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河東

安祿山以射生手誘殺楊光,也是無奈之舉。

他雖然身爲幽州、河東雙料節度使,但是相對於他真正的大本營幽州,安祿山對河東的控制力,並不強。

名義上,河東所有邊軍,也歸他這個節度使節制,但是朝廷在構建安河東節度使府的時候,也安排了一些“防禦性措施”,比如,在認命主要成員的時候,特意給河東節度使府裡面摻了沙子……

河東節度使,安祿山。

河東節度副使,吉溫,乃是李林甫的舉薦。

河東節度留守,楊光,乃是楊國忠的推薦。

一個節度方鎮,有限的三個有名有姓的高官,竟然分別來自三個不同的勢力,自然,河東節度使府,也成了三方角力的戰場。

先說楊光。

楊光本是弘農楊氏出身,但是跟楊國忠以及洛陽楊玄璬一系族人,支系比較遙遠,事實上,在楊玉環還沒有成爲楊貴妃之前,弘農楊氏的主支嫡脈,都跟他們比較疏遠,人家還嫌棄洛陽一脈壞了弘農楊氏千年華族的名聲呢……

然後這不是楊玉環成爲天子寵妃了麼,尤其楊國忠這個楊玉環的族兄,藉助楊貴妃的枕頭風一路青雲直上,升任了御史中丞之後,情況有所改變……弘農楊氏畢竟是千年華族,主支嫡脈自有其操守所在,犯不上因爲一時一世的榮光就改變其堅守的道路,看不起你就是看不起你,別說你成了貴妃,就是成了皇后,主支嫡脈也不會上趕着找你去!

但是,這種操守ꓹ 卻約束不了所有弘農楊氏的族人,比如楊光。

楊國忠升任御史中丞ꓹ 跟天子面前的紅人王鉷一路明爭暗鬥,雖然在明眼人的眼睛裡,都能看出來他在朝廷之中還是羽翼未豐ꓹ 但在普通人的視角之中,卻也能當做朝堂的一方大佬看待ꓹ 尤其是楊家五府夜遊之後,難免有弘農楊氏的子弟想攀龍附鳳ꓹ 楊光ꓹ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投靠了楊國忠。

楊國忠也算對得起他!

不管是因爲“千金市馬骨”還是真想照顧一下族人,跟楊貴妃一起合力,幾番運作之下,還真楊光運作出來一個河東節度留守的職位。

這算是個肥缺了。

雖然節度留守,在整個方鎮的官職體系之中,要低於節度使和節度副使,但是具體情況也得具體分析啊……

安祿山雖然是河東節度使ꓹ 但是向來坐鎮幽州,本人甚至連河東節度使府的大門衝哪開都不知道……

吉溫ꓹ 身爲李林甫的左膀右臂ꓹ 雖然掛了一個河東節度副使的官職ꓹ 但是一直滯留在長安城中ꓹ 幫着李林甫乾點髒活累活的,也沒空去河東方鎮坐鎮……

如此一來ꓹ 河東方鎮ꓹ 豈不就是楊光這個節度留守說了算?

縱然安祿山和吉溫也會派遣自家的心腹之人前往河東節度使府ꓹ 儘量爲自己一系勢力爭取更多的實惠,但是所謂名不正言不順ꓹ 不論是負責掌軍的兵馬使、還是負責政務的掌書記、推官,在名正言順的節度留守面前,終究要矮上一頭,即使拼盡全力,也就只能保證自家一系的力量維持現有的局面,很難在楊光的眼皮子底下大肆發展。

按照楊國忠給楊光的規劃,只要徐徐圖之,一點一點地蠶食節度使府的權力,未嘗沒有對安祿山這個節度使和吉溫這個節度副使取而代之的可能。

說白了,楊光在這種局勢下,就是河東節度使府的實際掌控人,名聲雖然不顯,但是權利一點沒少,合適!

楊光是合適了,安祿山可就不合適了啊。

也不知道是安祿山厭煩三方勢力的角力,還是他自信只要自己出現在河東節度使府就能迅速地控制住局面,反正這些年,他都對河東方鎮那邊不太上心,即便是自家心腹在河東方鎮吃了虧,安祿山也都聽之任之。

這種態度,在平常的時候,沒啥,至少對他安祿山執掌幽州方鎮沒啥影響……

但是,現在不成了。

這不是要造反麼……

安祿山還指着迅速攻破洛陽城稱帝呢,在他“造反”的謀劃之中,河北、河東、河南,都是他“建國”的基礎,怎麼允許河東方鎮還如此混亂?

