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廟幾日之後,李潼便有一種自己將要破繭蛻殼、羽化新生的感覺,實在是太無聊了,枯燥到感覺整個世界都是不對的。
每天就是參課誦經,然後歸舍安坐,活動場所只集中在佛堂、寢室與會客廳之間,接觸的便是那些禮官與僧徒。
類似的枯燥,他倒不是沒有經歷過,但哪怕舊年在仁智院幽禁時,起碼還有個李守禮在身邊吵鬧。乾陵服喪的時候,甚至偶爾還能溜出去逛一逛。
他跟他大爺素昧平生,可是現在聽到孝敬之名就有點反胃。窮極無聊的時候,甚至想到他奶奶這麼安排就是爲了把自己曾經承受過的痛苦傳遞下來,順便點醒他的反社會人格,強化祖孫之間的血脈聯繫。
之所以覺得這份枯燥寂寞如此難熬,也在於李潼迫切想要知道朝廷跟他有關的人事安排,這關係到他究竟是逆風上揚,還是草草收場。
想要在接下來的時局中立穩,單憑他奶奶的眷顧是肯定做不到的,而且這份眷顧也未必就靠譜。他之前雖然也做了一些人事鋪張,可是隻憑那些七八品的下僚們,明顯是不夠應付接下來的風浪。
畢竟以前的他無論行事再怎麼張揚,在那些大佬們看來,無非是一個愛折騰的小角色,雖然討厭,但也沒有什麼大害。可是現在,他小山頭聳的挺正,已經到了必須要正視且剷除的地步。
他西園集會搞得再怎麼熱鬧,假使在這時候有武家一王重回天官吏部,逼迫鄭杲不敢再對他大開方便之門、甚至是直接拿掉鄭杲,那西園聚衆可能頃刻間就會散掉大半。
所以接下來,李潼的王府官佐班底將會是他能走多遠的一個重要條件。如今的他,爵是親王,官則幷州大都督,自然不可能再像舊封河東王時候那樣幾個青瓜隨意打發了,將會直接與朝政局面掛鉤。
在開元時期皇子皇孫統統圈起來當豬養之前,親王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是頗爲可觀的,主要就體現在他們的府佐配給方面,在朝大臣將會直接兼領親王府官職。
神龍革命後,中宗李顯還能對武三思禮遇有加,兩家人互動密切甚至還要超過李旦這個親弟弟,當然不只是武則天的餘澤,畢竟餘澤大頭還是落在繼位的李顯身上。經過武週一朝的人事積累,武三思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相王李旦的。
李潼之所以那麼急切,受封之後直接在朝堂上便拉攏姚璹,除了找人分擔火力之外,最主要的意圖就是接下來組班子的時候,希望姚璹作爲宰相能拉他一把。宰相手裡掌握着中上層的人事權,只要姚璹能真心幫他,李潼的班子纔不會太差。
現在姚璹不幫他也不行,朝堂上被李潼強拉出來,彼此間已經有了幾分脣亡齒寒的意思。李潼如果走不穩,他也絕對好不了,半隻腳已經踏入最上層的角力中來,絕不是再上山搜查祥瑞那麼簡單。
李潼心裡雖然焦急的不得了,但且不說他自己眼下在孝敬皇帝廟出不去,朝廷百司也在封衙放大假、並不正常辦公,所以最快也得人日以後才能得知結果。如果再遇上什麼大事耽擱,很有可能一月裡都組不起這個板子。
李潼就在這種焦躁中熬到了初十,中間幾次李守禮等家人入廟來見,都因擔心浪費每天兩次的會客名額而直接拒絕了。
初十這一天,李潼總算是等來了鳳閣舍人王勮,並送來初步的王府佐員名單,以供李潼參詳。
這個王勃的哥哥跟李潼雖然沒有太多的接觸,但態度還算好,客舍中見到僧徒將腳步虛浮的李潼攙扶進來,連忙起身,並忍不住說道:“大王雖然追慕德義,但也應該珍愛自身啊,何至於如此傷形自毀!”
李潼整個人都瘦了一圈,陷下去的眼睛更是血絲暗結,看起來較之此前的確是大有不同。聽到這話後,嘴角只是有些無力的翹了一翹,心裡卻忍不住暗罵,老子特麼哪知道換個爸爸這麼苦,每天吃不飽,躺在牀上窮算計,能不傷形才見鬼了!
說話間,王勮遞上一份敕書,並說道:“朝中諸公今日羣擬,爲大王高配員佐,籍名略陳,如果大王沒有異議,便可由鸞臺發令,羣僚入事。”
等的就是這個!
