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邊郡現狀

感謝書友:林子的再次打賞,謝謝打賞。

求收藏,求推薦,謝謝諸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便是我寫書的動力。

本書存稿頗多,絕不斷更,絕不太監,可放心收藏!

.........

把53位被俘鮮卑人斬殺,剩餘的事情交給李強去處理,高順來到帳篷中看望3位受重傷的騎兵。

他們已經醒了,見高順來了,想起來行禮。

高順忙說道:“安心養傷,毋須多禮。”

“將軍,是我等無用。”

“哈哈,無妨,你們初次上戰場,表現的已經很好了。”高順又問金瘡醫:“他們傷勢如何?”

其中一金瘡醫對高順一禮後說道:“將軍,萬幸沒有傷到重要部位,箭頭已經取出,已無大礙,不過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千萬不能做劇烈活動,否則會導致傷口崩裂,神仙難救。”

這讓高順心安了,說道:“一會我安排人送你們回馬邑縣城,在那裡好好的養傷,我希望你們能早日康復,重返戰場,親自找蠻夷報仇。”

“是,將軍。”

退出後,高順便讓騎兵都伯收拾各帳篷裡的物資,並殺羊慶功;隨後召集李強,曹山和周飛以及12名被解救者,來到一個帳篷內議事。

12人一進帳篷,便給高順跪下,“謝謝將軍的救命之恩。”

高順將他們一一拉起,說道:“諸位毋須如此客氣,我等亦是順手而爲,大家快坐。”

“謝將軍!”

“你們各自介紹一個自己吧。”

“是,將軍,我叫薛銀,河內人,原雲中郡都尉,被鮮卑偷襲,最後被俘。”根據他的判斷,這些人以高順爲首,讓他疑惑的是高順太年輕了。

“將軍,我是蘇智,沙陵縣人,原沙陵縣縣尉,城破被俘。”

“將軍,我是王秀,表字之美,涼州金城人,原破鮮卑中郎將田晏手下騎兵軍候。”

其他人依次做了介紹,要麼是本地人,要麼是以前出征鮮卑被俘虜的大漢官兵,被解救出來後全部熱淚盈眶。

高順說道:“你們都是大漢的英雄,受苦了,請受我一拜。”

諸人忙起身還禮。

薛銀含淚道:“我們能活下來,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手刃鮮卑,報仇雪恨。謝謝將軍來救我們,只是更多的人沒有等到這一天。”

高順沒有接他的話,而是說道:“我先做個介紹,我們這些人來自雁門郡樓煩縣,亦與蠻族有不共戴天之仇,故此組建了護村隊,以獵殺異族爲己任;因戰功,一騎兵屯屯長獲得馬邑縣縣長之位,前幾日,鮮卑入侵,被我們全殲一千人隊;後經大家協商,決定主動出擊,偷襲鮮卑蠻夷的邑落,逐漸削弱他們的實力。”

“將軍大志,我等佩服。”

高順對薛銀說道:“薛都尉,能否給等我講解一下雲中郡的情況。”

“將軍毋須如此,銀當不得都尉之稱,稱銀爲之貴便可。”隨後,薛銀陷入了長長的回憶之中,過了好一會後才說道:“鮮卑蠻夷連年入塞抄掠,緣邊諸郡,無歲不被其毒,漢軍來了他們就跑,漢軍撤了他們再回,積患之而不能制之;熹平六年(177年)夏,皇帝陛下忍無可忍,爲消除邊患,派出三路大軍擊之,無奈慘敗,鮮卑隨後反攻,雲中、五原和定襄,相繼陷落,銀是時被俘,已多年矣,現在具體情況銀亦未知;不過從蠻夷口中偶爾聽到,雲中郡僅存沙南縣,五原郡搬遷到黃河以南,受度遼將軍庇護,也只剩下武都和曼柏兩城了;河北之地盡失,盡爲蠻夷牧馬之地。”

