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取消封國

現在高順勢力正處於強勢地位,出擊北疆、打擊蠻夷,解決了幾百年來蠻夷對中原的威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的聲望,推行武舉人選拔考覈制度,令土豪和百姓多了一條晉身之道,爲廣大土豪和百姓所支持。

高順決定,要趁熱打鐵,爲稱帝鋪平道路。

首要的事情便是除去現有的諸多封國。

但是這件事情牽扯麪非常廣,操作不好,引起地方動盪,由他實施還好說,若是他的子孫後代,絕無此能力。

經過很長時間的思慮,他拿出了最終方案。

郡一級的國王,全部取消,這些人全部是劉氏皇族,漢室宗親,絕不能讓他們不勞而獲。

縣一級的列侯以及以下的鄉侯,只保留了3位,萬年長公主、潁陰大長公主和陽翟大長公主的封地,算是爲朝廷保留了一點臉面。

爲了做到公平公正,高順妹妹的封地以及房良、周飛等人的封地一併取消。

而且高順承諾,冀州九郡的稅賦,他也不會用於個人消費,而是全部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照顧到他們此後的生活,高順還決定給他們留了一點家底,保留現在的府宅外,國王級的諸侯可保留三千畝耕地,縣、鄉級的列侯分別保留一千畝和五百畝耕地。

高順先把他的方案與李強和馬貴商量;他們倆都沒有封侯,當然支持取消諸多封國,全部實行郡縣級管理了。

見兩人如此敷衍,高順又與戲志才和賈詡等人商量。

這是得罪人的事情,賈詡還是老傳統,少言寡語,不發表個人意見。

戲志才卻極力支持,他的觀點與高順類似,必須趁兵強馬壯的時候進行改革,現在已不適合繼續保留劉氏諸侯了。並且,他的思想更激進,向高順建議道:“主公,這些人家底都很豐厚,何必給他們保留府宅和耕地?最好是什麼都不留給他們,他們便無力反抗了,否則,他們會用這些財富來反對主公,事情反而不美了。”

高順笑道道:“哈哈,就怕他們不反抗啊,若是他們敢反抗,那就不是沒收財產這麼簡單了;給他們留點財富,我也是希望平穩過渡。”

此前,劉氏諸侯的封國雖然沒有裁撤,但是所享受的財物卻少了很多,這些封國基本上皆爲高順最信任的人所把持,估計那些諸侯也早就預料到這一天的到來了。

戲志才堅持道:“主公,既然您這麼想,那還是二選一的好,要麼保持府宅,要麼選擇耕地,不能好處都讓他們得了。”

“好,那就二選一,不過你再諮詢一下週飛、房良、程立等人的意見。”

“是,主公!”

高順爲了做到萬無一失,還是讓戲志纔去信諮詢一下青州、兗州、豫州和徐州等地州牧、刺史和軍師的意見,若是實施,各地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現在高順威望正隆,實力正強,且周飛、房良等人忠心耿耿,誰會反對?

程立等人則認爲,他們的封號是現在朝廷所封,取消了也就取消了,還是等高順稱帝之後再封吧,相信高順不會委屈了他們這些跟隨打天下的人。

事情出奇的順利,反饋回來的意見皆支持取消封國,恢復郡縣。

於是,高順下令,立即公告天下,取消封國。

讓高順等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社會上並沒有引起他們所想的抵抗和反對,而是非常平穩。

有些諸侯心有怨恨,但是卻無力反對,只能默默接受現實。

更多的諸侯卻非常興奮,取消封國,預示着他們此後便是百姓中的一員了,將來高順稱帝,他們不用擔心遭到清洗,這是讓他們最爲放心的,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了,至少保住了家族,保住了性命,甚至對高順有感激之情。

且高順此前允許他們經商、學習、出遊等,這都是用錢糧換來的權力。

相比此前只能待在封國內,受到監督,沒有自由,像是牢籠內朝廷養的肥豬,很多諸侯更歡迎現在自由的生活,當然,這只是對有能力的人,對庸才來說,他們還是喜歡此前那種只會享受,什麼都不用操心的日子。

保留了萬年長公主和兩位大長公主的封地,諸人也沒有敢於反對的,因爲一是要爲朝廷留面子,畢竟朝廷猶在,皇帝猶在;二是因爲他們的夫婿皆爲高順的嫡系,皆爲出鎮一方的帶兵大將。

