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

眼見郭元振一臉歸心急切的笑容,葉阿黎先是心中一嘆,然後才又強作笑顏道:“這本來就是約定好的事宜,東域相關版籍我也一直在着人整理。現在事有定論,特意邀請郭將軍來做見證,畢竟此事能成,郭將軍也着功不淺。”

郭元振聽到這話,略顯矜持的點點頭,並作補充道:“也多賴貴部甲兵精悍能戰,否則只憑郭某區區、於此陌生境地,縱有韜略、不能盡使,也着實難收全勝之功。”

“將軍謙虛了,將爲兵之膽,如果沒有英勇的將領督統,再兇悍的甲兵也只是一羣只知角力鬥狠的莽夫罷了。”

葉阿黎講到這裡有站起身來,開口笑道:“我國盟誓賜封禮俗不同唐國,將軍如果感興趣可以在側觀詳,容我暫退稍作準備。”

郭元振不疑有他,加上對蕃國的各種禮儀也確感好奇,聞言後便點點頭,安在帳內等候。

葉阿黎離開大帳後過了約莫一刻多鐘,便有其護衛女兵入帳來請,將郭元振引到一處裝飾華美的氈帳中。

蕃人重視盟約,這與他們所信奉的苯教有關。苯教秉承萬物有靈,對天地萬物都心存敬畏,並多有天人感應的教義,認爲盟約神聖不可違背。吐蕃贊普悉多野家族最初也是極力向苯教靠攏,憑此教義確立其家族在吐蕃至高無上的地位,當然眼下還遠未達到後世那種程度。

葉阿黎被王室收養,冊封爲東域赤尊公主,雖然僅僅只是王室將之驅逐出國乃至於加以逼害的行爲,但這一王命也是需要衆多貴族在場見證的正式盟約。

吐蕃所有的土地與人口,名義上都是屬於贊普,贊普通過盟約形成各種規格的告身,將之賞賜給臣員。葉阿黎作爲新的王室成員、東域之主,自然是規格最高的金字告身,所以這一受命的禮節也是頗爲繁瑣隆重。

郭元振入帳後,安坐一側並不無好奇的打量着帳內各種充滿異域風情、宗教色彩的裝飾。很快,簾幕再次捲起,葉阿黎在一衆婢女侍僕的簇擁下進入帳內,不再是平常的戎裝打扮,而是充滿吐蕃風情的衲結長裙,辮髮上還點綴着衆多的金銀飾物,望去華貴無比,又嬌豔動人。

郭元振一眼望去,也覺驚豔不已,並忙不迭收回了視線,心裡又忍不住思忖雍王究竟收不收納這個蕃女的問題。但此事決定權也不在他,多想只是徒增煩憂。

所以郭元振想了想後便拋開這些雜念,一邊旁觀着蕃國的冊授禮儀,一邊回味這段時間以來的征戰過程。

他在國中久不得志,沒有機會征戰疆場,到了蕃國反而有了這樣的機會。特別是率領着蕃軍去攻殺擄掠蕃人邦部,這感覺真是讓人爽快。

結果沒想到蕃國國中這麼快就做出了讓步,頗有一種我還沒盡興、你就先低頭的無趣感。

這儀式雖然場面莊重,但過程也不乏就簡,畢竟彼此也都心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很快,葉阿黎便拜受了使者所賜給、代表其新身份的金字告身,接着自然就轉到了東域公主和親唐國的王命宣讀上。

郭元振本來在一邊安分旁觀,聽到這裡的時候,初時還沒有反應過來,畢竟使者是用蕃語宣讀王命。他對蕃語日常對話還算熟練,可是對一些誓詞雅語之類還是不乏陌生,因此也是認真傾聽、仔細咂摸,過了一會兒後才反應過來這說的是什麼事情。

