麻煩段老您出手相助了。”

須臾之間,段總參揮毫潑墨,寫下了七個大字“浮生原平東海波”。

(本章完)

第四百三十四節 以血還血吾信條第三百三十三節 坦能堡俄德鏖戰第四百二十七節 第一屬國的光復第五百五十七節 太平洋上西風緊第二百三十一節 磺胺旋風起歐陸第八十一節 救吳氏芝泉求助第一百八十四節 飛兵海寧浙江潮第五百三十九節 折戟沉沙特魯克第一百九十五節 孤身說服光復會第七十四節 俘虜是個大問題第三十九節 拳匪攻打濟南府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九十七節 輕重工業齊步走第一百四十四節 兵種協同鎮北洋第四十九節 追兇頑敵蹤初現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四百八十九節 談判無期備戰忙第五百零九節 正前方就是巴黎第七十七節 武翼初建名將投第六十六節 回馬奪寶出奇兵第二百一十五節 泛美商會大開發第五十八節 雷霆救兵老佛爺第七節 三轉一響打名頭第一百七十八節 聯合管理委員會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八十一節 救吳氏芝泉求助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一百五十六節 刺刀衝鋒殲敵寇第一百三十三節 革命軍中馬前卒第二百四十五節 蔚亭歸鄉遭身殞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三百一十六節 黃金五年良工器第四百八十五節 光復錫金和不丹第二百三十三節 西門子也買專利第二百二十一節 完善施裡芬計劃第五百七十三節 日本入同的波折第三百三十五節 遠東雄鷹初試翼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四百二十四節 勇猛無傷四師團第二百六十三節 誰敢橫刀立駿馬第四百四十七節 大封功臣修國史第二十四節 官司纏身難辨解第二百四十七節 三顧茅廬醇親王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一百三十三節 革命軍中馬前卒第一百三十節 勤工儉學有英才第五十七節 京城埋伏釣金鰲第三百七十二節 巴黎和會預備會第五百一十八節 以力破巧強攻戰第四百六十三節 驚天血案的波瀾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四百九十節 捷克危機在眉睫第四十一節 老營外痛殲敵匪第二百七十九節 觀察入微雲階兄第五百九十五節 戰後掠影經濟續第三百九十三節 中等收入的陷阱第四百六十節 十五年海軍假日第五百八十七節 戰後掠影階層篇第二百零五節 約法五章革命黨第一百九十二節 軍校授課親登臺第五百七十九節 曾被遺忘的指針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四百零一節 王道行動在展開第四百八十八節 卡梅隆分析報告第三百六十二節 昌都烽火戰雪域第一百九十二節 軍校授課親登臺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五百二十節 南下南下再南下第二百二十四節 中華雛鷹練鐵翼第四百二十二節 趁虛而入鯉師團第五百一十一節 爭奪海峽制空權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五百二十一節 所向披靡下南洋第二百五十一節 保路終成導*火索第二百零三節 登陸大阪下馬威第一百二十六節 最大臥底竟是他第五十節 伏擊戰以十破百第四百四十三節 泉城萬像開國後第四十九節 追兇頑敵蹤初現第三百八十節 浮生願平東海波第一百零四節 狂瀾突襲標準廠第三百零五節 宋案餘波尚未平第一百七十八節 聯合管理委員會第三百六十八節 一九一八的瘋狂第三十一節 小人毒辣施暗箭第四百七十一節 刀光血影星期五第一百二十二節 血濺京師陝西巷第二百零八節 不歡而散保皇派第一百七十節 血雨腥風應有涯第五百四十六節 日本的收縮戰略第四十一節 老營外痛殲敵匪第二百零七節 星臺談心見南海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五百八十節 紅色巨熊覆滅記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四十八節 回省城再續新篇第十四節 開業大吉鎮宵小第三百四十二節 機動先鋒初顯威
第四百三十四節 以血還血吾信條第三百三十三節 坦能堡俄德鏖戰第四百二十七節 第一屬國的光復第五百五十七節 太平洋上西風緊第二百三十一節 磺胺旋風起歐陸第八十一節 救吳氏芝泉求助第一百八十四節 飛兵海寧浙江潮第五百三十九節 折戟沉沙特魯克第一百九十五節 孤身說服光復會第七十四節 俘虜是個大問題第三十九節 拳匪攻打濟南府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九十七節 輕重工業齊步走第一百四十四節 兵種協同鎮北洋第四十九節 追兇頑敵蹤初現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四百八十九節 談判無期備戰忙第五百零九節 正前方就是巴黎第七十七節 武翼初建名將投第六十六節 回馬奪寶出奇兵第二百一十五節 泛美商會大開發第五十八節 雷霆救兵老佛爺第七節 三轉一響打名頭第一百七十八節 聯合管理委員會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八十一節 救吳氏芝泉求助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一百五十六節 刺刀衝鋒殲敵寇第一百三十三節 革命軍中馬前卒第二百四十五節 蔚亭歸鄉遭身殞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三百一十六節 黃金五年良工器第四百八十五節 光復錫金和不丹第二百三十三節 西門子也買專利第二百二十一節 完善施裡芬計劃第五百七十三節 日本入同的波折第三百三十五節 遠東雄鷹初試翼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四百二十四節 勇猛無傷四師團第二百六十三節 誰敢橫刀立駿馬第四百四十七節 大封功臣修國史第二十四節 官司纏身難辨解第二百四十七節 三顧茅廬醇親王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一百三十三節 革命軍中馬前卒第一百三十節 勤工儉學有英才第五十七節 京城埋伏釣金鰲第三百七十二節 巴黎和會預備會第五百一十八節 以力破巧強攻戰第四百六十三節 驚天血案的波瀾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四百九十節 捷克危機在眉睫第四十一節 老營外痛殲敵匪第二百七十九節 觀察入微雲階兄第五百九十五節 戰後掠影經濟續第三百九十三節 中等收入的陷阱第四百六十節 十五年海軍假日第五百八十七節 戰後掠影階層篇第二百零五節 約法五章革命黨第一百九十二節 軍校授課親登臺第五百七十九節 曾被遺忘的指針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四百零一節 王道行動在展開第四百八十八節 卡梅隆分析報告第三百六十二節 昌都烽火戰雪域第一百九十二節 軍校授課親登臺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五百二十節 南下南下再南下第二百二十四節 中華雛鷹練鐵翼第四百二十二節 趁虛而入鯉師團第五百一十一節 爭奪海峽制空權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五百二十一節 所向披靡下南洋第二百五十一節 保路終成導*火索第二百零三節 登陸大阪下馬威第一百二十六節 最大臥底竟是他第五十節 伏擊戰以十破百第四百四十三節 泉城萬像開國後第四十九節 追兇頑敵蹤初現第三百八十節 浮生願平東海波第一百零四節 狂瀾突襲標準廠第三百零五節 宋案餘波尚未平第一百七十八節 聯合管理委員會第三百六十八節 一九一八的瘋狂第三十一節 小人毒辣施暗箭第四百七十一節 刀光血影星期五第一百二十二節 血濺京師陝西巷第二百零八節 不歡而散保皇派第一百七十節 血雨腥風應有涯第五百四十六節 日本的收縮戰略第四十一節 老營外痛殲敵匪第二百零七節 星臺談心見南海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五百八十節 紅色巨熊覆滅記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四十八節 回省城再續新篇第十四節 開業大吉鎮宵小第三百四十二節 機動先鋒初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