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

楚南風離開翠屏峰,一路上思索着悟真“一水抱千山,自可見分曉”的偈語,想着易無爲“千山一湖有仙影”的留言,一時卻是琢磨不透,

不知不覺卻是到了落腳的客棧,便是取了馬匹,向店家打聽了往六棱山的去向,策馬而去。

六棱山與恆山眥鄰,多爲山路,楚南風花了近一個多時辰纔到達六棱山,只見不遠處一座高聳的山峰滿山草木蔥攏,綠色茵茵,但見有一路人,便上前打聽了明月山莊所在之處,依着路人所指,前行了兩三里路,只見一處白牆青瓦的大莊院出現眼前,卻正是穆道承的隱居之處明月山莊。

穆道承未料到楚南風會來,聽得僕人稟告,大喜過望迎將出來,哈哈大笑:“稀客,稀客,喜煞老哥了,哈哈……”

忙叫僕人將馬匹牽走,引着楚南風進莊,只見莊內青石鋪路,雖值初冬,石路兩邊花草卻是紅綠相間,左側不遠處有十餘丈見方的池塘,池塘正中有一涼亭,接有五尺餘寬的木棧與青石路相連。

明月山莊甚是宏大,隨着穆道承走了一盞茶功夫,纔到了莊中待客的廳堂之處,穆道承招呼楚南風入座後,“大兄弟,讓穆老哥我猜猜……你是先去了懸空寺?”

楚南風笑着點了點頭:“正如前輩所料。”

“那可是遇到了所要尋訪的高僧?”

楚南風聽他口氣似是知道些內情,便是將到了懸空寺所遇的事情過程講道出,關於下山又碰上玄空子之事卻也並未言出。

穆道承聞言點了點頭,示意楚南風喝茶之後,言道:“各人各緣,當初易前輩來明月山莊之時,曾與老哥我言道…他也曾上過懸空寺,只是未曾提及有玄空子這個人物,想來應是沒有遇見。”

楚南風心念一動:“那前輩上次轉告家師留言……是否爲悟真所斷?”

“並非是悟真所斷,其中事由……老哥我大致也是知道一些,只是易前輩凡事講究緣法,吩咐若有一天大兄弟到了這山莊,再講與大兄弟你知曉。”

穆道承頓了一下,望着手中的茶碗,吹了吹繚繞上升的熱氣,茗了一口香茶,“易前輩臨走的那一天晩上,與我在那池中的涼亭上,將他離開太白山的原因說與老哥我聽了……”

“自從馬郡主出事後,易前輩見你一個人在玉皇池結廬而居,心內甚是擔憂,他知悉馬郡主中了奇毒生死未卜,便想到當世之中有人能用神通推測未來。”

楚南風知他所說的神通應是“宿命通”,便是凝神細聽。

“這門神通名喚“宿命通”……據易前輩所知,皆是佛門高僧修有此神通。一是少林的慧空大師,另一位便是懸空寺的悟真大師。但佛家之人極重因果,自然不會輕易施展此神通,易前輩先是到了少林寺去尋慧空大師,慧空大師聽了易前輩所求之事後,卻是避而不見,易前輩便在少林寺……”

望了一眼神色激動的楚南風,頓了一下又道:“便在少林寺外住了近年,或是他的誠心感動了慧空大師,那慧空大師終是現身岀來,言道只要易前輩能在彿理上勝了他,便幫易前輩解惑。”

楚南風只道易無爲當初是雲遊悟道而去,萬沒想到卻是爲了尋訪馬郡主生死才離開太白山,心下自是感慨萬千。

“那佛家禪機豈是容易悟得?佛理更是各人各見,如風過花落,是風之錯,還是花自落?那風又自何來?易前輩知道慧空大師並非刁難,便讓大師岀題,慧空大師便是問他“何謂我執”,易前輩不敢輕易答岀,便要求慧空禪師給他三個月時間,那慧空也就應允。”

言罷望着廳外的景象片刻,轉而對楚南風言道:“大兄弟,何謂我執?”