“之貴,西部鮮卑什麼情況呢?”高順又問。

薛銀也看出高順等人的武藝高深,那些騎兵的動作整齊劃一,戰馬異常高大強壯,素質皆非常優秀,否則也不會這麼少的兵馬就敢偷襲鮮卑人的邑落,所以他回答的時候儘量考慮全面。“將軍,西部鮮卑大約有二十多個大的部落,一些小部落依附於大部落的保護,最強的幾個部落分別生活在雲中、五原和朔方等放牧條件最好的地區,每部控弦之士少則一萬,多至兩萬以上,其他部落實力稍弱,皆有幾千青壯;其它細節我等亦未能知;不過將軍要注意的是,我說的這些數目只是青壯,戰時,蠻夷全民皆兵,可組織幾倍於此的大軍。”

“那你說一下這個部落的情況吧。”

“是,將軍,這個部落總共有青壯近兩萬人,鮮卑部民近十萬,是比較強大的一個部落了;被俘漢人中有會打鐵的、紡織的、木匠、釀造等有一技之長者被部落大人集中到雲中城,在那裡建立了很多工坊,鍊鐵,打造武器裝備,製造木車、造氈、釀酒等,每個邑落在每月中旬去交易一次;部落大人還在那裡開墾了一些農田,由漢人奴隸負責耕種;從更西之地的鹽湖運來鹽,也是各個邑落需要交易的重要物資;我們這些只會打仗的人則被分到各邑落照顧牲畜、打草做草料等,由於勞動強度大,吃的又不好,體力較差、意志力不堅定者都已經離開了,剩下的都是身強力壯者,等身體恢復後,肯定都是騎兵好手。”

高順心想,這鮮卑人太狡猾了,越來越難對付,等拿下三郡太守之後,將全力打擊鮮卑部落,將來南下爭霸的時候就無後顧之憂了。

李強脾氣最急,問道:“諸位,周圍可有其他鮮卑邑落?”

薛銀考慮了一下後說道:“雲中郡屬於鮮卑宴荔遊大人的牧區,其居雲中城,下有其族兄等分封的小部落和附屬部落,皆分居於各縣,此後便是各邑落,分散放牧,每部有邑落10到30不等,各邑落都有相對固定的草場,根據每次遷移的距離,我估計每邑落相隔在10裡以上;我們只是跟隨遷移,多年未出過邑落,具體細節很難得知。”

高順從地圖上沒有發現其它鮮卑人的蹤跡,估計鮮卑邑落之間的距離比薛銀說的還要遠,每個邑落所佔牧場至少在100平方公里以上。

“此邑落人數何以如此之少?”李強估算了一下,這個邑落的人數遠低於薛銀說的平均數。

“將軍,此邑落的小帥兄弟兩人不和,去年剛剛分家,所以實力弱了很多,被排擠到這邊遠之地放牧。在部落內部也有競爭,實力大的邑落佔據縣城周邊,或者靠近河流等水草豐盛之地,實力弱者沒有選擇的餘地。難道將軍還想去偷襲其他邑落?”

這話讓高順暗自一驚,如果是200人的邑落,要想完全吃下,肯定會付出更多的傷亡,暗自慶幸不已。

李強說道:“當然,出來一次不容易,一定要殺個痛快,這才殺了幾人?”

薛銀建議道:“將軍,這個季節獵殺單個異族的最好季節,他們白天分散放牧;若說圍殲鮮卑邑落的話,要麼選擇在早上未開始放牧之前動手,要麼選擇在晚上牛羊羣歸圈之後;今天將軍非常幸運,再過半個時辰,牛羊馬匹等都會被趕到牧場進食,那時候就很難做到全殲了,萬一有逃脫者,必然引來鮮卑部落騎兵的圍攻,很難做到全身而退了。”

蘇智看了一眼薛銀後說道:“將軍,我是本地人,根據我的判斷,這裡屬於沙陵縣、箕陵縣和成樂縣的交接處,又不在肥沃的平原地區,且靠近長城,屬於最偏遠的地方,只有實力最弱小的邑落在此放牧,所以邑落的數量不會很多,每個邑落的實力也不會很強。”

