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劉繇的抵抗

劉繇與四大家族和衆多土豪感覺,黃巾軍的發展速度太多,務必儘快剿滅,否則便有燎原之勢。

而這時候的秦關卻忙於穩定地方,一下子佔領這麼多地方,若是不穩定好內部,很容易出問題。

首要的任務是防禦,爲了達到拒敵於境外的目的,在高順的建議下設立了錢塘郡,郡治所在錢塘縣,在餘杭、錢塘和富春三縣的基礎上,又把會稽郡的餘暨、諸暨、烏傷和太末四縣劃歸錢塘郡。

高順還建議,儘快佔領吳郡的海鹽、由權和烏程三縣以及新安郡的於潛縣,這樣的話便達到拒敵於境外的目的了。

秦關立即行動,派兵佔領這四縣;主力是先期招募的一萬兩千步兵,每縣三千人。

這四縣的防禦力量極其薄弱,皆被輕鬆佔領。

每縣安排三千新兵防守外,還有兩千初級步兵和一千初級騎兵,秦關認爲,即便劉繇大軍來襲,他們也能堅持到援軍到達。

這裡的土豪早已逃跑,不過秦關沒有在這裡分發土地,而是告誡百姓,這裡將作爲此後的戰場,爲了安全,希望他們向南遷移,特別是會稽郡,現在已是後方,非常安全,官府可以協助他們遷移。

並承諾,在新的安置地,可以隨便開荒,只要報備,前三年不收稅賦,且官府能提供半年的口糧以農具和種子等。

這對無地的百姓而言,有很大的誘惑力。

於是,在高順錢糧和大軍的支持下,四縣百姓開始向南大遷移。

遷移的地點爲沿海的沖積平原。

高順對照地圖,分別設了象山縣、海寧縣、三門縣、溫嶺縣、玉環縣、樂清縣、瑞安縣等十縣。

每縣設縣長、縣丞、縣尉等官員,每縣下轄兩屯初級騎兵和四屯初級步兵,以及兩艘二百噸的大船和四艘一百多的小船;每縣初期安置兩千百姓。

高順的目的是先把架子打起來,方便人口向南遷移,且他要開發福建的話,在沿海地區必須有衆多補給的港口。

在秦關的建議下,在以上新設縣的地盤設立一新郡,方便就近管理;高順採納了建議,設爲臨海郡,郡治所在章安縣(後世台州)。

高順的目的還有一個,那就是督促地方,在發展完沿海地區後,主動開發內陸地區。

分別任命錢塘郡、會稽郡和臨海郡的太守、都尉等官員後,兩人的工作減輕了不少,可專心對付州牧劉繇了。

高順和秦關皆在錢塘縣,便於支援前線。

新招募的兩萬步兵也在錢塘縣駐紮、訓練。

爲了達到向南發展的目的,並配合臨海郡的工作,高順讓會稽郡的治所搬遷到鄮縣,並在沿海設立港口、建設碼頭、倉庫,那裡便是後世的鎮海。

擴大錢塘縣的港口、碼頭,並設立專門的水軍港,爲秦關組建了龐大的水軍。

有了便捷的海運,人口遷移就簡單多了。

劉繇在吳縣組建了四萬軍隊,稍加訓練,便倉促出戰;這是時人一貫的作風,職業軍人很少,大都是臨時組建民軍,戰後解散爲民。

他們首要的攻擊目標是由權縣。

由權縣離吳縣距離最近,對吳郡的威脅最大。

四萬大軍,浩浩蕩蕩,非常壯觀;劉繇希望儘快掃除黃巾軍,穩定地方,他好專心對付袁術,畢竟袁術纔是他的心腹大患。

秦關得知消息,立即帶領大軍前去支援由權縣守軍。

由權縣的百姓大都撤到臨海郡,那裡地勢平坦,特別適合作爲決戰的戰場。

秦關的殺手鐗爲八屯陷陣營;主力部隊爲五千初級騎兵和一萬初級步兵,護衛爲兩千五百高級騎兵和三千高級步兵,還有一萬新兵爲輜重兵,負責運送糧食等。

錢塘郡留下一萬新兵防守;不過有高順坐鎮錢塘縣,秦關絕對放心。

秦關準備一舉打敗劉繇,順勢佔領吳縣,則整個吳郡便是他的地盤了。

劉繇準備的也算充分,在這四萬大軍中,有大量四大家族的家兵,和各依附土豪的家兵,戰力比普通官兵都強;且以四大家族爲首,每家指揮一萬官兵,這樣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出現戰損,各家族會積極補充兵員。

吳郡富庶,劉繇也不用爲後勤輜重操心。

秦關率領騎兵先行,比劉繇提前一步到達由權縣。

爲了讓劉繇把所有的軍隊都集結過來,好一次解決掉,秦關沒有在他們紮營的時候發動攻擊。

待雙方大軍到齊,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戰鬥,吳郡官兵出現不小的傷亡,使得他們對黃巾軍產生了恐懼心理,特別是秦關的護衛,那兩千五百高級騎兵,衝入他們陣內的兩次殺戮,讓吳兵更是對騎兵恐懼不已。

