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東州市市長劉一鶴

很顯然,彭國樑對我弟弟有些懺悔,但並沒有意識到他已經毀掉了我弟弟的政治生命,在官場上,領導與秘書之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人們習慣性的思維定式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舊體制下,強光會以徹底的照耀來宣告對肉體和靈魂的全方位佔有,一旦被強光拋棄在陰影裡,就等於被投入比黑暗更廣闊的深淵。我弟弟註定要經受一次涅磐,不如此就不可能重生。理性主義,尤其是當下的實用主義已經把強光的經驗當作了真理,卻掩蓋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光源恰恰是人性的黑暗。

“我弟弟已經辭職了,你出事以後,他的靈魂無時不經受煉獄般的折磨,如果他繼續在官場幹,只能重複以前的活法,這對他來說無異於混吃等死,不瞞你說,辭職是我的主意,我弟弟只有置於死地而後生這一條路了。”

我的話讓彭國樑有些內疚,他充滿歉意地問:“我以爲你弟弟跟我時間不長,不會受到太大的牽連,想不到……想沒想好今後做啥?”

我掐滅手中的煙深沉地說:“我覺得這次磨難足以讓他受用終生了,以我弟弟的才華,當作家將來的成就不會在我之下。”

彭國樑嘆息道:“你弟弟天生是做政治家的料,可惜啦!不過當作家也好,用筆講講我的故事,也可以警示後人,這也算是一種爲了忘卻的紀念吧。”

彭國樑說完,暗淡的目光有了些許光亮,我再一次爲他點上一支菸,他貪婪地吸着,彷彿吸掉的不是煙,而是幻想着通過一支菸的微暗之火與黑暗結盟,他已經深知,黑,纔是存在的本色。只可惜,他明白的太晚了。

當我看完黃小光在《清江日報》上的報告文學《與彭國樑的靈魂對話》後,胸口像壓了一塊巨石一樣喘不過氣來,這塊巨石不是別的,正是西西弗千辛萬苦推上山頂後剛剛滾落下來的那塊巨石,那塊巨石猶如腐敗本身,所有對腐敗深惡痛絕的人都是西西弗,那麼誰是衆神?毫無疑問,是落後的體制。真正的反腐敗者不可能不觸犯舊體制,這無異於西西弗觸犯了衆神。齊秀英就是衆多的西西弗中的一個,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舊體制是不允許停止爲它喝彩的,正如我的發言稿在會場下發後,秘書早已在上面註明:“此處鼓掌”,“此處熱烈鼓掌”、“此處長時間鼓掌”一樣,舊體制正是被“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澎湃”的現實所激活的,反腐敗的根本措施是體制改革,這無異於將掌聲定性爲一種最典型的噪音,而“此處長時間鼓掌”早就成爲一種法定的民主形式,是不允許挑戰的。然而不挑戰,腐敗這塊巨石會越來越大,總要有人做西西弗,不停地將那塊巨石推向山頂,儘管它無數次地滾落下來,但是隻要堅持,我們也會像西西弗一樣,在孤獨、痛苦、荒誕、絕望的生命過程中發現新的意義——巨石在西西弗的推動下散發出一種動感龐然的美妙,西西弗與巨石的較量所碰撞出來的力量,像舞蹈一樣優美。西西弗沉醉在這種幸福之中,以至於再也感覺不到苦難了,當巨石不再成爲西西弗心中的苦難之時,巨石將永遠不再從山頂滾落下來。於是西西弗變得比巨石還要堅硬,他發現征服頂峰的鬥爭本身,足以充實他的心靈。這就是西西弗的神話,也將是反腐敗的神話。在這個神話中,彭國樑的靈魂不再懼怕強光,他將看到山腳下回望巨石的西西弗堅定的目光。

