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中原鉅變

金城郡的事情已定,韓遂所部開始搬遷,高順派去的地方官員開始接受各地政權,並開始運作,一切進行的非常順利。

對於金城郡的駐軍,高順與沮授商量好久才定下來。

金城郡地跨黃河東西,高順把郡治設在河東的榆中縣,並把勇士縣和祖厲縣的部分地盤劃歸金城郡,又設立了定西縣,明顯把重點放在了黃河以東地區;西部的金城縣,作爲郡治之西的安全屏障。

若是按照高順規定,邊郡僅有兩千五百騎兵和三千步兵的兵力,金城郡的兵力絕不夠用,除非放棄河西地區的防禦。

按照沮授的想法,若是韓遂再次反叛,河西幾縣即便駐守大軍,也無濟於事,白白成爲犧牲品,還不如不駐兵,或者少駐兵,僅僅作爲偵查之用;像允吾縣,即便駐守三千騎兵,若是韓遂反叛,縣城也會被一鼓而下,白白損失三千官兵,得不償失。

高順卻不這麼認爲,好不容易取得的地盤,若是不駐軍,這些地方很快便成爲蠻夷的牧場,等於壯大了蠻夷的實力,不利於將來剿滅他們,所以,河西五縣絕不能放棄。

仔細思慮之後,高順決定重點建設金城縣對岸的枝陽縣,作爲河西五縣的經濟中心和軍事中心;在允吾縣、允街和令居等四縣,各駐守一個部曲的騎兵,維持當地秩序,並負責警戒西寧郡的蠻夷;在枝陽縣駐守大軍,隨時支援其他四縣,或者堅守待援。

枝陽縣在黃河北岸,能非常方便的從金城縣或者榆中縣得到補給和支援。至於河西五縣的漢人百姓,樂意內遷的便內遷,不願意內遷的繼續在原地居住,全憑自願。

沮授品味着高順的方案,感覺比他考慮的要全面很多,枝陽縣面河而建,若是繼續加高加固,加強防禦,即便駐守少量的官兵,韓遂來攻,也能堅持到援兵的到來;在河西有這麼一個橋頭堡式的堅城作爲落腳點,便於組織對河西的支援或者反擊,對韓遂有着很大的震懾力。

對於駐守人員,高順決定調駐守蕭關的孫觀爲中郎將,駐守枝陽縣,負責金城郡河西五縣的防禦,配備五千騎兵和五千步兵的兵力。

本來高順想調走麴演去雍州或者去蕭關擔任別部司馬,沮授反對,怕削弱了麴義的力量,不利於三郡的穩定,也擔心影響到麴義的情緒。

高順知道麴義性格高傲,怕他想不開,便接受了沮授的建議,另調李蒙爲蕭關守將。

隨後涼州地區兵力調動不斷。

孫觀單身來到狄道縣,被任命爲中郎將,接收五千騎兵和五千步兵,前往金城郡駐紮;李蒙被任命爲蕭關守將,隻身前往蕭關,接管孫觀的部隊;馬騰被任命爲軍司馬,接管李蒙的五千騎兵,總兵力達到一萬,調武關駐守;此舉是將李蒙和他的軍隊分離,便於對李蒙和他原轄軍隊的管理。

別部司馬龐德被調回狄道縣,被任命爲中郎將,所轄官兵增加五千騎兵,調冀州駐紮,歸李強指揮,所轄官兵的家屬一起前往冀州安置。

中郎將臧霸和範財的兵力各增加五千人,達到一萬五千人,在軍司馬的率領下從狄道縣出發,分別前往冀縣和華陰縣;高順計劃,等涼州的這三郡穩定之後,範財便沒有繼續在冀縣駐紮的必要了,可調回長安駐守,那時,只需加強陳倉城的駐軍,既就近可支援武都郡,也可隨時支援西部三郡。

隴西郡和金城郡的都尉皆爲系統高級武官,各轄兩千五百騎兵和三千步兵;兩郡太守以及各級文吏、縣令等也是系統官員。

黃衍由隴西郡郡丞改任沮授的參軍,接替楊會的位置;高順主要考慮到他曾是叛軍的主要文官,不放心把他放在隴西郡,另外,考慮到他的年齡和閱歷,足以承擔涼州外事,算是廢物利用;能離開涼州蠻荒之地,且便於接近州牧和軍師,此後機會多多,前途更加光明,黃衍欣然接受。

殺虜將軍麴義到大夏縣駐守,增加五千步兵和四千騎兵,實力更加強大。

高順加強麴義所部力量還有一個目的,若是韓遂以後敢於反叛,麴義可率軍從南線直插湟中地區,打擊韓遂的老巢,切斷他的歸途;短時間內,他的主要目標乃隴西郡南部的白馬羌以及郡內的諸多羌人小部落。

所俘虜的韓遂的官兵以及先零羌和北地羌的青壯,被安排修築、平整、擴寬從榆中縣,經定西縣到冀縣的大道;他們在涼州服五年苦役後將被安排爲軍屯;所清繳回來的先零羌和北地羌的部民中的老弱殺掉,婦女優先婚配麴義的官兵,剩餘女子和少男少女皆被賣往內地爲奴;至於那些中年女子,則被當做軍營僕婦,或者婚配給當地單身的漢人百姓。

高順的舉動,旨在消除蠻夷的繁殖機會,加速與漢人的融合;並嚴令麴義和各郡太守、都尉,此後務必按照此法執行,相信蠻夷數量會越來越少,且與漢人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一直陸續進行的是士兵及其家屬的搬遷。