正面對敵不是黃巾軍的對手,四大家族又制定了突襲烏程和海鹽的計劃,不過他們皆被秦關的騎兵所阻擋,死傷慘重的逃亡大營。

現在對劉繇來說,連撤退都不可能了,若是撤退,必遭騎兵的追擊,一場殺戮在所難免,且黃巾軍會乘勝追擊,吳郡無險可守,後果難料。

四大家族也感覺輕視了黃巾軍,因爲他們的後勤線現在經常受到黃巾軍騎兵的偷襲。騎兵來去如風,他們無能爲力,設下了幾次陷阱,準備以優勢兵力圍殲黃巾軍的騎兵,反而被他們大殺一統後輕鬆突圍而去。

他們認爲,黃巾軍被打壓這麼多年,此後又潛伏這麼多年,已從當初的幼稚,逐步成熟了,現在是以軍閥的面貌出現在江東,既有他們自身的變化,又有強大的靠山,所以不能再以流寇視之,否則肯定會吃大虧。

而黃巾軍是士族、土豪的天然敵人,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他們實行的政策,皆不允許四大家族與之和談,否則他們的家族也就不存在了,與其這樣,不如死拼,或者主動撤離江東,只是現在撤離的難度有些大。

秦關在前線打的非常過癮,可是三月時間轉瞬而過,已是初平四年春,而最新消息顯示,魯肅已驅逐袁術,完全佔領江北地區,袁術被趕到江南,準備在江東搶地盤。

若是這邊戰爭持續,劉繇後方空虛,若是袁術趁虛而入,則成了爲他人做嫁衣了,且增加此後佔領整個江東的難度,這是高順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於是高順令秦關加快攻擊速度,儘快打敗劉繇,佔領吳郡,搶佔丹陽郡,把袁術堵在新安郡。

此時的袁術,對劉繇與黃巾軍對峙非常高興,不管是劉繇還是黃巾軍,皆不被他看重,當初他可是參與屠殺過黃巾軍,感覺就是一羣剛放下農具的農民,不堪一擊,而劉繇剛組織起來的軍隊也是如此,如何能與他的專職官兵相抗衡?

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173章皇帝封賞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228章暴亂四起第433章公孫家族第208章連建五城第177章平定冀州第448章馬騰投靠第653章再次出海第11章初次升級第381章青州人才第260章黃忠到來第279章邊讓到來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211章移民定襄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260章黃忠到來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542章南部局勢第65章關門打狗第591章伏完的籌劃第260章黃忠到來第486章黃巾再起第532章曹操之策第302章又是一年第194章盧植獻計第159章意外之喜第13章回村第616章殘酷殺戮第425章矛盾加劇第110章軍戶編制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194章盧植獻計第285章強勢呂布(五)第504章朝廷南遷第78章邊郡現狀第413章魯肅拜主第18章縣長來訪第512章接收豫州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494章潛伏三年第109章難樓狂喜第122章大將雲集第127章和連發威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363章聯盟解散第293章卜己投降第443章修築潼關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484章袁術南渡第256章各方反應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616章閃電戰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295章臧霸請降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305章沮授拜主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308章一網打盡第562章孫權投降第233章蔡邕來訪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279章兵進荊州第178章黃巾落幕第473章劉表援兵第350章酸棗會盟第601章麴義反叛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527章呂布出馬第468章收復金城郡第457章一戰成名第225章李肅來投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49章王允之計第180章發展商業第535章連弩發威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436章涼州局勢第302章又是一年第436章涼州局勢第167章轉變思想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301章高順得子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336章軍政調整第225章李肅來投第345章政治交易第131章徐晃到來第271章鮮卑動態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127章和連發威第41章杜邊出使165章救援北海第76章首次出塞第237章劉宏怒火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
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173章皇帝封賞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228章暴亂四起第433章公孫家族第208章連建五城第177章平定冀州第448章馬騰投靠第653章再次出海第11章初次升級第381章青州人才第260章黃忠到來第279章邊讓到來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211章移民定襄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260章黃忠到來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542章南部局勢第65章關門打狗第591章伏完的籌劃第260章黃忠到來第486章黃巾再起第532章曹操之策第302章又是一年第194章盧植獻計第159章意外之喜第13章回村第616章殘酷殺戮第425章矛盾加劇第110章軍戶編制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194章盧植獻計第285章強勢呂布(五)第504章朝廷南遷第78章邊郡現狀第413章魯肅拜主第18章縣長來訪第512章接收豫州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494章潛伏三年第109章難樓狂喜第122章大將雲集第127章和連發威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363章聯盟解散第293章卜己投降第443章修築潼關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484章袁術南渡第256章各方反應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616章閃電戰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295章臧霸請降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305章沮授拜主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308章一網打盡第562章孫權投降第233章蔡邕來訪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279章兵進荊州第178章黃巾落幕第473章劉表援兵第350章酸棗會盟第601章麴義反叛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527章呂布出馬第468章收復金城郡第457章一戰成名第225章李肅來投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49章王允之計第180章發展商業第535章連弩發威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436章涼州局勢第302章又是一年第436章涼州局勢第167章轉變思想第385章狡猾的陶謙第301章高順得子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336章軍政調整第225章李肅來投第345章政治交易第131章徐晃到來第271章鮮卑動態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127章和連發威第41章杜邊出使165章救援北海第76章首次出塞第237章劉宏怒火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