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

眼見到雍王對於戰前那場小糾紛的處理,直至其餘諸將退出之後,黑齒常之又忍不住感慨道:“殿下策御有術,不失情義、不沒法度,兼於仁威,朝廷大事相任,確是得人。”

李潼聞言後則嘆息一聲,不乏感慨道:“諸將或任性使氣,但察其精忠報國的殺敵之心,則未可稱惡,不忍嚴令勒之,恐傷志氣。但若不問,又怕驕縱難收。所以小懲大誡,盼能各有所得。”

他之所以如此處理,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考慮到朝廷對於隴邊此勝的犒獎問題。

於青海重創吐蕃人馬,不獨只是長安幕府因此受益,對於整個大唐社稷而言,也是一樁大喜。但如果考慮到當下時局的具體情勢,這件事對朝廷而言就未必盡是好處了。

起碼長安幕府因此威名大噪,這對於朝中一些有意限制雍王的人而言,將會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關於這一點,李潼近日也略有設想,覺得朝廷對此處理大概會有兩種策略。

第一種就是專門針對雍王,對雍王大加殊榮犒獎,乃至於直接將雍王召回朝中,尊位待之。但是對隴邊建功的衆將士們的犒獎,則就敷衍應之,不會過分的隆重。

如此一來,既能打斷李潼分陝而治的局面、收其事權,讓他不能再繼續經營私己的勢力。

而對隴邊功士的薄待,則就可以引導這些人覺得雍王只是在用他們的奮鬥爲自己謀求功名、尊榮,削減他們心裡對雍王的敬仰。即便來年邊士入朝,有這樣的前車之鑑,怕也不會選擇向雍王靠攏。

第二種則就是淡化雍王在這場戰事中的作爲與存在感,僅僅只是重點褒揚隴右的將士們,通過朝廷的恩賞讓這些邊士們認清主次,不要忽略了洛陽朝廷的正統性。

或許還有其他情況是李潼所料未及的,但只要朝廷不能容忍長安幕府長期的存在,那麼對於青海這一場戰功就絕對不會正常處理,肯定是會有一些手段的。

隴邊好不容易得此壯勝,李潼當然不願意因爲他與朝廷之間一些暗鬥紛爭而影響到朝廷正常的賞格封授,使義士熱血寒涼。

而且有鑑於朝廷目下的財政形勢,怕也很難有大手筆的錢糧犒賞,即便做出一些實物激勵,應該也會讓長安幕府進行籌措。

李潼如此處理衆將觸犯軍令,同時也是在降低他們對朝廷封賞的期待感。如果朝廷犒獎過於刻薄,他願意承擔這樣一個惡名,讓邊士們不要因爲朝廷的犒獎態度而影響到整體對殺敵報國的熱情。

如果朝廷只是大開空頭支票,卻將籌措賞物的壓力轉嫁給長安幕府,有這樣的前計打底,也可以避免長安幕府驟然承擔太大的錢物壓力。

至於他自己究竟是歸朝還是繼續留守長安、分陝而治,這不是洛陽朝廷能夠決定的。

有關這一盤算計,李潼並沒有向黑齒常之透露,這本也不是便將應該考慮的問題。略過此事之後,便又講起了對於海東佔領區域的經營問題。

王孝傑米柵這一場勝利,讓唐軍直接向赤嶺以西拓地兩千多裡。

黑齒常之所率追擊人馬在王孝傑米柵外的郊野正面戰勝吐蕃人馬後,繼續向前追擊,一直將蕃軍追殺到了大非川中段,當吐蕃精銳人馬已經漸有重新集結之勢的時候,才停止了追擊的步伐。

除非吐蕃再次集結大部人馬重新殺回,大非川以東的青海地區已經被唐軍所實際佔領。而且在收軍之前,黑齒常之還在大非川西南側的渴波谷留駐了一部人馬以防控此境。

渴波谷位於青海的西南方位,是黃河上游的一處重要山隘,也是從青海進入黃河九曲地區的重要通道。

歷史上中宗朝以後,吐蕃逐步滲透、侵佔了黃河九曲之地,曾於彼境築有大莫門城,一直到了開元年間,唐軍與吐蕃大戰渴波谷,拔起大莫門城,這才逐步瓦解了吐蕃對於九曲之地的控制,之後又經過多年奮戰,纔將九曲之地徹底收回。

現在唐軍前路已經控制住了渴波谷,這意味着提前封鎖了吐蕃進入九曲之地的通道,這也是青海此戰的戰果之一。

可是對於是否長期駐守渴波谷,黑齒常之仍然心存幾分遲疑:“蕃國此戰雖然大敗,但所損多是其附庸部族,其本部真正戰沒者並不多,因其馬力充盈,多棄器杖而走。欽陵之力雖有折、但未盡,一旦疲敝稍緩,必再生爭強之念。

我大唐將士自不懼戰,但渴波谷所在離境將近兩千裡,且大非川地勢開闊、頗利蕃軍離合遠襲,一旦遠師重設,失於策應,恐勞民傷財、不足長有。”

聽到黑齒常之的陳述,李潼也眉頭微皺,看着擺在案上的地圖有些遲疑不定。

渴波谷地理位置的確優越,如果能夠佔據此地,向下可以控領整個九曲之地,向上可以直切海西伏俟城。如果唐軍還想將吐蕃勢力完全的逐出青海地區,此地是一定要控制在手裡的。

但不獨是青海的蕃軍短期內無力再戰,隴右唐軍在經此一戰後,也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休養。伏俟城只能作爲未來的一個戰略目標,短期內是很難揮兵直向。

