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民的公僕(2)

那些丟掉筆的公僕們,你們怎能與我同行!不要問我你們從哪裡來,我只關心你們到哪裡去,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們,我從哪裡來,請記住:我來自真理。我是真理的書寫者,也是真理的僕役。你們是人民的僕役,我是真理的僕役,我從不敢凌駕於真理之上,那麼你們呢?

倘若我相信你們的良知,你們就必須弄明白自己從哪裡來。當然我會幫助你們的,別以爲我僅僅是一支鋼筆,告訴你們,我的祖先以及所有我的同類,都是你們的鏡子。你們不是常說以史爲鑑嗎,你們也可以以筆爲鑑,經常用我照照自己吧,以筆爲鑑,纔不至於迷失自己。

要知道權力不僅僅使人得意忘形,更能扭曲人的靈魂。那些不知道筆爲何物的公僕們,你們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對面的高山高聳入雲,那山頂之上的金字塔熠熠生輝,它的確在用光輝誘惑着你們,但是沒有我爲你們展翅,你們千萬不要再邁一步,對,懸崖勒馬未爲晚矣,不信是吧?不信你就試一試!你旁邊的石頭已經墜下去了,當你聽到回聲時,石頭已經摔得粉身碎骨。你們想像石頭一樣墜下去嗎?摸摸你們的心還跳不跳?

爲什麼你們的表情如此冷漠,因爲你們丟棄了我,丟棄了思想,丟棄了大腦,丟棄了智慧,只剩下一顆冷酷的心!血變冷了,肉怎麼可能熱?沒有熱血就不可能懂得什麼是人民。我告訴你們,“人民”是人與民的合稱,人是指你們,民是指百姓,你們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體。千萬不要把自己當成官,否則,“人民”就變成了“官民”!你們知道“官民”是什麼意思嗎?就是“殃民”。

很長時間沒有寫“人民”兩個字了吧?我是說用心寫,“人民”兩個字光用嘴說不行,要用心去寫,要將這兩個字刻在心上。因爲你們既然自稱自己是人民的公僕,這兩個字就是你們全部的靈魂!

野心家會說,靈魂不過是肉體的同義語,麻木不仁的人也會隨聲附和,靈魂不過是肉體的另一種形式,真正的公僕會嗤之以鼻,因爲他們會以筆爲手術刀,在心靈的無影燈下,既解剖肉體,更解剖靈魂。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些忘掉了人民的野心家的確沒有靈魂,那麼麻木不仁者的靈魂也的確轉化成了肉體。我要向靈魂的輕蔑者說幾句話,因爲他們膜拜靈魂,所以才輕蔑靈魂,那麼究竟是誰創造了這份膜拜與輕蔑呢?當然是筆的厭惡者,因爲他們沒有靈魂,當然要膜拜靈魂的同時,又吃不着葡萄說葡萄酸,當然就輕蔑了。其實這些失去靈魂的肉體,只要以筆爲鑑,照一照,一下子就會現原形,那點瘋狂而可憐的野心一下子就會煙消雲散。

你們知道渺小與偉大之間差什麼嗎?差一支筆,一支小小的鋼筆。你們可能要笑我狂妄,那是你們根本沒有仰望星空,一個民族總要有人仰望星空,也許你們仰望過星星,那麼星星與權力誰更渺小?你的答案不言自明,這恰恰是政治的魅力,我現在才知道你們爲什麼要從政,因爲政治使人入迷。但是,政治是用來追求的,而不是追逐。世界是分此岸和彼岸的,此岸是現實的,彼岸是理想的,追逐永遠也逃離不了此岸,只有追求能夠揚起理想的風帆。

