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高順陽謀

陶謙的兩個孫子,陶信和陶勇,拜高順爲師後,兩人的關係更加融洽、親密;陶謙感覺靠上了大樹,有了依靠,可保家族長盛不衰,而高順對徐州志在必得。

現在徐州局勢複雜。

文官以別駕趙昱和治中王朗爲首,對陶謙忠心輔佐,而陶謙對他們也極爲信任,使得他們形成官僚集團。

武官以曹豹爲主,又分成幾個派系,以曹豹爲首的是士家大族;徐盛爲首的是年輕,且出身卑微的一羣武將;;還有陶謙的嫡系,丹陽兵;以及收編的衆多黃巾賊。

陶謙喜貴嫌貧,看不起寒門之人,那些出身卑微的人和投降的黃巾賊,只會被利用,不會被重用,這也是徐盛暗中投靠劉備的原因之一。

世家大族以下邳陳家陳珪爲最重,陳家在徐州有着廣泛的影響力。

陳珪,字漢瑜,徐州下邳(治今江蘇睢寧西北)人;出身士族名門,與袁術等人都是公族子孫,從小便有交情;乃廣漢太守陳亹之孫,太尉陳球之侄,吳郡太守陳瑀(一作陳璃)、汝陰太守陳琮的從兄弟,;陳珪最初被察舉爲孝廉,官至沛相。

商人集團以糜家爲首,通過貿易,緊緊的把徐州的衆多商戶聯結在一起。糜家搬遷到琅琊郡,高順卻讓他家代理徐州的棉布、精鹽、美酒等衆多物資,糜家在各郡縣與當地商家合作,獲利匪淺,衆多商戶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此外,還有公孫瓚的軍事勢力,現在劉備又從中分出,自成一股勢力,他們倆算是小一號的軍閥;陶謙看不起他們,只想利用他們,現在,陶謙靠上了高順這棵大樹,自然更看不起他們了。

劉備與徐盛驅逐了張超,暫時割據廣陵郡,形成事實上的獨立。

陶謙心中憤恨,表面不動聲色,暗中卻有驅逐或者消滅他們的打算;徐盛的一萬步兵,戰鬥力極強,他們忠心的是陶謙,而不是招募他們的徐盛,若是陶謙出面招降,他們肯定會在城內呼應,將劉備和徐盛就地殲滅;他現在顧慮的是公孫瓚,公孫瓚的實力更強,不好處理。

第三天,高順受邀去陳家做客,並邀請陳珪之子陳登去冀州爲官,被陳珪拒絕了。

第四天,高順受邀去曹家做客;曹豹欲把其女嫁給高順爲平妻,被高順拒絕了。

陳家只求自保于徐州;曹豹卻有更大的野心,若是曹家靠上高順這棵大樹,曹家將不再侷限於徐州,必將飛黃騰達。

第五天,高順已基本瞭解清楚徐州的情況,與陶謙進行了一次詳細的會談,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陶謙現在有了依靠,可不是當初僅僅將他們驅逐這麼簡單,他更想收編那些騎兵爲己所用。

高順首先問道:“陶先生,徐州還有什麼困難?”

陶謙正盼着高順如此問,便說道:“老夫受朝廷之令,派部將徐盛和客軍劉備驅逐廣陵郡太守張超,沒想到劉備狼子野心,說服了徐盛,霸佔了廣陵郡,割據一方,是可忍孰不可忍?若是其他郡縣效仿,如之奈何?必須挫敗他們的陰謀,以儆效尤。”

高順明白陶謙的意圖,便說道:“哈哈,陶先生不要操之過急,只需堅守下邳城,便保徐州無虞;劉備與徐盛不會反擊袁術,而劉表也不會動用大軍,等袁術穩定下來,肯定會找劉備報仇,到時候他們抵擋不住,肯定會前來投降。”

陶謙見高順揣着明白裝糊塗,便直接問道:“鎮遠,那時間太漫長了,遲則生變,如何才能驅逐劉備,安全收編他的騎兵呢?”

他可是對劉備和公孫瓚的騎兵非常眼熱,若是有了這些騎兵,徐州的軍事實力必將再上一個臺階。

高順想了一下後道:“若是隻驅逐劉備,收編他的騎兵,倒是很容易,就怕引起公孫瓚的敵意,事情反而不美,務必想個萬全之策。”

陶謙就是因爲沒有萬全之策才求助高順,便說道:“哈哈,老夫知道鎮遠智謀超羣,那就勞駕鎮遠想辦法了。”

高順仔細思索一下道:“先生,劉備僅有幾千騎兵,非常容易收編,而公孫瓚有近兩萬軍隊,實力強大,難以收編,若是將其調離,也就威脅不到徐州的利益了。”

陶謙心中大喜,忙說道:“鎮遠,快說說,如何做?”