這是我讀完了黃小光的文章後內心涌出的感慨,彭國樑東窗事發後,有人懷疑此案會牽涉到東州市政府班子,甚至會牽涉到我本人,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毫無疑問,彭國樑腐敗案極大地震驚、激怒了東州人民,傷害了羣衆對公務員隊伍的信任之心,輿論的矛頭指向我本人完全可以理解,作爲市政府班子的“領頭羊”,僅僅做到自己清清白白是不夠的,必須做到班子成員一個都不倒下。當然,要做到“工作要上去,幹部不倒下”,我這個做班長的必須胸懷坦蕩,學會寬容大度。反思彭國樑的腐敗歷程,與我本人的不寬容、不大度有着直接的關係,從我們倆一起當副市長那天起,就開始勾心鬥角,如果當初我對他寬容一些、大度一些,多談心、多溝通、多提醒、多幫助,國樑也不至於越走越遠。特別是我就任東州市市長以後,明明發現了彭國樑等人腐敗的苗頭,卻沒有及時制止,甚至潛意識中還有點幸災樂禍,以至於彭國樑滑進腐敗的深淵。

在黃小光的報告文學中,彭國樑說我是懂得黑暗的人,我何止是懂得黑暗的人,簡直就是陰暗之人。在彭國樑滑向腐敗的過程中,我不僅見死不救,甚至得知趙忠跟蹤彭國樑、溫華堅、陳實到澳門賭博之事,既沒有加以制止,也沒有加以批評,明明知道彭國樑等人在玩火,卻還在火上澆油,這種陰暗之心想一想都後怕。

如今受彭國樑一案影響,東州的公務員隊伍似乎患上了“反腐敗後遺症”,一些部門出現了“臉好看了,門好進了,事卻不願意辦了”的“不作爲”現象,工作效率明顯下降。分析“反腐敗後遺症”產生的原因,一些公務員將“搞腐敗”與“幹工作”混爲一談,以爲常在河邊走不可能不溼鞋,即便鞋不溼,鞋底也是溼的,以爲要想把工作幹好,就難免幹一些溼鞋的事,兩者是緊密聯繫的,其思想深處折射的是一些公務員的公僕意識淡薄,羣衆感情淡化,只關心自己的“官位”進退,不關心百姓的冷暖安危;只對個人的得失負責,不對人民的利益負責。將“勤政、善政”與“廉政”割裂、對立起來,陷入了形而上學的思維巢臼。這也是彭國樑一案給東州帶來的陰影,要想走出這個陰影,必須正本清源。

正因爲如此,省委召開了全省黨政領導幹部警示教育大會,會後齊秀英請我到她辦公室坐坐,說是要送我一件紀念品。一進她辦公室,她就從辦公桌的抽屜裡取出一本黑皮的筆記本,意味深長地遞給我說:“留作紀念吧,放在身邊可以警鐘長鳴。”

我接過筆記本翻了翻,竟然是彭國樑指使胡佔發以我的口氣和筆跡杜撰的《公務員筆記》的複本,這原本是胡佔發用以遙控彭國樑的,這是權力對人的靈魂異化的最好佐證。

我將筆記本放進公文包,頗爲感慨地說:“秀英同志,謝謝你對我這份良苦用心啊,在自然生態環境治理上,我們常犯的錯誤是先污染後治理,常常是付出高昂的代價;在政治生態環境治理上,如果我們也犯先腐敗後治理的錯誤,付出的代價會更大啊!反腐敗從來就不是一個毀滅腐敗者的過程,而是創立靈活清廉體制的過程,爲此,我們應該變反腐敗爲防腐敗,建立事先爲每位公務員都注射疫苗的體制、機制。只要這樣纔可以避免出現彭國樑這樣慘痛的教訓啊!否則,任何急風暴雨似的清洗腐敗過程,其結局只能是刮地三尺的舊官員謝幕,敲骨吸髓的新權貴登臺啊!”

