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包藏禍心

安祿山,大度?

一句話問出來,滿朝文武不由得嗤嗤發笑,逼得當值的殿中侍御史連連怒喝,這才勉強把大朝會的紀律維持住。

結果,還沒等他喘口氣呢,卻突然有聽到一聲嗤笑,不由得大怒,順着聲音看過去,頓時偃旗息鼓。

爲啥?

發笑之人,正是李老三!

這也不能怪李老三在大朝會上如此失態,關鍵是謝直這問題,問得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安祿山胡人出身,粗鄙不堪,向來不知道什麼叫低調,那真是有多大好處就要佔多大的好處,什麼時候還想過分潤給別人?別的不說,他要是真知道什麼是謙遜,當初李老三賜宅的時候,他就不會主動上書,請天子同意,讓滿朝文武到新宅去道賀,更不會在離開長安的時候,讓滿朝文武去長樂驛給他送行……

李老三即便寵信安祿山,也知道,這貨,腦子裡面就沒有那根筋,什麼時候跟“大度”都不挨着……

安慶宗被謝直問得滿臉通紅,想發作,卻又不敢。

李老三都笑了,他還能說啥?這要是說點什麼,那是懟謝三郎呢,還是懟李老三呢?

不能說話是不能說話的,卻不影響安慶宗一臉憤恨地瞪着謝直,恨恨開口:

“家父奉天子令出征塞外,一心只想畢其功於一役,爲我大唐打出來十年的邊疆太平!

在提調兵馬的時候,自然抽調了麾下所有能征慣戰之精銳!

河東方鎮就在家父的麾下,其中兵馬精銳,自然也在抽調之列!

如今河東精銳,都在家父麾下出徵草原,哪裡還有多餘兵丁能夠出塞,與家父一起包圍契丹王賬?”

李老三一聽這話,還有點不好意思,你看看人家安祿山,縱然是個胡人,不知道什麼叫大度,但是做起事情來,還是挺實誠的……我剛剛笑他……不應該,不應該……

謝直卻不爲所動,冷冷一笑。

“好,就算你說得在理,我卻還有一問……”

說到這裡,謝直死死盯着眼前的安慶宗,問道:

“如果天子應允隴右出兵,到了草原之上,是隴右李獻忠聽令於安祿山,還是安祿山聽令於李獻忠?又或者,此二人自行其是?”

安慶宗一聽,硬生生地給氣笑了。

“家父麾下幽州、河東兩鎮兵馬,足以擊破契丹王賬,就算是契丹王,在驟然遇襲之下,也有很大可能被家父生擒……

奏請隴右軍出塞,不過是應對契丹人四散奔逃,防止其死灰復燃而已……

重要程度高下立判,誰主誰次,還用多說嗎?”

安慶宗說完,金殿上爲之一靜。

文武百官也納悶呢,謝三郎前面兩個問題,問得實在,一下就能問得安慶宗啞口無言,也讓他們這些不同軍務之人,從三言兩語之中就能聽明白,安祿山如今奏請隴右軍出塞作戰,實在有點不靠譜……

怎麼到了最後的這個問題上,問了一個“誰主誰次”?

也不怪安慶宗自己不作答,直接沒好氣地反問。

安祿山率軍出塞已有多日,按照他自己的軍情奏報,成功在即,現在奏請隴右軍出塞,不過是爲了擴大戰果而已……說白了,人家安祿山自己就能把“活兒”給做了,叫上隴右軍,不過是怕“活兒糙”而已,有了隴右軍助戰,自然錦上添花,沒有隴右軍助戰……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

在這種情況下,還說什麼“誰主誰次”?

決定這場戰爭最後結果的,就是安祿山麾下的幽州軍,自然,即便有隴右軍出塞助戰,也應該以幽州軍爲主纔是。

這些道理,都是明擺着的,謝三郎怎麼還會親自過問?

說實話,很多朝臣都覺得,謝三郎的這最後一問,當真是有失水準……

卻不想。

謝三郎的雙眼,已經微微眯了起來。

這是……怒了!?

