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杜邊出使

能繳獲這麼多物資,高順非常高興,只是這七百多匹戰馬,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正好用來擴大騎兵部隊。

回到桃源堡,受到在此避難村民的熱烈歡迎。

高順一高興,宣佈給每戶發放2石糧食,擬補他們這幾天的損失;激動的很多村民立即給高順下跪磕頭感謝,這比縣衙更有責任,不僅在這幾天管着他們吃喝,臨走了還發糧食,更重要的是又打了勝仗,消除了威脅。

隨着村民的離去,勝利的消息迅速傳遍整個樓煩縣,在縣城避難的村民也陸續返回家鄉。

到桃源堡避難的人,不僅免費吃好,而且臨走還每家發了2石糧食,讓到縣城避難的人後悔不迭。

三老等人也沒想到護村隊竟然這麼厲害,把一個匈奴千人隊都幹敗了。不過不由他不相信,俘虜的那幾百匈奴人,在桃源堡避難的人可都見到了,而且只是繳獲的戰馬就有幾百匹,這都做不了假;而且不只一人這麼說,所有到桃源堡避難的人都這麼說,三老只能認爲護村隊走了狗屎運。

遊徼杜邊這幾天住在桃源堡,配合老村長管理諸多村民,減輕了老村長的工作,也減少了馬貴的很多麻煩。他對桃源堡充滿了好奇,在閒暇之餘,在老村長的陪同下參觀了桃源堡和碧波堡,能建設這麼大的工程,他對高順非常佩服。

匈奴一個千人隊來襲,他估計以護村隊的實力,能自保就不錯了,沒想到僅僅幾天時間,竟然全殲了敵人,讓他對高順等人的佩服程度再上一個高度。

要知道戰勝敵人本就很難,一次俘虜這麼多匈奴人就更加困難,還有那幾百匹無損的戰馬,更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杜邊感覺高順等人實在神秘,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肯定有不爲人知的秘密;在請示老村長後,他決定留在桃源堡幾天,再仔細觀察一下。

當天下午,高順宣佈慶祝勝利,在城主府招待諸位將士和有功之人。

老村長向馬貴請示,得到肯定答覆之後,邀請杜邊一起參加,杜邊欣然應允,讓他感到非常榮幸。

宴會還是在城主府舉行,參加人員爲都伯以及以上級別的軍官和老村長等出力之人。對杜邊的到來,高順早就接到馬貴的彙報,沒有多少排斥,還讓老村長陪同,在主桌就坐。

杜邊對這種新穎的就餐方式感覺非常新鮮,比那種跪坐模式強多了。

而且宴會上的菜品,有幾道是他沒見過的烹飪方式;品嚐起來,味道確實好,他確信今生沒有吃過這麼美味的東西。

酒至半酣,老村長突然問道:“阿順,與匈奴人的矛盾逐漸升級,開始是百人隊來襲,後來是千人隊,如果再來一個萬人隊,汝有何應對之法?”

老村長的話,讓高順一愣,他確實沒想這麼多,不過在他的印象中,漢族與異族的戰爭,從春秋戰國以前一直打到滿清入關,整整持續了幾千年,從沒間斷過,當中甚至有幾個異族在中原建立朝廷,漢人成爲異族的奴隸,甚至是兩腳羊,於是說道:“叔公,與異族的戰爭,是永遠不可能消除的,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除此之外,別無它法,雖玉石俱焚,在所不惜!”

高順的話讓在座者熱血沸騰,這纔是他們軍人該有的生活;連杜邊都爲之動容。

老村長搖搖頭,說道:“現在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你身後站着很多人,有士兵和他們的家人,牽一髮而動全身,做決定以前要全面考慮;按照現有發展趨勢,不用多久,就有對抗匈奴萬人隊的實力,何不忍一時之怒,免長久之憂?”

高順反駁道:“與異族的戰爭,不容妥協。”

老村長說道:“阿順,現在大家剛過幾天安穩的生活,如果與匈奴人玉石俱焚,那大家又回到以前的狀態;我的意見是何不借助異族壯大我們的實力?然後再尋機與之決戰,再說了,匈奴人明面上還是大漢的子民,朝廷還需要匈奴人對抗鮮卑;我們目前不宜過於消耗自身實力,而是迅速發展壯大。”

“叔公,這兩次戰爭都是匈奴人強加給我們的,我們是被迫迎戰,不得不戰,必須把匈奴人打疼,否則便是永無止境的騷擾,我們永無寧日。”

老村長說道:“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所以我想與匈奴人和解,爲發展爭取時間。”

高順對老村長的話感到很意外,於是說道:“叔公,請您詳細說說您的想法。”

老村長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高順問道:“在座諸位有何意見?”

李強說道:“哈哈哈,區區匈奴有何可懼?就算來個萬人隊也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馬貴說道:“我不反對和談,但是必須達到咱們的要求,否則他們還認爲怕了他們。”

“你想達到什麼要求?”高順問道。

馬貴想了一下後說道:“無非土地和馬匹牛羊等財富;首先,我要求三岔口以東的土地是咱們的,向西50裡內不允許匈奴人存在;其次,被俘之人必須讓他們拿馬匹贖回,每人至少2匹上等馬,否則的話就留在這裡爲奴了;最後,他們是戰敗一方,必須再拿出1000頭牛,2萬隻羊用於和解,否則我們會不定時的偷襲他們的邑落,讓他們不得安寧。”

高順笑道:“你的胃口太大了,如果這樣的話,他們的大軍旦夕可至。”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

高順心想,如果能從匈奴左大將軍那裡勒索一些物資用於壯大自己,不失爲一妙策,於是問道:“何人敢出使匈奴左大將軍?”