齊秀英聽了我的話,沉思片刻說:“彭國樑一案值得我們總結的經驗教訓的確很多,你所說的變反腐敗爲防腐敗,我理解就是變‘亡羊補牢’爲‘未雨綢繆’,但是反腐敗不是用笤帚打掃房間,也不同於自然生態環境的整治,任何激進的反腐敗革命最終收穫的可能是革了受損肌體的命;而任何漸進的反腐敗改革,則又蘊含着深深的危險。其實我也想通了,無論反腐敗的代價有多大,這都是一場只許勝不許敗的硬仗。爲此,我早就做好了犧牲一切的準備,不爲別的,就爲給老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齊秀英的話雖然令人鼓舞,但也讓人惆悵,我潑冷水地說:“打鬼要藉助鍾馗呀,鍾馗是什麼?還是制度,古訓講,‘八百里內不做官’,這就是制度,你從K省交流到清江省就印證了這一古訓。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大壞蛋,憑心而論,彭國樑爲東州的改革開放的確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今天腐敗了,並因此受到了嚴懲,以至於丟了性命,我們在警示教育中常常將責任推到他個人身上,說什麼放鬆了世界觀、人生觀的改造,沒有在思想上築起一道拒腐防變的防線,這是不負責任的,更是在推脫責任,我開誠佈公地說,也是在爲僵化的體制狡辯,是沒有勇氣制度創新的表現,如果有好的制度,彭國樑不至於滑入腐敗的深淵。但是在我們的隊伍中,很多人似乎並未意識到這一點,有的人不腐敗,但也不作爲,患上了‘在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短視,做維持會長,更有甚者,認爲腐敗是僵化體制的潤滑劑,沒有腐敗作爲潤滑劑,任何市場化改革都將在舊體制的壁壘中窒息,於是便縱容腐敗,放任腐敗,大搞‘掌勺者私分大鍋飯’,還美其名曰腐敗君臨可以避免舊大廈的突然崩塌,照鏡子的人總不能因爲自己丑陋,就拒絕照鏡子,甚至打碎鏡子吧。”

齊秀英聽了我的話,眉頭緊鎖地說:“一鶴同志,你的話讓我想起柏楊先生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的一段話:‘爲了掩飾一個錯,中國人就不能不用很大的力氣,再製造更多的錯,來證明第一個錯不是錯。’簡直是一針見血。我一直認爲,擁有足夠自我批判的勇氣和力量,是探查民族國家是否自信、是否真正強大的重要尺度。眼下我們的處境正如美國電影《終結者》:在所有邪惡的機器人被邪惡尚未發作的最後一個機器人終結時,誰來終結去制約它?不是每一個終結者,都有自我投身鋼鐵熔爐的勇氣的。”

我是帶着深切的沉思離開齊秀英辦公室的,鑽進奧迪車內,我還在思索齊秀英最後一句話,奧迪車緩緩駛出省委大門時,我下意識地回望了一眼,進進出出省委大門無數次了,從未注意大門內的影壁上有“實事求是”四個鮮紅的大字,今天這四個大字在夕陽的照耀下格外熠熠生輝……

橫:命運

從政以來,我第一次陷入兩難的境地。我漫無目的地開着車,透過車窗,感覺路兩邊鱗次櫛比的大廈和模糊怪異的樹木像無數獠牙、利爪和尖嘴包圍着我,使我內心陷入一種巨大的恐懼之中,連不時閃過的霓虹燈也像啐出的唾沫,噴濺在車的擋風玻璃上。“什麼也擋不住慾望!”我的潛意識告訴我,“官場猶如一個巨大的子宮,只是她不孕育生命,只孕育慾望。”趙忠向我提供的信息其實我早就察覺到了,只是我不願意承認罷了。當初老領導之所以同意我跟彭國樑,而沒有將我交給老市長,就是因爲老市長即將屆滿去市人大,而彭國樑是東州政壇冉冉升起的一顆明星,老領導認爲我跟他前途無量。

