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

清晨時分,朝陽灑落大地,整個驪山都被覆上一層金燦燦的光輝。而站在驪山山頂向下俯瞰,那畫面更是恢宏壯闊。

驪山山勢雖然不高,但因爲坐落在渭水所沖刷出的關中平原東部,平地上高峰聳起,顯得這座山峰挺拔奇峻,氣勢凌人,與西面幾十裡外坐落在龍首原上的長安城遙相峙望。

此時,驪山周邊的原野到處都被大軍營壘所佔據,營壘內外所樹立的旌旗甚至還要超過驪山上的林木,在晨風的吹拂下獵獵而響。

山腳下的唐軍大營,主要分爲六片區域,位於登山的御道兩側、左右各置一座大營,左邊的大營爲京營指揮司,右邊的則是殿前司。

這兩座大營中的將士們,便是如今守衛京畿長安以及宿衛大內宮防的中央禁軍。而在這兩座大營之外,另有四座大營分設於四方,則就是諸外州、邊防入京演武的人馬。

眼下演武還未正式開始,將士們都待在各自營地中,場面還沒有變得熱烈起來,但那不動如山的軍勢也是充斥在此方天地中,就連田野間都少有野獸遊蕩,天空中也不見飛鳥蹤跡。

“稟聖人,內外參禮諸軍悉已匯聚在營,只待敕書宣達,即可開始演武!”

再將山下諸營軍簿彙總覈計一番之後,劉幽求便再次登殿奏事。

此時李潼也早已經換上了一身輕便的明光鎧端坐於朝元閣中,在接過中使遞上來的諸軍事簿略作翻看,然後便提筆輕勾,並微微頷首道:“可。”

“聖敕啓禮,內外諸軍出營待命!”

中官聞言後便當堂宣敕,伴隨這話語聲,架設在驪山山巔的軍鼓便轟然響起,鼓聲如雷鳴一般,霎時間便響徹四野,鼓響一通後,山下四方軍營中再響起洪亮的喝應聲:“喏!”

千萬衆聚成一聲,直接從山腳下傳到了殿堂中,就連殿中的帷幕都被這聲浪震顫起來,軍勢之壯可見一斑。

李潼聽到這豪壯的萬衆迴應聲,一時間也是忍不住心潮澎湃,直從席中站起身來,望着殿內伴駕衆人微笑道:“諸卿並諸蕃長賓客,可願伴朕同行,入陣共觀我唐家兒郎豪邁英姿?”

這一次驪山演武,朝中勳貴、臣員們到場有近百人,諸州朝集使們也有幾百員,不過大部分都留在了山腳下的大營中,只有少部分人員伴駕朝元閣。原因也很簡單,朝元閣這座道官實在容不下這麼多的人。

除了大唐文武官員之外,諸邊蕃君酋長等也有幾十人到場。一些名稱拗口、不太起眼的蕃部姑且不論,甚至就連李潼本就意有所指的吐蕃都有使員到來。

大唐官員們對於聖人的話自然不會有什麼異議,而那諸蕃長酋首們聞言後,也都忙不迭起身響應。無論他們各自的勢力強弱、與大唐的關係如何,心裡對於眼下大唐軍隊究竟力量幾何也都充滿了好奇心。

於是一衆人便簇擁着皇帝陛下行出了朝元閣,寬闊的官道上早有內衛將士們列隊於此,引來御馬供聖人騎乘下山。

此時驪山周邊諸座大營早已經是鼓角雷動,令旗遊走,將士們忙碌的排兵佈陣,等待聖人前來檢閱。儘管此刻彼此間還有一定的距離,但那諸軍調動的各種聲音還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近乎實質的壓迫感,許多胡酋蕃使們行走在山道上,臉色已經隱隱變得有些發白。

很快,皇帝儀駕便抵達了驪山腳下。此處早已經架設起了大次御幄,御幄前旗纛高立、環設在高高的講武臺周圍,而在講武臺裡許之外,諸路大軍已經層層疊疊的向四野鋪開。

李潼行至此處便下馬緩緩登臺,由高臺上極目四望,視野所及,盡是唐家戎甲。老實說,他也是第一次見到二十多萬人齊聚一處的畫面,從此處講武臺向四野延伸,大唐將士們站隊綿延幾十裡有餘,天地雖大,但此刻武氣沖霄!

