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

禁中西上閣側殿中,李潼坐在席上,兩眼仔細的盯着玉珠串成的珠簾,口中唸唸有詞。

突然,珠簾搖動起來,彷彿瀑布被狂風摧折,不旋踵,便露出韋團兒那嬌豔動人又頗有憂悵的俏臉,行入後那美眸便凝望着李潼並輕聲喚道:“郎君……”

唉,又沒數到尾!

李潼不無酸澀的擡手揉了揉有些酸澀的眼角,並伸了一個懶腰,擡眼望向韋團兒問道:“聖皇陛下打算見我了?”

早朝之後,他便被提溜到了禁中,一坐就是大半天,他奶奶卻始終沒見他。

李潼當然也明白,他這一次行爲在他奶奶看來肯定是很惡劣,或許已經觸及到他奶奶心裡給他設定的一個容忍底線。

畢竟終武週一朝,武家這羣侄子們都是武則天穩定朝局、平衡形勢的重要棋子,這是身份天然帶來的便利,並不是其他方面能夠取代的。

不過,武三思那張大臉盤子自己湊到腳邊來,不擡腿踹上一腳也實在太爲難李潼了。

韋團兒上前攙扶起李潼,並快速低語道:“大王稍後應答一定要小心,昨日有人私謁皇嗣,聖皇陛下震怒……”

李潼聽到這話,心中頓時一突,看來他奶奶今天心情不好,也並不全是他的緣故。也難怪他昨天跟武三思糾紛在皇城裡鬧得動靜不小,他奶奶上朝之前似乎並不知道,看來是有更大的煩憂。

很快,李潼又心中一動,望着韋團兒凝重吩咐道:“近日千萬不要前往皇嗣殿下宮苑,遠離是非源頭!”

韋團兒聞言後連忙小雞啄米似的點頭:“妾明白,一定不讓大王分心牽掛!”

聽到韋團兒這麼說,李潼暗鬆了一口氣,轉又想起來這一樁變數所代表的意義。

原本的歷史上,在李昭德爲首的一衆大臣努力之下,從天授年間便一直鬥爭兇猛的嗣位之爭局面又發生變化,其中最主要便是武氏諸子罷相,形勢有所好轉。

可是到了年末,局勢卻逆轉直下,明堂祭典直接安排魏王武承嗣爲亞獻,樑王武三思爲終獻,根本就沒有皇嗣李旦的份。之後一系列的變故,更是讓皇嗣李旦命懸一線、岌岌可危。

這一系列變故中,韋團兒便參與其中,因其誣告,致使劉皇后、竇德妃雙雙被殺,甚至於死無葬身之地。

依照李潼對韋團兒的瞭解,這傻大姐舊年脾性是真的敢參與進去,但究竟是不是誣告,這卻值得商榷。李潼是在皇嗣殿中受過他四叔家人們的冷眼,如果劉皇后與竇德妃真做出這種事來,他並不感到意外。

這是一連串的事件,火在宮內宮外都燒得挺旺盛。

宮外有劉皇后、竇德妃厭勝案,宮外還有竇德妃的母親龐氏同樣案犯巫蠱,負責審理此案的正是眼下還在關中忙着給竇家擦屁股的薛季昶,當時便推理龐氏與竇德妃同案巫蠱,竇家求訴徐有功才保住性命。

而恰恰是這個薛季昶,不獨參與神龍革命復辟唐室,而且在李旦重登皇位後,又追贈爲御史大夫。可見在這場風波中,薛季昶絕不是爲了迎合武則天而蓄意加害竇家,更有可能是壯士斷腕,剪除枯枝。

想這些,李潼也並不是覺得劉皇后她們罪有應得,說破天也只是弱勢者面對咄咄逼人的惡婆婆瞎折騰一般的徒勞自救。而且巫蠱這種事,根本就說不清,這罪名誕生伊始便是模棱兩可、專門整人用的。

現在,李潼叮囑韋團兒,也只是不希望自己並身邊人捲入這一場風波中。

至於他四叔一家是吉是兇,那隻能自求多福了。不過話說回來,無論風雨再大,他四叔看起來再怎麼岌岌可危,安全性又比他們一家高得多。

得了韋團兒的提醒,李潼也端正態度,儘量不在這種關鍵時刻繼續觸怒他奶奶。所以入殿沒走幾步,他便俯身下拜,膝行入前並沉聲道:“罪臣寶雨,叩見聖皇陛下。”

殿中武則天正默然端坐,聽到這話後便冷笑一聲,發問道:“你又何罪之有?”

“臣不知罪在,但久候無召,想必是惹厭君上,心內惶恐,豈敢再作坦然。”

該服軟的時候就得服軟,李潼姿態恭謹,再也沒有朝會上一挑四的霸氣。

武則天見狀後便嗤笑一聲,擺擺手放緩了語調說道:“入案前來。”

李潼小心翼翼湊過去,探頭一看,見御案上攤開一張白紙,白紙上以飛白書體寫着兩個字“慎之”,不得不說,他奶奶這手飛白比他後世廟會見到那些手藝人寫的漂亮得多,儘管飛白只是書藝小技,但字體看來還是頗爲繁美有趣。

武則天垂首看看李潼,擡起手指觸在他的額頂,語調有些低沉:“人世諸惡讓你們這些少輩都不能安養於庭,若是生在尋常門庭,小兒這樣的美質,又怎麼會有親長狠心由之荒長?唯在美器自身不棄,天然生長也不至於見羞人前,讓人欣慰。”