然而自從我跟上彭國樑以後,我才發現儘管他擁有政治家的素養,但他更擁有毀掉這些素養的致命劣根。他之所以能平步青雲走上常務副市長的崗位,完全得益於政治素養,但是高處不勝寒,隨着地位越來越顯赫,難以抑制的劣根性很可能將他置於衆目睽睽之下,從而讓雪亮的眼睛看清他面具下的賭徒嘴臉。趙忠的信息足以證明,眼下他的面具已經被劉一鶴撕下來,彭國樑藉以得勢的危險的秘密即將全部暴露出來。我是綜合二處處長,也就是他的辦公室主任,他一旦東窗事發,我怎麼辦?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自衛。我不能成爲***的犧牲品,劉一鶴通過趙忠向我拋來了橄欖枝,當然也可能是趙忠假借劉市長的名義,趙忠在綜合二處當過處長,與劉一鶴是父一輩子一輩的關係,對劉一鶴忠心耿耿,更是深知官場上的雲詭波譎,劉一鶴是一個信仰堅定、視野寬廣的人,不屑於蠅營狗苟,多年來卻苦於彭國樑的明槍暗箭,他骨子裡不可能同情彭國樑的東窗事發,但是他深知彭國樑與老領導的關係,一旦老領導同情彭國樑,出面說話,那麼很可能凍僵了的蛇會死而復活。趙忠請我吃飯,旁敲側擊地提醒我,一旦彭國樑東窗事發,我只要做好老領導的工作,就可以調到綜合一處當處長,這究竟是不是劉市長的意思,我拿捏不準,但是不管這是不是劉市長的意圖,我都應該向劉一鶴靠攏,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彭國樑註定是一棵朽木了,我必須換一片林子。但是綜合一處處長的位置對我來說太小家子氣了,我曾經是老領導的秘書,按理說離開老領導時,應該直接解決副局級實職,但是彭國樑顯然是想通過我遙控老領導,辜負了老領導的期望。我已經是綜合二處處長了,用綜合一處處長誘惑我,這顯然不是劉市長的意圖,只能是趙忠爲了幫劉一鶴拔出眼中釘肉中刺而拋給我的一根稻草,不過趙忠這根稻草猶如武林高手慣用的飛針,刺痛了我的神經,他提醒我,彭國樑一旦東窗事發我必須陷入兩難困境,公開投向劉一鶴,一些人會罵我賣主求榮;抱殘守缺死路一條。命運已經向我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微笑,高傲而自負,我心中不停地重複着一句話: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多年的從政經驗告訴我,少數服從多數,誰擁有大多數人,誰在政壇上就是強者,劉一鶴顯然做到了,他將蹺蹺板一頭壓進了大地,另一頭被撅到了高空,彭國樑眼看着就要摔下去,我不能和他一起摔下去,我怎麼辦?我只能推他一把,踹他一腳,讓他徹底摔下去,我要將蹺蹺板變成獨木橋爬向劉一鶴,爲什麼是爬而不是徑直走過去呢?必須爬過去,而且從獨木橋的背面爬過去,這樣做目標最小,人們在不經意間會發現,我已經是劉一鶴的人了。到那時候,沒有人再敢嚼舌頭議論我是賣主求榮,而是刮目相看我棄暗投明的義舉,並且換上一副滿臉堆笑的面具。爲什麼是面具?而不是面孔?在官場上,這些人早就失去了面孔,他們只有面具或者類似於面具的臉。置身於這種環境中,保護自己最高超的技巧就是透過這些面具看清真實的表情。

這兩年爲彭國樑服務的同時,我也沒少研究他的從政技巧,儘管他對別人有着極強的控制力,但對自己的自律能力並不強,否則也不可能沉迷於賭檯。不過,我發現有一招是極其高明的,他一向蓄意藏身在陰影中,極善躲在暗處,他不喜歡別人窺察他的眼神,窺測他的意圖,相反,在暗處他卻可以看清一切。只可惜他不甘於躲在暗處,做幕後政治家是暫時的,他躲在幕後是伺機到前臺成爲主角。這是他犯下的致命錯誤,這一點劉一鶴比他高明多了,在劉一鶴眼裡,只有權力的實實在在的潛能,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儘管已經成爲東州市市長,他仍然將附在權力上的花架子視若糞土。正因爲如此,彭國樑一直不是劉一鶴的對手,面對真正的政治家,政客只能淪爲權術的職業賭徒。彭國樑在與劉一鶴的較量中,屢戰屢敗,只能將憤懣發泄在賭檯上。