謝三郎名揚天下,個人的很多習慣也是天下盡知,眯眼發怒,瞪眼殺人,都不用人多說,都快成了人家謝三郎的標籤了。

如今雙眼微眯……一個問題沒問對,惱羞成怒了?不能啊……謝三郎,不至於啊……

越來越多文武百官疑惑不解,就連李老三都不明所以。

只見謝直冷冷一聲之後,不再理會安慶宗,反而轉向了李老三,正了正頭上的獬豸冠,抖了抖身上的獬豸袍……

所有人都被他的動作嚇了一跳,這可是正式彈劾的架勢。

“臣,御史中丞,汜水謝直,彈劾幽州、河東兩鎮節度使,東平郡王安祿山,奏請隴右軍出塞,實乃包藏禍心,圖謀不軌!”

果然,謝三郎一開口,就是一頂大帽子,“包藏禍心”還好說,“圖謀不軌”可了不得,這種詞彙,在朝堂之上,由一名御史中丞親自彈劾出來,只有一個指向,那就是——造反!

安祿山,要造反!?

整個朝堂爲之一靜,隨即沸反盈天!

“謝直,你血口噴人!”

安慶宗一聲斷喝,暴跳如雷,隨即臉色一變,猛然跪倒在金殿之上,朝這李老三叩頭不已。

“陛下,家父冤枉啊!

家父本是雜胡出身,得陛下信重,一路簡拔,如今才做了幽州、河東兩鎮節度使……

家父對大唐,對天子的忠心,絕對日月可鑑!

家父在家的時候,也時常教導我們兄弟……”

安慶緒可能是真急了,也可能是說道在家的教導觸動了什麼,竟然一邊說着一邊還哭了幾滴眼淚出來。

李老三卻沒興趣聽。

這套嗑兒,對於安慶緒這麼一個長期混跡在幽州方鎮的胡人來說,可能是超水平發揮了,但是對李老三來說,如何看待“表忠心”,基本都成了他這個天子的“必修課”了,安慶宗哭出來幾滴眼淚,看起來情真意切的,但是就李老三的見識,比他情真意切的多了去了,就這種水平的“表忠心”,是在打動不了在爲三十餘年的大唐天子。

現在的李李老三,倒是對謝直爲什麼彈劾安祿山比較有興趣。

謝直一見李老三將目光轉向了自己,知道他正在期待自己的下文,卻也不急,回頭,目光在整個朝堂之上掃過。

隨着謝三郎的目光凝視,所過之處,滿朝文武全都閉口不言。

噪雜的金殿之上,竟然隨着謝三郎的目光掃視,快速安靜了下來,到了最後,幾乎落針可聞。

謝直見狀,冷哼一聲,突然開口。

“殿中侍御史何在!?”

“屬下在!”

“再有擾亂朝堂之人,不必呵斥,記錄下名諱,下朝之後,將名單給我。”

“是!”

文武百官一聽,一個個把嘴閉得緊緊的。

往常的時候,殿中侍御史呵斥一句半句的,當什麼,法不責衆嘛,最多罰銅三個月半年的,怕啥?但是如果被記錄了名字,被交到謝三郎的手上,到時候人家不用怎麼着,就請你去御史臺喝上一杯三郎茶,你去不去?去了以後,誰能保證你完完整整地走出御史臺,萬一那句話不對付,惹到了人家謝三郎,就衝他那“睚眥必報”的名聲,能有個好不?

所以,趕緊閉嘴,別聊了,還等着看戲呢……

謝直一句話,壓得朝堂之上鴉雀無聲之後,這才轉向李老三,給他解釋,爲啥要彈劾安祿山。

“安祿山在軍中廝混多年,升任幽州節度使迄今爲止也有十四個年頭了,他別的地方可能不行,但是在行軍打仗上面,最起碼的東西還是明白的,至少,上萬人的隊伍出征塞外,到底需要多長時間準備,安祿山必定心中有數。

但是,他明知道隴右軍不可能按時趕到契丹王賬,卻還讓幽州、河東進奏院前來奏請天子,此事蹊蹺!”

滿朝文武聽了,不由得紛紛點頭。

就像謝直所說,隴右出兵,合圍契丹王賬,計謀是個好計謀,就是來不及施行了。

這其中,“時間”這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一層窗戶紙。

人家謝三郎一點破,滿朝文武都知道怎麼回事了,說明這個事兒,根本就不是什麼難事兒,安祿山從軍大半輩子,怎麼會想不到?

如果他真的沒有想到其中的問題,那朝廷就得考慮更換一下幽州、河東的兩鎮節度使了……

可是,安祿山既然想到了,爲什麼要還如此行事!?逗人家隴右軍玩是嗎?

