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觀察

除了奧蘭治河,圖蓋拉河也是東非和開普敦殖民地的地理分界線,圖蓋拉河從萊索托境內流向印度洋。

圖蓋拉河相當寬廣,河水湍急,在圖蓋拉河上矗立着後世知名的圖蓋拉瀑布。河水從德拉肯斯山脈的大斷崖上跌落下來,形成落差九百四十四米的瀑布羣,落差僅次於安赫爾瀑布,排在世界第二。

所以圖蓋拉河流域地勢極其險峻,這對於東非的國防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在圖蓋拉河以北,新漢堡港建設已經完成,其規模迅速接近南北兩座港口,馬普托和德班港,成爲該區域最繁華的三座城市之一。

英國納塔爾殖民地的觀察船,在新漢堡港外遊蕩,觀察着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新興港口,東非的一艘軍艦警惕的跟在身後,防止英國人耍什麼花招。

不過英國人也不是傻子,新漢堡港作爲軍民兩用港,防禦能力很強悍,除了海軍基地外,光是在入港口架着的移動炮臺就能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作用。

“這處新港口光是從外部看,結構和德班港差不多,都是口小腹大的喇叭狀,非常適合作爲海軍基地使用,爲什麼當初我們的人沒有重視起來?反而便宜了德意志人?”

“威爾克先生,這個問題很好解答,因爲我們有德班港,德班港的自然條件要比這處港灣強的多。”

“可是從兩處港口的建設情況來看,我沒有發現德意志人的新漢堡港比德班港差在哪裡?”

“新漢堡港的自然條件本來是不如德班港的,但是奈何東非在該地區的投入很大,尤其是人口增長很快,這就使得東非對德班港的改造能力很強,所以克服了當地的不利條件。”

當前新漢堡港市人口在三萬左右,不過加上祖魯人就在七萬左右,東非在新漢堡港的投入很大,尤其是鐵路建設讓這座新城市顯得極度繁忙。

“德意志人的基建能力水平很不錯,幾年前我們也見識過祖魯王國境內的海岸線情況,那個時候所謂‘新漢堡港’不過是一處荒廢的海灣,比德班港差的很遠,而且這處港口的南部還是一片沼澤,所以港口淤積情況很嚴重,但是隨着德意志人的改造,再過幾年,新漢堡港一定會超越德班成爲該區域最繁榮的城市。”

港口南部的沼澤地帶,已經被東非改造,通過兩萬多祖魯人的艱苦奮鬥,耗時三年時間,硬生生的給新漢堡港新創造了三平方公里的深水區域。

在北部連通湖泊的運河也已經完成,這就使得新漢堡港的條件大爲改善,可用面積已經遠超德班港,這還不是新漢堡港的極限,在南部溼地南部還有一處面積五平方公里的湖泊,東非還沒有開發。

威爾克有些不滿的說道:“德意志人是生殖機器麼?美國填不下他們還要霸佔非洲!”

“威爾克先生,東非王國的發展和德意志地區爆發式增長的人口脫不開關係,上次戰爭他們就能動員幾萬人的軍隊,這說明東非王國本土最少有十幾萬人,不過一個新漢堡港的人口差不多就有幾萬人水平,而據我所知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的人口只會更多,而且東非還有其他港口,這說明東非僅僅在沿海地區人口就可能有至少幾十萬水平。”

作爲常年混跡印度洋沿岸的老水手,恩萊依對東非沿岸的港口掌握的比較清楚,尤其是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兩處自由港,這兩處港口城市恩萊依認爲很有可能都超過十萬人,已經和歐洲一些大港水平差不多。 威爾克聽後感覺情況很嚴重,如果真是這樣,那東非還能從內陸進攻南非區域,東非的白人總人口很有可能突破百萬,雖然百萬人口不算多,但那是和歐洲比較,放在非洲恐怕只有埃及和一些北非的傳統白人國家,白人人口比東非王國強。

恩萊依說道:“不過,事情也許沒有我們想的那麼極端,東非的人口構成裡有很大一部分是黃種人,我在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接觸過一半的居民都是東亞人,所以東非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可怕。”

“原來是這樣?”威爾克聽後說道:“如果東非王國內部用黃色人種濫竽充數那就好解釋了。”