現在天下大勢已定,三位公主也不在期望周飛、房良和馮勇三位帝婿聯合起來解救朝廷了,現在他們也知道他們的夫婿乃是心向高順,他們能做的只有相夫教子了。

甚至,他們還對高順有感激之情,若不是當初的高順,她們也沒有今日的生活。

不過,也有人認爲,這是高順畏懼於周飛、房良和馮勇的實力,所做出的政治妥協,所以,有很多士族,有意識的向三人靠攏。

中原地區的大量郡國、縣國等改爲郡縣模式,原來的國相直接改任太守或者縣令,平穩過渡。

郡一級的國王大都選擇保留現有的府宅,因爲他們府內有大量的財富,完全可用用於購買耕地。

縣、鄉級的列侯大都選擇了耕地,因爲耕地更長遠、持久,細水長流。

高順的手下大將,大都沒有封侯,對高順的決定極爲支持,這下他們心理平衡了,甚至有更多的人期盼,高順取消現有的封國,是爲以後冊封做準備,他們對封侯充滿了期待。

但是高順短時間內卻沒有封侯的打算,比如剛剛回家安享晚年的薛銀,高順僅僅是贈送千畝耕地;這也讓人對高順的未來的態度產生了懷疑,要知道,薛銀可是一生都奮戰在打擊異族的第一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且是跟隨高順比較早的將領之一,對薛銀的最終封賞,就是一個明顯的標杆。

知道消息後還有一人最爲支持,那就是呂布,現在呂布雖爲漢壽侯,但是漢壽縣在朝廷的控制之下,且已無人口,他的封地可不能爲他帶來一文錢的收入啊,取消全部封國,都得不到收入,他心理更是平衡。

此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也。

對此最爲痛恨的則是朝廷和皇帝,他們比那些國王和列侯更不滿。

朝廷大臣感覺,高順這是無視朝廷律法,公然對抗朝廷命令,乃亂臣賊子;但是現在朝廷自身難保,還仰仗秦關每月送來支援,他們只能在內心腹誹,卻不敢明目張膽的聲討高順。

皇帝劉協卻是徹底失望了,皇室宗親已成過去,更無人支持他了,且他認爲,高順這是爲稱帝做準備,高順從一開始就沒有救援朝廷,解救皇帝的打算。

第108章長吏獻策第110章軍戶編制第650章建設第223章諸人婚事第313章鮮卑內亂第650章建設第151章囚禁甄家第173章皇帝封賞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302章又是一年第85章皇帝心思第144章駐兵遼西第150章甄家資敵第221章程立之功第171章高順佈局第378章合縱連橫第436章涼州局勢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277章天使到來第566章結親孔融第181章張讓獻策第82章張讓心思第184章戰爭爆發第102章代郡局勢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175章高順封侯第89章高順歸來第38章游擊戰術第108章長吏獻策第455章麴義出擊第275章黃忠拜主第35章匈奴情報第233章蔡邕來訪第496章大戰將起第101章各方反應第2章喜獲系統第538章劉備崛起第69章甕中捉鱉第618章連升六級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119章徐晃發威第246章徐晃出兵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151章囚禁甄家第159章意外之喜第118章遭遇刁難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622章進軍埃及第82章張讓心思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453章沮授請罪第467章陶謙心思第494章潛伏三年第365章諸人心態第223章諸人婚事第26章商業發展第455章麴義出擊第147章冀州老將第461章高順的腹黑第578章王允之死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101章各方反應第74章處理內奸第89章高順歸來第37章再戰匈奴第315章聯合呂布(下)第180章發展商業第240章高順心思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640章寒冬對峙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39章巴豆立功第441章趙雲發威第2章喜獲系統第33章震驚四方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51章高順賜字第82章張讓心思第85章皇帝心思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186章程立拜主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495章接收徐州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159章意外之喜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467章陶謙心思第41章杜邊出使第273章何進思變第366章郭嘉之策第72章戰後獎勵第448章馬騰投靠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50章左豐到來
第108章長吏獻策第110章軍戶編制第650章建設第223章諸人婚事第313章鮮卑內亂第650章建設第151章囚禁甄家第173章皇帝封賞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302章又是一年第85章皇帝心思第144章駐兵遼西第150章甄家資敵第221章程立之功第171章高順佈局第378章合縱連橫第436章涼州局勢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277章天使到來第566章結親孔融第181章張讓獻策第82章張讓心思第184章戰爭爆發第102章代郡局勢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175章高順封侯第89章高順歸來第38章游擊戰術第108章長吏獻策第455章麴義出擊第275章黃忠拜主第35章匈奴情報第233章蔡邕來訪第496章大戰將起第101章各方反應第2章喜獲系統第538章劉備崛起第69章甕中捉鱉第618章連升六級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119章徐晃發威第246章徐晃出兵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151章囚禁甄家第159章意外之喜第118章遭遇刁難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622章進軍埃及第82章張讓心思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453章沮授請罪第467章陶謙心思第494章潛伏三年第365章諸人心態第223章諸人婚事第26章商業發展第455章麴義出擊第147章冀州老將第461章高順的腹黑第578章王允之死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101章各方反應第74章處理內奸第89章高順歸來第37章再戰匈奴第315章聯合呂布(下)第180章發展商業第240章高順心思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640章寒冬對峙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39章巴豆立功第441章趙雲發威第2章喜獲系統第33章震驚四方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51章高順賜字第82章張讓心思第85章皇帝心思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186章程立拜主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495章接收徐州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159章意外之喜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467章陶謙心思第41章杜邊出使第273章何進思變第366章郭嘉之策第72章戰後獎勵第448章馬騰投靠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50章左豐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