徐震起身說道:“將軍,某熟悉匈奴,願往。”

高順搖搖頭,反對道:“你對匈奴仇恨未結,不宜出使匈奴。”

老村長說道:“意見是我提出來的,我去最合適,再說了,即便有什麼不測,我這把老骨頭也無所謂。”

杜邊想加入到桃源堡,高順年紀輕輕便有如此作爲,未來成就不可限量,越早加入越合適,正愁沒有機會,現在機會送上門來,必須把握住,於是站起身來說道:“高里正乃高隊長至親之人,若匈奴依此爲要挾,事反而不美;如果將軍信的過我杜某,由邊出使匈奴再好不過了。”

不僅是高順驚訝,就是在座者也都吃了一驚,沒想到杜邊會這麼說。

高順再次查看杜邊的屬性,武力值僅有38,不過智力卻達到76,讓高順非常吃驚,怪不得是老狐狸,果然有兩下子;他想,杜邊有正式的官方身份,出使確實合適,於是說道:“杜遊徼,此次出使危險重重,稍有不慎便遭不測,此乃桃源堡之事,您可置身事外,何必沾此麻煩。”

杜邊固執的說道:“此乃西鄉百姓之事,樓煩縣之事,大漢邊疆之事,我豈能置身事外?”

“哈哈,杜遊徼說的好,既然如此,就勞駕您跑一趟,一會咱們再詳談相關事宜;諸位,誰願意護送?”

這次徐震、魏巍、許林等衆多武將都站起身來申請護送杜邊前往匈奴和談。

高順分別看了一下徐震和魏巍的屬性,發現魏巍的智力更高一些,且這次需要一會說匈奴語的,於是高順決定到:“那就由魏都伯從所有騎兵中選擇10名官兵,明天一早護送杜遊徼出使。”

“是,東家。”

高順說道:“好了,大事談完,大家繼續吃喝。”

第206章亂點鴛鴦第247章匈奴出兵第189章拜訪何進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54章馬邑密謀第156章養寇自重第230皇帝謀劃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51章高順賜字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205章超級忽悠第358章討要賈詡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6章葫蘆谷第578章王允之死第520章劉曄步步爲營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642章正面對決第521章孫策遇刺身亡第206章亂點鴛鴦第516章裝備連弩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182章三郡烏桓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246章徐晃出兵第182章三郡烏桓第436章涼州局勢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110章軍戶編制第496章大戰將起第185章斬丘力居第29章匈奴來襲第382章諸人論政第525章高順新計劃第270章闕居請降第138章幽州出兵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10章瘋狂殺戮(下)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543章劉備逃跑第342章何進斃命第53章再次升級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4章規劃未來第327章程武之策第567章班超後人第350章酸棗會盟第303章商業調整第177章平定冀州第114章商人蘇雙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60章登記戶籍第364章智者雲集第308章一網打盡第331章先登出擊第269章論功行賞第596章劉協妥協第18章縣長來訪第83章王允籌劃第67章騎兵出戰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296章房良改革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第276章得勝歸來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163章孤立廣宗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192章盧植做媒第562章孫權投降第470章孫堅出擊第75章太守懊悔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45章戰後安排第260章黃忠到來第57章張遼現身第234章高順驚懼第564章秦關投降第209章烏桓之戰第339章兩人拜主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443章修築潼關第384章徐州密約第315章聯合呂布(下)第271章鮮卑動態第595章高順妥協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62章戰前安排第268章斬殺柯最第269章論功行賞
第206章亂點鴛鴦第247章匈奴出兵第189章拜訪何進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54章馬邑密謀第156章養寇自重第230皇帝謀劃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51章高順賜字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205章超級忽悠第358章討要賈詡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6章葫蘆谷第578章王允之死第520章劉曄步步爲營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642章正面對決第521章孫策遇刺身亡第206章亂點鴛鴦第516章裝備連弩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182章三郡烏桓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246章徐晃出兵第182章三郡烏桓第436章涼州局勢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110章軍戶編制第496章大戰將起第185章斬丘力居第29章匈奴來襲第382章諸人論政第525章高順新計劃第270章闕居請降第138章幽州出兵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10章瘋狂殺戮(下)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543章劉備逃跑第342章何進斃命第53章再次升級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4章規劃未來第327章程武之策第567章班超後人第350章酸棗會盟第303章商業調整第177章平定冀州第114章商人蘇雙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60章登記戶籍第364章智者雲集第308章一網打盡第331章先登出擊第269章論功行賞第596章劉協妥協第18章縣長來訪第83章王允籌劃第67章騎兵出戰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296章房良改革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第276章得勝歸來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163章孤立廣宗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192章盧植做媒第562章孫權投降第470章孫堅出擊第75章太守懊悔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45章戰後安排第260章黃忠到來第57章張遼現身第234章高順驚懼第564章秦關投降第209章烏桓之戰第339章兩人拜主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443章修築潼關第384章徐州密約第315章聯合呂布(下)第271章鮮卑動態第595章高順妥協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62章戰前安排第268章斬殺柯最第269章論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