一旦醒悟過來之後,郭元振頓時兩眼激凸,並直接從旁觀席中跳了起來,不顧帳內其他人詫異的眼神,跳起來後掀簾便往外奔去,不敢再多留於此一刻。

但既然身在蕃人的大營中,他就算奪路而逃,又能逃到哪裡去。營外遊蕩了大半刻鐘後,最終還是被撤回了帳幕之中。

“元振至此,凡所言行,無不至誠。貴人既早知此節,爲何不提前相告,使我妄見於非禮……”

再次返回營帳中,郭元振便全無此前那番輕鬆愜意的姿態,一臉苦澀的嘆息道:“此前不告出走,絕非有意失禮,薄視貴人。但、但這種事情,遠非元振能夠觀允,即便是、即便……唉,貴人何苦以此刁難啊!”

此時的葉阿黎,已經換下了一身禮服,仍是平常的英氣打扮,眼見郭元振一副愁眉不展的樣子,她自己心情也算不上好,嘴角噙着苦笑嘆息道:“郭將軍也不必多作解釋,我自知生而蕃邦女子,既不能、也不敢妄攀華族上國、天家名王。但國中如此施計,已經非我區區一女子能夠應對,身前身後,環顧左右,能向請求者,唯郭將軍而已。此前不告,確是有錯,但臨事彷徨,我也實在是全無計略了……”

郭元振聽到葉阿黎這不無柔弱的語氣,嘴角暗自一咧,你全無計略還想着坑老子一把,老子真是信了你的鬼!

這會兒郭元振也的確方寸大亂,無論如何都沒想到事情居然會發展到這樣一個局面。哪怕不需要葉阿黎過多解釋,也能猜測到這當中必然是有着曲折隱情。

畢竟他在隴州於雍王殿下面前雖然賣了一把口爽,但到了蕃國境中後,是絕對沒有透露出絲毫有關的意圖。

蕃國自然也無從瞭解他與雍王殿下的交談對話,但居然還指派蕃女和親於雍王,無疑就是一樁陰謀。但這陰謀主要是針對蕃女,還是針對雍王,他突然間還沒有準確判斷。

葉阿黎自知理虧,而且還有求於郭元振,因此便也不再像此前那樣高姿態,繼續嘆言道:“無論國中使令如何,我投唐之心無改,如今更是不得不行。國中如此使計,只是將我逼得去路窘迫。

我自知唐國禮儀之邦,也從來不敢有憑恃什麼去作狂妄要求的計量。事已至此,只是想請郭將軍教我,還能如何妥善入唐?有此心跡,並不是自懷矜持之想,只是慚愧於自己卑鄙不美,實在不敢妄想貪求。”

葉阿黎這麼說,郭元振倒不懷疑。經過這段時間接觸,他能夠感覺到這女子智計不少、且有着足夠的理智分寸,比一些男子還要勝出許多。

“貴人曾言,國中有欽陵爲你助勢發聲。但欽陵向來自恃兇橫,目我國爲至仇,絕無修好之願。若此事其人亦於其中,那必是不忿青海之敗,欲以此謗傷我王。”

經過一陣短暫的思考後,郭元振也稍微梳理出一個頭緒出來,冷靜分析道:“我非陰指貴人不堪匹配我王,爲人臣子於此也確無可作置喙的餘地。但凡所聘訪聯誼於外邦,則必付朝堂公論,更何況我王名高權重、爲海內共望之宗家名器,所訪所聘,必須莊重有加,不遜國禮。

蕃國陡作此行,已經是在謗害我王清聲。更何況我王新破蕃國於青海,已是宇內討蕃破賊之人事魁首,若於此際傳出與蕃國聯誼修好的聲訊,則士心搖擺、不知所歸,志力混淆、亦不知所用!”

郭元振在雍王殿下面前或有幾分口無遮攔,但其實內心裡很清楚,雍王是絕不可能、也不需要與蕃國有什麼聯姻之類的互動。特別在青海大勝之後,這樣的行爲更是弊大於利。

如今雍王分陝之勢漸成,想必朝廷中對雍王也開始警惕、敵視,一旦有這樣悖於禮規的事情發生,一定會抓住不放,大加攻訐,以此損害雍王在國中崇高的威望、聲譽。

當然這些輿情糾紛未必會給雍王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傷害,但又何必去主動招惹呢?