楚南風聞言一怔,心念所到,自問所執,無非是執於情。眼前便是浮出一衆自己關心之人,馬希蘭、易無爲、楚父……

穆道承未待他應答,又道:“那時我問易前輩三個月後如何作答,易前輩道:佛家之執乃明心見性,性中見真,若無所執,豈能悟真。執於錢財,執於名利,執於情愛,執於武學。執之無錯,行之有過,或變改初心,已失其執,或得不知足,執迷不悟,終而害人而不覺行虧,如何能見其真。老朽從起兵之初心念百姓,辦學育人也是爲了百姓,可又在學子爲家國效力之念上,給他們套上了枷鎖,已失其真是爲偏執,故留信一封,不辭而別。”

“那時易前輩說完這番語後,老哥我卻是心有所悟,竟沉思一個多時辰而不自知……終是悟得一招“遮月斷影”,想來可能是老哥我癡武成性,執癡見真吧,哈哈……”

楚南風點了點頭,“當初晚輩曾與翁長老言道,穆前輩是癡武求悟,此下覺得應如穆前輩所說的是執癡見真。”

穆道承瞪了楚南風一眼,“別前輩不前輩的,卻讓老哥我心中不痛快。”

“不敢,家師常言,長幼有序。”

穆道承知說他不過,搖了搖頭,望了一下天色,“天色漸暗,先隨老哥去用飯,哈哈,取上好酒去那涼亭中再敘。”

楚南風點了點頭,起身隨着穆道承出了廳堂,來到了池中涼亭之上,僕人早已在亭中石桌上置放了一罈美酒,二人入座後,穆道承笑道:“老哥癡武,也略好酒,這酒是老哥從太白山歸來後藏在山窯中,想着哪天易前輩、大兄弟來了拿出來喝,哈哈,七年前與易前輩兩人三日喝了三壇,還餘五壇,今晚月色尚可,月望剛過三天,大兄弟當可盡興暢飲。”

“好,這兩天南風就陪前輩暢飲。”

這時不知從何處傳來陣陣肉香,穆道承對着站在亭柱邊的僕人道:“叫他們文火慢烤,烤好了將羊肉切薄點,去吧。”

“大兄弟可知易前輩留書吩咐,等你修到了抱丹大成……再去懸空寺的原因嗎?”穆道承將酒罈打開,邊倒酒邊是問道。見楚南風沉言未答,便是嘆了一聲道:”易前輩是擔心……萬一馬郡主真得有所不測,那時大兄弟有了心結,恐是難以修到元嬰之境。”

修武之人,三十歲之前若是凝聚本命胎丹,以後登堂入室元嬰境,自也是九成九機會,楚南風當下方自明白易無爲的用心,心中感慨不已,便是拿起酒來喝了一口,只覺得如飲玉漿,香醇綿軟,不禁讚道:“好酒。”

穆道承哈哈大笑,舉起酒碗大口一喝,笑道:“若說制酒,老哥只是略懂,若論品酒也不輸太白山的武老兄。”他二十餘年前去了太白山,自是與武望博相識。

“但若說到精通這兩個字,老哥當服易前輩口中所說的一人……這天下各行,亦生出了各道,大兄弟這次去懸空寺,可曾見過寺裡一位名喚悟色的禪師?”

楚南風搖了搖頭:“沒有,不過倒是喝過他所煮的茶湯。”

WWW •tt kan •¢ ○

“易前輩在二十餘年前就曾與悟真有過一面之緣,也早知他習有“宿命通”神通,而當初未先去尋悟真大師解惑,卻是擔心悟真未入神通大成……”

“待少林寺所求無果之後,纔去了懸空寺尋他,那悟真沒有像慧空大師那般避而不見,而將易前輩安排在寺中落腳,每日與易前輩講經釋文,卻也不問來意。”

“如此過了五天,他的師弟悟色禪師從山中採茶回來,悟真大師才與易前輩道:諸欲皆起緣,諸緣皆爲法,緣法生滅因,三世方證果,千絲萬縷不得斷,生生世世入輪迴。悟色師弟了斷二世之因,今世來了老衲之業,易居士且隨師弟去吧,說完之後那悟真徑自離去。”

這時僕人將切好的羊肉端了上來,肉香撲鼻,令人垂涎欲滴,穆道承知道楚南風斯文,便叫僕人用瓷碟裝上放在他面前,自己則用手拿起一塊羊排吃將起來,邊吃邊道:“好,好……大兄弟嚐嚐,趁熱方見真味。”

楚南風舉筷夾了一小塊,外酥裡嫩,不膩不羶確是可口,不由點頭贊好,穆道承在清水盆裡淨了一下手,端起酒碗與楚南風示意一下,一飲而盡。

“以前聽了易前輩的講述,老哥以爲那悟真大師只怕自己沾了因果,如今他爲大兄弟解惑,看來也並非如此……”

穆道承頓了一下,“易前輩隨着悟色去了茶室,只見室內各種器具皆是尋常的竹、草、石、瓷、鐵所制,卻件件可見其神韻,那悟色取炭煮水,待水沸後留熟水貯盂,分別置有三盂。置好熟水之後,悟色便與易前輩相約子時三刻再來茶室,易前輩雖是不解其意,卻也點頭答應。”

“待子時三刻去了茶室,那悟色僧人置三個瓷碗於易前輩身前,取一茶末於水而煮,待其沸騰,取一盂早先備好的熟水止沸,舀出置碗,其色微紅……”

“易前輩飲下之後,卻見諸多往事浮於眼前,或見自己身披甲冑,或見自己揹負柴薪,諸多影像交替而現,兩息之後方自驚覺回神,那時易前輩心內大驚,心道以自己的修爲,神魂怎能被這茶水所惑?”

