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完全歸心

爲了照顧三位受傷的騎兵,薛銀一行人走的很慢,花了3天多的時間纔到達馬邑縣城。

趙雄看了一下高順寫的信,便先安排他們到軍營住下。

當晚,又召集都伯以上級別的幾位軍官在縣衙給他們接風洗塵,歡迎他們安全迴歸。

隨後兩天,薛銀等人在軍營內享受病號飯的待遇,好吃好喝,沒有任務,沒有限制,隨便在軍營和縣城內走動。

軍隊數量雖然不多,他們能看的出來,都是身強力壯之人,且軍紀嚴明,唯一的缺憾是成軍時間短,比將軍衛隊在軍事素養上略有差距。

縣城內秩序井然,有專人負責打掃衛生,街道上非常乾淨;商店內物資豐富,物價比他們的印象中便宜不少;所有縣民的臉上都洋溢着發自內心的笑容。

讓諸人對高順勢力的好感大增。

28日,趙雄按照高順的信件上的指示,派人把薛銀等人送到桃源堡,並寫信給馬貴交代一番。

馬貴在軍營辦公室接待了大家,“哈哈,薛都尉,歡迎你們的到來,以後這裡就是諸位的家了,一會我陪大家瀏覽一番,我相信,諸位肯定會喜歡上這裡的。”

“馬堡長客氣了,以後不要稱呼我都尉了,實不敢當,稱我爲之貴便可。您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桃源堡嗎?”

馬貴說道:“呵呵,好,之貴叫我孟珍便好。桃源堡是我們的主堡,將軍府也在桃源堡,這裡算是將軍的基地;在這西部還有一個封閉的碧波堡,那裡用來安置軍官的家屬,確保軍官走上戰場後無後顧之憂,都伯以及以上級別的軍官可以把家屬接來,每位家屬分10大畝良田,每家一處小宅院;在桃源堡北部有兩個村莊,太平村和趙村,安置的是馬邑縣東鄉鄉民;再往西有3個堡壘,分別爲趙莊堡、架筆山南堡和三岔口堡,是將軍的牧馬場,從匈奴和鮮卑搶來的馬匹就養在那兩塊山間平原上,目前有近4000匹戰馬了;我這樣說,諸位對地域也沒有直觀的概念,明天,我帶諸位好好的參觀一下。”

“好,謝謝堡長。這邊的軍隊是何情況?”

“這裡的軍隊分爲騎兵和步兵,騎兵目前有3個屯,各有2個不滿編的隊,接近300人;步兵接近1000人,在外部三堡各駐紮2個步兵屯,桃源堡和碧波堡各有2個不滿編的屯。”

“有這麼多戰馬,爲什麼不擴編騎兵呢?”

“我們一直在徵兵,每月初一爲徵兵日,只是我們建軍的時間比較晚,乃今年3月纔開始徵兵,騎射是將軍要求寧缺毋濫,嚴把質量關,且當地人口稀少,所以這數量提升比較慢。當初,我們只是護村隊,也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後來樓煩縣把西部幾千平方里的土地送給我們,這才修築了3個堡壘;後又因戰功,皇帝任命趙雄做了縣長,這才顯得兵力不夠,否則的話,這些兵足夠保衛桃源堡了;正好後天又是每月招兵的日期,諸位到時候可以仔細觀察一下。”

這時,王秀問道:“堡長,我聽將軍說過,要是我們加入騎兵的話可以把家屬接來分配房屋和土地的,這與你說的不一樣。”

馬貴笑道:“哈哈,你說的也不錯,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我說的是制度,但要遇到特殊情況,我們也會區別對待的,比如你在馬邑見過曹之謀屯長,他們一起來的人,全部把家屬接到堡子里居住了;我們在西部連續修築了3座堡壘,切斷了匈奴東下的通道,北有馬邑阻斷了鮮卑南下的通道,這裡比較安全了,很多人不願意捨棄家財和土地,反而沒有搬入堡子,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薛銀問道:“堡長,這裡的騎兵與馬邑一樣的待遇嗎?”