按照現有的軍事編制,騎兵軍司馬下轄四個或者五個部曲,兩千多人,連同家屬內遷,每個軍司馬所轄官兵的家屬被安置到一個縣內,由縣令安置,胡漢雜居,這樣便於管理和統計;騎兵皆去長安城駐紮,在那裡將接受更全面的訓練。

到九月,高順和沮授陸續收到周飛傳來的信息,中原局勢鉅變,兩人顧不得當地事務,急急的返回長安城;郭嘉接受戲志才的派遣,在趕往長安城的路上。

讓高順欣喜的是魯肅已控制廣陵郡局勢,水軍在大都督高偉的支持下已初具規模,控制長江下游、廣陵郡範圍內的水面。

兗州和徐州局勢穩定。

揚州江東處於穩定狀態,劉繇和笮融達成協議,和平共處,共同抵禦江北的袁術。

豫州形成四家諸侯和平共處的局面,陳國國王陳寵的突然崛起,令高順大感意外。

現在,全國的注意力皆放到揚州袁術與荊州劉表的戰爭上,不管雙方勝負如何,中原地區的平衡都將被打破。

軍師沮授已通過簡單的情報,對事情有了通盤瞭解,問高順道:“主公對袁術和劉表的戰爭有何看法?”

回憶歷史上的事情,聯繫現實情況,戰爭都難以避免,於是高順笑道:“哈哈,袁家的霸道有目共睹,袁術佔有揚州兩郡,四面皆敵,搶奪荊州地盤是唯一的選擇,不知軍師有何意見?”

沮授道:“主公說的不錯,袁家早有圖謀荊州之心,只是被劉表捷足先登,袁術豈能罷休?且劉表協助劉繇在江東站穩腳跟,也是從袁術口中奪食,袁術愈加痛恨劉表;現在袁術僅有兩郡之地,向南有大江阻隔,向東是徐州,有主公的支持,他肯定不敢大舉進攻,向北是豫州,混戰不堪,唯一的出路便是荊州,只需打敗劉表,他便魚龍入海,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

高順卻看出了問題的實質,更深層次的內容,便說道:“哈哈,軍師,這僅僅是表面現象,所有人都能看到,問題的實質不會如此簡單?”

“主公有何高見?”

高順意味深長的說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中原大變在即。”

第2章喜獲系統第506章秘密協議第71章鐵血軍師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217章圍困柳城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461章高順的腹黑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240章高順心思第490章再佔兩郡第69章甕中捉鱉第614章連滅四國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622章進軍埃及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273章何進思變第68章圍敵練兵第299章以退爲進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452章沮授的狠辣429李儒的規劃(下)第118章遭遇刁難第335章再次升級第197章徵北將軍第531章配合默契第71章鐵血軍師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402章水軍改革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218章攻心戰術第153章圍點打援第101章各方反應第204章家中鉅變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379章新建水軍第120章呂布決定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109章難樓狂喜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197章徵北將軍第119章徐晃發威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518章袁術之死第104章搬遷郡治第555章羌漢談判(上)第192章盧植做媒第342章何進斃命第577章呂布逃跑第305章沮授拜主第145章喜獲兩郡第405章招安黑山軍(中)第181章張讓獻策第254章戰後獎賞第189章拜訪何進第593章劉協的決定第279章邊讓到來第208章連建五城第239章鮮卑內亂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516章裝備連弩第336章軍政調整第256章各方反應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107章烏桓使者第236章強硬態度第618章戰爭再起第198章田豐拜主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117章河東徐晃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318章低調生活第335章再次升級第599章衆人反應第97章人員安排第609章再次升級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80章歷山大學第600章益州暴亂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312章和連斃命第136章張角計劃(二更)第35章匈奴情報第390章袁術的決定第318章低調生活第237章劉宏怒火第36章嚴陣以待第151章囚禁甄家第147章冀州老將第637章新計劃第249章巨大收穫第593章劉協的決定第61章抓捕內奸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314章聯合呂布(上)
第2章喜獲系統第506章秘密協議第71章鐵血軍師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217章圍困柳城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461章高順的腹黑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240章高順心思第490章再佔兩郡第69章甕中捉鱉第614章連滅四國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622章進軍埃及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273章何進思變第68章圍敵練兵第299章以退爲進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452章沮授的狠辣429李儒的規劃(下)第118章遭遇刁難第335章再次升級第197章徵北將軍第531章配合默契第71章鐵血軍師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402章水軍改革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218章攻心戰術第153章圍點打援第101章各方反應第204章家中鉅變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379章新建水軍第120章呂布決定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109章難樓狂喜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197章徵北將軍第119章徐晃發威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518章袁術之死第104章搬遷郡治第555章羌漢談判(上)第192章盧植做媒第342章何進斃命第577章呂布逃跑第305章沮授拜主第145章喜獲兩郡第405章招安黑山軍(中)第181章張讓獻策第254章戰後獎賞第189章拜訪何進第593章劉協的決定第279章邊讓到來第208章連建五城第239章鮮卑內亂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516章裝備連弩第336章軍政調整第256章各方反應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107章烏桓使者第236章強硬態度第618章戰爭再起第198章田豐拜主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117章河東徐晃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318章低調生活第335章再次升級第599章衆人反應第97章人員安排第609章再次升級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80章歷山大學第600章益州暴亂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312章和連斃命第136章張角計劃(二更)第35章匈奴情報第390章袁術的決定第318章低調生活第237章劉宏怒火第36章嚴陣以待第151章囚禁甄家第147章冀州老將第637章新計劃第249章巨大收穫第593章劉協的決定第61章抓捕內奸第396章陰險的袁紹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314章聯合呂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