再說了,在他造反的準備之中,最重要的一個舉措,就是把河東方鎮之中不聽話的兵將,都“送到”塞外去……

所以,必須拿下楊光!

說實話,要想拿下楊光,後面倒是好說,十餘名射生手誘捕而已,很簡單。

但是前期準備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容易了,總不能還沒造反之前就把楊光殺了吧?

可是不拿下楊光,他又怎麼能全力配合安祿山調動河東兵將?

事實上,不聽安祿山號令的兵將,大部分都是楊光麾下的嫡系隊伍,及時不知道安祿山存心將這些兵將“送到”契丹王賬,他也不願意讓這些兵將跟着安祿山出塞作戰——這些兵將都是他自己的嫡系,肯定就不是安祿山的嫡系,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正常作戰,肯定也是髒活累活全給他們,然後戰後敘功的時候一定吃虧……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誰願意?

事情,彷彿到了一個死循環之中,安祿山不能把楊光的大部分嫡系部隊“送到”塞外,等他造反的時候,必然會受影響,可是要想帶走,就必須要楊光點頭……

怎麼辦?

好在,安祿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他得到了一個人的支持。

吉溫!

代表這李林甫勢力的吉溫,利用自家河東節度副使的身份,配合安祿山這個正牌的河東節度使,高舉“爲國效力”的朝廷大義,逼得楊光河東節度留守這個河東節度使府的“三把手”不得不低頭,同意安祿山將他麾下的大部分嫡系河東兵馬都帶到了塞外!

爲什麼會這樣?

難道安祿山走通了李林甫的路子,讓吉溫不得不配合安祿山?

不!

這是吉溫的自作主張!

爲啥?

因爲吉溫要投向安祿山!

吉溫,身爲李林甫的左膀右臂,這些年一直幫着他幹着髒活累活,甚至不惜頂着一個“酷吏”的名頭,李林甫也在一力提拔他,本職升任侍御史,使職升任了河東節度使副使,縱然還算不得朝堂一方大佬,卻也是中層官員的頂級了。

但是,吉溫並不滿足!

他的追求,是入相!

可惜,李林甫滿足不了他了。

當然,如果按照正常速度發展下去,李林甫早晚也能將吉溫提拔進入政事堂。

但是,現在不行了。

因爲,李林甫的年歲太大了!

吉溫知道,自己在李林甫致仕之前,恐怕是沒有機會了……

另外,比入主政事堂更加嚴重的問題,他在朝廷的靠山,沒了……

就以他這些年頭頂的那個“酷吏”的名聲,要是在朝堂之上沒有個靠山,那就真不是能不能成功入主政事堂的問題了,而是生死問題!

對於吉溫來說,當務之急,是給自己找一個靠山,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找一條退路出來!

在謝三郎還沒有入京之前,留給吉溫的選擇,並不多。

王鉷,楊國忠,安祿山,只有這三個人而已。

按照一般的邏輯,吉溫應該選擇王鉷纔對。

因爲王鉷算是李林甫的政治盟友,尤其剛剛在李林甫的支持下,打敗了楊國忠升任了御史大夫之後,更是跟李林甫一系混得蜜裡調油。

以吉溫內心的猜測來說,如果李林甫致仕之後,王鉷是最有可能全盤接收李林甫政治遺產的人,甚至再加上他本身乃是天寶年間天子面前最紅的那一個,甚至有可能直接接任李林甫的大唐首相。

這麼一說,作爲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吉溫投靠王鉷,纔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但是,吉溫就是有點不願意。

投靠了王鉷之後,很可能在第一時間之內,從“李林甫的左膀右臂”變成“王鉷的左膀右臂”,聽着好聽,其實呢,還是那些髒活累活。

說句實在的,吉溫真是幹得夠夠的了,誰沒事還想揹着個“酷吏”的名頭過日子?

可別忘了,武后朝的那些酷吏一個個都是什麼下場!

既然吉溫自身不願意直接投靠王鉷,他的思路就豁然開朗,投靠羽翼未豐的楊國忠,投靠遠在幽州的安祿山,哪一個不必投靠王鉷的結果要好?

錦上添花,哪如雪中送炭?

吉溫算是想明白了,王鉷、楊國忠、安祿山,這三方面之中,無論他吉溫投靠了誰,對方不說倒履相迎,也得欣喜非常。

既然這樣的話,投靠誰,那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投靠誰才能給吉溫自己帶來更大的收益?