用什麼來追求?你們會說用思想,不錯,但是用什麼來思想?問題又回到了我身上。有些人聽明白了,開始竊喜,以爲我會給他帶來榮耀。別做美夢了,無論我多麼重要,也不會成爲追逐者的捷徑。我警告你們,從來就沒有什麼終南捷徑,爲什麼要用筆思想,因爲我是你們大腦賴以生長的根鬚,要想獲得思想,必須仰仗人民大衆生活實踐的泥土。詩人艾青飽含深情地說:“爲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爲我對土地愛得深沉。”請記住是土地,不是水泥地,不是大理石地,不是地板地,更不是轎車裡的腳踏板。這裡的土地當然是廣義的,它是指田間地頭,它是指工廠車間,它是指學校社區,它是指油田礦山,明白了嗎?它是指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實踐!只有站在這樣的土地上,我作爲根鬚才能紮下去,你們作爲公僕才能體味什麼是良知。

你們多久沒踏上土地了?還記得泥土的芳香嗎?我知道那些胸無點墨卻野心膨脹的人,早就忘了,既然講話離不開稿子,爲什麼不自己嘗試拿一拿筆呢。我說過筆不是用來畫圈或簽字的,你們又不是明星,何必要附庸風雅!要知道,“功夫都在詩外”,但思想卻在筆下。

在寸心之間,筆就是你們的大腦,筆就是你們的生活方式。這還不夠,因爲你們是公僕,你們是公務員,你們有責任讓大政方針妙筆生花。記住一位偉人說過的話吧,“實現領導最廣泛的方法是用筆桿子。用筆寫出來傳播就廣,而且經過寫,思想就提煉了,比較周密。所以,用筆領導是領導的主要方法。”話說的樸實無華,是吧,但卻是真知灼見。想知道是誰說的嗎?告訴你們,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反覆強調,拿筆桿子是實行領導的主要方法,領導同志要學會拿筆桿子。告訴你們,會不會拿筆桿子不是技術性問題,而是領導工作的原則性問題,而且是江山能否穩固的大問題。不要以爲我在上綱上線,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掌權就是掌筆,因此掌筆歷來被認爲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古今中外,真正的政治家無不高度重視自身的文字修養。古代公文就有嚴格的“職述”,什麼是“職述”?就是擔任某種職務的官員,必須親自動手撰寫與其職務相稱的公文,不得假手他人,否則輕則貶官,重則治罪。

用筆去挖掘心靈深處埋藏的寶藏吧,一個人的思想可以影響一羣人,一羣人的思想可以影響一國人,甚至影響全世界。古人講“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然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下你們知道什麼是爲政之道了吧,其實就是用筆之道。烏紗算什麼,我纔是你們頭頂上的王冠。但是這頂王冠不是誰都能戴上去的,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然而,得思想者得民心!我是思想的化身,我是彼岸的精靈,不要再立紀念碑了,我就在你們手中!

遺憾的是我和我的同類被鎖進抽屜裡很久了,遺忘我的人正道貌岸然地坐在辦公桌前、會議室內、沙發上、轎車裡,靠嘴巴說着假話、套話和空話,他們不知道失去了筆就失去了生命。你們又在笑我危言聳聽,的確他們是在呼吸,難道呼吸就是活着嗎?我從不呼吸,但我卻永生。

人民的公僕們,去爲自己找一支心愛的筆吧,只有筆能爲你們找回公務員的榮耀。記住:榮耀不是對自己不計其數的愛,力透紙背纔是真本事!靠真本事活着,做高貴的政治家,這是我——一支鋼筆對你們的希望。

我是副處級調研員

茨維塔耶娃在致里爾克的信中說:“我不是活在自己的嘴上,吻過我的人,會錯過我的。”我非常喜歡這句話,每個女人都想當皇后,這有什麼錯?畢竟武則天只有一個,別忘了武則天也是先當皇后,後當皇帝的,如果不先當皇后,她做夢也當不上皇帝,儘管如此,她死後,天下還不是便宜了那些臭男人。怪不得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女人爲什麼是水做的,就是爲了洗天下的。其實我並不喜歡賈寶玉這句話,把女人比作水,很容易讓人想到水性楊花。我覺得女人是玉做的。最起碼漂亮女人是玉做的。漂亮的女公務員就更是玉中之玉。這樣的玉,凝天地之靈氣,現日月之精華,堅實溫潤,秀外慧中,高潔內斂,明媚可人。