李強非常興奮的說道:“哈哈,謝謝蘇縣尉提供如此及時的信息。這裡邑落的數量少,又偏僻,不容易走漏消息,正好方便我們多偷襲幾個邑落,”

薛銀說道:“將軍放心,最近這段時間,鮮卑人忙着儲備過冬的草料,每天忙着收割、晾曬牧草,很少有人外出,消息暴露的機會減少了很多。”

高順暗道,天助我也!

第504章朝廷南遷第220章見公孫瓚第182章三郡烏桓第218章攻心戰術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466章挺進中原第386章高順陽謀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104章搬遷郡治第363章聯盟解散第310章混亂局勢第227章拜會郭縕第58章馬邑徵兵第433章公孫家族第171章高順佈局第490章再佔兩郡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619章和談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578章王允之死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586章高順論天下(上)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245章周飛定計第7章初次殺戮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241章養寇自保第481章新設三郡第217章圍困柳城第596章劉協妥協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222章寧城事務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271章鮮卑動態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251章包圍羌人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448章馬騰投靠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496章大戰將起第601章麴義反叛第299章以退爲進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201章系統升級第83章王允籌劃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573章飲馬北海第279章兵進荊州第211章移民定襄第468章袁術出兵第59章高順買官第40章輕鬆獲勝第542章南部局勢第631章匈奴現身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630章征伐歐洲第120章呂布決定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36章嚴陣以待第518章袁術之死第408章收服趙雲第463章益州使者第307章引蛇出洞第178章黃巾落幕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211章移民定襄第446章趙雲施政(下)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61章抓捕內奸第15章組建護村隊(下)第80章完全歸心第251章包圍羌人第253章羌人投降第638章盛大聚會第215章徐榮拜主第341章謀誅宦官第315章聯合呂布(下)第200章到達寧城第217章圍困柳城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305章沮授拜主第78章邊郡現狀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616章閃電戰第186章程立拜主第74章處理內奸第276章得勝歸來第127章和連發威第160章驚喜連連第276章得勝歸來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194章盧植獻計第265章一觸即發第29章匈奴來襲
第504章朝廷南遷第220章見公孫瓚第182章三郡烏桓第218章攻心戰術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466章挺進中原第386章高順陽謀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104章搬遷郡治第363章聯盟解散第310章混亂局勢第227章拜會郭縕第58章馬邑徵兵第433章公孫家族第171章高順佈局第490章再佔兩郡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619章和談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578章王允之死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586章高順論天下(上)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245章周飛定計第7章初次殺戮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241章養寇自保第481章新設三郡第217章圍困柳城第596章劉協妥協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222章寧城事務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271章鮮卑動態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251章包圍羌人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第448章馬騰投靠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496章大戰將起第601章麴義反叛第299章以退爲進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201章系統升級第83章王允籌劃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573章飲馬北海第279章兵進荊州第211章移民定襄第468章袁術出兵第59章高順買官第40章輕鬆獲勝第542章南部局勢第631章匈奴現身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630章征伐歐洲第120章呂布決定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36章嚴陣以待第518章袁術之死第408章收服趙雲第463章益州使者第307章引蛇出洞第178章黃巾落幕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211章移民定襄第446章趙雲施政(下)第359章華雄發威(上)第61章抓捕內奸第15章組建護村隊(下)第80章完全歸心第251章包圍羌人第253章羌人投降第638章盛大聚會第215章徐榮拜主第341章謀誅宦官第315章聯合呂布(下)第200章到達寧城第217章圍困柳城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305章沮授拜主第78章邊郡現狀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616章閃電戰第186章程立拜主第74章處理內奸第276章得勝歸來第127章和連發威第160章驚喜連連第276章得勝歸來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194章盧植獻計第265章一觸即發第29章匈奴來襲