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張讓心思

在高順等人忙於偷襲鮮卑邑落的時候,左豐經過近1個月的跋涉,終於在7月15日回到了京城洛陽,任務完成的非常順利,他也不急於趕路,慢悠悠的走着;這麼熱的天氣,誰都不願意頂着太陽趕路,隨行的護衛也不願意大熱天的急行軍。

平安回來,左豐沒有立即進皇宮,而是先去拜見張讓。

“事情辦的怎麼樣?”張讓直接問道。

左豐微微一笑,說道:“張侯,護村隊的負責人叫高順,非常敬重張侯,這是他給您的禮物,他還說,以後每年春節前都會派人給張侯送禮。”

張讓沒有任何表示,他現在的地位如日中天,在他家門口等待拜見的高官都排成長龍,高順這個層次的人,還不足以引起他的重視,只要不敵視他便好,否則直接扼殺在萌芽中。

說着,左豐又從懷中取出他與高順合作的詩,恭敬的交給張讓,說道:“張侯,高順確實才思敏捷,我提出您的要求之後,他只是略微一沉思就寫下該詩,我感覺非常應景。”

張讓接過來打開一看,不由一驚,確實是好詩,大氣磅礴,於是擡頭看着左豐問道:“他真的未至弱冠?”

左豐肯定的點點頭,回答道:“是的,張侯,他看上去也就十六七歲的年齡,面色顯得非常稚嫩,不過他說話辦事的樣子比較成熟。”

張讓心想,邊郡山民,能成熟到哪裡?只是被生活所迫,強逼出來的。“你把當時的經過給我詳細說說。”

左豐立即說道:“是,張侯,我按照您的意思,提出讓他作一首詩,他沉思一下後說道,明天就要出長城到馬邑縣上任了,就以出塞爲題吧。我說好,應時應景。他說道,詩的名字就叫出塞,然後分兩次就把詩寫完了。至於好壞,我也不懂,只是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我提出後,他回答說,張侯會明白的。我懷疑他諷刺我欣賞水平差,不願意正面回答,而我又分辨不出好壞,沒敢繼續接話。”

張讓聽完後心情大好,笑道:“哈哈哈,這確實是好詩,只憑這首詩便可千古留名,你不懂啊。”

“張侯,他真這麼厲害?這首詩乃現場做的,不似做假,也不像提起寫下的,若這樣的話豈不是一人才?”

張讓心想,這高順豈止是一人才,簡直是千古難遇的大才、天才;揮揮手,止住左豐的話,說道:“繼續說說其它情況。”

“是,張侯。首先是他們那裡的路修的確實好,從縣城到他家的城堡,足有十幾裡,全是又寬又平整的石板路,馬車行走,一點都不顛簸,非常平穩;其次是他家修築的城堡非常堅固,我即便不懂軍事,也能看出易守難攻;還有就是他們的護村隊確實都是強壯小夥,任命的縣長趙雄也是又高又壯的武人;最後,他家在低價售糧,我在縣城也打聽過了,那裡的糧食確實不貴,每石僅300錢,人們算是安居樂業吧。當初王御史說的不假。”

“你觀其人外表如何?”漢朝時期很注重人的外表。

щшш✿ ttκд n✿ c○

“張侯,那高順身高近八尺,非常強壯,非常魁梧,不過五官俊秀、皮膚白嫩,不似邊郡之人。”

張讓又問:“你諮詢他了嗎?他是否願意來朝爲官?”

“張侯,我問了,他說要立足邊疆,且家仇未報,不願來朝做官,在邊郡亦爲朝廷出力。”

“你這麼替他說話,是不是收了他的好處?”

“侯爺,我說的是實話,而且他與別人最大的不同是沒有看不起我等,看我的眼神清澈如水,不像其他人,一邊巴結我們,還一邊鄙視我們、討厭我們,這種神情是做不了假的。”

張讓心想,這可能是因爲其年齡小,見的世面少的緣故,說道:“好了,我知道了,你先去交旨吧。”

“是,張侯。”

等左豐退下後,張讓打開箱子,見裡邊是黃金,掂量了一下,約爲100斤黃金,價值百萬錢,這對張讓來說不值一提,他要的只是高順的態度,看來這高順也算是個識趣之人。

張讓不急於向皇帝彙報。

隨後接連幾件事情,張讓對高順開始重視起來。

7月20日,杜邊到西園報名買官,由於一次性買3個郡守之位,這在平時很少見,辦事的小黃門不敢擅自做主,立即彙報給了張讓。

張讓看了買官人的的信息,買官的3人全部來自樓煩縣太平村,他便輕鬆猜出此乃高順所爲,對此他非常不滿,爲什麼這麼大的事情不通過他購買,而是到直接到西園購買?是看不起他呢還是不懂規矩?讓他頓時猶豫起來,決定等等看看再定。

東漢桓靈時期朝政腐敗,國家財政枯竭。靈帝公佈買官價格,兩千石的官需要2000萬,四百石的官需要400萬,地方官價格更高;買官時既收現錢,還可以賒欠;不同的對象也有不同的價格;好位置需要進行競價,價高者得。由於所得金錢貯存於西園,史稱“西園賣官”。