楚南風聽了也是大爲心驚,心知師父易無爲已是入了元嬰之境,神魂凝真不惑,怎麼可能還會受到影響?

“到了丑時,那悟色僧人復煮一茶,其色近黑,舀入第二個茶碗中,易前輩便是凝神聚真,豈知將茶飲下之後,眼前卻是一片茫茫,雖只電光火石,一閃而過,卻也是讓易前輩心神入惑,當時易前輩心頭大駭,要知那悟色可是個毫無武功修爲的尋常僧人……”

“啊?”楚南風頓時駭然失色。

“到了丑時三刻,悟色如法炮製,復舀一茶,其色淡綠,易前輩略一遲疑,端起飲下,只覺其味甘苦皆有,時而清甜,時而苦澀,久久不去,那悟色等易前輩將第三碗茶喝下,便是言道:此茶謂之三生三世,易居士可知何謂三生?”

“易前輩知道此話含有禪機,不敢輕易作答,想那飲下三碗茶水所感,便是應道:誰是我,我是誰,我是我……那悟色聞言便是合什唱諾佛號而去。”

“次日悟真大師便請易前輩入了禪室,索取了馬郡主的玉佩推斷後,對易前輩道:易居士心有慧根,入我佛緣。可惜老衲神通未臻大成,略見形影,無法窺真,此緣因起,自有消時,罪過,罪過,易居士可去遼東或有機緣。”

楚南風此時方知悟真所言,“十年緣起今當有果”的含義,雖說那時悟真的“宿命通”功法未臻圓滿,亦是能斷出自己十年後到寺一行,可見這神通當是非同小可。

“當時老哥我覺得奇怪,何以要郡主的玉佩才能推斷?便向易前輩打聽,才知道這“宿命通”並非信手拈來,而是要憑藉外物或人的氣機才能應事,聽說這玉佩是馬郡主佩帶多年之物,後來贈與了大兄弟?”

楚南風點了點頭,“十餘年前我一時尋它不得,心中還念念不忘,那日前輩將它轉交於我,才知道是被師父帶走,想必是師父知道“宿命通”斷事的憑藉所在。”

“就猶如算卦之人需要所算之人的生辰八字一般。”穆道承笑着點頭“那日老哥也問了易前輩,若是沒有郡主的玉佩,那如何憑推斷?易前輩的回答倒把老哥我嚇了一跳……”

楚南風甚感驚訝:“爲何?”

“若無外物,卻是要讓問事之人凝神靜氣,然後將脈門交於斷事之人……呵呵,若是尋常人也就罷了,哪個練武之人敢將自己的脈門輕易交與外人扣住。”

楚南風聞言卻覺正常,如醫者號脈探病,若是當日無有馬希蘭玉佩,悟真要按脈切入他的氣機神識斷事,他亦會答應。

“易前輩聽了悟真大師之言,知他不是誆騙之語,言語間卻隱有馬郡主猶活世上之意,心也大定,便北上遼東。契丹信奉佛教,高僧諸多、各處名寺古剎易前輩一一尋訪,九年前在幽州大明寺尋到了身懷“宿命通”神通的高僧了覺大師。”

“這了覺大師佛法精湛,契丹皇族甚是推崇,易前輩與他求斷馬郡主生死行蹤,了覺大師卻是不允,易前輩便是與他相約,若了覺以本心所見,將佛家“我執”二字釋義無垢,便也不做糾纏於他……”

“啊?本心所見,釋義無垢?”楚南風聽得大爲不解。

穆道承笑了一笑:“那了覺大師也知佛學禪機各人各見,易前輩此問必有深意,沉思良久方纔道:不爲外因,不爲內好,不沾不棄,不愛不憎,一心向佛,心念唯執…那時易前輩言道:佛謂衆生平等,又分各自緣法,大師不沾不棄,又何來“象王”?那了覺聽了臉色大變,卻是默言不語。”

“象王?”楚南風疑惑道。

“易前輩學究天人、才智自非常之人能比,他心知向了覺求解馬郡主生死定是不易,打聽清楚了覺的過往由來,纔去了寺中求解,而以“我執”之說,讓了覺本心見真釋解,就是以求在心境上勝他一籌……”