我篤信玉是通靈的,玉里有緣。可是結婚五年了,我丈夫連玉屑也沒送給我,一天到晚神神叨叨地忙,忙來忙去還只是個主任科員,與他一起到市招商局的幾個大學生都當了處長、副處長,做男人在事業上不會鑽營,怎麼能做人上人?看着別的女人的丈夫平步青雲,自己的男人在社會上連個人樣都混不出來,做妻子的心理能平衡嗎?哪個做女人的不盼着夫貴妻榮?要是普普通通的女人也就罷了,我可是外語學院的高材生,當年的校花,如今是市政府辦公廳最漂亮的女公務員,而且是綜合二處的副處級調研員,服務的可是常務副市長,像我這樣的女人憑什麼嫁給一個小小的主任科員,我屈不屈?

回到家裡,王朝權倒是對我百依百順,百般呵護,又是做飯又是洗衣服

可是我最討厭做家務的男人,真正的男人就應該在名利場上叱吒風雲,指點江山,要地位有地位,要尊嚴有尊嚴,讓自己的女人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活得像一塊人見人愛的寶玉。可如今我寄予厚望的丈夫,在官場上混得還沒有我級別高呢,我真搞不懂當初爲什麼鬼迷心竅地嫁給了他。當時我媽嫌他是小地方的人,堅決不同意我們的婚事,我這個人就是逆反,你越是反對,我越要嫁給他。現在回過頭來仔細想一想,還是應了那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其實王朝權當初挺出色的,剛入大學軍訓打靶,實彈射擊,百發百中,連教官都歎爲觀止,說他要是入伍參軍,說不定能當將軍,四年大學考試從來都是全班第一,而且是門門功課都第一,簡直就是奇才,這還不說,還寫了一手好詩,他寫的詩當時經常在校報上發表,大學二年級時,他就開始追求我,給我寫的情詩肉麻極了,有一首現在我還記憶猶新,頭幾句是這麼寫的:親愛的,我一直因無法讓你投入我的懷抱而發愁,是你的櫻脣,讓我找到了魔法,那就是愛你,吻你,親你!這叫詩嗎?這是赤裸裸的挑逗,我就不明白了,他追求女孩這麼有心計,爲什麼往上爬卻無計可施呢?他外語好,能熟練說三種語言,英語、俄語和德語。特別是德語,東州市能熟練掌握的也沒有幾人,連市外辦也沒有合格的德語翻譯,就因爲這個特長,沒少陪市領導和局領導去德國,別人和領導每出差一次都能加深一次感情,他卻像例行公事一樣,一點都不懂得投機鑽營,陪市委書記、市長分別去過德國,結果回國後,還是市招商局辦公室主任科員。我一直懷疑他腦袋讓門擠了,對官場之道一竅不通。別看官不大,和那些大外商打得還挺火熱,連領事館的領事、參贊也混得臉熟,憑他和這些外商的交往,下海打工也能弄個打工皇帝什麼的,可是王朝權對錢壓根兒就不感興趣,也不知道一天到晚他心裡在琢磨個啥,別人看書都看什麼《三國演義》、《權術論》、《厚黑學》,看了這些書最起碼對仕途升遷有益處,他可倒好,整天看什麼《前蘇聯剋剋勃史》、《“三角洲”———美國反恐部隊》、《世界反恐走向何方》、《世界禁毒史》、《黑色金三角》,連看電視劇也和我看不到一起,我喜歡看言情的,他喜歡看偵探的,正版《007》、《碟中諜》、《無間道》等光碟買了全套的,好像他不是在市招商局工作,而是在市公安局工作似的,找了這麼個不務正業的丈夫,當皇后是沒指望了,只能當黃臉婆了,可是我心不甘啊!