“都是將軍的兵,當然要一樣的待遇一樣的標準了;普通騎兵每月6石粟米,600錢,3升鹽,什長和屯長翻番,伍長和都伯取上下兩級的平均值。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請隨便問,我知道的就回答,我不知道的只能等將軍回來。”

薛銀問道:“堡長,我們已加入護村隊了,將軍也同意了,下一步怎麼安排?”

“將軍的信上說讓你們好好的恢復身體,不要留下病根,我也是這個意思,身體恢復了,才能與蠻夷搏殺。”

“可是我們已按捺不住了。”

“那後天吧,新招收的騎兵歸你管理,組建騎兵第4屯,你看可好?”

“謝謝堡長了。”

第二天,馬貴帶着薛銀、蘇智和王秀三人騎兵先去看看碧波堡,一路上,馬貴不住的解說:“桃源堡目前還沒建設好,土地也沒有平整完,要處理好了,住住幾萬人。”

“這就是碧波堡的入口,只有這一個入口,裡邊住的全是家屬,非常安全。”

到了碧波堡中村,“這裡是目前唯一的村莊,在周圍規劃了東南西北四個村,土地都整理好了,只是沒有這麼多人住,還沒急着建設房子;每家一座這種小院子。”

到了碧波湖,馬貴又指着西邊說道:“這西部是一片草場,養着1000多匹戰馬。”

薛人問:“馬匹是夠多的了,就是騎兵數量過少。”

“邊郡人口太少,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再說了,招太多的騎兵也養不起,只能走精兵路線。”

下午,馬貴又帶領3人去趙莊堡。

“這片新宅子,等建設好後作爲商業街,將軍的意思是要把這裡發展成並北最大的商業中心,從這裡到樓煩縣城,道路兩側都修築成這種建築。”

“這是太平村,原來將軍的家就在這個村裡,後來全村搬遷到桃源堡,這裡就空下來了,正好這次安置從馬邑縣搬遷來的鄉民入住。”

“這是趙村,原來的村民全部逃離了,縣長把太平村以西的土地送給了將軍,五年免稅,將軍在西部修建了3座堡壘,這裡安全了,這個村安置的也是從馬邑搬遷來的人。”

在趙村堡,馬貴介紹道:“西部是兩個小衝擊平原,正好用來放養戰馬,沒有安排農戶居住。這個堡也只是軍事用途,目前做訓練場和放馬料的倉庫之用。從周圍收購牧草,當地人也能增加一些收入。”

“西部兩個堡太遠了,時間關係,今天就不去了,等有時間了再看吧。”

薛銀等都是識貨之人,看的出,趙莊堡的位置非常重要,正好卡在兩山之間,西部敵人很難從這裡突破。

“這麼大的城堡,不住人就太可惜了。”薛銀說道。

“邊郡的人口太少了,相信這裡安全了,人口會逐漸增加的。這兩塊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也不缺水,是很好的農業種植地,要是安置農戶的話能養活十幾萬人。”

一天的時間,一直是馬貴在解說,薛銀等人只是靜靜的聽着,他們瞭解的越多,對高順等人就越佩服。

這個勢力目前來說還比較弱小,有這麼好的基礎,相信將來絕對能有一番大的作爲。

到八月初一,招收新兵的時候,薛銀等人全程參與,以前他們老師感覺招收的騎兵數量少,這次招收的騎兵歸他的屯,他又擔心招收的騎兵質量不過關,所以每個參與考覈的人,他們都要仔細的盯着。

由於馬邑縣殲滅一個鮮卑千人隊,消息已經傳開,人們得知是護村隊騎兵的戰功,再加上王軒和郡守等人的刻意宣傳,使得護村隊的名氣更大,所以這次前來參加選拔的人數是最多的一次,只是初選通過的人竟然超過一千,很多人來自雁門郡之外的郡縣。

