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顏真卿與謝三郎不得不說的故事

顏真卿爲啥會和謝三郎有交情?

這要是說起來,話就長了……

先說淵源。

因爲一個人,孫逖。

孫逖原來是尚書省吏部司勳員外郎,在開元二十三年之前,也就是謝三郎敲響登聞鼓狀告科舉主考官之前,人家孫逖這個六品的員外郎,恰好管着科舉一事。

開元二十二年,顏真卿進京赴考,被孫逖點中了進士,還要稱呼人家孫逖爲一聲座師。

至於謝三郎,與孫逖之間的關係也不淺。

謝直的蒙師,時任汜水縣尉的王昌齡,就是考中了開元二十二年的制科才得以選任汜水縣尉的,雖然制科學子與司勳員外郎之間談不到座師不座師的關係,但是王昌齡對孫逖也很尊重,在開元二十二年年底,謝直進京趕考的時候,還特意給了謝直一封信,讓他帶到洛陽交給孫逖,也算是他這個蒙師通過自己的人脈幫着謝三郎“行卷”了。

也正是因爲如此,謝直就和孫逖認識了,而且孫逖對謝三郎的那一手瘦金體極爲推崇,如果他繼續做司勳員外郎的話,很大可能在科舉考試中,直接點中謝直一個進士。

可惜,朝廷人事調整,孫逖被調往吏部,沒有繼續主持開元二十三年的那一場科舉。

即便如此,謝直也一直以長輩視之。

孫逖好酒,也好飲宴,又一次在飲宴之上喝多了,說了句心裡話,他說大唐立國百年,書法家輩出,但是縱觀這百年書家,唯有顏真卿和謝三郎兩人獨創的書體可能流芳百世,他孫逖開元二十二年點中了顏真卿的進士,如果能夠在開元二十三年再點中了謝三郎的進士,那才叫人生圓滿ꓹ 日後必然是士林之中的一番佳話,可惜了……

也正是因爲孫逖把顏真卿和謝三郎的名字連在了一起ꓹ 才讓兩人之間產生了某種交集……

可惜,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得中進士之後,就離開了長安回老家探親去了ꓹ 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等他在老家探親結束之後ꓹ 也沒着急回長安,而是遊學去了。

這纔是進士及第之後的常態。

按照大唐的規定ꓹ 考過了科舉ꓹ 還不能馬上當官,必須“守選”,進士、明法,守選四年,明經,守選六年,也就是說ꓹ 你考中了進士,不過是獲得了一個當官的資格ꓹ 朝廷給你安排不安排官職、安排什麼樣的官職ꓹ 咱們等你守選結束之後再說……

你着急的當官ꓹ 好辦ꓹ 去考天子的制科,或者去考吏部的吏部選ꓹ 無論哪一個ꓹ 考中了ꓹ 朝廷直接就給你安排官職。

而事實上,無論是天子制科還是吏部選ꓹ 那都是相當的難,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夠考中的……

所以,通過科舉考試的學子,無論是進士還是明經,都不費那個勁兒了……

一般情況下,都回老家了。

可是守選的時間太長了點,好幾年呢,就這麼在家窩着,也難受啊,怎麼辦?

遊學!

說白了,就是出門旅遊,看看大好河山的同時,也會會朋友、搞搞文會之類的,不說能學多少東西吧,起碼不必辜負那一段人生的時光……

這種“玩兒”,還有理論支持,儒家聖賢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總之,顏真卿考中進士之後,回了趟老家,就遊學去了……

謝三郎雖然跟人家顏真卿神交已久,卻也無緣得見。

後來就是謝三郎的故事了,什麼河南縣尉任上掃黑除惡、以死開道,什麼監察御史任上炮轟金鑾殿、追殺安祿山,一頓瞎折騰之後,被踢出了大唐中樞——滾揚州改革鹽法去吧!

前面不止一次提過,謝氏哪裡那個剛到揚州的時候,局面很是艱難。

這種艱難,是多方面的。

其中,固然有大唐放任鹽法百年,在民間早已形成了利益團體,暗中把持着大唐的鹽務,現在謝三郎前來改革鹽法,這算是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蛋糕,自然要應對各種明槍暗箭。

還有一方面,就是沒人!

謝三郎初到揚州的時候,手下只有謝家部曲和牛佐牛佑兄弟兩人,剩下的人,都有其他的事情要忙,比如杜甫就要和謝正一同坐鎮長安,李旭要盯着儒家連鎖的發展,田大壯也要在洛陽城盯着大車幫的發展……

這麼說吧,小義之所以能夠成爲淮南諜報司的首領,當然是他的忠心得到了謝直的認可,但是也從另外一方面說明了謝直身邊沒有可用之人的尷尬。

謝家部曲一個個的,倒是忠心耿耿,但是他們大多數人都是跟着謝家老爺子上過戰場的悍卒,投入鹽鐵使府的緝私營倒是沒有問題,但是讓他們乾點別的,還真費勁……

最起碼,天下鹽鐵使府的政務一項,謝家部曲都愛莫能助。

這怎麼辦?