前思後想之後,吉溫選擇了安祿山。

一來,三方比較之後,只有投靠安祿山,才能讓他的身份地位更高一些。

投靠王鉷,不過是跟現在的情況一樣,從李林甫的左膀右臂變成王鉷的左膀右臂。

投靠楊國忠,能夠極大提升楊國忠的勢力厚度,幫助他儘快豐滿自己的羽翼,在這種情況下,楊國忠如果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吉溫甚至可以跟他“平起平坐”。

投靠安祿山,吉溫的地位最高。

爲啥?

因爲安祿山乃是幽州、河東的雙料節度使,一般時間,都要坐鎮幽州范陽府統領大唐邊軍,也就是他不在長安城!

這樣的話,從安祿山的角度來說,他更需要一個“朝堂大佬”在大唐中樞爲他說話,如果吉溫能夠充當這個角色的話,那麼,兩人之間就不是簡單的“上下級”的關係,而是“政治盟友”,那是一種完全平等的關係。

二來,投靠安祿山,吉溫入相的機會,更大。

安祿山,胡將!

嚴莊能夠看出來,他吉溫自然也能夠看得出來!

胡將這個身份,註定了安祿山不能入相!

而王鉷呢,人家有可能直接接李林甫的班直接入相……

楊國忠呢,有可能在貴妃的枕頭風吹拂下,同樣也挺進政事堂……

也就是說,投靠了他們兩個之中的任何一個,吉溫如果還想入住政事堂的話……等着吧!

說不定李林甫走了,王鉷去當大唐首相……

王鉷不幹了,楊國忠接着幹……

至於吉溫……

我摔!老子不想等!

所以,吉溫選擇了安祿山!

安祿山身爲胡將,不能入相,但是安祿山也希望在政事堂之中有人幫他說話,如果吉溫成爲了他的政治盟友,那麼,吉溫甚至可以藉助安祿山的力量推薦他進入政事堂!

在吉溫明確了要投靠安祿山做新的靠山之後,他一直在考慮如何接近安祿山。

在長安?

不好!

因爲安祿山天寶十載入長安,由於李老三的拉攏,安祿山堪稱衆矢之的,幾乎所有人都在盯着他,吉溫在李林甫還沒有致仕之前,作爲李林甫的左膀右臂,貿然接近安祿山的話,不但難以取信安祿山,還容易引起李林甫的警覺。

但是吉溫也不着急。

因爲他和安祿山之間,還有另外一個交流的途徑。

河東方鎮!

一個節度使,一個節度副使,關於本方鎮的相關事務聯絡一番,一點毛病都沒有!

巧了!

安祿山離開長安回到幽州,開始“備戰”出征塞外,一紙公文就送到了吉溫的案頭,他要調動河東兵將出徵。

吉溫正愁沒有機會跟安祿山接觸呢,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

其間,幾經周折,雙方終於達成了共識。

吉溫欲轉投安祿山,安祿山自然滿口答應,反正他馬上就要造反了,空頭支票隨便往外開……

就這樣,安祿山在“傻呵呵”的吉溫配合下,成功壓制了楊光,將河東“不聽話”的兵將成功“送到”了塞外……

不僅如此,安祿山爲了徹底控制住河東方鎮,在糊弄住節度副使吉溫之後,在起兵之初,還派了十名射生手前往太原“誘捕”了楊光,直接殺之祭旗,算是徹底了結了河東方鎮的不穩定因素!

高明聽了嚴莊的介紹之後,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河東方鎮裡面,竟然還有這麼多得彎彎繞呢,一個節度使府,不但涉及到了三方爭鬥,還有吉溫的“叛主之舉”,真亂!

隨後,高明趕緊向自家師父彙報。

謝直一聽,這還有啥客氣的?

吉溫,就算不知道安祿山要造反,也是從客觀上爲他造反提供了方便!

抓!

相對於河東方鎮之中的狗屁倒竈,謝三郎更希望知道的,是……

“安祿山造反,哪裡來的十萬兵將?”