不怪威爾克歧視東亞人,而是遠東帝國這些年實在太拉胯,這幾十年來通過戰爭,英國完全建立了對遠東帝國的信心,所以給英國人一種錯覺,那就是東亞人不堪一擊,一英當千,幾艘軍艦就能輕易讓遠東帝國認慫,如果東非有一半人口是東亞人,那問題就“不大”。

當然不僅僅是針對東亞,南亞人的戰鬥力英國人也看不上,英國人殖民印度的成本低到可憐。

威爾克這位來自英國本土的調查員根本就沒有事先調查過,東非軍隊裡有半數的華人移民服役,東非的歷次侵略戰爭華人做出了重要貢獻,包括之前南非的戰爭。

當然,英國人不重視也是理所當然,南非戰爭主要是德意志人和布爾人的戰爭,德蘭士瓦共和國打的那麼菜,英國人只會認爲是理所當然,畢竟布爾人的母國荷蘭也不敢在德國面前咋呼,又不是自己下場和東非作戰,如果自己下場那一定讓德意志人知道什麼纔是世界霸主的威力。

威爾克傲慢的說道:“說到底還是人種不行,黑人是這個世界上最低等的,即便是印度那種國家,都比黑人強的多,所以德意志人是撿了大便宜,趁着我們對非洲不重視的時候,在非洲大規模圈地,不過接下來他們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等到帝國完成對印度周邊和奧蘭治自由邦的事務後,我們要讓東非知道誰纔是殖民者裡最強悍的存在,這不是德意志那些陸上蠻子能想象到的。”

人口和體量確實有一定作用但是英國人可不吃這一套,像印度,遠東,包括美國都在英國手裡都吃過大虧。

美國剛建國那幾年,英國就對美國實行了貿易禁運,一度只有六十噸以下的船隻才能出港,等到美國通過開發太平洋貿易和遠東帝國做生意纔打破僵局。

不過美國人也不厚道,沒多久時間也和他們的親爹英國人一樣通過鴉片來進行不正當競爭,而遠東帝國很難分清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區別,許多美國商人通過鴉片發了財,尤其是波士頓地區的商人。

說起貿易禁運,這是恩斯特以前最擔心的,現在東非海軍初具規模,有一定的反擊能力,不過爲了接下來不會被針對,纔有之前斐迪南大公的奧地利之行。

英國對美國進行貿易禁運那是西班牙,法國等配合下的結果,所以東非不能讓其他國家也配合英國行動,所以把奧匈帝國拉下水就很有必要,任何針對東非的國家,都要考慮一下奧匈帝國的態度。

雖然奧匈帝國態度曖昧,但是有態度也比沒有態度強的多,而且恩斯特接受的教育也告訴自己,不能過度依賴別人,能獨立自主一定要獨立自主。

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505章 提速第151章 在法國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60章 革新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402章 妥協第380章 夜談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88章 衝突升級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09章 聖誕節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711章 歸國第564章 貴人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598章 新年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84章 談判第594章 矛盾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572章 停火線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99章 岸防炮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640章 工地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36章 道路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426章 回歐第72章 菸草種植第33章 尋找“光明”第50章 教育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594章 矛盾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494章 假情報第474章 討論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474章 討論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364章 燃燒第66章 《東桑條約》第453章 借款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2章 戰場間隙第688章 巡邏兵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8章 遠洋貿易第513章 抉擇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396章 推測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68章 餐具第451章 人口(續)第536章 間諜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336章 東非菜?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766章 集結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還在審覈……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53章 借款第318章 朱壩鎮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84章 談判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694章 訛詐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
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505章 提速第151章 在法國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60章 革新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402章 妥協第380章 夜談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88章 衝突升級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09章 聖誕節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711章 歸國第564章 貴人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598章 新年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84章 談判第594章 矛盾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572章 停火線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99章 岸防炮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640章 工地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36章 道路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426章 回歐第72章 菸草種植第33章 尋找“光明”第50章 教育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594章 矛盾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494章 假情報第474章 討論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474章 討論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364章 燃燒第66章 《東桑條約》第453章 借款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2章 戰場間隙第688章 巡邏兵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8章 遠洋貿易第513章 抉擇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396章 推測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68章 餐具第451章 人口(續)第536章 間諜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336章 東非菜?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766章 集結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還在審覈……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53章 借款第318章 朱壩鎮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84章 談判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694章 訛詐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