最終,挑戰騎兵成功的人數達到近三百人,步兵有一百二十人,讓馬貴非常高興,不僅好好的招待一番,凡是通過初選而又落選的外縣人員發給200文五銖錢的路資。

讓大家見識到了桃源堡的財大氣粗。

現在桃園堡的騎兵近600人,馬貴編爲4個屯,每個屯分三個隊,只有薛銀的屯不滿編,其它三個屯全是滿編的,每個屯人數爲154人。

薛銀對分到他手下騎兵的質量非常滿意,蘇智和王秀各帶一個隊,薛銀帶一個隊,他們堅信,有這麼好的底子和良好的伙食條件,只要經過嚴格的訓練,這些騎兵絕對能成爲一支戰無不勝的強軍。

薛銀等人徹底下定決心,在此落戶,依附於高順勢力,好好的訓練,希望有朝一日殺回草原,報仇雪恨。

第174士族陰謀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257章人才輩出第77章獵殺鮮卑第251章包圍羌人第445章高順心思第207章杜邊送禮第49章王允之計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379章新建水軍第575章呂布的決定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106章寧城改革第180章發展商業第551章西北攻略第582章武舉考試第153章圍點打援第70章屠殺俘虜第67章騎兵出戰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400章陳國獨立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332章大獲全勝第452章沮授的狠辣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36章嚴陣以待第652章一晃十年第297章北疆異動第43章匈奴和談第242章幽州事務第180章發展商業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191章張讓詭計第576章李儒被殺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291章周飛新政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306章高順遇刺第269章論功行賞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109章難樓狂喜第600章益州暴亂第115章關羽參軍第4章規劃未來第298章文丑出兵第203章聯姻郭家第39章巴豆立功第228章暴亂四起第438章招降之策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643章佯裝被圍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75章太守懊悔第77章獵殺鮮卑第262章董卓崛起第82章張讓心思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433章公孫家族第583章取消封國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第244章田豐之策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292章勸說徐和第218章攻心戰術第218章攻心戰術第234章高順驚懼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232章皇家婚姻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205章超級忽悠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653章再次出海第170章強勢黃巾第88章張讓發威第622章進軍埃及第191章張讓詭計第298章文丑出兵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650章建設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171章高順佈局第375章昌邑之戰第232章皇家婚姻第307章引蛇出洞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320章西園八校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609章再次升級第415章幷州大族第414章魯肅之謀第279章邊讓到來第78章邊郡現狀第648章勝利迴歸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272章劉宏狂喜
第174士族陰謀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257章人才輩出第77章獵殺鮮卑第251章包圍羌人第445章高順心思第207章杜邊送禮第49章王允之計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379章新建水軍第575章呂布的決定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106章寧城改革第180章發展商業第551章西北攻略第582章武舉考試第153章圍點打援第70章屠殺俘虜第67章騎兵出戰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487章佔領會稽郡第400章陳國獨立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332章大獲全勝第452章沮授的狠辣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36章嚴陣以待第652章一晃十年第297章北疆異動第43章匈奴和談第242章幽州事務第180章發展商業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191章張讓詭計第576章李儒被殺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291章周飛新政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306章高順遇刺第269章論功行賞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109章難樓狂喜第600章益州暴亂第115章關羽參軍第4章規劃未來第298章文丑出兵第203章聯姻郭家第39章巴豆立功第228章暴亂四起第438章招降之策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643章佯裝被圍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75章太守懊悔第77章獵殺鮮卑第262章董卓崛起第82章張讓心思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433章公孫家族第583章取消封國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第244章田豐之策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292章勸說徐和第218章攻心戰術第218章攻心戰術第234章高順驚懼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232章皇家婚姻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205章超級忽悠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653章再次出海第170章強勢黃巾第88章張讓發威第622章進軍埃及第191章張讓詭計第298章文丑出兵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650章建設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171章高順佈局第375章昌邑之戰第232章皇家婚姻第307章引蛇出洞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320章西園八校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609章再次升級第415章幷州大族第414章魯肅之謀第279章邊讓到來第78章邊郡現狀第648章勝利迴歸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272章劉宏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