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修築潼關

聽完高順的解釋,周飛卻在沉思,隨後,問高順道:“主公,當初董卓把涼州交給咱們,一是希望咱們從幷州等地調官兵西來,減輕他的軍事壓力;其次,董卓希望我們陷入涼州戰爭的泥潭,無暇東顧;我們馬上要招降叛軍了,在此之前,是不是先從董卓手裡索要點好處?”

自從接手涼州以後,調動大軍西進,既減少了幷州的駐軍,又耗費大量的錢糧與羌胡和叛軍作戰,令朝廷和董卓大爲放心,認爲他們的陰謀得逞,使得高順陷入羌漢戰爭不能自拔;如今聽到周飛建議,高順早有此意,就是想不出想要什麼好處,便問道:“索要什麼好處呢?想必,只要不太過分的,董太師都會應允的。”

周飛笑嘻嘻的說道:“主公,董卓駐軍崤函古道以西的華陰縣,其勢必是監視我們涼州局勢,不若索取秦關,這樣,我們在東部駐守少量的軍隊,便能保關中安全,同時也能保護黃河渡口安全,可騰出更多的兵力用於清繳羌胡,儘快穩定涼州。”

函谷關有兩座,西側一座爲先秦時候修築的,位在弘農縣,號稱秦關;漢代在其東的新安縣新修一座函谷關,號稱漢關。

高順感覺所佔地盤太多,且離洛陽太近,若是如此,必將引起與董卓的戰爭,便笑道:“哈哈,佔領秦關,便佔了弘農郡大片的地盤,離洛陽近在咫尺,此乃打草驚蛇,必會引起董太師和中原諸侯的恐慌,戰爭在所難免,何必呢?反正董卓暫時無暇西顧。”

周飛堅持道:“主公,實在不行就直接佔領桃林寨,也能起到預警和防禦的作用,反正董卓有大兵駐守函谷關,不會影響到他的安全,不危及到董卓的利益,他便不會與我們開戰的;而對我們則大不一樣,現在關中四關,獨缺東部門戶,只要卡住崤函古道,我們便高枕無憂了。”

關中四關是東函谷關(東漢後被潼關取代),西爲大散關,南爲武關,北爲蕭關。居其四關之中的地域統稱關中。關中四大關塞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重要關塞,見證了過往血雨腥風、金戈鐵馬的歲月。

現在大散關、蕭關和武關皆在周飛的控制之中,只有函谷關被董卓控制,他非常不放心關中的安全。

高順思索一番,感覺把控崤函古道,戰略意義非常大,便於自保,只是補給困難,且有董卓的因素,不若在其西修築一座新關,與河東郡和長安城互爲犄角,照樣有此功能,更易防守和支援,且佔領弘農郡的少量地盤,遠離洛陽,不會引起董卓的恐慌。

現在華陰縣深入三輔地區和河內郡之間,兩地聯繫的渡口很容易便能被董卓切斷,對長安城的防禦和支援非常不利。

於是高順問道:“董太師在華陰縣駐有多少官兵?”

“回主公,當初由中郎將段煨駐守華陰縣,後來其被調往南陽郡,打擊關東諸侯,現在駐紮的是校尉李蒙,僅有兩千騎兵,三千步兵。”

高順心想,就這點兵力,可輕鬆拿下,便說道:“可派出斥候和建築大師沿途查看,在風陵渡以東,選擇一合適地點,新建一座關城,作爲長安城的東部門戶,此舉佔領的地盤更少,不會刺激董太師,且方便建設、補給和支援。”

高順記得,歷史上曹操爲防禦關西軍閥,修築的潼關,便在風陵渡周邊,其後軍事意義更大於函谷關,延續上千年的防禦使命。

周飛大喜,立即出去安排。

屋裡只剩下趙雲和高順,兩人繼續喝茶聊天。

趙雲不解的問道:“內兄,現在的雍州該改名爲涼州,而涼州改名爲雍州,則會更加符合實情。”

高順笑道:“哈哈,這是朝廷倉促之下起的名字,一個名字而已,無關大局。”

隨後幾天,高順在倉庫重地,陸續放出兩千四百多騎兵和兩千五百多步兵,作爲趙雲的護衛;倉庫重地皆爲系統官兵把守,相對安全性較高,不易泄露系統的秘密;併爲兩千五百多步兵配齊戰馬,便於趕路,並方便趙雲到任後擴充騎兵。

令趙雲大爲滿意,特別是高級騎兵和高級步兵,這與高順的護衛極爲相似了,其他人,包括州牧和軍師都沒有享受到此等待遇,內心非常激動。

預定時間一到,趙雲便率領近萬官兵啓程,前往武都郡大散關駐紮,準備開拓出一片天地,不負高順的重託。

至於糧草輜重,可從與大散關近在咫尺的陳倉城支取,非常便捷。

十日後,周飛來報,已選好建立新關的地址,地點在華陰縣城東的潼水之畔;前去考察的建築大師稱讚,南依秦嶺,有高山深谷之險;北有渭、洛,匯黃河抱關而下之要;西有華山之屏障;東面山峰連接,谷深崖絕;中有禁溝、原望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羊腸小道,僅容一車一騎,人行其間,俯察黃河,險厄峻極,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

高順高順大喜,立即命令沮授和周飛,要麼招降駐守華陰縣城的軍官李蒙,要麼強行佔領,並派人前往洛陽交涉。

相信董卓不會因此而大動干戈。

周飛問道:“主公,那新關以何名字爲好?”

高順根據他們的描述估計,他們選擇的地址應該沒錯,就是潼關的位置,便說道:“既然新關建在潼水之畔,就叫潼關好了!”