第55章 真假得失第57章 內部學習第8章 我是處長(8)第41章 《沙之書》第41章 《沙之書》第55章 真假得失第24章 特權第32章 我是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39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1)第62章 秘密調查第14章 讀《北灘頭》第63章 我還是我第61章 羣帶關係第40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2)第32章 我是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62章 秘密調查第5章 我是處長(5)第61章 羣帶關係第2章 我是處長(2)第33章 澳門賭場第1章 我是處長(1)第44章 自作自受第16章 人民的公僕(2)第17章 所謂愛情第20章 離婚第37章 賭第27章 公務員筆記第36章 我是市財政局局長陳實第48章 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69章 張佩芬被雙規第35章 我是市招商局局長溫華堅第18章 依靠第19章 新官上任第10章 採訪第29章 我是黑水河第53章 “地震”第54章 內參第43章 “無”和“有”第40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2)第59章 牽連(2)第42章 愚人之心第6章 我是處長(6)第18章 依靠第43章 “無”和“有”第14章 讀《北灘頭》第15章 人民的公僕(1)第1章 我是處長(1)第45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第16章 人民的公僕(2)第18章 依靠第52章 我上“賊船”了第16章 人民的公僕(2)第59章 牽連(2)第66章 一把手第13章 我是正處級調研員(3)第33章 澳門賭場第57章 內部學習第18章 依靠第12章 我是正處級調研員(2)第9章 手段第30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16章 人民的公僕(2)第58章 牽連(1)第71章 尾聲第60章 理想與染缸第48章 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18章 依靠第1章 我是處長(1)第6章 我是處長(6)第4章 我是處長(4)第35章 我是市招商局局長溫華堅第3章 我是處長(3)第60章 理想與染缸第45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第39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1)第38章 我是常務副市長秘書胡佔發第25章 政治是門藝術第33章 澳門賭場第47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54章 內參第50章 信任和考驗第45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第34章 真話與假話第5章 我是處長(5)第35章 我是市招商局局長溫華堅第27章 公務員筆記第7章 我是處長(7)第22章 吃飯第12章 我是正處級調研員(2)第6章 我是處長(6)第68章 人生來就是政治動物第13章 我是正處級調研員(3)第22章 吃飯第36章 我是市財政局局長陳實第26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35章 我是市招商局局長溫華堅第41章 《沙之書》第34章 真話與假話第36章 我是市財政局局長陳實
第55章 真假得失第57章 內部學習第8章 我是處長(8)第41章 《沙之書》第41章 《沙之書》第55章 真假得失第24章 特權第32章 我是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39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1)第62章 秘密調查第14章 讀《北灘頭》第63章 我還是我第61章 羣帶關係第40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2)第32章 我是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62章 秘密調查第5章 我是處長(5)第61章 羣帶關係第2章 我是處長(2)第33章 澳門賭場第1章 我是處長(1)第44章 自作自受第16章 人民的公僕(2)第17章 所謂愛情第20章 離婚第37章 賭第27章 公務員筆記第36章 我是市財政局局長陳實第48章 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69章 張佩芬被雙規第35章 我是市招商局局長溫華堅第18章 依靠第19章 新官上任第10章 採訪第29章 我是黑水河第53章 “地震”第54章 內參第43章 “無”和“有”第40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2)第59章 牽連(2)第42章 愚人之心第6章 我是處長(6)第18章 依靠第43章 “無”和“有”第14章 讀《北灘頭》第15章 人民的公僕(1)第1章 我是處長(1)第45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第16章 人民的公僕(2)第18章 依靠第52章 我上“賊船”了第16章 人民的公僕(2)第59章 牽連(2)第66章 一把手第13章 我是正處級調研員(3)第33章 澳門賭場第57章 內部學習第18章 依靠第12章 我是正處級調研員(2)第9章 手段第30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16章 人民的公僕(2)第58章 牽連(1)第71章 尾聲第60章 理想與染缸第48章 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18章 依靠第1章 我是處長(1)第6章 我是處長(6)第4章 我是處長(4)第35章 我是市招商局局長溫華堅第3章 我是處長(3)第60章 理想與染缸第45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第39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1)第38章 我是常務副市長秘書胡佔發第25章 政治是門藝術第33章 澳門賭場第47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54章 內參第50章 信任和考驗第45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第34章 真話與假話第5章 我是處長(5)第35章 我是市招商局局長溫華堅第27章 公務員筆記第7章 我是處長(7)第22章 吃飯第12章 我是正處級調研員(2)第6章 我是處長(6)第68章 人生來就是政治動物第13章 我是正處級調研員(3)第22章 吃飯第36章 我是市財政局局長陳實第26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35章 我是市招商局局長溫華堅第41章 《沙之書》第34章 真話與假話第36章 我是市財政局局長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