饒是李潼也算見慣了大場面,可眼前這一幕壯闊景象仍然讓他震撼有加,就連手臂都激動得隱隱有些顫慄,只是一手握拳、一手則用力的扶住自己的佩劍。

此時講武臺前陸續有統軍將領策馬而來,入前彙報整軍完畢。

此次演武人員之繁盛,乃開國以來所罕有,所以整個調度指揮系統也是極爲的龐大。在部伍的編制方面,中央禁軍與外軍也有所不同。

殿前司內衛六營統共只有人馬兩萬出頭,今次參與演武的則只有一萬兩千人,諸營各管兩千,在選者俱爲精銳悍勇之徒。

京營指揮司所轄人馬要更多,達到了十二萬人,三千人爲一軍,合有將近八萬軍衆參與此次演武。

剩下的便是諸州團練與各邊都護府、都督府等邊軍,以一萬兩千五百人爲一軍,各遣陣將一員、副將兩員督領其軍。各邊人馬入京參禮者,合有十一萬之衆,分成八軍。

除了大唐本身的內外人馬之外,還有諸蕃屬胡部與諸邊城傍之軍,共有五萬餘胡人將士參與此次演武。

至於負責宣令調度的朝中臣員,則以宰相劉幽求爲觀禮使,在朝大將黑齒常之、王孝傑爲左右副使,並有四名大將桓彥範、敬暉、田歸道與陳銘貞爲分路總管。

除了這數員節使、總管與聖人並立臺上之外,在臺下還有數百內外文武臣員分領營務軍事,確保整場演武能夠有條不紊的順利進行下去。

如此恢宏廣闊的一個場面,李潼當然不好站在臺上呼聲打氣,且不說將士們聽不聽得見,身爲一個帝王、站在臺上臉紅脖子粗的嚎叫,這畫面也實在不夠端莊威嚴。

因此登臺之後,李潼在將諸軍陣列場面觀賞一番後,便對立在身側不遠處的劉幽求微微頷首。

劉幽求見狀後便上前一步,向着臺前所聚諸軍管軍將領們喊話道:“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是以我華夏之邦不廢武功,唐興以來,武運昌隆,御極天下,無分華夷!三時務農,一時講武。今皇帝陛下持符宣命,繼統中興,歲時已有三轉。古禮所循,享國之本,於今夏盛集內外甲兵,告國告士,昭哉嗣服,繩其祖武。四方來賀,不遐有佐!運武於野,斯日拔舍,擂鼓、宣威!”

雖然更遠處的將士們聽不到劉幽求的喊話,但在臺前衆將則紛紛下馬叩拜道:“臣等恭領聖諭,運兵講武,宣威勵士!”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隨着這一番應答完畢,渾厚的軍鼓聲再次響起,諸軍將官們也抓緊這最後的一點時間,繼續整頓部伍,務求陣列整齊分明。

鼓聲三通,中間又間隔一段時間,等到這警鼓聲停止下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而陽光也從地平線上躍升起來。

看到那架設在講武臺上的日晷投影刻度轉移到了預定的位置,劉幽求便再作宣令道:“諸使各赴軍觀陣,肅則嘉勉,亂則刑訓!優上者賜爵三品,劣下者梟首警衆,速行!”

此令一出,講武臺前待命諸將官們也是又驚又喜。聖人當國以來,朝廷賜爵法度森嚴,爵位的獲取也變得非常困難,非大功而不可得。眼下僅僅只是觀軍容陣列嚴整與否便能得賜三品縣侯之爵,絕對是一大殊榮。

但跟這厚賞相對應的,則就是刑罰的嚴重,軍容下劣者竟要人頭落地!升官發財自然是人人樂意,可若糊里糊塗的將性命交代在此,那可真要欲哭無淚了。

因此臺前衆將心絃俱緊繃起來,一時間氛圍沉重肅殺。而早已經任命好的檢閱使員們在得令之後,便紛紛策馬直入諸軍陣列之中,將所觀軍容情況默默記下。

此次參與演武的內外諸軍,既有從戎年久的精銳老卒,也有組建不久、僅僅只進行了一些基本軍事操練的諸州團練,還有許多根本沒有接受過大唐軍事訓練的諸胡酋私曲們,上限與下限都是極高。

在古代冷兵器時期,陣列是否嚴明、軍容是否整齊,就是一支軍隊的組織與戰鬥力最直接的體現。若連最基礎的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幾十萬人聚集在一次,非但沒有威武可言,反而還是一種災難。

因此這演武的第一項流程便是檢閱陣列軍容,且開出的刑賞之格也如此嚴厲。

諸使檢閱部伍,在這綿延幾十裡的大軍陣列當中穿梭遊覽,又用去了小半個時辰。太遙遠的距離,臺上君臣們與那些觀禮的胡酋賓使們是看不到軍容具體如何。但是直接陣列臺前不遠處的京畿禁軍部伍們,則是站姿標挺,全無渙散搖擺之態。

眼見到這一幕,且不說講武臺上君臣感想如何,那些班坐在講武臺後方的諸胡君長酋首們臉色則就是忍不住的驚異流露。別的不說,單單這一份令行禁止的軍容風貌,便讓人心生敬仰、乃至於隱隱有些懼怕。

時間悄然流逝,檢閱軍容陣列的使員們陸續返回,並將自己途行所見軍容諸種詳錄整理、彙報上來。而劉幽求等觀禮使則湊在一起,再將上百份的奏報梳理校對,形成一個最終的結果,遞交到已經落座御牀的聖人手中。

0381 媽寶裴光庭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117 權門惡事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104 王居大不易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029 李氏爲上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149 舊事再起波瀾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說幾句話0019 一隻大青鵝0037 春官武承嗣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363 新的班底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024 神皇鑑詩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241 秀姿動人0117 權門惡事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291 獻業求命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036 身不由己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095 東宮舊人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048 內教坊諸事0260 分頭入洞房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068 食心婢子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173 算你跑得快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083 途窮生戾氣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234 刑威如玩物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052 大酺獻樂
0381 媽寶裴光庭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117 權門惡事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104 王居大不易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029 李氏爲上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149 舊事再起波瀾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說幾句話0019 一隻大青鵝0037 春官武承嗣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363 新的班底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024 神皇鑑詩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241 秀姿動人0117 權門惡事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291 獻業求命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036 身不由己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095 東宮舊人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048 內教坊諸事0260 分頭入洞房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068 食心婢子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173 算你跑得快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083 途窮生戾氣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234 刑威如玩物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052 大酺獻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