“是,主公!”周飛大喜,事情就這麼定下了,反正現在高順財大氣粗,建設一座關城的耗費不足一提。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利多了,沮授派出一位長吏前往華陰縣與校尉李蒙面談,勸降;隨行的還有中郎將臧霸所率領的一萬騎兵,若是勸降不成,立即攻城,務必在使者到達洛陽前佔領華陰縣。

長吏先是談及大軍前來,希望李蒙不要螳臂當車;其次是敘舊,都是涼州人,投降後定不會爲難於他;最後,承諾他此後繼續擔任校尉之職,所轄官兵不變,不過待遇卻會大幅度提高。

李蒙是涼州人,對董卓還算忠心,不過大兵壓境,現在回去求援已經來不及了,甚至求援人員未到弘農,這裡已被攻克;他擔負失土之責,即便逃回去,太師也會砍了他。

經過長吏的恐嚇,加上李蒙的權衡利弊,最終李蒙決定投降。

由於此前高順勢力與董卓的軍隊沒有發生過沖突,從長安到洛陽也沒有禁行,相互交流不斷,駐紮華陰縣的李蒙對高順勢力的情況瞭解的非常透徹,不管是待遇還是提升機制,都讓他非常羨慕。

對於那些士兵而言,他們很多鄉親也在冠軍侯高順的手下當兵,回家探親的時候相互交流,他們更羨慕北疆官兵的待遇;北疆信譽一直很好,善待百姓,而實力更強過太師;且他們的家鄉現在變好、變富了,他們更願意在離家近的地方從軍;所以,他們願意跟隨李蒙投靠冠軍侯。

李蒙投降,被安排爲中郎將麴義的手下,駐守冀縣;他們同爲涼州人,更容易相處。

接下來的事情便不用高順操心了,自有州牧周飛安排人員施工和駐防,至於董卓同意與否,都不影響他對華陰縣的佔領和潼關的修築。

第18章縣長來訪第422章接收五縣第31章戰後總結第177章平定冀州第273章何進思變第63章萬事俱備第560章董卓病死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268章斬殺柯最第68章圍敵練兵第66章夜襲敵營第83章王允籌劃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66章郭嘉之策第501章佔領CD第416章再見老村長第650章建設第369章董卓遇刺第230皇帝謀劃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99章杜邊歸來第38章游擊戰術第19章訓練護村隊第386章高順陽謀第577章呂布逃跑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302章又是一年第63章萬事俱備第311章鮮卑南下第247章匈奴出兵第496章大戰將起第62章戰前安排第490章再佔兩郡第153章圍點打援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276章得勝歸來第273章何進思變第443章修築潼關第507章豫州之戰第383章聯姻諸葛家第194章盧植獻計第378章合縱連橫第85章皇帝心思第129章鐵匠鄭財第233章蔡邕來訪第598章高順稱帝第127章和連發威第408章收服趙雲第63章萬事俱備第279章邊讓到來第219章狠辣徐榮第441章趙雲發威第507章豫州之戰第24章系統升級第637章新計劃第500章進軍巴蜀第203章聯姻郭家第190章梅花先生第23章戈虎拜師第331章先登出擊第11章初次升級第57章張遼現身第203章聯姻郭家第177章平定冀州第159章意外之喜第650章建設第61章抓捕內奸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376章劉岱殉國第336章軍政調整第353章袁隗之策第130章兇猛文丑第512章接收豫州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79章薛銀歸心第58章馬邑徵兵第226章收復定襄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157章鉅鹿對峙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567章班超後人第449章馬超拜師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439章大長公主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329章意外投降第167章轉變思想第622章進軍埃及第607章離開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450章黃衍之策第119章徐晃發威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423章笮融反叛第40章輕鬆獲勝第135章鄒靖來投
第18章縣長來訪第422章接收五縣第31章戰後總結第177章平定冀州第273章何進思變第63章萬事俱備第560章董卓病死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268章斬殺柯最第68章圍敵練兵第66章夜襲敵營第83章王允籌劃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66章郭嘉之策第501章佔領CD第416章再見老村長第650章建設第369章董卓遇刺第230皇帝謀劃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99章杜邊歸來第38章游擊戰術第19章訓練護村隊第386章高順陽謀第577章呂布逃跑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302章又是一年第63章萬事俱備第311章鮮卑南下第247章匈奴出兵第496章大戰將起第62章戰前安排第490章再佔兩郡第153章圍點打援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276章得勝歸來第273章何進思變第443章修築潼關第507章豫州之戰第383章聯姻諸葛家第194章盧植獻計第378章合縱連橫第85章皇帝心思第129章鐵匠鄭財第233章蔡邕來訪第598章高順稱帝第127章和連發威第408章收服趙雲第63章萬事俱備第279章邊讓到來第219章狠辣徐榮第441章趙雲發威第507章豫州之戰第24章系統升級第637章新計劃第500章進軍巴蜀第203章聯姻郭家第190章梅花先生第23章戈虎拜師第331章先登出擊第11章初次升級第57章張遼現身第203章聯姻郭家第177章平定冀州第159章意外之喜第650章建設第61章抓捕內奸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376章劉岱殉國第336章軍政調整第353章袁隗之策第130章兇猛文丑第512章接收豫州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79章薛銀歸心第58章馬邑徵兵第226章收復定襄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157章鉅鹿對峙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567章班超後人第449章馬超拜師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439章大長公主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329章意外投降第167章轉變思想第622章進軍埃及第607章離開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450章黃衍之策第119章徐晃發威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423章笮融反叛第40章輕鬆獲勝第135章鄒靖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