“大明寺三十餘年前弘揚武學,廣收弟子,有個叫龍從雲的人前去求拜了覺爲師,了覺那時言他根骨不適至剛至猛,拒收其爲徒。那龍從雲離去後不知從何處修得一身拳法,名喚“百劫拳”,十年前尋到了覺的俗家弟子,人稱“獅王”的燕仲長比武,兩百招後將燕仲長擊敗,從此人稱象王,自然是象比獅強之意。”

“了覺當初拒收龍從云爲徒,卻是與他不爲外因,不爲內好釋解有違,自是輸與易前輩了,呵呵,想是覺得易前輩設了圈套誘他,心中卻是動怒,便是畫地五丈成圈,言是與易前輩切磋武學,若易前輩能在百招內將其逼岀圏外,便爲易前輩解惑。”

“易前輩心知了覺的“龍象功法”至剛至猛,又是入了金身境修爲,要在百招內將他逼岀圈外卻是不易,就像百斤重量的稻草與百斤重量的石頭相撞,須得以巧破力。”

穆道承頓了一下,將二人酒碗斟滿,舉碗與楚南風互飲一口,“嘿嘿,武學一道博大精深,大兄弟,那武老兄的修爲如何?”

楚南風聽他突然相詢武望博修爲,心猜必有深意,心念一轉,便是笑道:“想來家師定然是用了武師父的功法得以取勝。”

穆道承聞言頷首一笑:“大兄弟厲害,易前輩是在九十七招時,用了武老兄的無極功法招數,纔將了覺逼岀圈外,那了覺倒也不失爲得道高僧,便請易前輩進了禪室,用“宿命通”爲易前輩解惑……”

穆道承略一停頓,“聽說這神通不可輕易施展之處,除了沾惹因果以外,還會對修爲有所影響。”

楚南風聞言一驚:“對修爲有影響?”

“聽易前輩講,此功法每施展一次,氣機就會損耗一兩成,需兩三個月靜修才能恢復圓滿。”楚南風聞言心中對悟真解惑之情,自是愈發感激。

“那了覺大師握着玉佩,閉目良久後,纔對易前輩說道:千山一湖有仙影,十二春秋消無形……”

“十二春秋消無形?”未待穆道承講完,楚南風臉色已是驟變,顫聲道:“那爲何前輩上次轉告之言並非如此?十二春秋……如今已近十六年,那……”

穆道承望着神情激動的楚南風,嘆道:“大兄弟莫急……哎,易前輩得到了覺指點,便尋遍天下有湖池的名山,卻也未尋得馬郡主行蹤,七年前來到老哥這莊中,離開時留下“雲遊天際有歸處,情至心靈莫獨老。千山一湖有仙影,落霞暉輝映白首”的偈語,其實還有一言交代老哥轉告與大兄弟……”

“哦?”楚南風一怔。

“易前輩那時曾言道,三年之內不管馬郡主有無消息,他都會回太白山去……而老哥前次相遇之時未曾將此言告知,卻是想待大兄弟去了懸空寺以後,來這莊中再告與不遲……”

原來穆道承知曉易無爲未回太白書院,但恐楚南風有所擔心,在汾州相遇之時,不敢將易無爲三年內回書院留言告知。而此下楚南風得了悟真指點,或是可以尋到馬希蘭,同時亦可探出易無爲未曾依約回到書院的原因。

易無爲、馬希蘭皆是楚南風心中重逾性命之人,他本以爲易無爲晚年雲遊悟真而去,雖心常掛念,卻也盼師尊悟得大道,當才得知是爲了尋訪馬希蘭而去,心中早是感慨萬千,而此下聽到穆道承所言,易無爲卻未如他留言那般回到書院,便是擔心起來。

“若是如留言那般,師父他四年前便是回了書院……”楚南風喃喃低語,呆呆地望着池塘,茫茫然間,眼前但覺空無一物,胸口如萬馬奔騰,千濤翻掀,雙手便見微抖,穆道承見他氣息紊亂,心中大駭,忙喊道:“一水抱千山,自可見分曉,大兄弟……”

楚南風頓然醒覺,良久之後,嘆了一口氣,神態漸復平靜,穆道承心頭一鬆:“大兄弟,若是馬郡主有失,悟真大師斷不會指點迷津,勿生心結啊……”

楚南風搖頭苦笑之中,又聽穆道承道:“七年了,雖說易前輩與郡主皆無消息,但以易前輩之修爲,決計不會有何危險能難倒於他……此事定有諸多曲折,大兄弟莫急、莫急,如悟真大師所言,定有一日可見分曉。”