就在所有人都不明所以的時候,謝直繼續開口。

“安祿山率軍出征,突襲契丹人的王賬,此戰結果,無外乎兩種,獲勝或敗。

若敗,安祿山就可以把戰敗的責任推諉到隴右軍的身上,指責隴右軍失期不至,致使幽州軍滯留草原過久,被契丹發現,繼而失去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突然性,最後導致大敗虧輸……”

說着,謝直還擡眼看了看李老三和李林甫,看得他們兩個面色古怪,不知道他是啥意思,謝直冷冷說道:

“甚至!

到了那個時候,安祿山不但可以指責隴右軍,甚至在大草原之上,給隴右軍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直接陣斬了李獻忠,又能如何!?

以天子對他安祿山的寵信,以李相對他安祿山的遷就,以滿朝文武大量收取安祿山錢財的心虛,他安祿山就算悍然殺掉李獻忠,諸位又待如何!?”

一語出口,滿朝大譁,即便有“謝三郎輕喝三郎茶”的威脅,滿朝文武也忍不住意亂紛紛,說來說去,要真出現那種情況,以安祿山的生猛,還真沒準要一刀剁了李獻忠推卸責任,到了那個時候,人都死了,難道還能因爲一個死人去難爲堂堂東平郡王不成!?

李老三和李林甫兩人,一瞬間氣得滿臉鐵青。

謝直這句話說出來,就差指着鼻子罵他們兩個偏袒安祿山了,就連屈殺一鎮節度使都不能治罪的話,不是偏袒又是什麼!?

這話要是別人說,以李老三的天子威勢,以李林甫獨掌相權十八年的身份,好歹要給他一個好看,說不定直接下令金殿中的金吾衛,直接把人帶出去揍一頓再說!

但是,這話是謝三郎說的,就讓他們倆沒脾氣了。

爲啥?

因爲這老哥倆有其前科啊,開元二十三年,謝三郎窮追八百里,一路從長安城趕回洛陽,就是爲了將安祿山繩之以法,這哥倆怎麼辦的,李林甫出主意,李老三點頭同意,連下三道聖旨阻攔,不但把追隨謝直的八十名金吾衛調了回來,到了最後,竟然連謝家老爺子都請出了山,就是爲了攔着謝直,不讓他殺了安祿山。

爲啥這連續十八年了,人家謝三郎年年“萬萬貫”地往朝廷送錢,李老三都沒有想着把謝直招呼會長安城好好獎賞一番?

一來,李林甫身爲大唐首相,生怕謝三郎回到長安城給他搗亂。

二來,還不是因爲李老三回想開元二十三年那件事,多少有點不好意思,實在不願意見他?

如今,被人家謝三郎指着鼻子,罵他們兩個偏袒安祿山,這哥倆能有啥說的?

謝直見李老三和李林甫都不說話,不由得冷哼一聲,直接給他們揭示了最可能發生的情況。

“扯皮,推諉,爭論不休……

殊不知,你們還沒有爭論出如何處置安祿山,他殺了李獻忠之後,便會鯨吞隴右軍填充到自己的麾下!

到了那個時候,他安祿山依舊是我大唐邊疆上勢力最強的方鎮節度使,你們還敢處置他嗎?

無非是申飭、罰銅、降官等等無關痛癢的舉措,又何曾能傷害安祿山的一根汗毛!?”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不由得面面相覷,能夠在大唐爲官,都是個頂個的聰明人,長期混跡長安城,就算是自家的職位不高,卻也算是見多識廣,別的不說,看待朝廷處置官員,可真沒少見過。