第56章 公文包第30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24章 特權第11章 我是正處級調研員(1)第26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60章 理想與染缸第18章 依靠第9章 手段第66章 一把手第14章 讀《北灘頭》第24章 特權第30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63章 我還是我第9章 手段第33章 澳門賭場第14章 讀《北灘頭》第18章 依靠第57章 內部學習第13章 我是正處級調研員(3)第23章 常務副市長第7章 我是處長(7)第8章 我是處長(8)第64章 雙規後的影響第46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2)第55章 真假得失第6章 我是處長(6)第27章 公務員筆記第57章 內部學習第51章 專車如是說第34章 真話與假話第39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1)第5章 我是處長(5)第35章 我是市招商局局長溫華堅第47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56章 公文包第26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10章 採訪第32章 我是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37章 賭第19章 新官上任第46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2)第34章 真話與假話第25章 政治是門藝術第29章 我是黑水河第20章 離婚第62章 秘密調查第66章 一把手第64章 雙規後的影響第24章 特權第43章 “無”和“有”第45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第25章 政治是門藝術第7章 我是處長(7)第25章 政治是門藝術第52章 我上“賊船”了第24章 特權第66章 一把手第34章 真話與假話第52章 我上“賊船”了第1章 我是處長(1)第25章 政治是門藝術第37章 賭第69章 張佩芬被雙規第67章 我當市長秘書了第37章 賭第42章 愚人之心第48章 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44章 自作自受第19章 新官上任第64章 雙規後的影響第23章 常務副市長第69章 張佩芬被雙規第14章 讀《北灘頭》第64章 雙規後的影響第52章 我上“賊船”了第40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2)第14章 讀《北灘頭》第45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第25章 政治是門藝術第7章 我是處長(7)第36章 我是市財政局局長陳實第10章 採訪第8章 我是處長(8)第48章 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1章 我是處長(1)第63章 我還是我第36章 我是市財政局局長陳實第17章 所謂愛情第35章 我是市招商局局長溫華堅第60章 理想與染缸第4章 我是處長(4)第30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40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2)第7章 我是處長(7)第47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10章 採訪第49章 官場與激情第48章 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24章 特權
第56章 公文包第30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24章 特權第11章 我是正處級調研員(1)第26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60章 理想與染缸第18章 依靠第9章 手段第66章 一把手第14章 讀《北灘頭》第24章 特權第30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63章 我還是我第9章 手段第33章 澳門賭場第14章 讀《北灘頭》第18章 依靠第57章 內部學習第13章 我是正處級調研員(3)第23章 常務副市長第7章 我是處長(7)第8章 我是處長(8)第64章 雙規後的影響第46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2)第55章 真假得失第6章 我是處長(6)第27章 公務員筆記第57章 內部學習第51章 專車如是說第34章 真話與假話第39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1)第5章 我是處長(5)第35章 我是市招商局局長溫華堅第47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56章 公文包第26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10章 採訪第32章 我是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37章 賭第19章 新官上任第46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2)第34章 真話與假話第25章 政治是門藝術第29章 我是黑水河第20章 離婚第62章 秘密調查第66章 一把手第64章 雙規後的影響第24章 特權第43章 “無”和“有”第45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第25章 政治是門藝術第7章 我是處長(7)第25章 政治是門藝術第52章 我上“賊船”了第24章 特權第66章 一把手第34章 真話與假話第52章 我上“賊船”了第1章 我是處長(1)第25章 政治是門藝術第37章 賭第69章 張佩芬被雙規第67章 我當市長秘書了第37章 賭第42章 愚人之心第48章 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44章 自作自受第19章 新官上任第64章 雙規後的影響第23章 常務副市長第69章 張佩芬被雙規第14章 讀《北灘頭》第64章 雙規後的影響第52章 我上“賊船”了第40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2)第14章 讀《北灘頭》第45章 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張佩芬第25章 政治是門藝術第7章 我是處長(7)第36章 我是市財政局局長陳實第10章 採訪第8章 我是處長(8)第48章 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1章 我是處長(1)第63章 我還是我第36章 我是市財政局局長陳實第17章 所謂愛情第35章 我是市招商局局長溫華堅第60章 理想與染缸第4章 我是處長(4)第30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40章 我是東州市常務副市長彭國樑(2)第7章 我是處長(7)第47章 我是省紀委書記齊秀英第10章 採訪第49章 官場與激情第48章 東州市市長劉一鶴第24章 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