第322章 水生之我等要吃飯第407章 換茶第333章 只能是謝直第253章 還有個誠意,不知道夠不夠?第234章 我去!(加更求推薦票)第251章 重點,西邊第140章 物證第349章 高主事第305章 蛇?這都是什麼啊!?第415章 果然!謝三郎!第247章 張公子,怎麼辦?第2章唐律疏議第72章 洗冤第408章 續水第226章 諾第213章 無妄之災第437章 狠辣謝三郎第274章 時機已到第659章 土!心狠第139章 殺夫第115章 不高興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608章 正冠抖袍,準備彈劾第315章 水生之就等你了第141章 人證第388章 新手任務第561章 覆盤之高明,每逢大事有靜氣第478章 楊加一門之太真第282章 公主大婚第350章 塵埃落定第571章 果然蹊蹺!魏六之死!第440章 嫣紅色細紗第358章 高明、少女、大漢第211章 持械搶劫第408章 續水第380章 意欲何爲第4章 懂法,真爽!第21章 小招數用起來第455章 安祿山……被放了……第483章 粱十六,不老實第579章 包藏禍心第102章 我便跋扈又能如何第378章 史思明第193章 真接地氣第535章 快!來不及了……第449章 刺殺局第447章 誰要殺我第337章 突兀第635章 世態炎涼第647章 羊湯攤子第183章 臣……失察……請陛下責罰第283章 逾此線者,死!第324章 都是糧食惹的禍第351章 三次一躬到地第661章 土!三笑謝三郎第621章 故作鎮定第689章 你跑啥!?第463章 這仗,沒法打……第378章 史思明第356章 我們不一樣第56章 真相大白第354章 你是怎麼想的?第654章 土!高尚一笑謝三郎第52章 謝直不服第62章 李兄且慢第640章 當浮一大白第559章 罵楊第646章 謝家兒郎初長成!第249章 孝子復仇第566章 覆盤!小義,請辭!第584章 虛晃一槍第435章 行路難第182章 謝某要告!第187章 放榜第165章 王維也在第415章 果然!謝三郎!第482章 灞水幫,粱十六第481章 白麪謝三郎第695章 相州之戰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83章 行卷去第511章 待貴客,三郎茶第602章 我給你提個醒兒第414章 敢問陛下第319章 水生之楊玄璬第530章 高下立判第503章 第一局第552章 敢死!第371章 儒家第34章 徒弟不是想收就能收的第593章 上牆!第540章 天下武備第320章 水生之各有所求第15章 柳三姨上門第551章 小義第384章 恩人第378章 史思明第576章 從龍之氣的多角度解讀第579章 包藏禍心第178章 你給我撿起來
第322章 水生之我等要吃飯第407章 換茶第333章 只能是謝直第253章 還有個誠意,不知道夠不夠?第234章 我去!(加更求推薦票)第251章 重點,西邊第140章 物證第349章 高主事第305章 蛇?這都是什麼啊!?第415章 果然!謝三郎!第247章 張公子,怎麼辦?第2章唐律疏議第72章 洗冤第408章 續水第226章 諾第213章 無妄之災第437章 狠辣謝三郎第274章 時機已到第659章 土!心狠第139章 殺夫第115章 不高興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608章 正冠抖袍,準備彈劾第315章 水生之就等你了第141章 人證第388章 新手任務第561章 覆盤之高明,每逢大事有靜氣第478章 楊加一門之太真第282章 公主大婚第350章 塵埃落定第571章 果然蹊蹺!魏六之死!第440章 嫣紅色細紗第358章 高明、少女、大漢第211章 持械搶劫第408章 續水第380章 意欲何爲第4章 懂法,真爽!第21章 小招數用起來第455章 安祿山……被放了……第483章 粱十六,不老實第579章 包藏禍心第102章 我便跋扈又能如何第378章 史思明第193章 真接地氣第535章 快!來不及了……第449章 刺殺局第447章 誰要殺我第337章 突兀第635章 世態炎涼第647章 羊湯攤子第183章 臣……失察……請陛下責罰第283章 逾此線者,死!第324章 都是糧食惹的禍第351章 三次一躬到地第661章 土!三笑謝三郎第621章 故作鎮定第689章 你跑啥!?第463章 這仗,沒法打……第378章 史思明第356章 我們不一樣第56章 真相大白第354章 你是怎麼想的?第654章 土!高尚一笑謝三郎第52章 謝直不服第62章 李兄且慢第640章 當浮一大白第559章 罵楊第646章 謝家兒郎初長成!第249章 孝子復仇第566章 覆盤!小義,請辭!第584章 虛晃一槍第435章 行路難第182章 謝某要告!第187章 放榜第165章 王維也在第415章 果然!謝三郎!第482章 灞水幫,粱十六第481章 白麪謝三郎第695章 相州之戰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83章 行卷去第511章 待貴客,三郎茶第602章 我給你提個醒兒第414章 敢問陛下第319章 水生之楊玄璬第530章 高下立判第503章 第一局第552章 敢死!第371章 儒家第34章 徒弟不是想收就能收的第593章 上牆!第540章 天下武備第320章 水生之各有所求第15章 柳三姨上門第551章 小義第384章 恩人第378章 史思明第576章 從龍之氣的多角度解讀第579章 包藏禍心第178章 你給我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