李潼接過敕書,看到名單排前幾個名字,心緒便略有安定。
打頭一個代王師,爲司禮卿歐陽通兼領。對此李潼當然沒有什麼異議,在朝大員中,歐陽通算是難得能夠不加掩飾的流露出對他們一家善意的人。
雖然說宰相領銜王師更有牌面,但終究還是不如這樣本就關係不錯的人舒服,換了一個不對付的王師,整天打小報告,那也挺讓人難受。而且講到時譽名望,歐陽通並不比當朝幾個宰相弱,甚至還有勝之。
接下來代王長史,則由麟臺少監王方慶兼領。王方慶出身江南名族琅琊王氏,是東晉宰相王導的直系子孫,早前由洛州都督遷洛州長史,眼下則擔任李潼故職。
李潼對王方慶有印象,就是因爲甚至就連他奶奶武則天都向王方慶求其從祖王羲之的墨寶。雖然說書聖真跡早在貞觀年間就被太宗李世民索取大半,並埋在了昭陵,但王方慶家中應該還是有一些存留。
如今其人將要成爲自己王府長史,李潼也是激動不已,打算齋期結束後一定要去王方慶家裡見識一下書聖真跡,那可是足夠以後吹牛逼的!
至於再往下的代王友,看到這名字,李潼不免一樂,竟然是模棱兩可的蘇味道。
王勮跟蘇味道乃是連襟,都是裴行儉的女婿,待見少王看到蘇味道名號時,神情有了明顯的變化,於是便笑語道:“守真知能入事大王,也是頗感驚喜。大王才情卓然,守真亦文名早著,一府之內,妙筆羣在,異日王邸必成士人爭趨之地!”
李潼聽到這話後也笑起來,他有着後世的記憶,對於蘇味道的景仰遠遠不如對他後人蘇軾,以後這傢伙擔任了自己的府官,可能蘇軾就得在這條時間線上被扇沒了,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保留搶救一批文學瑰寶,間不時寫篇“明月幾時有”跟蘇味道一起欣賞一下,也是樂趣滿滿。
再下又有錄事參軍姚方沛,西閣祭酒陸景初。當然完整的名單還有數人,但李潼比較有印象的便只有這兩個了。其中姚方沛便是鸞臺納言姚璹的少子,而陸景初則是鳳閣舍人陸元方的兒子。
看完這一份名單,李潼第一感覺便是江南人大站隊。整個名單有十幾人,但除了蘇味道等寥寥幾個之外,剩下的幾乎都是出身江南名族,包括歐陽通在內。
雖然說眼下國朝一統,已經沒了那麼嚴重的南北分別。如歐陽通雖然出身南陳舊族,但父子幾代俱爲在朝名臣,安家於北方,與江南人也沒有多大的牽扯。
但影響再小,終歸還是有的。隋唐之世仍不同於宋明以後官僚職業化,在朝官員的本身社會身份仍然能產生不小的作用。一者自然是繼承前朝舊弊,二者科舉選才的制度雖然得以確立,但仍然沒有完全取代門蔭,甚至在中唐以前,門蔭仍然是主流的取士方式之一。
隋唐之際,統治精度仍然下沉不夠,地方上的大族影響力還是非常頑強。所以,如何治理名族也是關乎國策變化的一項內容。
如此一份名單,李潼倒是能夠看出姚璹對他是真的很用心,甚至連自己的親兒子都塞進來,畢竟都脣亡齒寒了。
當然姚璹南人出身,選用也主要集中在江南人羣體中,但並不意味着這份名單質量就差。王方慶自不必說,歷任內外,眼下雖然是在麟臺病坊就職,但講到資歷也已經足堪拜相,只是仍然欠缺一些機緣。
至於陸元方父子,同樣是父子兩代爲相的江南名族,陸景初又名陸象先,是原本歷史上被睿宗李旦賜名。
雖然其他幾個名字有些陌生,但按照李潼所知這幾人的標準衡量,想必也是一時優選。
總之,李潼自己對這份名單是非常滿意的,甚至覺得按照這名單來看,自己被封作吳王似乎更加名副其實。由此也看出江南人在如今的朝中,的確是乏於表達,否則也不會扎堆進入到自己王府中來。
這些人既然願意進來,李潼的價值也就體現出來。以前這些人是散在各處,可是現在,武則天只要搞定李潼這個代王,這些人就會間接的控制起來,於時局中發揮出更大的影響。
不過一水的江南人也實在是太扎眼,並不符合李潼多元化發展的思路,想了想之後,他又另拿紙來添上了他大表哥房融與原王府故員桓彥範。
筆還沒有放下,突然又想起一個人來,於是又將姚元崇的名字端端正正的寫上了。雖然姚元崇祖籍也是江南,但爲了他,李潼不在乎這點小節。
而且姚元崇本身便是以他新爸爸孝敬皇帝挽郎的身份入仕,有這一層關係,當然要更加親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