渴波谷駐兵艱難,主要就是距離唐軍實際佔有的海東區域太遙遠,中間隔着幾乎一整個大非川。就算沒有蕃軍日常侵擾,想要維持長期的駐軍,消耗也是非常大的,一年所廢怕是足以消耗掉兩三次青海這場戰事的消耗。

可若就此放棄此地,李潼又有些不甘心。此戰所得,海東只能算是一塊雞肋之地,潛力與前景都比較有限。但若能將整個黃河九曲都納入唐軍監控之下,那此戰無論是戰略意義還是實際收穫就大多了。

而且李潼心裡自知吐蕃君臣矛盾日漸尖銳,此次欽陵不敗金身被打破,其國中反對噶爾家族長期弄權的聲音肯定會再上一個高度,青海地區隨時都有可能產生新的連鎖反應。

如果唐軍能夠在渴波谷駐紮一支軍隊,那麼青海一旦有變,就能敏銳的抓住機會繼續給予吐蕃重創。

總之,渴波谷此地駐守艱難,但若直接放棄又實在可惜。

沉吟許久之後,李潼纔開口道:“渴波谷繼續駐紮,並着手築城。吐谷渾王族西歸之後,派駐渴波谷,以我大唐甲士佐之。”

既要在渴波谷維持必要的影響力與戰鬥力,還要節省遠駐成本並降低風險,以胡制胡算是一個折中之計。

青海此戰更加劇了欽陵內憂外患的處境,原本在其統率下的吐谷渾諸胡肯定也是人心惶惶,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打起吐谷渾故主的旗號來,自然能夠更加分化削弱欽陵的力量。

而且,讓吐谷渾那些亡國之餘頂在前方,大唐便可以繼續深入經營開發九曲之地,使其地成爲繼隴右之後一個新的進取基地。

至於吐谷渾王族願不願意,這不在李潼的考慮範圍之內,大唐養了你們這些年也算仁至義盡,不回來那就去死。

接下來,李潼又與黑齒常之討論了一下隴右擴軍的問題。此戰大唐擴勢直抵大非川,所需要防控管理的區域大大擴張,像河源軍不足兩萬的編制肯定大大的不足,擴軍勢在必行。

李潼打算在隴右增擴二十軍、八萬人左右的規模,後續再酌情增加。在沒有徹底解決吐蕃這一邊患之前,隴右起碼也要保持十萬人的常備武裝力量。

這一部分擴軍,便不再依照此前的府兵編制,而是直接因地建編、各設番號。這也意味着一旦這支大軍建制成型,將不歸於洛陽朝廷,而是由長安幕府進行統領,讓李潼隴右諸軍大使的官職更加的名副其實。

當然,擴軍計劃雖然宏大,但也很難一蹴而就,單單卒力的徵發以及後勤的維持便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在今年這段時間裡,先將隴右軍力擴張到五萬人左右,讓長期屯戍河源的河源軍老卒們得到較長一段時間的休養。

這樣一個規模要達成雖然也同樣不輕鬆,但努力一把還是大有可能的。青海這一場大戰,隴右雖然投入極大,但斬獲也頗豐。

吐蕃拖家帶口的後勤作戰方式,讓唐軍在後續的追擊繳獲中大得便利,所俘虜的蕃人以及諸胡部伍達到了三四萬人之多,雖然其中青壯卒力佔比不大,但也是一筆可觀的勞動力。

除此之外,便是大羣的牛馬了。講到儲蓄豐厚,駐守青海的吐蕃主力又遠非細封部可比,唐軍這半個多月的追擊,除了一些零星戰鬥之外,大多數時間都是用在了收繳那漫山遍野的牲口上。初步估計,單單牛馬之類便起碼有十數萬頭之多。

哪怕這些畜力只能保留下來一部分,剩下的只能宰殺剝皮食用,也是一筆頗爲可觀的物資。一旦這些物資盡數運回隴右,足以讓隴右近日稍有沉寂的榷場再次沸騰起來。

其實若僅只這些收穫,在隴右這個環境而言,戰爭的投入與直接收穫並不成正比。可當國中商貿通道打通之後,諸多繳獲都能快速變現,這筆賬算起來也足以讓人眉開眼笑。

就在隴右各方都在展開轟轟烈烈的戰後建設的時候,西域方面的戰況也傳來了消息,王孝傑於西域大破進犯的吐蕃軍衆。

兩場大捷合成一道捷報,自隴右馳驛傳往神都洛陽。

0063 明月暫未有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150 俱入彀中0028 禁宮異兆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280 寶利行社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070 頌聖臺閣體0001 大唐宗王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067 協律頌今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011 仁智院家人們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209 枝上桃李子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290 懼親如仇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287 靈前敲詐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328 野狐宰相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078 死而無憾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122 枯禾逢甘霖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038 水漲船高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241 秀姿動人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169 酷吏授首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389 鄭女文茵0050 太平公主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859丈夫無勢,何異禽獸0122 枯禾逢甘霖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241 秀姿動人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241 秀姿動人
0063 明月暫未有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150 俱入彀中0028 禁宮異兆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280 寶利行社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070 頌聖臺閣體0001 大唐宗王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067 協律頌今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011 仁智院家人們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209 枝上桃李子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290 懼親如仇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287 靈前敲詐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328 野狐宰相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078 死而無憾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122 枯禾逢甘霖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038 水漲船高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241 秀姿動人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169 酷吏授首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389 鄭女文茵0050 太平公主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859丈夫無勢,何異禽獸0122 枯禾逢甘霖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241 秀姿動人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241 秀姿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