招人!

怎麼招?

謝三郎初到揚州,直接向全天下發出公告,招募天下節度使府的屬官,從掌書記、推官、巡官……直到最基礎的吏員,全員招募!

並且明確表示,使府屬官,待遇豐厚,去留隨意!謝三郎還承諾,如果在任期間表現好的話,可以向朝廷爲之請封,最起碼,也會有一封言辭公正的推薦信奉上!

此舉一出,天下譁然!

大唐進士需要守選,卸任官吏,尤其是那種低品級的官吏,也是要守選的!

大唐立國百年,官職運行,自有章法。

簡單說,一句話,享受待遇是終身制,當官不是終身制。

具體表現,兩個字概括,守選。

尤其是中低級官員來說,守選這兩個字,簡直是要了親命了。

當官,四年一任,到日子,卸任,交接,接受上級官吏考覈,然後……想調任、升任?想啥美事兒呢!回家待着去吧……

根據你的出身,進士四年,明經六年,其他各種出身,守選時間不等……

到了日子,再去長安吏部選官。

運氣好,選上一個不錯的官職,高高興興上任去。

運氣不好,三注三唱還沒有選到合適的官職,等着,明年再來……

說白了,對於中低級官員來說,因爲守選的存在,讓仕途變得斷斷續續的,根本不連貫……

實際上,在大唐,有的是中低級的官員,從入仕那天開始算,一直到致仕,前前後後二三十年的時間裡,幹過兩任三任低等官職的人,大有人在!

這多鬧心!

爲啥“八駿”在大唐官場之中那麼受人追捧?

就是因爲“八駿”之中的大部分官職,比如監察御史,比如中書舍人,比如六部員外郎,那都是天子制授的官職,等於直接進入了天子的視線,如果幹得好,行嘞,這一任四年還沒到時間呢,新的任命就到了,高高興興調任走人,根本不用去經歷“守選”的痛苦……

八駿是行了,一路官路亨通,可那些需要守選的人,咋辦?

所謂爲官一任造福一方。

守選中的官吏,固然有不少人就是官迷,當了官不爲別的,就是爲了撈錢,讓他們少當幾年官,是大唐百姓的福音。

但是,更多數官員,還是心中有所抱負的。

誰不想造福一方之後青史留名?

結果,因爲“守選”,這抱負就沒法實現了,你在任上就算幹得再好也一樣,上級官員考覈,即便給你個“上下”的評定,也只獎勵“減選一年”,你還得回家“守選”去,最多就是以前得在家待四年,這回“減選”了一年,行了,到了三年頭上,就可以去長安選官了……

這有屁用!

另外,說句不應該說的,當官這種事兒……

昨天,你是在職的官員,那是什麼架勢?前呼後擁、曲意逢迎……

今天,你卸任了,昨天晚上飲宴之上恨不得給你跪下那哥們,大馬路上走個對面都懶得看你一眼……

明天,老子不受這氣,回老家!回了老家你就是個鄉紳而已,還因爲官身要注意鄰里和睦,你家院子一顆棗樹長到鄰居家了,鄰居當天就敢把樹枝砍下來扔你家門口去……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如果真不是內心世界強大到一定境界的人,真扛不住!

怎麼辦?

最直接的解決辦法,繼續當官!

還有,當官在任的時候,即便不用去考慮各種隱性收入,僅僅朝廷支付的正規收入,相比之下,非常豐厚,一旦離任,低品級的將仕郎之類的文散官,朝廷也不說不給你發工資,就是僅有基本工資而已,太少……

總之,守選,帶給中低層官員的那種心酸,簡直是一言難盡啊……

結果,現在,謝直公開招募屬官,不啻於一顆巨雷,炸響在所有“守選”之人的心頭。

待遇豐厚,啥意思?

除了朝廷給你發的基本工資,天下鹽鐵使府,再給你一份,數量好少不了……

去留隨意,啥意思?

你在家守選呢,三年,現在沒事,可以到鹽鐵使府去任職,到了三年頭上,想去長安吏部守選,不會以“事情太多你走了沒人幹”之類的廢話攔着不放人……

表現好,請封!

這個最吸引人!

如果真的如此的話,豈不是鹽鐵使府這邊掙一份工作,朝廷那邊也掙一份?

最關鍵的,如果謝三郎真的給請封了,自己沒有到任,都身在淮南天下鹽鐵使府,豈不是還身在“守選期”之內,如果出了守選期,再到朝廷任官,豈不是就可以直接升任官職?

這不是坐地就升官嗎!?

好事啊!