李潼聽到他奶奶如此感性的語氣,心裡真是有點慌,不知該要給出怎樣一個反應。

不過這會兒武則天還沉湎在自己的思緒中,倒也沒有太過關注他的反應,擡手指了指案上文字並繼續說道:“家庭幼枝,旁人只恐不能茁壯成器。唯是你家長輩,卻擔心你這小兒黠能過甚,恃此玩弄世道情勢。知你及冠還有短年,但既然已經入事,該有操守自標,擬字賜你,慎之誡之,收起來吧。”

韋團兒上前將聖皇墨寶卷起遞在了李潼手裡,李潼高舉兩手接過,並又說道:“恩長苦心良教,臣必銘刻心扉,不敢再輕作浪態。”

“那是最好,下殿用餐,轉去外省直堂休息,不要誤了明天事務。朕倦了。”

武則天擺擺手,頗有幾分意興闌珊。

李潼見狀,便也不敢再多說什麼,識趣的謝恩告退。他倒不擔心他奶奶的情緒問題,這樣的人,消沉只是短時,過了這一段,則會有更多人因其情緒的變化而遭殃。

第二天一早,李潼不需上朝,早早便走進鸞臺正廳,很明顯感受到鸞臺衆官佐們待他態度都有不同,變得恭謹有加,甚至有幾分小心翼翼。

他這裡剛剛邁進官廳,便見到吏員早已經整理好他的席案,筆墨器物擺放的一絲不苟,另有書令史手捧案卷趨行上前,恭聲請示道:“稟給事,諸司奏抄錄籍於此,給事審過之後,便可分案整理。”

分配省中日常事務,這本來應該是官長侍郎的權力,侍郎不在,則由資深給事中代執。李潼此前自然沒有這樣的待遇,所以才只能撿一些別人挑揀完畢後的一些瑣細雜事處理。

不過昨日朝堂上武三思指使御史參他攬權不成,反而讓他擁有了攬權的合理性,就連長官崔元綜都表態他這樣的良才,就該升案用事。

所以這些鸞臺官佐們無論感想如何,也不得不默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別人都是給事中,而他則是給事上。

對於這樣的待遇,李潼安然受之,畢竟是自己奮鬥得來的。他接過卷宗匆匆一覽,隨手勾批,便將諸奏抄分發於各案,當然一些感興趣的曹司奏抄,則就留下來由自己親自進行審理。

退朝之後,宰相崔元綜返回外省,巡察各案,看到省事已經井井有條的運作起來,心中也感幾分滿意。他特意行到李潼案頭,勉勵幾句,但神態間還有幾分未盡之意,猶豫片刻,最終還是沒有再說什麼,轉身返回了政事堂。

崔元綜在擔心什麼,李潼當然明白。就在崔元綜離開不久之後,鳳閣便發來一份書令,要臨時調他前往參事,乃是鳳閣侍郎李昭德親筆,語調很熱情,就差直接說:你來呀,咱們一起弄武家這幾個貨。

李潼當然不會去,他昨晚剛被他奶奶賞字,現在是叫武慎之,真要屁顛屁顛去了,那就是武作死了。他是隻負責點火,不負責善後。

就算沒有李潼參與後續,武家人自己賣自己,大有操作空間,武家幾人也沒有落下一個好。首當其衝的武三思,由天官侍郎轉司屬卿,即就是宗正卿,大概是存着丟臉也只在自家門戶之內丟的意思。

武承嗣早已經被架出朝堂,倒是沒有被波及。而武攸寧的冬官尚書也被免了,再轉右羽林大將軍,掌管北衙禁軍。唯遭受波及的楊執柔挺慘,直接貶爲外州刺史,但也沒有成行,據說是病了。

表面看來,局勢自然一片大好,藉由李潼這一次發難,大臣們秋風掃落葉一般,將南省武家實權人物盡皆掃走。但李潼卻明白,新的暗潮正在醞釀,一旦爆發,必將洶涌難當。

暗潮爆發也很快,幾天後,鸞臺案頭便擺放兩份敕書,一份是再遣御史前往西京,繼續深查西京匪事,並收斬御史薛季昶。另一份則是將流放江州的來俊臣調任同州參軍。

看着這兩份敕書,李潼只想剁自己的手,讓你閒得沒事攬權!

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004 醫博士沈南璆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258 曲江盛會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089 賢賢易色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184 洛陽女兒行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047 向陽而行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008 聖母神皇0059 生人探幽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088 貌類乃父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078 死而無憾0326 幼宦可養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035 嬌花藏毒0091 恩賜瑞物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316 鸞臺給事中0180 豈能笑罵由人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055 一人而敵一族0079 神宮巍峨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280 寶利行社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345 雲韶府諸王鬥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156 武氏羣英會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350 艱難皇嗣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304 待罪慈烏臺0220 如意元年0003 前途堪憂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032 君子滿朝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051 《逍遙王》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169 酷吏授首0251 不當大用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280 寶利行社0287 靈前敲詐0274 只待神都制命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057 命途何艱難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
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004 醫博士沈南璆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258 曲江盛會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089 賢賢易色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184 洛陽女兒行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047 向陽而行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008 聖母神皇0059 生人探幽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088 貌類乃父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078 死而無憾0326 幼宦可養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035 嬌花藏毒0091 恩賜瑞物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316 鸞臺給事中0180 豈能笑罵由人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055 一人而敵一族0079 神宮巍峨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280 寶利行社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345 雲韶府諸王鬥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156 武氏羣英會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350 艱難皇嗣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304 待罪慈烏臺0220 如意元年0003 前途堪憂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032 君子滿朝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051 《逍遙王》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169 酷吏授首0251 不當大用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280 寶利行社0287 靈前敲詐0274 只待神都制命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057 命途何艱難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