7月底,戰報快馬傳遞到京城,馬邑縣全殲一個鮮卑千人隊,隨後雁門郡郡守的報告也緊急送達,確認了這場大勝,僅首級便有八百多顆,且經過仵作檢驗,全部爲鮮卑成年男子的首級。

張讓得知消息後開始開始重視起高順這羣人來,他沒想到高順的護村隊這麼厲害,剛剛上任縣長便取得如此輝煌的戰功。

邊患由來已久,邊郡全部告急,東北烏桓、北部鮮卑、西部羌族,其它的山越等暫且不提,國人畏懼蠻夷,連戰連敗,皇帝對此憂心忡忡。

要是皇帝得知高順等人這麼短的時間便取得如此戰功,肯定會非常高興,這縣長是皇帝親自任命的,取得的戰功當然算作皇帝的功勞,要是沒有皇帝的慧眼識英才,哪裡會有如此大捷?皇帝一定會有所動作,而他的行動不能與皇帝的決定相沖突。

又想到他們一次就買3個郡守之位,實力肯定不凡,但是要成全了他們,又感覺太過於便宜了他們,如果他們在邊關做大了,則朝廷又要面對尾大不掉的局面,到時候皇帝肯定會拿他試問。

要是不成全他們,則會把他們推向士族的懷抱,比如王允等人就非常積極,他們剛推薦一縣長的位置,這才一個月的時間,戰功便報來了,已經讓他們取得了頭籌,如此下去士族的實力更加強大,局勢對他非常不利。

這種猛人,連蠻夷都不害怕,最好不要成爲敵人;高順等人要是投靠他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肯定能成爲他在朝堂之外的一大助力,且這些武人只知道打打殺殺,不熱衷於朝政,威脅不到他的地位,更不會成爲朝中的對手;只是這小子太不識趣了,連續2件大事都沒有通過他之手,讓張讓非常不爽。

時間緊迫,他必須在皇帝和士族做出反應前拿定注意,否則他便失去了先機。

第601章麴義反叛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652章一晃十年第307章引蛇出洞第397章韓馥讓豫州第564章秦關投降第169章歷城對峙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135章鄒靖來投第595章高順妥協第570章系統再次升級第208章連建五城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79章新建水軍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59章高順買官第90章馬貴彙報第24章系統升級第163章孤立廣宗第351章強勢袁術第185章斬丘力居第129章鐵匠鄭財第147章冀州老將第296章房良改革第277章天使到來602章平定益州第176章平定青州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228章暴亂四起第562章孫權投降第67章騎兵出戰第264章閃擊鮮卑第614章連滅四國第652章一晃十年第57章張遼現身第509章步兵對戰騎兵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113章張飛心動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308章一網打盡第508章大敗高幹第577章呂布逃跑第124章匈奴備戰第123章積極備戰第531章配合默契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198章田豐拜主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291章周飛新政第268章斬殺柯最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178章黃巾落幕第233章蔡邕來訪第625章建立西魏帝國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107章烏桓使者第279章兵進荊州第551章西北攻略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270章闕居請降第277章天使到來第247章匈奴出兵第65章關門打狗第512章接收豫州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13章回村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168章卜己心思第538章劉備崛起第443章修築潼關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492章江南陷阱第15章組建護村隊(下)第49章王允之計第344袁家謀劃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351章強勢袁術第358章討要賈詡第592章萬年長公主南下第326章沮授出兵第422章接收五縣第22章高手在民間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147章冀州老將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638章盛大聚會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390章袁術的決定第318章低調生活第209章烏桓之戰第56章接風洗塵第265章一觸即發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625章建立西魏帝國第318章低調生活第359章魏續的選擇
第601章麴義反叛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652章一晃十年第307章引蛇出洞第397章韓馥讓豫州第564章秦關投降第169章歷城對峙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135章鄒靖來投第595章高順妥協第570章系統再次升級第208章連建五城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79章新建水軍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59章高順買官第90章馬貴彙報第24章系統升級第163章孤立廣宗第351章強勢袁術第185章斬丘力居第129章鐵匠鄭財第147章冀州老將第296章房良改革第277章天使到來602章平定益州第176章平定青州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228章暴亂四起第562章孫權投降第67章騎兵出戰第264章閃擊鮮卑第614章連滅四國第652章一晃十年第57章張遼現身第509章步兵對戰騎兵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113章張飛心動第370章審配的強勢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308章一網打盡第508章大敗高幹第577章呂布逃跑第124章匈奴備戰第123章積極備戰第531章配合默契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198章田豐拜主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291章周飛新政第268章斬殺柯最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178章黃巾落幕第233章蔡邕來訪第625章建立西魏帝國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107章烏桓使者第279章兵進荊州第551章西北攻略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270章闕居請降第277章天使到來第247章匈奴出兵第65章關門打狗第512章接收豫州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13章回村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168章卜己心思第538章劉備崛起第443章修築潼關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492章江南陷阱第15章組建護村隊(下)第49章王允之計第344袁家謀劃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351章強勢袁術第358章討要賈詡第592章萬年長公主南下第326章沮授出兵第422章接收五縣第22章高手在民間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147章冀州老將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638章盛大聚會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390章袁術的決定第318章低調生活第209章烏桓之戰第56章接風洗塵第265章一觸即發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625章建立西魏帝國第318章低調生活第359章魏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