就算在天下鹽鐵使府的工作,沒有達到謝三郎幫着請封的程度,在離職的時候,人家謝三郎給寫一封像樣的推薦信也是好的啊,可別忘了,當時孫逖還在吏部本司專管選官一事,人家師祖嚴挺之還是尚書右丞,整個派系的首腦還是大唐首相張九齡,如果真能拿到一份謝三郎滿是溢美之詞的推薦信,選官還是問題嗎?

這麼一算,到鹽鐵使府去給謝三郎當屬官,不但能夠增加收入,還有相當不錯的前景……

爲啥不幹!?

事實上,自從謝直將招募的消息傳遞出去之後,江淮地區都轟動了,數不清的守選學子和賦閒在家的中低等官員,全部蜂擁而至。

其他地區的守選學子和賦閒在家的中低等官員,由於路途的原因,無不頓足捶胸,恨不得當天就能飛到揚州去參加選拔去。

當時選拔的盛況,甚至超過了朝廷舉行科舉的局面!

據老揚州人說,揚州城有年頭都沒有這麼熱鬧過了……

不過呢,局面雖好,效果卻一般。

爲啥?

一來,謝直這個舉措,乃是臨時起意,從發出消息到進行選拔,時間着實有限,那些遠在大唐各個州縣的守選學子和中低級官員,就算是想參與,時間也來不及。

這倒不是謝三郎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疏忽所致,而是……天下鹽鐵使那邊着急啊,說句火上房了都不爲過,哪裡有充裕的時間留給參加選拔之人。

二來,這樣的模式,畢竟是新興的模式,真正有身份有能爲的人,都會選擇觀望一番,反正你鹽鐵使府也是去留隨意,肯定有不少守選之人到了日子就走,如果是真正對自己有信心之人,早去晚去,其實都一樣。

三來,當時的謝三郎還不是如今的汜水侯,在大唐的號召力也有限,又是剛剛追殺安祿山之後被朝廷踢出了中樞,在他的手下聽用,還真要考慮一下朝廷中樞那邊的意見,別“前程遠大”的便宜沒佔到,倒是讓朝廷中樞給你記恨上……

四來,這些人的素質實在堪憂。

守選學子就不用多說了,他們也就是個“準官員”而已,還沒有真正地踏入仕途,對官場上的好多事務還真瞭解不多。

那些守選的中低層官員吧,之所以淪落到“家裡蹲”,除了大唐的“守選制度”,未嘗也沒有他們自身條件一般的原因——真有能耐,朝廷“八駿”纔是正途,爲啥不去?還是他們自身有或這或那的毛病……

所以,折騰到最後,謝三郎費勁心思在矬子裡面拔將軍,也僅僅選拔出來小貓兩三隻而已,水平還都不高,在鹽鐵使府之中當個推官倒是問題不大,連推官都勉強,更不用說要負責整個鹽鐵使府運轉的掌書記了。

怎麼辦?

就在謝三郎一籌莫展的時候,顏真卿來了!

巧了。

顏真卿遊學的地點,就在江淮。

其實,人家也聽到了消息,根本沒當回事,顏真卿也是那種特別自信的人,對謝三郎招募屬官這件事足以淡然處之,先觀望觀望再說……如果真的好,過一段時間再去,明珠依舊不會投暗,要是不行,正好,省了一番奔波……

結果,顏真卿還想繼續“旅遊”呢,接到了一份信,孫逖派人送來的。

要說人家孫逖,那是相當夠意思,在信裡面直接說了,謝三郎招募屬官呢,你顏真卿這份能耐,不去可惜了……謝三郎本來就是個做實事得人,你去,錯不了!萬一有個什麼意外的話,他虧待了誰也不可能虧待了你,去吧,我做保!

孫逖乃是顏真卿正經的“座師”,他來信讓去,顏真卿不去也不行啊,再說了,人家孫逖也沒有奔着坑他,這屬於“介紹工作”,還是“好工作”……

果然。

顏真卿到了揚州之後,謝三郎倒履相迎。

一番懇談之後,直接任命顏真卿爲天下鹽鐵使府的掌書記,負責鹽鐵使府的所有政務!

這才叫風雲際會!