高順道:“先生,此事簡單,可分兩步走,第一,派人聯絡袁術,承認他對揚州的管轄權,徐州願意與其和睦相處,條件是共同消滅徐州叛賊徐盛和劉備,收復廣陵郡,想必袁術會同意的。”

陶謙不解的問道:“鎮遠,老夫與荊州劉景升有協議,共同對付袁術,瓜分揚州北部兩郡,此舉背信棄義,乃爲不義,且也不符合遠交近攻之策。”

高順笑道:“哈哈,先生,只有交好袁術,他纔好放心的全力進攻荊州,先生既收回廣陵郡,得到幾千匹戰馬,又能免除徐州的戰火,何樂而不爲之?再說了,若是劉表與袁術發生大戰,劉表又怎麼會計較徐州的小過失呢?他肯定不會因小失大。”

高順可是記得,孫堅便是死於討伐荊州的戰爭之中,若是讓袁術與荊州結下死仇,徐州的安全性便會大增。

陶謙仔細思索一陣,感覺高順的辦法非常不錯,戰亂時代,利益爲先,便點頭同意了這個建議,又反問道:“那如何對待公孫瓚呢?若是收編劉備的騎兵,公孫瓚肯定會起異心,絕不能讓其繼續留在沛縣,威脅到徐州的安全。”

高順笑道:“哈哈,陶先生,此事更加簡單,只需派使者前往京城,建議朝廷任命公孫瓚爲豫州牧,我等只需坐看好戲上演便是。”

陶謙大驚,冠軍侯就是厲害,讓他煩惱這麼久的難題,高順只是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解決了。

豫州幾大軍閥實力強大,董卓正派大軍與之對峙;若是朝廷任命公孫瓚爲豫州牧,肯定會讓他們自相殘殺,他可坐收漁利。

而公孫瓚沒有地盤,正好有藉口朝廷的命令,名正言順的搶奪地盤。

豫州現在的幾位軍閥,肯定不希望外部勢力的介入,一定會團結起來,一致對外,豫州內戰不可避免。

此舉既把公孫瓚調離了,消除了對徐州的威脅,還實實在在的交好了公孫瓚,讓他欠下一次人情。

高順這是一石多鳥之計,令陶謙佩服。

藉助敵對勢力的力量來消滅敵對勢力,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即便公孫瓚和董卓心裡明白,他們也會採納高順的建議。

幸虧交好了高順,陶謙內心慶幸不已,否則,與高順爲敵,怎麼被算計死的都不知道。

第104章搬遷郡治第42章縣長心思第113章張飛心動第517章兵圍袁術第7章初次殺戮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635章瘋狂建設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436章涼州局勢第130章兇猛文丑第68章圍敵練兵第538章劉備崛起第73章建攻堅營第24章系統升級第317章震驚帝都第494章潛伏三年第470章孫堅出擊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495章接收徐州第311章鮮卑南下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504章朝廷南遷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598章高順稱帝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第422章接收五縣第433章公孫家族第640章寒冬對峙第57章張遼現身第16章技驚四座第39章巴豆立功第517章兵圍袁術第419章精明的魯肅第468章收復金城郡第133章拜見刺史第508章大敗高幹第37章再戰匈奴第531章配合默契第548章奈何造化弄人第533章胡軫投降第319章就任州牧第331章先登出擊第459章中原鉅變第144章駐兵遼西第652章一晃十年第414章魯肅之謀第248章關羽出兵第247章匈奴出兵第124章匈奴備戰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187章收服典韋第486章黃巾再起165章救援北海第218章攻心戰術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593章劉協的決定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578章王允之死第614章連滅四國第85章皇帝心思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47章意外之喜第267章陷陣營出擊第87章士族發難第652章一晃十年第446章趙雲施政(下)第110章軍戶編制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529章大戰將起第336章軍政調整第522章佔領豫章郡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128章精明蘇雙第333章智擒魁頭第573章飲馬北海第98章安排就緒第256章各方反應第542章南部局勢第629章戰爭將起第164章抵達青州第640章寒冬對峙195高順面聖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272章劉宏狂喜429李儒的規劃(下)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208章連建五城第492章江南陷阱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185章斬丘力居第67章騎兵出戰第278章蠻夷使者第411章趙雄的建議第162章張角後事(下)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598章高順稱帝第250章大兵壓境
第104章搬遷郡治第42章縣長心思第113章張飛心動第517章兵圍袁術第7章初次殺戮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635章瘋狂建設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436章涼州局勢第130章兇猛文丑第68章圍敵練兵第538章劉備崛起第73章建攻堅營第24章系統升級第317章震驚帝都第494章潛伏三年第470章孫堅出擊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495章接收徐州第311章鮮卑南下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504章朝廷南遷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598章高順稱帝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第422章接收五縣第433章公孫家族第640章寒冬對峙第57章張遼現身第16章技驚四座第39章巴豆立功第517章兵圍袁術第419章精明的魯肅第468章收復金城郡第133章拜見刺史第508章大敗高幹第37章再戰匈奴第531章配合默契第548章奈何造化弄人第533章胡軫投降第319章就任州牧第331章先登出擊第459章中原鉅變第144章駐兵遼西第652章一晃十年第414章魯肅之謀第248章關羽出兵第247章匈奴出兵第124章匈奴備戰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187章收服典韋第486章黃巾再起165章救援北海第218章攻心戰術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593章劉協的決定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578章王允之死第614章連滅四國第85章皇帝心思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47章意外之喜第267章陷陣營出擊第87章士族發難第652章一晃十年第446章趙雲施政(下)第110章軍戶編制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529章大戰將起第336章軍政調整第522章佔領豫章郡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128章精明蘇雙第333章智擒魁頭第573章飲馬北海第98章安排就緒第256章各方反應第542章南部局勢第629章戰爭將起第164章抵達青州第640章寒冬對峙195高順面聖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272章劉宏狂喜429李儒的規劃(下)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208章連建五城第492章江南陷阱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185章斬丘力居第67章騎兵出戰第278章蠻夷使者第411章趙雄的建議第162章張角後事(下)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598章高順稱帝第250章大兵壓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