講到這裡,郭元振心裡已經暗生想法,要放棄招引這蕃國貴女歸國。蕃國做出這樣的指令,拋開內中險惡的算計不談,已經足以顯示出其國中上層那複雜的勢力糾葛,不需要點火,自己就燒得挺旺。

在這樣的情況下,招引這蕃女歸國也變得沒有此前那麼大的意義,還不如留其在蕃國中繼續折騰。至於所謂東域之境爲公主湯沐邑,隨主入唐,不要說雍王殿下,哪怕郭元振也不怎麼放在眼中。

入蕃這一行,他對蕃國情勢瞭解更加深刻,有太多手段可以施用在這川西藏東區域的蠻荒之領了,沒有必要再強攬一個麻煩。

葉阿黎此前還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此事,可當聽郭元振對此的分析後,心緒更加的陡然下沉,特別看到郭元振在稍作分析後便閉口不言,便澀聲道:“這麼說,將軍是已經打算棄我而走了?我又該不該把你放行?”

這話就是在詢問,她如果留在東域不入唐,唐國會不會給她一定的支持?

但這件事也不是郭元振能夠決定的,他對這個蕃國貴女雖有同情,但不至於擾亂自己的謀計,聞言後只是沉聲道:“元振此使,生死已經置於度外。我王恩威浩大,無患父母妻兒無有所養。”換言之葉阿黎就算強留下他,乃至於殺害了他,也於事無補。

前一刻還在殷勤相請,後一刻便要作割捨拋棄,這看似無情,但國與國之間又有什麼情義可言,無非你死我活。

葉阿黎誘使郭元振觀禮,本來是希望讓他也受困於此,在心憂自己前程的情況下,於自己入唐之際稍作庇護指點,卻沒想到郭元振如此果決,一旦覺得她身上已經無利可圖,寧死都不再幫她入唐。

“罷了,我自己計差一着,如此死法,也是我自己爭來,無謂再害其他人命。將軍待你主忠誠有加,臨死之前我也不再加害義士,稍後便安排你離開此境。”

葉阿黎神情慘淡,算是徹底放棄了面對殘酷命運的掙扎,只是望着郭元振不無懇求道:“此番擾鬧只在於我,但我弟卻在事外。將軍能否念此不殺之情,引我弟向東而去?不需引其入唐,過了大藏之後,於土羌之境隨處安置即可,不擾將軍更多。”

郭元振聞言後點點頭,表示願意幫上這樣一個惠而不費的小忙,可是正當他起身準備告退的時候,視線在葉阿黎那慘淡絕望的臉上一掃而過,突然心中一動,再次發聲道:“這東域公主名位幾重?若贊普不壽、或死於鬥爭,公主有沒有歸繼的名份?”

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326 幼宦可養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149 舊事再起波瀾0071 音聲細題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359 幷州大都督0217 西京可守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095 東宮舊人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050 太平公主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319 巽郎才壯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287 靈前敲詐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109 仗義屠狗輩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003 前途堪憂0223 軟飯香糯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290 懼親如仇0011 仁智院家人們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101 出閣河東王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120 諸用仰於國0447 嵩陽道大總管0156 武氏羣英會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018 跋扈宗王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楔子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037 春官武承嗣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238 洗劫武攸宜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
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326 幼宦可養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149 舊事再起波瀾0071 音聲細題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359 幷州大都督0217 西京可守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095 東宮舊人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050 太平公主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319 巽郎才壯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287 靈前敲詐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109 仗義屠狗輩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003 前途堪憂0223 軟飯香糯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290 懼親如仇0011 仁智院家人們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101 出閣河東王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120 諸用仰於國0447 嵩陽道大總管0156 武氏羣英會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018 跋扈宗王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楔子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037 春官武承嗣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238 洗劫武攸宜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