第24章 汜水第一才子第46章 縣尊問案第21章 小招數用起來第576章 從龍之氣的多角度解讀第570章 武備,哪去了?第506章 那一船火藥……第318章 水生之鬧糧第75章 或有可能第108章 寫不了第235章 三把火第249章 孝子復仇第391章 軍事專家第215章 我是好人嗎!?第337章 突兀第59章 牀位也能搶!?第238章 靠水難生(三)(三更補作業)第536章 還有可能……第285章 爲謝直請功第225章 競職演講第237章 靠水難生(二)第545章 你到底是誰?第589章 當初、如今第4章 懂法,真爽!第589章 當初、如今第156章 論鹽第261章 咱不能讓朋友白幫忙第355章 只有謝直才合適第468章 李老三也是個要臉兒的人第298章 大局底定第473章 平康坊第594章 廢物第281章 所謂生存空間第641章 副帥有令!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8章 《謝公狀告楊龜壽貼》第361章 莫名其妙的敵意第401章 傳召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325章 誅心第218章 此張府乃彼張府第677章 金!多謝安節帥贈箭第342章 再見,張公子第279章 狠辣第679章 水!揚州號揚威!第615章 誰是傻子?第357章 彌勒教第212章 咳咳,您的好友老田上線第246章 罰沒的妙用第660章 土!富貴險中求第448章 刑訊第693章 殺楊第63章 又見蝴蝶金簪第48章 劉四殺妻第560章 訓徒第357章 彌勒教第357章 彌勒教第335章 明察秋毫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53章 這纔是官司(求收藏~!)第105章 保你一個進士出身第642章 傳首第532章 留得好!第245章 全國治安模範縣第57章 洛陽初見第一章 石淙山摩岩石刻第138章 口供!口供!第446章 突襲第570章 武備,哪去了?第378章 史思明第252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623章 長安試新池第180章 登聞鼓第208章 又是漕幫?第372章 魏家班第508章 粱十六,真死了第69章 再次勘驗第694章 錯失良機第561章 覆盤之高明,每逢大事有靜氣第263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還是吃乾飯第441章 小畜生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469章 足夠了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125章 虎!楊二姐!第545章 你到底是誰?第176章 紙堆第24章 汜水第一才子第104章 正直兄弟,老嚇人了第101章 留着過年第152章 多謝員外郎美意第695章 相州之戰第488章 笑面神第675章 常山反正,聲勢大振第300章 三個問題第382章 案件分配第656章 土!不求殲敵,只求拖延第136章 圍繞着“奸”如何展開第222章 不負第234章 我去!(加更求推薦票)
第24章 汜水第一才子第46章 縣尊問案第21章 小招數用起來第576章 從龍之氣的多角度解讀第570章 武備,哪去了?第506章 那一船火藥……第318章 水生之鬧糧第75章 或有可能第108章 寫不了第235章 三把火第249章 孝子復仇第391章 軍事專家第215章 我是好人嗎!?第337章 突兀第59章 牀位也能搶!?第238章 靠水難生(三)(三更補作業)第536章 還有可能……第285章 爲謝直請功第225章 競職演講第237章 靠水難生(二)第545章 你到底是誰?第589章 當初、如今第4章 懂法,真爽!第589章 當初、如今第156章 論鹽第261章 咱不能讓朋友白幫忙第355章 只有謝直才合適第468章 李老三也是個要臉兒的人第298章 大局底定第473章 平康坊第594章 廢物第281章 所謂生存空間第641章 副帥有令!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8章 《謝公狀告楊龜壽貼》第361章 莫名其妙的敵意第401章 傳召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325章 誅心第218章 此張府乃彼張府第677章 金!多謝安節帥贈箭第342章 再見,張公子第279章 狠辣第679章 水!揚州號揚威!第615章 誰是傻子?第357章 彌勒教第212章 咳咳,您的好友老田上線第246章 罰沒的妙用第660章 土!富貴險中求第448章 刑訊第693章 殺楊第63章 又見蝴蝶金簪第48章 劉四殺妻第560章 訓徒第357章 彌勒教第357章 彌勒教第335章 明察秋毫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53章 這纔是官司(求收藏~!)第105章 保你一個進士出身第642章 傳首第532章 留得好!第245章 全國治安模範縣第57章 洛陽初見第一章 石淙山摩岩石刻第138章 口供!口供!第446章 突襲第570章 武備,哪去了?第378章 史思明第252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623章 長安試新池第180章 登聞鼓第208章 又是漕幫?第372章 魏家班第508章 粱十六,真死了第69章 再次勘驗第694章 錯失良機第561章 覆盤之高明,每逢大事有靜氣第263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還是吃乾飯第441章 小畜生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469章 足夠了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125章 虎!楊二姐!第545章 你到底是誰?第176章 紙堆第24章 汜水第一才子第104章 正直兄弟,老嚇人了第101章 留着過年第152章 多謝員外郎美意第695章 相州之戰第488章 笑面神第675章 常山反正,聲勢大振第300章 三個問題第382章 案件分配第656章 土!不求殲敵,只求拖延第136章 圍繞着“奸”如何展開第222章 不負第234章 我去!(加更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