但想易無爲此下應是入了元嬰大成之境,當世之中已是難有對手,楚南風聞言心神一定,也就微微點了點頭,穆道承便是轉了話題:“大兄弟才情武功皆是令人佩服,老哥有一徒孫女,聰慧可人,雖是學了“玄元初經”、月霜刀法,可惜是個女子之身,想是難至大成,大兄弟可否指點一番,哈哈……”

楚南風心知穆道承將他視爲兄弟,纔會道岀此言,他也受了穆道承影響,對武林中門戶之見甚爲不屑,當下聞言便是一笑:“好,綠依有一功法,晚輩略記在心,自可傳她,算是代綠依收個徒弟。”

穆道承未知綠依是何人,當下出口詢問,方知“綠依”是馬希蘭的字號,心中自是大喜,他自然也從易無爲口中,得知馬希蘭的武學傳承並非一般。

但見楚南風心境已然恢復常態,穆道承笑道:“大兄弟此次若別無他事,那三五天後隨我去雲州城一趟如何?”

楚南風自也不會將去幽州尋仇之事告訴與他,心想離一月之約尚有十餘日,何況又約了洛逍遙與翁牧在明月山莊會面,便是點了點頭:“小徒這次也要前來拜見前輩,想來兩三天便至,晚輩就先打擾幾日再說……”

穆道承未等他將話說完,大笑道:“好,好,屆時同往雲州,哈哈……”

第二日,穆道承引着楚南風一同遊覽六棱山風景,黃羊尖峰南草甸延綿數裡,綠色茵茵,山花爛漫,東北處的石林千姿百態,高低聳立,石門山泉,潺湲作響,竟日可聞,與太白山相比自是別有一番景緻。

傍晚時分,二人遊覽山色後歸莊,將至莊門,便見遠處有兩騎人馬急馳而來,楚南風舉目望去,其中一人正是隨他去太白山的箭衛,心中略感疑惑,那箭衛望見莊門口的楚南風,馬未停穩便縱身躍下,奔到楚南風面前躬身見禮後,從懷中取出一信件呈與楚南風。

楚南風打開一看,眉頭微皺,他自是想不到洛逍遙會被燕仲長劫持,昨日若無聽得穆道承講述易無爲去大明寺的事情,定會不解燕仲長的行爲,此下想來,當年易無爲與了覺二人比武之時,燕仲長應也是在場,留言要自己前去領人,自然是想與自己比武,替他師父了覺扳回面子。

想到此處,楚南風心頭苦笑,但也料想洛逍遙定無性命之虞,便對那箭衛道:“翁長老呢?”

“翁長老趕去幽州了。”

“你可有辦法傳消息與翁長老?”

那箭衛略一遲疑,點頭道:“小的可以通知翁長老,請楚先生吩咐。”

“那就轉告翁長老……就說此事我已知原委,自會處理,請他不必擔心,但可回去太原府。”

“是,楚先生。”那兩個箭衛聞言互視一眼,躬身告退,急馳離去。

穆道承見那二人離去,方自開囗問道:“大兄弟,何事?”

楚南風已是告訴他一兩天洛逍遙會來,知道這事是瞞不住,苦笑道:“小徒逍遙在代州被那獅王劫走。”

“什麼?”穆道承聞言驟然一聲,卻把門口的兩個僕人嚇了一跳。“嘿嘿,把老夫的客人給劫走,這燕仲長可真把自己當獅王啦。”

“他想必不知逍遙來拜見前輩,之所以劫去逍遙,應與當年家師去大明寺有關,無非是逼晚輩現身要人,看來這獅王爭強好勝之心不弱於武功呀。”

穆道承哈哈笑道:“也好,明日先去雲州,待雲州事了,老哥陪大兄弟走一趟大明寺,領教一下佛門龍象神功,哈哈……”

楚南風但知穆道承的性格,想是推脫不過,只得點頭答應。

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楔子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十二章 救人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一章  通寶閣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三章 送親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一一三章 赤子情懷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三十四章 郡主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七十一章 負情蠱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一一二章 笑看風雨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一七零章 扶搖子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三章 送親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零三章 高平之戰(五)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四十九章 苗長寧之死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第一四零章 離島第二十三 護衛府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十二章 救人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
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楔子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十二章 救人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一章  通寶閣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三章 送親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一一三章 赤子情懷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三十四章 郡主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七十一章 負情蠱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一一二章 笑看風雨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一七零章 扶搖子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三章 送親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零三章 高平之戰(五)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四十九章 苗長寧之死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一五零章 紫金山之戰(二)第一四零章 離島第二十三 護衛府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十二章 救人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