第60章 精氣神第267章 三管齊下第653章 火!用不着!第457章 返洛第322章 水生之我等要吃飯第351章 三次一躬到地第227章 有人衣錦還鄉第665章 土!堆土爲山第135章 混淆黑白第376章 辛評事第538章 淮南進奏院第104章 正直兄弟,老嚇人了第136章 圍繞着“奸”如何展開第463章 這仗,沒法打……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34章 徒弟不是想收就能收的第429章 謝三郎有事相求第529章 讓他查!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499章 狠人第154章 敲打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448章 刑訊第406章 他憑啥!?第564章 覆盤!王鉷,得查!無題第149章 蕭夫子第170章 我有辦法第346章 關鍵人物第336章 願爲馬前卒第470章 追,追,追!第472章 待到他年九月八第559章 罵楊第52章 謝直不服第257章 擡手,向下,切!第393章 且慢第365章 護法韋陀第356章 我們不一樣第534章 黑衣人巢穴第92章 楊七到底有什麼值錢的?第564章 覆盤!王鉷,得查!第499章 狠人第301章 繼續探查第524章 面帶豬像、心中嘹亮第556章 師徒相承第121章 下油鍋第651章 火!重箭!第650章 火!誘敵也是有技巧的第353章 隔牆有耳第323章 水生之何幫主第209章 這就拔刀了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255章 誰是保護傘?第469章 足夠了第613章 手藝第282章 公主大婚第89章 套路太深了第73章 兩個疑點第198章 美娘案第20章 奸第37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202章 你來啊第223章 還是出事了第608章 正冠抖袍,準備彈劾第407章 換茶第366章 傳說中的劉普會第381章 私情不能壞國法第687章 十八年前的第三刀!第379章 史思明論安祿山第131章 楊家這一輩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300章 三個問題第288章 楊洄第538章 淮南進奏院第479章 楊家一門之貴妃第77章 你給我考試去第61章 名留青史的另外一種方式第127章 事了拂衣去第650章 火!誘敵也是有技巧的第359章 少女第617章 賭輸了,又如何?第537章 果然!疑兵之計!第92章 楊七到底有什麼值錢的?第227章 有人衣錦還鄉第261章 咱不能讓朋友白幫忙第479章 楊家一門之貴妃第568章 覆盤!邢縡,幕後黑手?第693章 殺楊第155章 嚴·老狐狸·挺之VS謝·小狐狸·直第661章 土!三笑謝三郎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還是吃乾飯第305章 蛇?這都是什麼啊!?第510章 誰在通風報信第661章 土!三笑謝三郎第67章 戴捕頭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483章 粱十六,不老實第592章 地形,影響戰局第351章 三次一躬到地第413章 如此謹慎斟酌
第60章 精氣神第267章 三管齊下第653章 火!用不着!第457章 返洛第322章 水生之我等要吃飯第351章 三次一躬到地第227章 有人衣錦還鄉第665章 土!堆土爲山第135章 混淆黑白第376章 辛評事第538章 淮南進奏院第104章 正直兄弟,老嚇人了第136章 圍繞着“奸”如何展開第463章 這仗,沒法打……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34章 徒弟不是想收就能收的第429章 謝三郎有事相求第529章 讓他查!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499章 狠人第154章 敲打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448章 刑訊第406章 他憑啥!?第564章 覆盤!王鉷,得查!無題第149章 蕭夫子第170章 我有辦法第346章 關鍵人物第336章 願爲馬前卒第470章 追,追,追!第472章 待到他年九月八第559章 罵楊第52章 謝直不服第257章 擡手,向下,切!第393章 且慢第365章 護法韋陀第356章 我們不一樣第534章 黑衣人巢穴第92章 楊七到底有什麼值錢的?第564章 覆盤!王鉷,得查!第499章 狠人第301章 繼續探查第524章 面帶豬像、心中嘹亮第556章 師徒相承第121章 下油鍋第651章 火!重箭!第650章 火!誘敵也是有技巧的第353章 隔牆有耳第323章 水生之何幫主第209章 這就拔刀了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255章 誰是保護傘?第469章 足夠了第613章 手藝第282章 公主大婚第89章 套路太深了第73章 兩個疑點第198章 美娘案第20章 奸第37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202章 你來啊第223章 還是出事了第608章 正冠抖袍,準備彈劾第407章 換茶第366章 傳說中的劉普會第381章 私情不能壞國法第687章 十八年前的第三刀!第379章 史思明論安祿山第131章 楊家這一輩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300章 三個問題第288章 楊洄第538章 淮南進奏院第479章 楊家一門之貴妃第77章 你給我考試去第61章 名留青史的另外一種方式第127章 事了拂衣去第650章 火!誘敵也是有技巧的第359章 少女第617章 賭輸了,又如何?第537章 果然!疑兵之計!第92章 楊七到底有什麼值錢的?第227章 有人衣錦還鄉第261章 咱不能讓朋友白幫忙第479章 楊家一門之貴妃第568章 覆盤!邢縡,幕後黑手?第693章 殺楊第155章 嚴·老狐狸·挺之VS謝·小狐狸·直第661章 土!三笑謝三郎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還是吃乾飯第305章 蛇?這都是什麼啊!?第510章 誰在通風報信第661章 土!三笑謝三郎第67章 戴捕頭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483章 粱十六,不老實第592章 地形,影響戰局第351章 三次一躬到地第413章 如此謹慎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